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注) 张孝祥[宋] 洞庭青草,近中秋...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注)

张孝祥[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1.下列对张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更无”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

B. “短发”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

C. 下阙“尽吸”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

D. 本词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全都和谐相融,给人以光明澄澈之感。

2.下列与张词相关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扁舟”多承载着诗人漂泊思乡的意绪,张词中的扁舟却充溢着天人合一的自由精神。

B. 诗词中的“月”意蕴丰富,或幽美、或凄凉。本词中“素月”即皓月,写出月色澄澈之美。

C. “北斗”指的是北斗星,不仅是方向的指引,还常被喻为理想,本词包含了这两种含义。

D. “沧浪”常常指青苍色的水,词人借助它写出了洞庭茫茫、烟波浩渺,给人以空旷之感。

3.张词和《赤壁赋》的以下内容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苏轼《赤壁赋》)

 

1.B 2.C 3.相同:二人均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有自由飘逸之感。张孝祥面对美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苏轼面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景有“凌万顷之茫然”之感受,二者均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扣舷独笑”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宵小的不屑;而苏文用“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思想。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项,“‘短发’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不合文意,根据本诗的写作背景“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可知作者此时乘船途经洞庭湖,“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两句由上句的虚写转入写当前。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好象秋天的草木。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这萧骚恐怕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稳泛沧溟空阔”。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沧溟,本指海水,这里指洞庭湖水的浩淼。这句是说,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并非词人“幻想”。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要意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考生应结合古诗词中已掌握的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分析作答,此外还要结合诗歌内容,看在语境中有无有特殊含义。本题C项, “‘北斗’指的是北斗星,不仅是方向的指引,还常被喻为理想,本词包含了这两种含义”,表述错误,北斗星是由七颗星组成的星座,像舀酒的长把勺,《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挹酒浆”,而屈原《九歌·东君》则反其意而用之,“援北斗兮酌桂浆”。本诗中“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诗人做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做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的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一个被谗免官的人自信与宽阔胸襟的体现;本词中“北斗”并无方向指引和理想之意,只是用来表达诗人被贬后的豪放乐观。故选C。 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对比鉴赏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情感,同时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诗歌作者的风格特色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题要求为“张词和《赤壁赋》的以下内容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考生应先指出相同点,然后再结合作者风格和各自诗句分析不同点。张词和苏轼的《赤壁赋》,都是在仕途失意被贬之后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都有自由飘逸之感,二人都是豪放派诗人,都表达了对月下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如:张孝祥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表达苏轼对月下美景的喜爱。不同点:张孝祥这首《念奴娇》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表里俱澄澈”突出作者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 “肝肺皆冰雪”,胸坦荡怀,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扣舷独笑”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宵小的不屑诗歌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苏轼的《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先写出人在浩渺的宇宙间茫然不知所之的感受,“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苏轼超然物外、遗世独立、洒脱放达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故农者,天下之本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吏者不然,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夫三代之为国,公卿士庶之禄廪,兵甲车牛之材用,山川宗庙鬼神之供给,未尝阙也,是皆出于农,而民之所耕,不过今九州之地也。今固有向时之地,而制度无过于三代者。昔知务农又知节用,今以不勤之农赡无节之用。非徒不勤农,又为众弊以耗之。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禁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古者计口而受田,家给而人足。井田既坏,而兼并乃兴。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夫此数十家者,素非富而积之家也,其春秋神社、婚姻死葬之具,又不幸遇凶荒与公家之事,当乏时,尝举债于主人,而后偿之,息不两倍则三倍。尽其成也,出种与税而后分之,偿三倍之息,尽其所得或不能足。

民有幸而不役于人,能有田而自耕者,下自二顷至一顷,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多者为大役,少者为小役,至不,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夫井田什一之法,不可复用于今。为计者莫若就民而为之制,要在下者尽力而无耗弊,上量民而用有节,则民与国庶几乎俱富矣!

