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玉米在人间
李思维
茂盛的玉米地,散落在村庄的周围,一片连着一片,把村庄包围在万绿丛中,带着乡亲们的体温,聚着他们的心血,成为乡村最朴实,最优美的风景,在我的眼睛里,这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涛起伏,涌动蓬勃的生命。
身居城市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闭上眼睛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家乡的那些景物,尤其是那些庄稼,那碧波如浪的玉米林,我仿佛听到风儿吹过来的沙沙声响,嗅到阵阵夹杂着甜味的清香,每当这个时候,我好像又找回了那些丢失了的东西,找到了我的乡村记忆和童年的快乐时光。
闲暇时翻阅史料,得知玉米的渊源来自墨西哥的古印第安人,墨西哥因此被誉为“玉米的故乡”。历史风云,世事沧桑,我想,当年墨西哥那些土著居民,做梦也想不到他们培育的这种黄金般的玉米竟漂洋过海,养活了无数中国人。在漫长的岁月里,玉米用一代一代的生命轮回精心地呵护着村庄民众,与村庄一起经历风雨洗礼,一起接受阳光的爱抚。
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每逢春风吹醒冻裂的泥土,父亲总在这个时候左手持鞭右手执犁,跟在那头老牛后面,用一把锋利的犁铧划开春天的序幕,农事是一波接一波的,耕好了地,接着就要把玉米种子播进地里,乡间的路上,随处可见推着种子化肥,肩扛锄头的人们,偶尔还能看见施拉机“突突”地驶过,整个田野像一锅煮沸了的开水欢腾起来。
一场春雨过后,玉米就开始疯长,放眼望去,一片葱茏,一片苍翠,漫山遍野的绿像大海一样铺天盖地卷来,淹没了村庄。闭上眼睛,整个田野里都是玉米拔节的声音,这时节的天空是明朗干净的,土地是妩媚舒展的,玉米生长着,长到一筷子高的时候,又要追一次肥,追过肥的玉米像发育期的少年,在土地的滋养和阳光的照耀下,使劲地蹿个儿,似乎不几天,田野成了青纱,一片浩瀚壮观的风景。
玉米快要成熟的季节,大自然的芬芳犹如久违的甘露沁人心脾,我们孩子们难以控制焦急等待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往玉米地里钻,童年里玉米杆的美味是无与伦比的,它的汁水甜得黏牙,是我们最喜欢的免费零食,孩子们像挨了饿的小兽,迫不及待啃生棒子,甜甜的有种牛奶的香味,还有煮玉米,水是村中甘甜清澈的井水,把嫩乎乎的小玉米丢进煮饭的开水锅里一起煮,煮熟的嫩玉米水灵灵的,热气氤氲,握住玉米的两头,用牙齿轻轻地啃食,满嘴都是清香。
秋天,到了收获的季节,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地里的玉米成熟了,经过阳光照耀的玉米,籽粒饱满,色泽光亮,一个个大棒子看上去就像兵马俑的方阵,威武而庄严,轻轻抽动鼻翼,满口满鼻都是甜蜜的气息,那年月收获玉米没有机械化,一家一户的几亩地,全是人工收获。人们拉上车子,提着袋子,挎着篮子,来到地头,掰玉米的人一手握紧秆子与玉米蒂。一手握紧玉米棒一折,一个玉米棒子就掰下来了。
玉米秆砍下来后,捆成直径一尺的草捆子,再一簇簇地把十来个这样的草捆子聚拢,让它们彼此依靠着,站立起来,玉米秸秆要在收获后的玉米地晾里一段时间,等到水分全干了,再运回家仔细地垛起来,到了冬天,或铡成草料喂牲口,或用来搭建菜窖的顶棚,或烧火做饭,或沤制农家肥……到了春天还可以扎成菜园子的篱笆,人们一点儿也舍不得丢掉。
吃过晚饭,碗一推,剥玉米又要开始了,干这种活,不用点灯,白白的玉米皮已经映得院里发亮,或搬个小凳子,或席地而坐,大家围着玉米堆,去除玉米的外套,只留下几片薄薄的内叶,成对成对地栓在一起,待绑好了,一下子搭在事先栽好的木桩上,挂在一个个树杈上,炫耀着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丰收……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那些丢失了的东西”,指作者身居城市后闭上眼睛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的家乡的一草一木,指作者的乡村记忆和童年的快乐时光。
B. 作者翻阅史料,交代玉米的渊源,是为了说明玉米的历史悠久;作者对墨西哥古印第安人的猜想,则是为了歌颂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业绩。
C. 文章通过播种、追肥、秋收等农事画面的依次展开,描绘了玉米在人间的成长历程,勾勒出美好的乡村生活,体现了作者浓浓的乡土之情。
D. 本文语言平白朴实,多用短句,对场景的描摹准确生动,比喻也带着生活气息,作者内心深沉的情感与之融合在一起,涌动着勃勃生机。
2.作者描写玉米的成长历程,却从对父亲的回忆开始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以“玉米在人间”为题,有何用意?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法是艺术,国学是学问,研究书法的学问是书学,把书法当成国学,与把传统文化当成国学如出一辙。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才是国学。
按照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划分,国学研究一类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生的学问,书学也是如此。关于智识方面的学,主要是对古代典籍的研究,即过去通称的“四都之学”,也有有关文字的学问,即小学,小学又分为:文字,音韵和训话,书法的基础是汉字,研究书法必须研究汉字本体,故此,书学的基础是小学,小学又融含于国学之中。所以,国学中的小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作用和影响。
辑校和注疏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阅读和用古书论文献时,必须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训话或校注,否则易发生误读,譬如现在我们常用“天真烂漫”形容书法作品至高的美学境界。但从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对“烂漫”的注解可知,“烂漫”的本意是花到十分,已渐有凋疏之意,用在书法上,则是指笔法粗疏导致的墨法调疏,字法散乱。包世臣所说的“烂漫凋疏”,尽管谈的是笔法和墨法问题,本质却是书法美的问题,如果不用国学方法对“烂漫凋疏”进行训话学的辨析,就可能发生根本性误判,导致对书法美产生根本性误读。所以,研究书法美,必须立足于本土美学,必须用国学方法来研究。
书学还是有关人生体悟的学问。美感体验,是在长期的笔法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而笔法的获得,又在于对人生、生命与自然的体悟,即唐人张琭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要有向外和向内的追求,向外追求最后都归于向内追求,向外追求自然,于自然万物中获得关于笔法的学问,譬如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担夫争道而悟笔法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这方面,古代书论多有描绘,但有些过于玄虚。当然,笔法也可通过读书尤其是阅读古代书论获得,但读书也需进行人生体悟,读书而不体悟,等于吃饭而不细嚼,必定是“囫囵吞枣”,学习和研究书法,更离不开人生体悟,没有这种精神,是万万写不好书法的。
