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题目自拟。请将题目写...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题目自拟。请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①“夸夸群”和“喷喷群”是最近出现的两类微信群。加入“夸夸群”的人,无论发布何种信息,都会被群友极尽辞藻夸赞;进入“喷喷群”的人,不管发布什么信息,都会被群友挖苦嘲讽。有人认为“夸夸群”能让人开心,帮助建立自信,比“喷喷群”好。也有人认为“喷喷群”不但能释放负能量,还能帮助认清自己,更有价值。

上述材料引发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②“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如:某高校女教师因学生把她的哲学课上传网络而一举成名;某男孩因为长得酷似马云而意外走红……

如果有天早上你一睁眼,发现自己成了一个网红,这一天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请以“我做网红这一天”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细节。

 

且谈夸夸群与喷喷群 在新闻上看到了一个最新的社会论点:“夸夸群”和“喷喷群”,你更支持哪一个?随之,夸夸群和喷喷群一下子在网上大热起来。 这是两种突然活跃的朋友圈的特殊群体。夸夸群是指:群里某人发“我做了什么事,求夸”,其他群极尽辞藻的进行眼花缭乱的夸奖;而喷喷群正好相反;“我做了什么事,求喷”,其他群友会从各个角度进行讽刺。在某宝搜索关键词,5分钟99元等等的高价,仍是受到许多网友的欢迎。对于此种猎奇的心理,许多高校还行进了辩论。 随着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改变,很多年轻人面临‘压力山大’却又无处宣泄的问题,而‘夸夸群’和‘喷喷群’则提供了一种宣泄压力的平台。而‘夸夸群’和‘喷喷群’的内部设定决定了不管发言者在群里说什么,都会有人回应,这也就意味着发言者无论表达什么情绪,都会‘被倾听’。这样有利于发言者从压力。 如果我们理解了互联网情感动员的这些基本元素——嬉笑怒骂、喜怒哀乐,我们也许就能更加客观地看待夸夸群、喷喷群了,它们不过是社交媒体演进过程的一个产物。中走出来,更好地反思压力产生的原因、找到处理压力的方式等。切记:一定要理性。 现在的社会是充满压力,充满竞争的。而夸夸群和喷喷群的产生也是现在压力大的一个体现。生活处处存在着压力,有时,压力犹如泰山压顶,使我们不堪重负,甚至被压垮。但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共生。莎士比亚以前说过:“压力是一柄双刃剑。”正确地对待压力,能够使人进步,反之,它则会成为你失败的根源。压力过多过少都不适宜。至于什么时候该放下,只能靠你自己慢慢掌握压力的大小,取得前进的方向。古人所叙述的也只有压力的利与弊,掌握的方法还是要靠自己来慢慢探索。而我们的任务这是去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去支持我们,支持我们去前进。 “夸夸群”和“喷喷群”在大学生中的火爆,侧面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巨大的生存压力,也折射出他们共同的“群体性焦虑”心理特征。无论是做得对,还是做得不对,都能在轻松的调侃中成为过去式,然后重新面对明天,面对未来。通过“夸夸群”和“喷喷群”传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 总之让自己适应现在的生活,有自己的目标,从而为之努力。 【解析】 作文一: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题目要求,然后细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把握命题者的意图与情感倾向。本题要求为“上述材料引发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其中“上述材料引发你哪些思考”要求考生写作时必须紧扣材料,要有明确的观点;“议论文”明确了文体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材料,材料中两个关键词语是“夸夸群”和“喷喷群”,针对这两个群体,有两类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夸夸群”能让人开心,帮助建立自信,比“喷喷群”好。也有人认为“喷喷群”不但能释放负能量,还能帮助认清自己,更有价值”,两种观点各有道理,考生应结合自己的观点和价值判断标准全面评价,偏向任何一方都是不全面的。 立意:在全面掌握双方观点基础上的辩证性立意,是深度思维的结果。综合双方观点立意,既要“夸夸” 又要“喷喷”;接受夸奖,但也应辩证看待,看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被夸奖迷惑,冲昏头脑;但面对“喷喷”时也应头脑理智清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只涉及一个方面而谈,则观点片面。 素材: 1.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接受批评的能力远强于古人,甚至是可以无视身边的人带来的批评。而如今大多数学生在面对老师的批评时,脸都不红一下,转身就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如果再大肆对他们进行表扬,心都要飘到天上去了。而喷喷群的存在,在人们犯错误的时候,带给他们适时的打击,能让他们受到激励,从而产生动力改变缺点,这才是喷喷群的意义。 2.如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需要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多。如果不找到一个释放的方式,让自己缓解一下,将会承受不住身上的压力。所以对于喷人的一方,在抨击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从中释放压力,保持心情的愉悦。但这种喷也并不是无底线无下限的喷,而是秉着一种抬杠的原则宣泄压力。 3.反之,浮夸的赞美带不来真正的温暖。从起来晚了到不想上学,从看不进书到上课分心……这些看似生活琐事,实际上都是情绪的“负面清单”。倘若对明显的缺点和不足,不仅熟视无睹,还要点赞鼓励,那么自然也就容易陷进自我安慰的漩涡。 