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谓“长风破浪会有时”。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 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 当我牙牙学语,爸爸就告诉我,我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当我开始记事时,妈妈就告诉我,我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国;当我上幼儿园时,老师就开始教我们三字经等中华古典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浸润着我,黑眼睛黄皮肤告诉我,我,就是一名中国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为我对这伟大的祖国爱得深沉…… 回首历史,多少坎坷我们曾经走过—— 当我们的名族遭受侵略者的残暴践踏时,我们的心中有一股反抗,中华民族是不能忍受列强欺辱的!于是,华夏儿女从30万同胞的血泊中站起来,擦干悲痛泪水,拿起武器,捍卫民族的尊严——四万万同胞的血肉铸成了我们中华名族的钢铁长城。终于,敌人签下了投降书。我们赶走了异族的侵略! 当我们的民族遭受非典的侵袭时,我们的心中有一股爱,中华民族是不能被病毒压垮的!于是,我们的白衣战士挺身而出,毅然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与死神搏斗——十三亿同胞携手并肩,解除了病毒对中华儿女生命的威胁。终于,生活健康恢复了,我们迎来了一个新天地! 当我们的民族遭受到撼天动地的大地震时,我们的心中有一股团结,中华民族是不能被灾难压垮的!于是,我们的子弟兵挺身而出,我们的白衣天使、教师、志愿者,甚至是孩子们都挺身而出。在上万次的余震中,我们没有后退,没有惧怕,只有前进,冲上去接拯救一个个生命,排出一个个危险,。十三亿同胞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终于,灾难在我们的面前倒下了。我们迎来了一个重建家园的明天! 这就是我们,一个不屈的民族! 这就是我们,一个坚强的民族! 当我们听到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轻轻说出“Beijing”的时候,我们怎能不欢呼?当于根伟一脚怒射,把中国队第一次踢进世界杯时,我们怎能不狂欢?当2008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时,我们怎能不骄傲?当满载着十三亿人出仓梦的神舟7号划破那东方夜空时,我们怎能不激动?曾经的民不聊生,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都已成了过去。如今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龙腾虎跃、今非昔比了!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本题一方面需要考生读懂材料,并从材料中抽象出哲学道理;另一方面考查学生从诗句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的能力。解答好此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材料的解读;二是对诗句的准确解读。解答本题学生必须以材料为依据,通过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找出关键语句以确定答题的方向。题中材料“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既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也说明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题中材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既体现了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也体现了实践的观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参考立意: 中华民族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新事物必定会战胜旧事物;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等。 行文结构: 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社会发展中,要重视实践”。然后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如理论是虚的,通过实践,理论才落到实处。只有付诸行动,认真去实践,所学到的知识才不至于成为空洞教条的理论;由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才是科学的;中华民族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巨大的成就。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漫长时间的实践中才能造就成功;实践与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亲自去实践,才能获得真正闪光的理论。 素材: 1、创新,实践,就意味着有一个新的发现,此二者必综合使用,才得以新发现。 2、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毛主席用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通过实践人们发现无产阶级才是领导人民取得政权的核心力量;通过实践人们逐渐淘汰了旧的社会工具,使得人类社会不段向前发展。 3、中华民族不断培育和弘扬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凝结而成,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4、伟大的中华民族——东方的巨龙,正载着高峡出平湖的澎湃诗篇,载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载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憧憬,以惊人的速度向前飞奔!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努力奋斗!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21世纪新的栋梁,祖国新的花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克己复礼,有教无类,仁爱忠恕为己任,孔子使我们涵养德行。

材料:

庄子  孟子    墨子

鹏霄万里    仁者无敌  爱人利人  止战非攻  贵民轻君    东海大乐

浩然正气存乎心    摩顶放踵利天下    安时处顺自逍遥

兼爱简行    忧乐为民  拓宽境界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曾几何时我还是一个懵懂的高一新生,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又不懂正确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的情况,令人堪忧。作为班长我一定要率先垂范,绝不放弃。经过努力我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老师也为我高兴,我终于不再忝列门墙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节假日是青少年阅读的高峰期。很多家长称,因图书质量     ,选书成为难题。“得少儿出版者得天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580余家出版社中,有超过550家出版少儿图书,大潮澎湃,    

少儿出版物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重复出版,跟风出版,什么热出什么;二是质量低劣,篇章跳脱、语句难懂,     ,严重影响了阅读体验。我国少儿出版处于快速发展期,由于整体码洋规模提高,同期的出版效率和销售毛利率因此逐渐下降。数量与质量不相匹配,     ,浑水摸鱼,难以为继。

青少年是经典读物的主要消费群体。通俗易懂、意蕴深刻、质量上乘的童书可以让孩子接触知识,认知世界:(    )。少儿出版是产业,更是事业。提高少儿出版水平,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当是少儿出版机构的方向,也是时代需求与业界良心。

(注)码洋,图书出版发行部门用于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的词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参差不齐  云泥之别  不知所以  滥竽充数

B. 参差不齐  泥沙俱下  不知所云  滥竽充数

C. 良莠不齐  云泥之别  不知所云  鱼目混珠

D. 良莠不齐  泥沙俱下  不知所以  鱼目混珠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国少儿出版处于快速发展期,整体码洋规模提高,但同期的出版效率和销售毛利率反而逐渐下降。

B. 我国少儿出版处于快速发展期,由于整体码洋规模扩大,同期的出版效率和销售毛利率因而逐渐下降。

C. 我国少儿出版处于快速发展期,整体码洋规模扩大,同期的出版效率和销售毛利率因而逐渐下降。

D. 我国少儿出版处于快速发展期,整体码洋规模扩大,但同期的出版效率和销售毛利率反而逐渐下降。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泛滥的劣质读物不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产生阅读困难,更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B. 劣质读物的泛滥不仅会让孩子产生阅读困难,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C. 泛滥的劣质读物不仅会让孩子产生阅读困难,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

D. 劣质读物的泛滥不仅会让孩子产生阅读困难,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追念往昔战场上的强劲之势,转念如今,人们竟然展现出“__________”的安于现状之态。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一句,写出从变化的角度看世界的情形;“__________”一句,写出从不变的角度看物与我的情形。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互文手法,侧面表现了边塞的苦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谒文山①祠

边贡

丞相英灵迥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黄冠②日月胡云断,碧血山河龙驭遥。

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湖。

祠堂亦有西湖树③,不遣南枝向北朝。

(注)①文山:文天祥的号。②“黄冠”:即道士之冠,指道士生活。据说元统治者曾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山不从,请求出家为道士,保全自己的名节。③西湖树:《西湖志》记,“岳王坟上古木,枝皆南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绘红色的帷帐在寒风里飘动,旨在暗示文山当年在风雨飘摇中孤军奋战的场面。

B. 颔联概括了文山欲“黄冠”度余生而不得后慷慨就义、终未能挽救国家败亡的事实。

C. 诗人接连引用神话故事,意在表现文山死后英灵未消,赞扬了他志不可夺的坚强毅力。

D. 诗歌运用浪漫手法,回顾了文山生平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精神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