(取材于欧阳修《原弊》)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相与笑之曰                   鄙:轻视

B. 上下相移用以                   济:帮助

C. 素非富而积之家也               畜:同“蓄”,积聚、储藏

D. 至不,则贱卖其田               胜:能承担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今之吏者不然                 招之去禁兵

B. 督之必其所任                   今固有向时之地

C. 皆出间而常有余                 当乏时

D. 知务农又知节用               上量民而用有节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天的用度,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来节制花销

B. 耕者不复督其力

种田的人不再用完他全部的力量

C. 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

其余的(因租种土地)需交付租金且从外地迁移来的人叫浮客

D. 皆以等书于籍

都按等级登记在官府的簿籍中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②农隙则教之以战。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管子认为粮仓充实才能顾及礼节,由此可见农业为立国之本。

B. 古时候每年的耕种均有盈余,三年就能够积存出一年的储备。

C. 土地和各项制度不变却费用短缺,由于为政者治理方法不当。

D. 作者肯定井田制的作用,认为解决现今多种问题唯有恢复它。

6.文中“为众弊以耗之”意思是农民被多种弊端所害,请概括说明后文写到了哪些害农之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凭借其不落俗套的构思:拯救地球——带着地球去流浪,折射出中国人深沉的家园情怀,在众多的科幻片中独树一帜。影片中关于地球极寒天气的设想绝非空穴来风。2019年2月,美国西部部分地区遭遇大雪天气,积雪造成交通事故频发,数万民众受到断电的影响。同期,日本北海道地区一直处于暴风雪的笼罩下,驾车能见度几乎为零。与此同时,南半球高温指数一再爆表。1月24日,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气温达到46.6℃,打破80年来的纪录。高温造成大量野生动物死亡,其中澳大利亚眼镜狐蝠两天内死亡三分之一。

无论是极寒,还是极热,都属于极端天气,其频发的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不仅包括高温热浪(干旱)、低温冷害,还包括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暴雨洪涝、局部强对流天气、大雾沙尘等。极端天气可以带来很多自然灾害,如飓风引发海啸,高温带来野火,暴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仅2018年,全球就有约6000万人生活受到极端天气影响,因极端天气而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导致1万多人死亡。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现实,人们不禁要问:怎样做才能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降低极端天气的影响,还人们一个美好宜居的生活环境?

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在方方面面布局。据美国航天卫星在2000年至2017年间收集的数据显示:这些年间,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占到过去17年里全球植被总增量的25%以上,位居全球首位。在创设低碳环保的生活环境方面,中国也不甘落后。不仅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倡导使用共享单车,还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更在全社会发起光盘行动,呼吁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及塑料袋……

在国际赛事准备方面,更是强调环保,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2019年1月30日,北京冬奥组委同国家电网公司举办北京冬奥会场馆绿色电力供应签约仪式,标志着冬奥会场馆获得了市场化购买清洁电能资格。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萨马兰奇提到,场馆清洁能源的使用在以往的奥运会中也有所体现,但北京冬奥会将实现全部场馆由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这在奥运历史上首开先河。另外,他特别赞赏北京冬奥组委制定了完备的遗产计划: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和首钢工业遗存,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将运用延庆、张家口赛区赛后留下的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遗产,促进赛事筹办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长远发展的有机结合。这些做法契合了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理念,为社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取材于马欣、郭涵、尹力等人的多篇文章)

材料二

2018年11月15日,世界上唯一的“深坑酒店”——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宣布开业。酒店位于上海市郊的天马山深坑内,高度约70米,共19层,分为坑外和坑内两部分,坑外为3层,坑内16层,其中有2层在水下,是世界首个建造在废石坑内的自然生态酒店,被美国国家地理誉为“世界建筑奇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代表Mr. Michael Croft表示:“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项目契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围绕自然生态升维和人文多样性保护两方面,向人类提出了一种新的探索方式。这代表中国的一种新想象力,也是中国向世界输出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天马山深坑本是上海西郊一个废弃多年的采石大坑,有百米深,5个足球场大。因资源开采形成的深坑是人类加诸自然身上的伤疤。为修补这块丑陋的伤疤,人们别出心裁,一反向天空发展的传统建筑理念,下探地表88米,开拓建筑空间,依托坑壁建酒店,希望能够把城市的伤疤变为瑰宝,为城市创造稀缺价值。

