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影《流浪地球》剧情是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影《流浪地球》剧情是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影片一上映立刻引发轰动,累计票房已突破四十亿。

有网友认为《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仅是堪比好莱坞的科幻特技和超高的票房,更是中国情怀(家园情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展示和对外输出。

导演郭帆说,它找到了“中国科幻的文化内核”。

刘慈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将一些人们平时不会去想的基本问题非常直接地砸到你面前,强迫你去想,去面对,比如文明生存问题,比如道德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人算人,比如人类力量处于什么程度,等等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们现在存在的人类永远不会面对的,但是他却给我们提供了至少是非常令人可信的答案,而且可能是最为接近现实的答案。

只有真实才能让人们去“信”,只有“信”才能调动情感和情绪。

对此,你有何看法?

要求:围绕材枓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崇尚真实 古人云:“文,真则不假,实则不空。”文如其人,做人亦应如此。 纵观历史长河,大凡至善至美,皆求真。古人求真,则有:“宁当白丁汉,不做伪书生。”今人求真,则有:“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求真,崇真,乃做人的底线,亦是做人的至境。 真实,是生命的基础。人,生来真实,真实的生命,至善,至美。个人真实,则可立信于世,国家真实,则可诚于四海。“至真于水火之中的人,终会被千夫所指。”倘若选择把自己变成一个虚伪虚假的人,不知羞耻的存活于世,这实不可取。真,做人的底线。 懂得真实的人,志存高远,品行志洁。陆元琪说:“有真无善,野矣;有真无美,陋矣;有善有美而无真,假矣。”李大钊言:“顺其自然,在真实之上求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的境界,把人生都归于幻灭。”真,做人的至境。 洞察千古事,人亦追求真实,崇尚真是。数百年前,一位被捆在柴堆的上男子大呼真理永存,数百年后,我们赞叹,那个执着于真实,为真理献出自己生命的男人——布鲁诺。数十年前,一个出于迷惘中的政党,高举改革开放,求真务实的大旗,数十年后,我们惊叹,那个追求真理让中华民族复兴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真,至善,至美,令人追求令人崇尚。 时间流逝着,高楼代替了小屋,水泥代替了泥路,而虚假亦蒙蔽了真实。高速发展的当今,我们似乎早已沦落为虚假的奴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我寻不得真实。而我能知道的精明算计,左右逢源,我看不到真实。而我能知道的,只是蛋白粉被换成了三聚氰胺,食用油被换成了地沟油,皮鞋变成了胶囊,而馒头却被染了色。钱、权、名、利,让人们变得自私,贪婪,虚伪,腐烂不堪。我们拉着追求真实的横幅,却用虚伪的嘴脸干着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身体腐朽,终只归自然,精神腐朽,则为祸一方。 人类的心灵更习惯真实。这些年,乡土文化蓬勃复兴,这其实归因于城市化的加速进展。但再多的新修古镇、再多的农家乐,依然不能真正根治我们迷失的病痛。人是智慧生命,大多数人的内心更信赖和依恋可触摸的真实的世界。我们的头脑力量足以弃假存真,虚拟现实只骗得过双眼罢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对于真实世界的渴望,每一幅名画、从《清明上河图》到莫奈的《日出》,都来自于一趟真是的旅行;每一位巨匠,从荷马到莫言,都不是对他人的模仿或是对影像的记录。伟大源于生活,美丽来自自然。 真,人之底线,真,人之至境。崇真于世,求真于己,方可至善至美。 【解析】 本题考查了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是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根据材料可知,《流浪地球》找到了“中国科幻的文化内核”, 刘慈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给我们提供了至少是非常令人可信的答案,而且可能是最为接近现实的答案,只有真实才能让人们去“信”,只有“信”才能调动情感和情绪。材料强调的是“真实可信”,所以我们可以就此立意。 立意: (1)真实可信的意义 (2)崇尚真实 (3)真实最美 (4)真实才可信 素材: (1)我国教育家叶老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讲究“真实”。编造的作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写作水平地提高。 (2)一名优秀客机机长的成长需要3000个小时的飞行经历。模拟器上的再多练习,也不能与云海中的紧张操作相提并论。相反,有研究显示,随着模拟飞行器的普及,机长的应变能力正在悄然退化。这已经导致了一系列失误性事故的发生。可以理解,个人真实的体验对于一个人技能的养成,对于一项事业的发展有着多么巨大的作用。 (3)在社会思想领域尤其突出的,是真实体验的基础性作用。马克思并不是第一位社会主义者,却是最伟大的一个。与欧文、圣西门等前辈不同,他更多地体察民情,更多地活跃于车间里而非图书馆中。是第一手的资料、第一时间的灵感,成就了伟岸的科学社会主义。放到今天,如果我们沉迷于虚拟,却从不抬头看看窗外并进而走向现实世界,我们的思想与信仰自然就缺少了坚实的基础。 (4),我们首先要去观察生活、亲历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情感;其次要投入真情,让真情感动自己,同时也感染别人;最后学会用细节较好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表达出自己真挚的感情,给人以真实感。 结构层次:文章开篇由古人的话引出观点:做人应真实。文章接下来阐述了真实,是生命的基础,是做人的底线;文章引用陆元琪和李大钊的话,说明“真,做人的至境。”文章接下来列举布鲁诺、中国共产党的例子,表明“真”令人追求令人崇尚;文章从反面列举例子,阐明假亦蒙蔽了真实的危害;文章又进一步论述人类的心灵更习惯真实,伟大源于生活,美丽来自自然。文章结尾点题:崇真于世,求真于己,方可至善至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名作《肥年》,请从造型和寓意两方面谈谈这幅作品好在哪里。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县在春节前老干部慰问座谈会上的致辞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让各位老领导、老同志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谋发展。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给你们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愉快,万事如意!各位老领导、老同志是我们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你们的珍贵品质和奉献精神引起了全社会的敬重和赞誉,也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竖立了光辉典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去世。

