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互联网联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互联网联合)谣平台29日在京正式上线。这是治理网络谣言、打造清lǎng)网络空间的重大举措,旨在为广大群众提供辩识谣言、举报谣言的权威平台。

B. 事因难能,方显可贵。在物欲横流的浮躁世界,(bǐn)持合理的价值观,保持足够的人生定力,允执jué)中,功不唐绢。

C. 在偶像倒掉的一个个)热黄昏,我们也能够看到,希望的鸟儿已经飞起,惊乱一池春水,也装点了心中有爱的人的梦。如果有理想的话,则我们每一个人对未来愿景的yīn)殷期待,就是一幅幅理想的画图。

D. 费兰特的写作)除掉了条条框框,暴露人物真实生活本来的样子。这种阅读感受就像是置身于一座芜杂的花园,你不会只于欣赏,一定会去探索、去经历,离开时,身上几乎都不可避免地被)出些口子。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A项,“辩识”的“辩”应为“辨”,“辨识”意思是“辨认识别”,而“辩”意思是“争论”。B项,“秉持”的“秉”应读bǐng,“秉持”意思是“主持;掌握”;“功不唐绢”的“绢”应为“捐”,“功不唐捐”,指功夫不会白白地抛弃,“唐”意为“白白的,徒然的”,“捐”意思是“抛弃”。D项,“剔除”的“剔”应读tī,意思是“清除”“去除”;“不会只于”的“只”应为“止”,“止于”意思是“停止在”。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6年,徐卓大学毕业后来到扎龙自然保护区成为护鹤人,延续着一家三代与丹顶鹤的生死情缘。2017年,出身农村的吴永宁选择直播无保护高空挑战来改变人生,最终坠楼身亡。2019年,独生子刘代旭把生命永远定格在凉山木里县森林里;而在这场火灾中,共有27名森林消防队员牺牲,其中大多数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作为青年,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都觉得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对于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也有着一些不同的声音……

你也即将步入你的青年时代,对此,你有着怎样的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____________,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3)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2)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

(注)①奚:为什么。②施:施行,延及。

1.材料(1)中,“牛刀”喻指 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对“为政”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黄钟]  人月圆

雪中游虎丘

(元)张可久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注)①虎丘:江南名胜之一,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秦始皇东巡时曾来虎丘寻找阖闾殉葬的干将、莫邪、湛卢等宝剑。②张可久,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多次担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③真真:唐代美女。④打:拓。

1.“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描绘了雪中盛开的梅花美丽动人的姿态,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层次分明是这首元曲的特点。试从景和情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宰相书

(宋)朱熹

六月八日,具位谨奉书再拜献于某官:

熹尝谓天下之事,有缓急之势;朝廷之政,有缓急之宜。当缓而急,则繁细苛察,无以存大体;当急而缓,则怠慢废弛,无以赴事几。之二者,皆失也。然愚以为当缓而急者,其害固不为小,若当急反缓,则其害有不可胜言者,不可以不察也。窃观今日之势,可谓当急而不可缓者矣,然今日之政则反是,愚不知其何以然也。

窃惟朝廷今日之政,无大无小,一归弛缓,今亦未暇一一条数。且以荒政论之,则于天下之事,最为当急而不可缓者;而荒政之中,有两事焉,又其甚急而不可少缓者也。一曰给降缗钱②,广籴米斛。储蓄既多,缓急足用,政使朝廷别有支拔,一纸朝驰,而米夕发矣。此一事也;二曰速行赏典,激励富室。盖此一策,本以诱民,事急则之,以为一时之用;事定则酬之,以为后日之劝。旋观今日,失信已多,别有缓急,何以使众?谋国之计,乖戾若此,临事而悔,其可及哉?此二事也。

然或者之论,则以为朝廷撙节财用,重惜名器,以为国之大政,将在于此,二者之请,恐难必济。愚窃以为不然也。夫撙节财用,在于塞侵欺渗漏之弊;爱惜名器,在于抑无功幸得之赏。今将预储积蓄,以大为一方之备,则非所谓侵欺渗漏之弊也;推行恩赏,以昭示国家之信,则非所谓无功幸得之赏也。且国家经费,用度至广,而耗于养兵者十而八九。至于将帅之臣,则以军籍之虚数,而其侵欺之奸;馈餫之臣,则以簿籍之虚文,而行其盗窃之计;苞苴辇载,争多斗巧,以归于权幸之门者,岁不知几巨万。明公不此之正,顾乃规规焉较计毫末于饥民口吻之中,以是为撙节财用之计,愚不知其何说也?

大抵朝廷爱民之心,不如惜一费之甚,是以不肯为极力救民之事明公忧国之念不如爱身之切是以但务为阿谀顺指之计此其自谋可谓尽矣然自旁观者论之则亦可谓不思之甚者也。盖民之与财,孰轻孰重?身之与国,孰大孰小?财散犹可复聚,民心一失,则不可以复收;身危犹可复安,国势一倾,则不可以复正。至于民散国危而身无所,则其所聚有,不为大盗积者耶?明公试观自古国家倾覆之由,何尝不起于盗贼?盗贼窃发之端,何尝不生于饥饿?

惟明公深察其言,前日迟顿宽缓之咎,自列于明主之前,务以尽变前规,共趋时务之急,而于熹所陈荒政一二事者,少加意焉。情迫意切,矢口尽言,伏惟明公之留意

(选自《朱子大全》有删改)

(注)①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浙东发生饥荒,宰相王淮推荐朱熹任提举浙江常平茶盐公事。上任以后,朱熹即征购粮食,兴修水利,了解民情,弹劾污吏,竭尽全力,以救灾荒,但他向朝廷的建议,很少被采纳。为此,朱熹给王淮写了这封信。②缗钱:此处指购买粮食储备的钱。③赏典:指赏赐的典礼。④名器:名号与车服,指官爵。⑤馈餫(yùn):运送粮饷。⑥苞苴:指馈赠的礼物。⑦规规:浅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之二者,皆失也               均:权衡

B. 事急则之                     籍:登记

C. 其侵欺之奸                 济:帮助

D. 至于民散国危而身无所         措:放置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若当急反缓                 ②人非生知之者

B. ①岁不知几巨万               远而无所至极邪

C. 前日迟顿宽缓之咎           ②具沛公言报项王

D. ①伏惟明公之留意             ②于是河伯欣然自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里指“书信”,多用于记事陈情。由于朝廷在赈灾之事上迟缓拖沓,朱熹于是写信给宰相,希望他能改变以前的做法,共赴当前的急难。

B. 朱熹认为赈灾是关系民心的大事,建议朝廷一方面要及时拨款购买救灾的储备粮食,另一方面要激励富有人家出力赈灾,但朝廷却吝惜赈灾费用,失信于民。

C. 朱熹驳斥了以节约用度、爱惜官爵为由,反对自己赈灾举措的观点,并对各级官吏利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侵吞和浪费国家钱财的劣行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D. 朱熹委婉含蓄地批评了宰相重财轻民、爱己轻国,然后用反问句强调了“民与财”“身与国”的轻重关系,指出朝廷赈灾不力而导致的饥饿是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是以不肯为极力救民之事明公忧国之念不如爱身之切是以但务为阿谀顺指之计此其自谋可谓尽矣然自旁观者论之则亦可谓不思之甚者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窃惟朝廷今日之政,无大无小,一归弛缓,今亦未暇一一条数。

②谋国之计,乖戾若此,临事而悔,其可及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