酒店自2006年立项以来,引来大批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由于“负向施工”太难,12年才建成,一度被许多人怀疑“项目黄了”。因为建筑涉及地下空间运用、地质考查和研究论证、建成后的使用管理等各种难题,在全球都没有先例可循,其推进的每一步似乎都指向“不可能”“不满足”“不现实”。例如,坑顶地质复杂,200根工程桩“一桩一探”,平均一根桩就用时3天,仅打桩一项就耗时将近2年,但这并没有击垮建设团队的信心。12年间,他们克服了64项技术难题,完成专利41项,开创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目前,深坑保留了200余株原生的树木及部分植被。人工瀑布飞流直下,汇入崖底湖水。时有鸽子从瀑布背后的洞里飞出,划过天空,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瀑布后的鸽子洞也是深坑原有的旧貌之一,它曾经是矿坑存放炸药的地方,人们在施工中没有选择将它填补。现在,它也成为酒店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其更多的自然之趣。就连深坑爆破后的碎石也被充分利用,它们或安身于湖底,或散落于人行步道两侧,静候宾客的到来。据介绍,仅碎石回收再利用,就为工程节约超过4500立方米混凝土……

俯瞰酒店,一边是绿植丛生的山崖峭壁,崖壁之上还保留修缮了原有的300级矿工采石栈道,为整个环境增添了更多的人文内涵。另一边则是背靠崖壁而立的300多间客房和套房。客房沿崖壁而建,面向横山,均设置退台的走廊和阳台作为“空中花园”,可以近距离观赏对面百米飞瀑和横山景致。那两层藏身水下的客房,则像一个个小型水族馆,人们既可隔着玻璃墙看水族,更可体验与其同眠的乐趣。

“深坑酒店”的问世不仅将地球的伤疤变成一道奇观,中国建设者们更突破了人类工程的极限,实现建筑从上而下的反向延伸,沿着深坑的岩壁建成了酒店。除此之外,还考虑到酒店与环境的契合,因此说,这不仅是一个建筑奇观,更是一次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修补自然伤疤的创意工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在实践中,人们把修复美化家园作为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不仅为自己,也在为后代子孙谋求可持续发展,这正是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精髓所在。

(取材于李浩然、王晨等人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极端天气”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极寒天气比极热天气危害大 B. 它包括了众多不同的类型

C. 比较容易引发多种自然灾害 D. 全球变暖是它产生的背景

2.下列材料一中使用的成语,不能用以下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 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B. 空穴来风:无风起浪

C. 触目惊心:骇心动目 D. 首开先河:首当其冲

3.下面不属于通过节约资源来创设低碳环保环境的一项是

A. 使用共享单车 B. 垃圾回收利用

C. 利用清洁电能 D. 循环利用场馆

4.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流浪地球》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家园情怀:环境再恶劣也不抛弃地球。

B. 刚进入2019年,极寒天气和极热天气就开始在世界不同地区现身施威。

C. 极端天气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面对它,人们却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

D. 北京冬奥会场馆将实现绿色电网全覆盖,体现了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努力。

5.“深坑酒店”被誉为建筑奇迹,奇在何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位于深坑 B. 反向延伸 C. 耗时长久 D. 专利众多

6.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修补因采石而形成的自然伤疤,人们建造了深坑酒店。

B. 依托坑壁建造酒店,是因为能够节省建筑材料,方便施工。

C. 酒店建造无先例可循,自立项以来就受到国内外专家关注。

D. 光坑顶打桩就用了将近两年,说明深坑酒店工程难度巨大。

7.“深坑酒店”的建造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根据材料二,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保留了原生树木与植被 B. 用爆破碎石替代混凝土

C. 可近处观赏瀑布和山景 D. 能享受与水族共眠之趣

8.统观两则材料,为推行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哪些方面采取了措施,请概括说明。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2019年,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也是方志敏同志诞辰120周年。1935年5月,方志敏烈士在他的散文《可爱的中国》里写道:“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请以“相信未来”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有人问《流浪地球》的主演吴京:“电影拍烂了怎么办?”吴京说:“即使拍烂了,也比没人拍强。其实,我们已经成功了,因为有7000人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未来,这7000人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种子。”在中国,各个时期、各个领域都有“种子”人物,他们或平凡或显赫,发挥着奠基、催生等作用。

请以“种子人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可以有想象。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①刚上高一的部分同学对阅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大部头名著有畏难心理。请你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你阅读大部头名著的经验,以打消他们的畏难心理。

