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校决定举办五四青年节联欢会,由你担任主持人。请根据节目需要,写一段开场白的正文。(8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良好的家风能够以 的方式对家庭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家风,流传着许多有美家风的感人故事。孟子成为一代旷世大儒,离不开孟母“三迁其家”“断机教子”的教育;陶侃一生清白做人、廉洁为官,离不开陶母“截发延宾”的用心。关于家风的典籍 ,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清朝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这些中国古人留下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诚然,如今的家庭模式与历史传统已 ,但今天我们所推崇和坚守的家风,也正是那些不因时间流逝而失去现实价值的家风。近年来,家风建设被不同程度忽视,甚至出现了断层。这种家风断层现象的严重后果就是:一些手握公权之人缺失“勤政为民”情操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普通民众对缺失“为人处世”基本操守的做法 。因此,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我们更要努力抓好家风建设,让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耳濡目染 比比皆是 相去甚远 司空见惯
B. 耳濡目染 鳞次栉比 大相径庭 司空见惯
C. 耳闻目睹 鳞次栉比 大相径庭 熟视无睹
D. 耳闻目睹 比比皆是 相去甚远 熟视无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留下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B. 中国古人留下的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C.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中国古人留下的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D. 这些中国古人留下的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深受影响。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历史启迪我们要正家风,正家风也是现实的召唤
B. 正家风是历史的启迪,现实也召唤着正家风
C. 正家风是历史的启迪,也是现实的召唤
D. 历史启迪我们要正家风,这也是现实的召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三峡》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两句从时空角度着笔,将老病孤愁的情感融入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
(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____,____”两句给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①沙棠②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伎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①枻,同“楫”,船桨。②沙棠,一种名贵的树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四句,描绘了一个超世绝尘、自由美好的理想化世界,令人向往。
B. 五、六句诗人自比海客,堪称仙人,借黄鹤之典,表达陶然忘机之情。
C. 七、八句将屈原、楚王的两种典型人生做了鲜明的对比,语有警意。
D. 九、十两句,表现了诗人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形象。
2.本诗最后两句,有人认为有消极之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掞,密州安丘人也。少事青州王敬武。敬武卒,子师范立。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师范表掞登州刺史,以为行军司马。梁太祖西攻凤翔,师范乘梁虚,阴遣人分袭梁诸州县,它遣者谋多漏泄,事不成。独掞素好兵书,有机略。是时,梁已破朱瑾等,悉有兖、郓,以葛从周为兖州节度使,从周将兵在外,掞乃使人负油鬻城中,悉视城中虚实出入之所。油者得罗城下水窦可入,掞乃以步兵五百从水窦袭破之,徙从周家属外第,亲拜其母,抚之甚有恩礼。太祖已出昭宗于凤翔,引兵东还,遣朱友宁攻师范、从周攻掞。掞以版舆置从周母城上,母呼从周曰:“刘将军待我甚厚,无异于汝。人臣各为其主,汝可察之!”从周为之缓攻。掞乃悉简妇人及民之老疾不足当敌者出之,独与少壮者同辛苦,分衣食,坚守以待。外援不至,人心颇离,守陴者多逸。师范兵已屈,从周以祸福谕掞,掞报曰:“俟吾主降,即以城还梁。”师范败,降梁,掞乃亦降。太祖即位,累迁左龙武统军。刘知俊叛,陷长安,太祖遣掞与牛存节讨之,知俊走凤翔,太祖乃以长安为永平军,拜掞节度使。末帝即位,领镇南军节度使,为开封尹。兖州张万进反,拜掞兖州安抚制置使。万进败死,乃拜掞泰宁军节度使。朱友谦叛,陷同州,末帝以掞为河东道招讨使,行次陕州,掞为书以招友谦,友谦不报,留月余待之。尹皓、段凝等素恶掞,乃谮之,以为掞与友谦亲家,故其逗留以养贼。已而掞兵数败,乃罢掞归洛阳,鸩杀之,年六十四,赠中书令。
(节选自《新五代史·梁书·刘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B. 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C. 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D. 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外第,指大户人家正宅外的宅邸,也指帝王后妃家住宅。文中取后者之意。
B. 版舆,古代老年人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一种木制的轻便坐车。
C. 末帝,亡国之君的称号,与“废帝、先主、后主”等同为俗称,不是谥号。
D. 中书令,汉武帝时始置,至五代时只为亲王、使相的兼官,无职事。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掞有勇有谋,屡屡建有大功。先后追随王敬武、王师范父子两代人,在与梁国的战斗中表现突出,尤其是兖州之战,巧用谋略找到破城之法。
B. 刘掞宅心仁厚,体恤周围之人。夺取兖州之后,礼遇葛从周的母亲,缓解了葛从周的猛攻;防守兖州时,能够与士兵同甘苦,让老弱者逃亡。
C. 刘掞知时达变,仕途屡有升迁。生逢乱世,刘掞先事唐朝,杀张蟾,取兖州,升任刺史;后事梁,为梁国征讨刘知俊、张万进等,终升任开封府尹。
D. 刘掞忠心事主,后为政敌所害。葛从周劝其投降,刘掞直到王师范兵败投降后才降梁;征讨亲家朱友谦时,被政敌诬陷,后被毒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将军待我甚厚,无异于汝。人臣各为其主,汝可察之!