4.社会上需要的不是一味的赞美和盲从,而是要勇于发现别人的不足与短板,从而才能共同进步。 5. “夸夸群”契合部分年轻人需要心理关怀的期待。他将这种社交方式称之为“轻社交”。“我觉得这是网络时代的特点之一,即一切都具有某种虚拟性。这种社交不那么真实,但又无法说它完全虚幻。所以,这是一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社交,符合这个时代青年人的人际交往心理。而且这并非当下青年的个案,渴望被人夸,或者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性使然。” 不可否认的是,大家在各种“夸夸群”中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赞美,情感上得到了温暖的慰藉,给孤单的生活增添了些许温馨。但不可忽略的是,这些“夸夸群”也是廉价的,大家沉浸在虚拟的社交中,得到的只是仪式性甚至幽默风趣的附会,完全不是实事求是的赞许,仅仅只是满足了人们短暂的内心需求。 6. 针对“夸夸群”这一社会现象,从深层次看,“夸夸群”走红背后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严肃对待。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国民心理健康需求极大,但目前能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心理咨询师人数少、收费相对较高,且存在专业能力与大众需求衔接不到位等问题。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社会心理服务的支持,这是一项全新工作,也将面临漫长而复杂的历程。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是一门必须补上的课。从社会公众的角度看,“夸夸群”的出现,会促使大家更加重视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关注、支持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这正是“夸夸群”走红背后的重要意义之一。 行文结构: 一篇议论文的经典布局或谋篇模式: 首先,拟一个能代表自己观点与内容相关的题目,如本题“且谈夸夸群与喷喷群”。 其次,写一个简洁明了的开头段,简引材料,指出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夸夸群”和“喷喷群”。 再次,主体部分分析问题:“夸夸群”和“喷喷群”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剖析二者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接着阐述“夸夸”和“喷喷”的利弊问题,强调凡事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 结尾,应照应材料以及题目和开头,总结全文,明确或升华深化观点,再次明确观点“ 通过‘夸夸群’和‘喷喷群’传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总之让自己适应现在的生活,有自己的目标,从而为之努力”。 作文二: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又有命题作文的特点,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要求为“请以‘我做网红这一天’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题目必须是“我做网红这一天”,“我”是主体,以想象的方式写成记叙文。材料的关键词就是“网红”,对“网红” 的正确理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网红”即“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追捧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如出众的才貌、搞怪的行为或某个意外事件,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从而赢得了广大网民的理性或非理性关注,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因此,“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所给材料来看,网红成名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艺术才华成名。这类网络红人主要是依靠自己的艺术才华获得广大网民的追捧。他们大多属草根一族,一般不是科班出身,没有接受所谓“正规”的训练,往往是依托其非同一般的天赋和在兴趣支配下的自我学习,从而在某个艺术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或技巧。如外卖小哥雷海为,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普通人的坚持,考生可以围绕“坚持让平凡人也能成名”“真才实学才能真‘红’”“脚踏实地让人生出彩”立意。二是搞怪作秀成名。这类网络红人通过在网络上发布视频或者图片的“自我展示”(包括自我暴露)而引起广大网民关注,进而走红。 “小马云”,传递出的是低俗的、扭曲的价值观。低俗网红打开了盛有人性恶的潘多拉之盒,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侵蚀浸淫于此的人。 立意:①纯洁人性,反对以丑为美;②抵制恶的诱惑;③低俗网红容易突破法律的界线。网红成名的原因不同,决定了有的网红能一直红下去,有的网红却如昙花一现。所以,当网红并非成功的快捷方式,重要的还在于苦练内功,注重真才实学,远离投机取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时间可证明真伪;成功蕴含着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纸是包不住火的,而真金是不怕火来炼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往往有丰富的寓意,或体现性格,或暗示命运……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中任选一个人名进行解读。要求:符合原著,写出寓意。