②海明威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作者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海面上的八分之一,而海面以下的八分之七需要读者细心研读体会。《老人与海》开头第二句是“到今天为止,老头儿已经接连下海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捕到”,请你根据对全书的理解,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哪些“海面以下”的内容。

③“二元对立”,指两种力量的对抗和冲突,是小说最常用的叙事模式。如《边城》中渡船与碾房所表现的贫穷与富足的对立;《红楼梦》中晴雯与袭人所表现的率真与虚伪的对立;《老人与海》中的人与自然的对立,《欧也妮葛朗台》中金钱与感情的对立,等等。请从上述示例或其它名著中任选一例,阐释“二元对立”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等某一方面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中药芬芳

①2012年阳春的正午,我走进这间叫做“春泽堂”的百年中药店,为病中的母亲取药。此时屋外阳光灿烂,小摊小贩的叫卖声和车来车往的喇叭声全被隔在外面了。在中药店里,能感受到一份安静和几丝安全。

②“春泽”,是取自“春天的光泽”之意。我坐在凳子上想,在春天中享受光泽,多好啊。这样想着,我等候抓药的心情就比较悠然自得。我坐的长条凳,木板厚而重,上面的红漆漆面斑驳,可凳子依旧是那样的结实。坐上这样一条凳子,心自然也会踏实了许多。

③装中药的木匣子,大小一致,上面一律用规规矩矩的正楷毛笔字写着药名,有数百种药,可抓药的医生目光一扫药方子就能准确无误地走到装那味药的小匣子边,轻轻一抓,数量常常是八九不离十,这就是熟能生巧啊!中药最是讲究配药的分量,多一分少一分则药效有天壤之别。这就是中草药的奇妙之处!我看着抓药的医生有节奏地来回走动,他时或来到案板边看一眼医生开的药方子,时或轻轻拉开那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小木匣子,取药,用小秤称,轻轻地抖去一些,确保重量的准确,而后返回案板,将药倒在黄皮纸上或纸袋中,再返回称第二味配药。他们的动作轻而柔,来来往往,脚踩在木地板上也从不会发出巨大空洞的声响。看着这流畅的动作,病人的疼痛仿佛也一下就减轻了许多。在中药店看医生抓药,谁都会赞同这样的说法:那抓药的医生本身也是一味药啊!

④药抓好了,医生朝空中轻轻一招手,“唰唰唰”就开始包药了。我暗自称奇,这多像魔术般奇妙神秘啊!仔细看,禁不住哑然一笑,原来看似虚无的空中还垂着一根根的白线呢。抬头望去,蓝瓦下的屋脊上还吊着一个个纺锤形的线圈呢。那些线垂在空中,医生们随手就可包药了,一点也不用担心线会缠在一起解不开。这样的方法,既科学又节省时间,实在是妙。

⑤中药包好了,配药的医生就大声喊出某人的名字。有人应声而起,取药离开,又有人进来坐下。等待的过程,有些淡淡的焦急,也有些心安理得。我看不见医生白口罩后面的表情,但那一双双眼睛却是同样的安静,同样的会说话,一如中药店里舒缓流淌的时光。与那样的眼睛对视,人自然而然会放下心来。药到自会病除的!

⑥中药成为我眼中飘着草木气息的意象,是在1980年的早春。那年我7岁,跟随着祖父,与中药结缘。祖父喜欢舞文弄墨,但常年的哮喘却让他饱受折磨。在早春的回潮湿气里,祖父用娟秀小楷字体抄写的黄纸药方,带着发霉的味道。这些方子,在如今的我看来,是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每忆起一张,就会想起一段缓慢的光阴以及光阴里散发的中药味道。

⑦祖父喜欢带着我走在午后的阳光里,拐过几条窄窄的街道,去“邱氏中药铺”拜访邱伯。当祖父和邱老伯拉着家常聊着药方的时候,我就会偷偷溜进屋内。当我跨过中药铺那潮湿的木门槛,一股浓厚而芳香的中药味道,总会扑鼻而来。陈旧的木屋,却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掉了金粉的牌匾,风雨剥蚀的门联以及柔和光线穿过屋檐斜漏的瘦影,让我仿佛遁入明清的旧宅里。我的额头在古老的光线里,闪着不谙世事的微光。黑色的地面,黏糊糊的,像被捣稠的面糊。而黑色古朴的药架子,长满了深藏不露的抽屉。抽屉的表面贴着药材的名称。一味味带着神秘感、可以救死扶伤的药啊!那些药名如同亲兄难弟,铺满了黄纸:半夏、冬青、春不见,莲心、防己、相思子,怀熟地、咸秋石、雪里青……