小时候林清玄的古怪常常让妈妈发愁,说那么多的孩子,怎么只有这一个会蹲在田埂上等着看一朵花开。直到有一天一个算命先生游到此处,说这个孩子怕是有些造化,将来至少可以做到专员。此后妈妈才略微放下心来。当有人说你们家的孩子有点怪的时候,妈妈会有点骄傲地____________地说:“小时候怪一点没什么要紧。”

他做过工人,摆过地摊,从社会最底层的泥泞中趟过;30岁拿遍台湾文学界奖项,32岁在巅峰辞职,闭关清修;35岁回归俗世重新提笔。他本可以在繁琐的尘世中抽身穿过,却不肯独善其身,却把他所体味的生命的滋味落诸于笔端,为尘世中蒙昧的灵魂点一盏灯。也许只有像清玄那样____________的人,才能参破世间的苦,得见生命的真。

林清玄用他的笔娓娓讲述一点点凡尘心事,揭开迎着阳光的窗角,让温暖和禅意照进凡人____________的生活,这是深情,亦是慈悲。

他讲过一个故事:一位禅师的茅屋被小偷光顾,小偷却找不到任何财物空手而出,禅师在门口把自己的外衣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低头溜走了。没有外衣穿的禅师感慨说,但愿我能送给他一轮明月。第二天,禅师发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很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那些温柔透彻的字句,对我的彷徨与沮丧给予坚定的回应。

在悠游人间65栽之后,林清玄骤然离去令人____________。然而,正如他所喜欢的那样,从容送别也许是最好的祭奠。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以为然        至善至美        苦不堪言        始料未及

B. 不以为意        至情至性        一地鸡毛        始料未及

C. 不以为意        至善至美        一地鸡毛        始料不及

D. 不以为然        至情至性        苦不堪言        始料不及

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本可以在繁琐的尘世中抽身穿过,却不肯独善其身,而是把他所体味的生命的滋味落诸于笔端,为尘世中蒙昧的灵魂点一盏灯。

B. 他本可以在繁琐的尘世中抽身穿过,却不肯独善其身,却把他所体味的生命的滋味落诸笔端,为尘世中蒙昧的灵魂点一盏灯。

C. 他本可以从繁琐的尘世中抽身穿过,却不肯独善其身,却把他所体味的生命的滋味落诸于笔端,为尘世中蒙昧的灵魂点一盏灯。

D. 他本可以从繁琐的尘世中抽身穿过,却不肯独善其身,而是把他所体味的生命的滋味落诸笔端,为尘世中蒙昧的灵魂点一盏灯。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样从林清玄的字里升起的这轮明月,不知照亮了多少人寒冷寂寞的夜。

B. —样从林清玄的字里升起的,就是这轮明月,它不知照亮了多少人寒冷寂寞的夜。

C. 这轮明月,一样从林清玄的字里升起,不知照亮了多少人寒冷寂寞的夜。

D. 这轮明月,从林清玄的字里一样升起,不知照亮了多少人寒冷寂寞的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一文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喻引出了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意义重大的论断。

(2)《蜀道难》中,用飞鸟猿揉来做陪衬,写它们的无计可施来反衬人行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范仲淹《渔家傲》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该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节选)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诔议送书信,白领斜封三道印①。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②否?

注释:①斜封三道印: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②苏息:困乏后得到休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二句送茶军将的叩门声,惊醒了诗人日高丈五时的浓睡。军将是受孟谏议派遣来送信和新茶的,他带来了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

B. “闻道”二句言采茶人的辛苦,意思是听说每到新年茶农采茶进山里,蛰虫都被惊动春风也开始吹起,为下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

C. 本诗的节选部分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收到友人所送新茶,第二层写采茶人的辛苦,第三层用奇特比喻寄托诗人心志。

D. 诗人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盂简所赠新茶之后写下这首即兴作品。全诗句式长短不拘,错落有致,行文挥洒自如,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