②请从《论语》《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以“××时,我想起了你”为开头,写一段抒情文字,诗歌亦可。要求:感情真挚,运用比喻或排比。

③报考在即,从小就对考古感兴趣的小刘想选择考古专业,家人却认为金融专业好找工作,双方各不相让。作为朋友,请你写一段话来帮助他。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土地的密码

①一块土地在那儿,它不因主人的改变而改变了自己的成色。春种秋收,老了一代又一代人,四季轮回中,它依旧认真地供种子萌芽、生长,让庄稼结出一茬又一茬的果实。

②一片泥土被利器撕裂时,意味着又一场播种开始了。耕牛拉着木犁不停地奔走,大地被犁铧一梗一梗地翻起,阳光像母亲温暖的手掌,抚摸着大地被弄伤的肌肤,把和煦的晨风吹拂在伤口上,让鸟儿为大地的阵痛歌唱。

③敬畏生命般我敬畏所有的土地。家里曾有一份地契,早已发黄变朽,是从前我们家购买土地的契据。买的这块土地是板结的褐土,属于三类田,可就是这么一个被村民称为“鸭子屎”的土地,竟在地契上堂皇地写上了一级黄土。是卖地人的瞒骗,还是父亲的疏忽?要么是卖家与证人合伙欺骗父亲?后来我听母亲说,从前买卖土地都是这么写,不管是一级地二级地还是三级烂田,一律写成一级黄土,一是为了将来传给子孙时,显得上辈人有面子,家业殷实;二是为将来出卖土地留下好处,遇到不懂土地的,能多卖几个钱。听了母亲的话我哭笑不得。

④从此,再到这块田里收种,心里便生出许多不舒服的感觉。村里曾有几户人家放弃了在这里种粮食,只培育花椒树和杨树苗,收歉随天罢了。有一年,我在这里栽种了黄烟,没想到烤出的烟叶全是二级以上的金黄色的叶片,因为黄烟不喜大肥大水,越是旱田薄地长出的叶子才水分少、色发黄。这一年收获颇丰,让全村人羡慕眼红。我想,父辈们根本没必要装成财大气粗的模样哄骗后人,那究竟不是点石成金的幻术。说到底,他们还是没有读懂土地。

⑤土地就像一本厚厚的书,神秘而又充满力量。村里最懂得土地的要数郭其文,“种地首先要学会养地”,这是他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每到冬季,河里的水下去了,郭其文就带着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到河里挖河泥。稀薄的河泥被他们一筐筐抬到岸上,散发出一种烂鱼糟虾的腥臭。大约半个冬天的时间,别人不是打牌喝酒,就是赶集听戏,郭其文一家人就在河里抬河泥。直到河里完全结了冰,他们才结束。

