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这座久负盛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这座久负盛名、每年接待近1300万人次游客的哥特式建筑被熊熊大火吞噬。

网友对此热议:有人说此次大火让我想起圆明园;有人说还没来得及去,却永远没有了机会;也有少数声音说,圣母院是万里之外的法国的事,中国人跟着起什么哄……与此同时,各国领导也纷纷发声,表达惋惜之情;亿万富翁们争相捐款,支持重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巴黎圣母院大火反思:莫让文明染上仇恨 巴黎圣母院被烧了。标志性的塔尖烧塌,美丽的玫瑰花窗损毁……作为超过800年历史的古建筑,在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哥特式尖顶坍塌的那一刻,全球都为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坏而感到痛惜。法国总统马克龙现场坐镇指挥,并在推特上感叹,“眼睁睁看着我们的一部分在燃烧”。法国《费加罗报》说,这场大火“烧在整个法国的心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叹息,巴黎圣母院起火令人悲痛,它是法国和欧洲文化的象征。中国网友也有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巴黎圣母院的花窗图片,怀念这一消逝的伟大奇迹。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 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 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拍手称快,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焚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字眼层出不穷。 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诚然,圆明园被焚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 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圆明园被抢掠焚烧是野蛮战争的结果,是历史的伤痕,而巴黎圣母院火灾事故是和平时期由消防安全造成的遗憾。两者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面对文明与智慧的消逝,我们不能抱有仇恨。 铭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不是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失拍手叫好,而是为了更好前行。雨果曾经痛斥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洗劫圆明园,今天,我们却借着消防安全问题在发泄仇恨,并名曰“铭记历史”。一百多年过去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确实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伟大的人类历史文明落幕,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余秋雨曾说过:“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圆明园被焚毁和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的联系,仅仅在于他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都是承载文化艺术的圣地,是人类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历史教育是让我们铭记历史,在人类无止境的纷争中寻找和平,教给我们要记住过往避免重蹈覆辙,而不是用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痛斥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主要讲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6时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珍贵的世界遗产毁于一旦让不少网友惋惜感慨。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所有这些文化,历史和艺术,所有美的失去,都是全人类的损失。有些网友有比较狭隘的认识,在国内网络上不少人出现“同态复仇”心理,甚至有人幸灾乐祸,认为“天道好轮回”。建筑古迹文化遗产不分国界,狭隘的民族主义不是爱国,大火万万不可烧毁网友的理性。呼吁人们“记住耻辱,放下仇恨”,因为某些历史情结将仇恨发泄在无辜上是狭隘的,更是可怜和可悲的。要以和合世界、天下一家的胸怀感同身受,让人类真正成为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参考立意:要有大局观念;珍视世界文化遗产;理性爱国;勿忘国耻,但不可丧失理性等。行文结构:确定标题“国耻不能忘却,但不应该落井下石”。可以结合材料内容“有网友表示,法国巴黎圣母院火灾让他们联想到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还有人对巴黎圣母院的焚毁幸灾乐祸”分析,引出事实上这两件事没有什么可比性,并分析原因。然后写那些拿因果报应来说事的人,其实不过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作怪。最后可以写牢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爱国没有错,但请保持理智等。 【素材】 建筑古迹文化遗产不分国界,狭隘的民族主义不是爱国,大火万万不可烧毁网友的理性。 “同态复仇”本质上是一种野蛮的、非理性的、非现代的社会思维方式和行为理念。 巴黎圣母院最早于1163年开工,1345年竣工,虽历经多次修缮,但其已拥有数百年的历史,其建筑与雕刻艺术、室内珍宝以及无数劳动智慧的凝结都是属于人类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它已然逾越了民族、文化、国别的边界,对于全世界的人民都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巴黎圣母院的存在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且难以磨灭的,它不仅属于法国,更属于全世界。 诚然,勿忘国耻是每个国人的必修课程,然而面对声势浩大的舆论浪潮切不可丧失了理性,随波逐流催动恶性的群体极化。如若抱着“同态复仇”的心理“观赏”巴黎圣母院之上的熊熊烈火,我们又与当年历史的罪人有何差异呢?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整个法国“染血”,很多人的内心也仿佛“蒙灰”。 随着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开放、包容,我们对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细腻,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更多的知识和体验,萌生出对他者文明的共情。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在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我们是旁观者,也是亲历者。我们以怎样的态度看待文明的陨落,也反映出我们自身的文明程度。所以,理解一部分人的痛心,允许一部分人的无感,但请别不合时宜地“叫好”。 历史不容忘却,但绝不是延续仇恨。火烧圆明园确实是英国人法国人的祖先造的孽,但文化和文明本身是无辜的。该背负骂名的是当时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并非现在的法国人,更不是无辜的文明古迹。文化遗产不分国界,都是全人类的艺术瑰宝,我们都应该珍视并为之祈祷。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的,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如今被烧毁,乃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图。其中有三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查看答案