⑧这些药名,有山野自然的气息,有诗情画意,又耐人寻味。

⑨浓厚的中药味,有点呛人,但我还是闻个不停。我拿起药材,细细地品赏,就像欣赏祖父铜皮盒里那些闪光的银元和铜钱。但这些稀奇古怪的药材比“光绪元宝”和“乾隆通宝”可爱多了。那时候,我就想,将来我就做一个乡村的药铺郎中算了,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而有趣的事情。如今看来,我是低估了工业文明的力量,西药已经超越了中药,成为了看病的主导。而我当药铺郎中的梦想,也在时间的过滤器里,被淘洗干净。现在我更多的是成年男人的焦灼和忧虑,全然没有了当初站在药铺架前的豪情壮志。

⑩很长一段日子,我和祖父都是在“邱氏中药铺”的木屋度过的。邱老伯在中药铺的后院,给祖父煎药。黑色的沙钵上面,升腾起一股温情的轻烟。当祖父喝下苦涩的中药,我觉得仿佛一个个生命融入到祖父的血液里。之后,祖父的哮喘有所好转。我们去中药铺的日子就渐渐少了。

⑪最后一次去“邱氏中药铺”,依旧是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掉了金粉的牌匾,在阳光下异常醒目。幽深、阴暗的木屋,越加衰败,如同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孤独地站在阳光下。我当时还不明白伤感之类的词语,但是一股难过的激流那时却在心中激荡。我感觉眼角有点潮湿,带着孩子独有的敏感和单纯。几年之后,邱老伯先我祖父而去,他的中药铺也被一排崭新的诊所和药房取代了。

⑫周作人在《草木知秋》中说:“生病,吃药,也是现世的快乐呵。尤其是吃中药。”读后我不禁感叹:世上居然还有一个人也如我般从草药中喝出快乐来!回想那些中药颗粒,我就似闻到阵阵的草木芬芳,鼻息间的香气更浓重了。

⑬时光渐逝,病中的我同样垂青于中药的疗效。冰片、半边莲、夏露、荭草、紫藤……这些中草药的名字给我留下了绿色健康的记忆。每当我端着浓浓的中药汤,就仿佛看到草木森森,每次喝下一碗中药汤,胸腔里会有一股无法言说的妥帖感,浑身流动着阳光、雨水与泥土的气息,肺腑间充满了绿色的血。生命应着四季的更替,没有死亡,只有不断的新生与希望。

⑭有时病中喝多了中药,我会带有一股淡淡的中药香。我特别喜爱那种药香,常抬起衣袖闻闻那股草木的香气。现在许多中药都被做成了胶囊,纤纤的中草药被时代换了筋骨,把实用的沟壑填得满满的。即使我吞再多的中药胶囊,衣袖间也不可能挥出草木的香气,胸腔间也唤不回喝中药那种妥帖温柔感了。

(取材于林文钦同名散文)

1.如果对文章中加点词语进行替换,替换后的表达改变了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熟能生巧——驾轻就熟

B. 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C. 不谙世事——少不更事

D. 历尽沧桑——饱经风霜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A. 文章开篇即写在“春泽堂”抓药时所见景象,传递出中药铺带给作者的独特感受。

B. 作者说抓药的医生“也是一味中药”,是因为他们非常熟悉中药药理而且技艺高超。

C. “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承载着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以及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

D. 作者借周作人的话说明中药特有的草木香气带给人大自然的生命气息,弥足珍贵。

E. 文章以充满深情的笔触叙写了关于中药的丰富记忆与联想,怀念中不乏忧虑与惋惜。

3.诗情画意又耐人寻味的中药药名吸引人们编制了许多有趣的谜语,请结合第⑦段的中药名为下面谜语选定谜底,将最准确的药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每空限写一个)

(1)三省吾身:____(2)五月既望:____  (3)低头思故乡:____

4.文章有三次关于“邱氏中药铺”的描写,这些描写有何作用?请任选一处加以分析。

5.本文题为“中药芬芳”,这里“芬芳”一词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6.文章结尾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