⑥郭其文家翻地从来不像其他人家那样使用耕牛,他认为只有让人的汗水掺进泥土里,庄稼才会长得茁壮。他经常说,种地不能图省事,没有汗水的土地还叫土地?春天刚到,郭其文就让家人用铁锨把土地翻起来。铲起来的泥土也不敲碎,就一锨一锨地排在那里,远看非常壮观,像张着翅膀就要起飞的大雁。然后,他们就把铲碎的河泥撒在翻起的土地上。直到大地回暖,那些泥土被春阳晒酥了,这时他们全家上阵,如同船夫背起纤绳,拉起一个大耙,从这头拉到那头,几个来回,把整个土地耙平了。整平的土地喧乎乎的,像发面馒头。他们这才开始整畦播种。村里人常谈论此事,怎么种个地就像伺候老娘一样,你再有功夫,还能种出金子来?奇怪地是,他家的地不光庄稼长得好,连野草也比别人家的壮实。他们家养了一群山羊,就用这草当饲料,个个膘肥体壮。结果就是郭其文家成为村里最殷实的人家。

⑦泥土所富有的力量,令长年陪伴它的人也常常始料不及,还会让能量在最需要的时候爆发,给无奈的生活以希冀。一位傍山而居的农夫,在一场洪水中毁掉了所有的土地,他望着满坡砾石伤心欲绝。这时,他看见了一株长在石缝中的高梁,它像一位执着的精灵,挺立在山洪肆虐的山野中,碧绿的叶片伸展着,仿佛要拥抱整个世界。老农被这株高梁惊呆了,多少年来,他耕种的一直是坦荡如砥的大田,对石缝里那么一点点可怜的泥土从来不屑一顾,更不会在那里下一粒种子。然而,偏偏就是这株在石缝中无意长出的高粱,给了农夫以昭示,他快乐地把一把把种子在空中高高地扬起,像挥写着一个个祈盼,让种子从空中落下的一瞬间,在砾石上跳跃着,到石缝中去寻找接纳它们的泥土。几天后,那些石缝中星星点点的泥土在砾石滩上捧出了绿油油的庄稼。要知道,庄稼是泥土最诚实的子民,从不敢辜负大地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只要有生的希望,就无所畏惧地生长,这也是泥土赋予庄稼的品格。

⑧当农夫在秋天收获成熟的高粱时,他用嶙峋的手指从石缝中抠出一捧泥土,孩子般地哭了。他双膝跪在砾石上,虔诚地给那些泥土磕了响头,说自己种了一辈子的地,却从没想到过泥土,总是认为种瓜结瓜种豆结豆,那是泥土应该做的,更看不起那些藏在石缝中东一碟子西一碗的泥土了,总认为那是派不上用场、上不了台面的杂碎。他现在明白了,一捧泥土与一片广袤的泥土一样的伟大啊!

⑨一位住在城里的老人,多年远离泥土,但他深知泥土的力量。退休后,他每天带着工具到马路上、楼道里收集通过多种渠道带进来的泥土。他把这些泥土装到花盆里,种上各种花草。他的做法渐渐被这个城市的人所知,于是,人们悄然形成了一股收集泥土热。当那些泥土在这个城市的阳台上、花圃里安家落户,由这些泥土供养的红花绿草就装点了整个城市,使大街小巷流溢着由泥土升华出的芳香。这些乘着风儿或沾附在行人、车辆上走进城市的泥土,莫非也像浪迹天涯的游子一样寻找自己的梦想?抑或如一位乡下老母亲想念城里的儿女,用这种方式来探望?

⑩一捧泥土能长出五谷,同样也可收获花香。有人把土地比喻为庄稼人的命根子,我不喜欢这个说法,应该说“泥土是人类的命根子”!没有谁能说得清泥土里蕴藏着的力量,如果一个人舍得花时间用心去理解土地的意义,并深深地热爱土地,那么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取材于孙成凤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它不因主人的改变而改变了自己的成色        成色:土地原有的特点

B. 那些泥土被春阳晒酥了                      晒酥:晒得松而易碎

C. 他用嶙峋的手指从石缝中抠出一捧泥土        嶙峋:坚硬并且强壮

D. 上不了台面的杂碎                          杂碎:不受重视的泥土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类田在地契上被写成一级田,买卖双方心照不宣,既为面子好看,又为今后出手方便。

