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人生如果只认一个目标就认死理硬干,往往被客观形势所抛弃,欲速不达,求好得坏。古语说:“好胜者易败,恃壮者易疾,渔利者害多,求名者毁至。”想种龙种,收获跳蚤的事情常有。了解自己,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是很重要的。
请你以“顺势而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2)时光列车驶过之后,留下来情感的火苗与梦想的种子。独自行于长长轨道旁的人儿,回头望望来时的路:崎岖而且漫长,沿途甚至没有美丽的鲜花。当一切新的东西在记忆旁生根发芽,怒放出一方新的天地时,当成功与幸福的大敌——各种怠惰在我身前乔装打扮幻化成种种诱惑。
假如从新来过,你将怎样去做?请你以“假如从新来过”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阅读下面材料,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2019年3月5日,西安高新一中2019届模拟政协社团的7名中学生撰写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食堂膳食营养的提案》被全国政协委员陈超带到北京,提交给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这是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校园,对中小学食堂营养状况进行调研,提出改善学生膳食营养的完整提案。
①为确定改善学生膳食营养的提案,几位学生曾进行过多次激烈的讨论。请描写他们最终确定此提案的讨论情景。要求:中心明确,具体生动。
②为撰写提案,这7名中学生做了大量采访调查。假如你作为被采访者,请你就改善学生膳食营养提出至少两条建议,并阐明理由。要求:建言合理,理由充分。
③记者要采访这7名中学生,请他们谈谈提案被提交后的感受。请你为他们写一段话,抒发青年要有社会参与和社会担当的情怀。要求:富于理性,言辞真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龙袍郑
冯骥才
天津卫的名人都有来头,来头都不小。绰号“龙袍郑”的来头顶了天——皇上。
郑老汉是海河边一个渔夫,一个人,一条船,有兴致时拉网打鱼,有空闲时握竿钓鱼,吃鱼卖鱼,靠鱼活着, a ,乐乐呵呵。
乾隆下江南时,乘船途经天津,看到河上桅杆林立,岸边货堆成山,开了眼。皇宫里头虽然金装银裹,却看不到这种冒着人间活气的景象。皇上高兴,要到岸上 b ,怕招眼招事儿,不敢骑龙驾虎,便在龙袍的外边罩件大氅,只带着两个随从,靠岸下船,边走边看,愈看愈有兴致也就愈走愈远。
看着看着,一个景色把皇上吸引住了。不远河上停着一只船,有舱有篷,一个渔翁坐在船头钓鱼。人在船上,影在水里,像幅画儿。看钓鱼都是等着看人家钓上鱼,老翁一条一条总有鱼上钩,皇上就看得 c 儿,扭头对随从说:“回到宫里,我也去御花园钓钓鱼。”
随从说:“皇上钓得比他强,皇上钓的是金鱼。”
可是没大一会儿,这渔翁收起竿子,把船几下划到岸边。这渔翁就是郑老汉。皇上走过去问他:“你正上鱼,怎么收竿不钓了?”
郑老汉站在船头,手往西一指说:“没见那云彩,要下雨了。”
皇上往西边一看,果然一块黑云。云形很怪,前头像刀裁一般齐。乌云前边是晴天,这云就像一块黑色的床单要遮过来。郑老汉说:“这是齐头云,来得可快,雨说下就下。您这是往哪儿去?还不快跑,迟了可就成落汤鸡了。”
皇上说:“哎哟,我是从船上下来玩的,我的船还远。”
郑老汉说:“您要不嫌弃就上船来避避,这雨说到就到。”
皇上抬头一看,果然半个天都黑了,风也大起来,而且冷飕飕,往领口袖口里钻。随从赶忙把皇上扶上了船。船不大,舱不小,连皇上带随从都钻进去了。皇上头次钻进这渔家的窝里,看哪儿都新鲜。郑老汉拿几个破碗,沏了茶。这茶比树叶多点儿味罢了,皇上竟说好喝。喝茶间,雨已经来了,雨落船篷,像大把大把撒豆子。这一来,皇上更有兴致,说:“你有吃的吗?我有点儿饿了。”
郑老汉笑道:“我猜到您会饿,正给您热着锅熬面鱼呢!我熬的面鱼,谁吃谁爱。这边打鱼的常提着酒葫芦来吃我的面鱼。”他说话这当儿,鱼味儿已经钻进皇上的鼻子眼儿,勾馋虫子了。
郑老汉的面鱼捧上来,皇上吃上两口就大声说好。面鱼又小又没样,从来上不了御膳,所以皇上没吃过。可是,面鱼又鲜又嫩又没刺,皇上头一遭吃,竟然大呼这才是山珍海味。御膳房的菜添油加酱,民间饭食原汁原味。皇上一边避雨,一边又吃又喝好快活,一高兴,把外边大氅解开,将里边的龙袍脱下来赐给了郑老汉。郑老汉万万没想到,天降洪福,居然在自己家的小船篷里见到万岁爷了,两腿一软,两膝一松,啪地跪下,连连叩头。直到风停雨住,皇上走了,他还趴在那儿把脑门儿撞着船板梆梆响。
整整一夜,郑老汉也弄不清这事是真是假。当今皇上到自己船上吃鱼喝茶——谁也不信是真的,可金光闪闪的龙袍就在自己手里。一时,他觉得赛做梦,连自己都不是真的了。
第二天一早,郑老汉没出船,在船头摆一张椅子一张桌子。桌上铺着龙袍,自个儿坐在椅子上。不一会儿就招来许多好奇的人,而且人愈来愈多。当今皇上乾隆爷上过郑老汉的船,吃了他的面鱼夸好,还赐他身上的龙袍,这事眨眼传遍全城。几年前,皇上来天津,赶上妈祖生日看皇会,不过赐了两件黄马褂,民间就闹翻了天。龙袍比黄马褂厉害多了,见了龙袍就如同见到皇上,于是有人跑去给龙袍叩头,这一来津城的乡绅、富贾、文人和官员纷纷赶往这里,像是皇上还在这里。官员碰上这种事都争先恐后,听说知府大人很快也要赶到。
郑老汉出了大名,从此人们就叫他“龙袍郑”。关于龙袍郑的各种传闻也就很快热闹起来。可是,人出了名就有人说好,有人说坏。一句好话后面总是跟着一堆坏话——恨人有笑人无吗。有不怀好意的说龙袍郑天天夜里偷着把龙袍穿在身上,坐在舱里装皇上。这传闻跟着就引来一个可怕的消息,说知府大人听了发火了,不但不来,还要抓龙袍郑,没收龙袍,治他“亵渎圣上”的重罪。后面还有更邪乎的传闻呢。