中学生张峥就“老教学楼是否保留”的问题给校长写了一封信,在语言、逻辑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校长: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批复这封信件,聆听一个已在母校求学三载、即将踏上高考征程的学子心底最真挚的声音。

我认为只要保留老教学楼,就能留住美丽的青春记忆。只是老教学楼设施陈旧,教室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我提出两点建议,望采纳。

首先,整旧如新,给老教学楼装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其焕发新的光彩。

其次,步人后尘,学习别的学校建造新兴校区,以满足教学所需。

此致

敬礼!

张峥

2019年4月26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时的四大名旦、几大须生的戏他无一漏看。傅老说:“这些技艺_________的艺术家凑到一块儿唱戏,那精彩程度可想而知,真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啊!”说起当年这些名角们的名戏,傅老__________。活跃在舞台上的各种类型的净丑人物那_________、变化万千的脸谱都深深印在傅老的脑海里,吸引着他去欣赏、追寻、研究、描绘。他认为,绘画技法可以实事求是,但是脸谱却必须不断创新,不能主观臆造,这是傅老画脸谱一贯坚持的原则。

多年前,傅学斌曾为出版《脸谱勾奇》,摹画一幅仿朱斌仙笔法的猫神,五官纹饰的地方都对,但就三根猫须的角度稍有不同,他的另一位老师、脸谱研究家刘曾复先生让他改了三遍。他告诫傅学斌:“(     )”这件小事对傅学斌影响很大。“我画的脸谱,没有一张是没有来历、自己闭门造车画出来的。”脸谱之美是傅学斌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感受领悟的。他提到一代名净侯喜瑞就是位勾脸能手,他勾的潘洪白脸别具特色。“两道横眉斜插入鬓,再用笔分别在上下盘旋,虽如漫笔游走,却像双眉紧锁,把权臣受审的窘态刻画得____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出神入化        耳熟能详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B. 炉火纯青        如数家珍        五彩斑斓        栩栩如生

C. 出神入化        如数家珍        五光十色        栩栩如生

D. 炉火纯青        耳熟能详        五彩斑斓        入木三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绘画技法可以实事求是,但是脸谱却必须不断创新,不能主观臆造

B. 绘画技法可以不断创新,但是脸谱却必须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造

C. 绘画技法可以不断创新,但是脸谱却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凭空创造

D. 绘画技法可以实事求是,但是脸谱却必须不断创新,不能凭空创造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摹谱必须注意勾脸的收笔和下笔,只要位置十分精确,就能不失神态和原貌。

B. 摹谱必须注意勾脸的下笔和收笔,只有位置十分精确,才能不失原貌和神态。

C. 只有位置十分精确,才能不失神态和原貌。摹谱必须注意勾脸的下笔和收笔。

D. 只要位置十分精确,才能不失原貌和神态。摹谱必须注意勾脸的收笔和下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话语告诫我们,做人不能有丝毫的贪心,不能觊觎身外之物。

(2)屈原在《离骚》中提到,楚怀王糊涂荒唐,致使“____________”;而自己又遭嫉妒,被小人“_____________”,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抱负。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着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传统文化的深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注:①此诗作于696年,契丹人发动叛乱,唐王朝出兵征讨。②卢龙塞: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三国时,曹操北征乌桓,田畴献策自卢龙口进军,果获大胜,论功行赏时,田畴拒不接受,说:“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③麟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供奉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画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肃杀”“白露”渲染出送别时的气氛,烘托出朝廷军队东征阵容的庄重严肃。

B. 颔联表明此次出征定是一场苦战,规谏将随梁王出征的崔融,定要用好手中的佳兵。

C. 颈联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写出了军队征伐的气势。

D. 全诗写景不事雕琢,词句铿锵,刚健有力,撼动人心,一扫南北朝的“绮靡”诗风。

2.全诗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