B. “像张着翅膀就要起飞的大雁”既写出土地形状,还暗示其蕴蓄能量,为丰收做了铺垫。

C. 村里的人感慨郭其文一家种地就像伺候老娘一样尽心尽力,觉得自己对待土地也应如此。

D. 受长在石缝中高粱的启发,老农在砾石满地的地方播下种子,收获了粮食,度过了荒年。

3.第②段描写大地的语言十分富有感染力,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赏析。

4.第⑨段写人们收集泥土种花有何意蕴?请简要分析。

5.本文题为“土地的密码”,文中通过多个事件揭示了它丰富的内涵。这些密码不仅体现在土地上,也体现在我们生活中。请解读文中的一条,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体会。要求:写出对密码的理解及在现实生活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湖光山色、亭台楼阁,古人常常从这些自然、人文景观中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人们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或取诸怀抱,____;或因寄所托,____。《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从游玩的经历中得出“而____,常在于险远,____”的道理。苏轼在赤壁江边,观大江东去,怀想周郎,“谈笑间,____”,感慨“人生如梦,_____”。范仲淹登上岳阳楼,“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之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注)

张孝祥[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1.下列对张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更无”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

B. “短发”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

C. 下阙“尽吸”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

D. 本词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全都和谐相融,给人以光明澄澈之感。

2.下列与张词相关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扁舟”多承载着诗人漂泊思乡的意绪,张词中的扁舟却充溢着天人合一的自由精神。

B. 诗词中的“月”意蕴丰富,或幽美、或凄凉。本词中“素月”即皓月,写出月色澄澈之美。

C. “北斗”指的是北斗星,不仅是方向的指引,还常被喻为理想,本词包含了这两种含义。

D. “沧浪”常常指青苍色的水,词人借助它写出了洞庭茫茫、烟波浩渺,给人以空旷之感。

3.张词和《赤壁赋》的以下内容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故农者,天下之本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吏者不然,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夫三代之为国,公卿士庶之禄廪,兵甲车牛之材用,山川宗庙鬼神之供给,未尝阙也,是皆出于农,而民之所耕,不过今九州之地也。今固有向时之地,而制度无过于三代者。昔知务农又知节用,今以不勤之农赡无节之用。非徒不勤农,又为众弊以耗之。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禁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古者计口而受田,家给而人足。井田既坏,而兼并乃兴。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夫此数十家者,素非富而积之家也,其春秋神社、婚姻死葬之具,又不幸遇凶荒与公家之事,当乏时,尝举债于主人,而后偿之,息不两倍则三倍。尽其成也,出种与税而后分之,偿三倍之息,尽其所得或不能足。

民有幸而不役于人,能有田而自耕者,下自二顷至一顷,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多者为大役,少者为小役,至不,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夫井田什一之法,不可复用于今。为计者莫若就民而为之制,要在下者尽力而无耗弊,上量民而用有节,则民与国庶几乎俱富矣!

(取材于欧阳修《原弊》)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相与笑之曰                   鄙:轻视

B. 上下相移用以                   济:帮助

C. 素非富而积之家也               畜:同“蓄”,积聚、储藏

D. 至不,则贱卖其田               胜:能承担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今之吏者不然                 招之去禁兵

B. 督之必其所任                   今固有向时之地

C. 皆出间而常有余                 当乏时

D. 知务农又知节用               上量民而用有节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天的用度,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来节制花销

B. 耕者不复督其力

种田的人不再用完他全部的力量

C. 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

其余的(因租种土地)需交付租金且从外地迁移来的人叫浮客

D. 皆以等书于籍

都按等级登记在官府的簿籍中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②农隙则教之以战。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管子认为粮仓充实才能顾及礼节,由此可见农业为立国之本。

B. 古时候每年的耕种均有盈余,三年就能够积存出一年的储备。

C. 土地和各项制度不变却费用短缺,由于为政者治理方法不当。

D. 作者肯定井田制的作用,认为解决现今多种问题唯有恢复它。

6.文中“为众弊以耗之”意思是农民被多种弊端所害,请概括说明后文写到了哪些害农之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