这一下就把龙袍郑吓跑了。三天过去,便不见龙袍郑的人影船影龙袍影。看来是吓破胆略,划船跑了。
码头的事再热闹,都是一阵风,说过去就过去。渐渐人们不再提龙袍郑,却时不时有人把船泊在原先龙袍郑停船的地方,握竿垂钓,也想碰到一次皇上。
在估衣街上有个摆摊卖槟榔的小子,人挺精明,做梦都想发财,一直没撞上好机会。这小子也姓郑,兄弟排行老三,人称郑三。一天,有人对他说:“你也姓郑,人家龙袍郑也姓郑,人家是嘛运气,皇上找上门来。不过那老家伙有机会不会使,福报不够,天大好事竟然叫他差点儿惹来杀身之祸。”
郑三听了灵机忽动,眨眨眼说:“我会使。”没多少天,他就把自己祖传的北城根的两间瓦房,换到了海河边三间屋,开个面鱼店,自称自己和龙袍郑是同姓同宗同族,龙袍郑熬面鱼那两下子他都擅长,所以他开的面鱼店门口就挂起了“龙袍郑”的牌子。
做买卖靠旗号。谁不想品品皇上的口味?郑三的熬面鱼便成了天津卫小吃的名品。真龙袍郑亡命天涯,假龙袍郑日进斗金。日子一久,郑三就叫龙袍郑了。那段故事便成了他店里天天讲的老事了。
1.下列填入②③④段中abc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傻傻乎乎 运动运动 有滋有味
B. 晕晕乎乎 溜达溜达 索然无味
C. 傻傻乎乎 溜达溜达 有滋有味
D. 晕晕乎乎 运动运动 索然无味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龙袍郑”的来头不小,因为让皇帝避雨并侍奉喝茶吃面鱼求赐皇帝的龙袍而名扬天津卫。
B. 郑老汉不相信自己一个小百姓能见到皇帝并得其赏赐,以致于感觉“连自己都不是真的了”。
C. 郑三做起了龙袍郑熬面鱼,挂起了“龙袍郑”的牌子,日进斗金;说明他聪明伶俐,会利用机会。
D. 作者以具有韵味的天津方言,诙谐幽默的文笔,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现了天津卫底层百姓的生活
3.结合小说情节,概括郑老汉的性格特点。
4.本文题目“龙袍郑”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小说结尾说“真龙袍郑亡命天涯,假龙袍郑日进斗金”,可见适时抓住机会有多么重要。《红楼梦》《红岩》《平凡的世界》等名著中就有抓住机会或错失良机的例子,请结合某一名著的示例,阐述抓住机会的重要性。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俄国的别林斯基曾经说过“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继承中华民族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如果你还是风华正茂的学生,你就应该具有这样的风采:“书生意气①_____________,指点江山,②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如果你将来成为人民的公仆,你不仅要像欧阳修一样做到与民同乐,更要学习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精神。“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如果你将来是一名铁面无私的执法者,就应该做到:“⑤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⑥_____________,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但是当国家面临侵略的时候,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不怕牺牲,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⑦“_____________,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⑧_____________!”这便是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新城道中》①(其二)
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②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③。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④。
注:①宋仁宗熙宁四年辛亥(公元1071年)苏轼任监官告院。御史以杂事诬奏苏轼过失,轼不自辩,乞外任避之。四月,除通判杭州,十一月到任。此诗写于1073年春天,诗人出巡察所领各属县。②散材:语出《庄子•人间世》:“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lì)社树……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③旆(pèi)钲:收兵的号令。④耦(ǒu)耕,指二人并耕。此处暗用《论语》中孔子令子路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扣题,用笔简洁,既概括写出作者山行之思,又勾画出诗人山行之态。
B. 颔联以“散材”“疲马”自况,写出自己对官场倾轧的厌倦和对未来仕途的担心。
C. 颈联话题一转,既写出春雨后茶农的喜悦,又表明自己作为父母官之清贫。
D. 尾联中的“歧路”一语双关,明写山行迷路的事实,暗中透露出归隐之意。