所以,书学虽与国学息息相关,但国学只是方法和途径,研究美、探讨美,是书学研究的终极旨归,但这美,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美学,而不是西学体系中的美学,故美学又必须建基于国学之上。国学也不是贴标签、而是实实在在地坐冷板凳,需要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
(摘编自来中原《国学与书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学属于美学范畴,而国学是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二者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
B. 孙过庭《书谱》中用“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八个字,将“既看到古人,又写出自己”的古今书学的道理说透了。
C. 书学的基础是字学,字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的作用,而辑校和注疏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 作者反对读书者“囫囵吞枣”,意在表明在笔法的获得途径中,人生体悟比阅读古代书论更重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文章开头即表明观点,然后对书法和国学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解说,引出了后文的论述。
B. 作者在第三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书学是靠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从这一点来说它属于国学范畴。
C. 文中举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荡桨而体悟出笔法的例子,强调了书学需要向外追求自然。
D. 文章结构属于“总—分—总”模式,最后一段给出结论,再一次说明书学和国学虽有联系但并不等同。
3.根据原文肉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书学和国学是息息相关的,国学是书法研究最终探究的美学的基础,书法是国学研究的对象。
B. 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书法作品至高境界的“烂漫”用在书法上指笔法不好,说明当下已没人关注古书论。
C. 书学不仅是关于智识的学问,还是关于人生体悟的学问,对其研究既要加深认识,又要实践体悟。
D. 书学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但因古代书论的描述过于玄虚,还需要向外追求自然,亲自体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各种精华浩如烟海。史学中有得失兴替,文学里有兴观群怨,伦理中有礼义廉耻……
材料二:当下社会,有人打着“传承文化”的旗号,宣扬封建纲常等文化糟粕,如某“儒学专家”在讲座中大谈“女德”,某地出现“埋儿奉母”的公益广告……
材料三: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不断创新。《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形式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刺绣艺术中的乱针绣突破苏绣的传统针法,将绣法与西方油画融为一体,自成品格。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某校选课系统的流程图,请把这幅图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下面是某校语文科组向各班班长所发的通知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为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增强同学们的写作素养,语文科组定于3月5日下午4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面向全校学生的写作指导讲座。到时候在写作领域很有名气的××教授将莅临指导,并向各班惠赠其新作。请各班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知本班同学及时到场。
××中学语文科组
2019年3月1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中央民族乐团日前在美国东北部的新泽西州纽瓦克市举行《玄奘西行》大型民族管弦音乐会,用丝竹管弦的动人音律,向现场听众讲述1300年前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传奇旅程。
当晚,新泽西表演艺术中心 。琵琶、管子、胡琴、古筝、箫等中国民族乐器悉数登场,通过《丝绸之路》《祭天》《一念》等曲目以及国内知名演奏家与乐队的完美配合,重现1000多年前的西域风情,并体现玄奘 的毅力和 的精神。
此外,乐团还一并奉上《春江花月夜》《花好月圆》等中国人熟知的曲目,令华侨华人听众欣喜不已, 地随着韵律哼唱。由中阮、唢呐等乐器及人声集体呈现的《信天游随想》,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 )。他不仅惊叹于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更为中国作曲家和演奏家的艺术成就所折服。
《玄奘西行》大型民族管弦音乐会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打造的“中华风韵”品牌节目之一。此前,《玄奘西行》大型民族器乐剧已于25至27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上演。
“中华风韵”项目从2009年启动至今,一直致力于中国舞台表演艺术精品推广到世界各地,西方观众了解和欣赏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座无虚席 坚韧不拔 孜孜不倦 情不自禁
B. 高朋满座 坚定不移 孜孜不倦 不由自主
C. 座无虚席 坚韧不拔 孜孜以求 情不自禁
D. 高朋满座 坚定不移 孜孜以求 不由自主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场“美妙绝伦”的演出,听众卡洛斯激动地说。
B. 听众卡洛斯很激动,说这是一场“美妙绝伦”的演出。
C. 听众卡洛斯激动地说,这是一场“美妙绝伦”的演出。
D. 卡洛斯是一位听众,他激动地说这场演出“美妙绝伦”。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直致力于将中国舞台表演艺术精品推广到世界各地,西方观众了解和欣赏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B. 一直致力于将中国舞台表演艺术精品推广到世界各地,让西方观众欣赏和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C. 一直致力于中国舞台表演艺术精品推广到世界各地,让西方观众欣赏和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D. 一直致力于将中国舞台表演艺术精品推广到世界各地,让西方观众了解和欣赏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