2.“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一联,于叙述描写中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李白《子夜吴歌·秋 歌》)
B.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杜甫《羌村》)
C.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王维《渭川田家》)
D.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白居易《杜陵叟》)
3.古人评论此诗的艺术特色时说:“铸语神来”之笔,“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第二联或第四联作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襄子以晋阳之城霸,智伯以三晋之地擒,湣王以大齐亡,田单以即墨有功。故国之亡也,虽大不足恃;道之行也,虽小不可轻。由此观之,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也;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也。故乱国之君,务广其地而不务仁义,务高其位而不务道德,是释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故桀囚于焦门而不能自非其所行,而悔不杀汤于夏台。纣居于宣室而不反其过,而悔不诛文王于羑里。二君处强大势位,修仁义之道,汤武救罪之不给,何谋之敢当?若上乱三光之明,下失万民之心,虽微汤武,孰弗能夺也?今不审其在己者,而反备之于人,天下非一汤武也,杀一人则必有继之者也。且汤武之所以处小弱而能以王者,以其有道也;桀、纣之所以处强大而见夺者,以其无道也。今不行人之所以王者,而反益己之所以夺,是趋亡之道也。
秦穆公使孟明举兵袭郑,过周以东。郑之贾人弦高、蹇他相与谋曰:“师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凡袭国者,以为无备也。今示以知其情,必不敢进。”乃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三帅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乃还师而反。晋先轸举兵击之,大破之殽。郑伯乃以存国之功赏弦高,弦高辞之曰:“诞而得赏,则郑国之信废矣。为国而无信,是俗败也。赏一人而败国俗,仁者弗为也。以不信得厚赏,义者弗为也。”遂以其属徙东夷,终身不反。故仁者不以欲伤生,知者不以利害义。圣人之思脩,愚人之思叕(zhuó)。
仁者,百姓之所慕也。义者,众庶之所高也。为人之所慕,行人之所高,此严父之所以教子,而忠臣之所以事君也。然世或用之而身死国亡者,不同于时也。昔徐偃王好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二国。王孙厉谓楚庄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王曰:“偃王,有道之君也,好行仁义,不可伐。”王孙厉曰:“臣闻之:大之与小,强之与弱也,犹石之投卵,虎之啖豚,又何疑焉!且夫为文而不能达其德,为武而不能任其力,乱莫大焉。”楚王曰:“善!”乃举兵而伐徐,遂灭之。知仁义而不知世变者也。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务广其地而不务仁义 务:致力于
B. 故桀囚于焦门而不能自非其所行 非:不是
C. 数绝诸侯之地 绝:穿越
D. 义者,众庶之所高也 高:推崇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今不行人之所以王者 此严父之所以教子
B. 乃矫郑伯之命 郑伯乃以存国之功赏弦高
C. 遂以其属徙东夷 故仁者不以欲伤生
D. 然世或用之而身死国亡者 且夫为文而不能达其德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作者看来,国家的存亡不取决于土地面积的广大,而取决于是否实施王道。
B. 夏桀、殷纣时导致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作者认为是因为商汤和周武王的出现。
C. 弦高拒绝了国君的奖赏,因为他认为用欺诈行为换取奖赏会败坏国家的风气。
D. 王孙厉鼓动楚国灭亡了徐国,主要原因是害怕将来会臣服于强大起来的徐国。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是释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②今不审其在己者,而反备之于人。
5.选文围绕“仁”提出了哪些观点?请结合文意进行简要概括。
6.“仁”是《论语》的基本思想,孔子所倡导的仁爱思想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到今天更是发扬光大。请从下面所列《论语》关于“仁”的言论中选择一则,谈谈你对其意义的理解和它的影响。
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②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③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④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