(2)掞为书以招友谦,友谦不报,留月余待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戏
杨轻抒
园子里安静得像一支蓝调的曲子,像一个人死去了一般。夕阳淡黄,越过老墙,左一划右一拉地抹在只剩下一片半片青瓦的屋顶上。
台子是水泥的,但已经看不出水泥的痕迹了,因为上面积了厚厚的一层灰。灰尘这东西很有意思,就像时间一样,一层一层堆上去,要不了多久就有了层次和分量。其实,才多久没打扫呢?好像时间并不长,老邓认真想了一会儿,似乎就在昨天,或者前天。但这又怎么可能呢?
看一个人有没有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开始怀旧,是不是喜欢念叨过去的事情。老邓明白这个理。但老邓觉得自己好像并不怎么喜欢怀旧,不喜欢在人面前念叨过去的事情,比如老邓就很少提起过去在戏台上的情形,或者跟那些戏迷的故事。老邓只是经常发现自己眼前会晃悠着一些人,那些人都是从古代来的,他们是长坂坡前的赵子龙,是虎牢关前的吕布,是江东的周瑜……那些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老邓眼前,他们威猛、精神,一抬手,长江风起,一睁眼,河水倒流。他们的声音响亮高亢,直迫云天:自古英雄有血性,岂能怕死与贪生?此去寻找无踪影,枉在天地走一程……①
老邓认为自己并不老,刚才用铁钳拧园子门锁时,居然一下就拧开了。那锈黄了的铁锁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发出铁锈特有的沉闷的声音,十分的悦耳,很有点像戏剧的开场锣鼓。拧开铁锁那一刻,老邓从腿肚子往上蹿起一股让人战粟的激动,浑身那个爽啊,真想大叫一声:啊……
老邓从灰色的楼梯拐角踏着一级一级的台阶上的灰尘,一步一步往台上爬。每上一级台阶,老邓都会停一小会儿。老邓回头,看见自己的脚印印在一级一级的青灰色的台阶上,像朝珠一样,像时光一样,一直串到台子正中央。
这时候,老邓抬起头,看见了墙头外的夕阳正啪啦啦地烧。
老邓站到了台子中央——老邓觉得这个情景很熟悉,老邓记得很久以前,自己也曾经站在这个台子中央。那时候,老邓觉得这个台子就是天地,自己是站在天地的中央的,四面霞光升腾,自己的影子映在身后没有背景的白墙上,如同庙里的菩萨,光芒万丈。
台子正对面刷过石灰的墙已经斑驳了,掉了皮,露出下面的青砖。园子的地面是青灰色的,至于泥土为什么是青灰色的,老邓有些迷惑。青灰色的泥地上乱七八糟地扔着几条长短不一的木棍,那其实是长凳子的腿。之前,园子里摆着一排一排的长条凳,每一条凳子上都紧紧地挤着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其中一个女人每次演出都来,每次都坐在那个固定的位置,眼睛盯着老邓,眼中水波四起。现在,那儿人没了,老邓觉得自己眼中唰地生出了厚厚的青苔。
夕阳下去了,稀落的青瓦由黄变蓝,变黑。老邓站在台子中央,像风中的一片叶子。老邓努力站得稳当些,而且老邓很想走个圆场,但试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的腿已经抬不起来了。抬不起来腿的时候,老邓心里突然觉得有一丝酸。
老邓看见一只麻雀突然落在对面的墙头上,满眼的迷惑,一声不吭。
那个下午,在老邓的印象里,一切都很安静。但是,那只是老邓的感觉,事实上,那个下午,有一个人偶然走过院墙外边,听见了很久都没打开过的园子里传出了一个嘶哑的声音。那个人站在乌桕树下仔细听了一会儿,听出了断断续续的句子:只见那番营蝼蚁似海潮,观不尽山头共荒郊,又只见将士纷纷一字乱绕,队伍中马嘶兵喧闹吵吵……②
早就没人了的园子里怎么会传出唱戏的声音?那人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就算了,于是,那个人拍拍屁股上的土,走了。
后边的事情比较玄,说是周围好多人都听到了老园子里有人唱戏,但园子里怎么会有人唱戏呢?那座曾经的戏园子已经被关了很久了一一这没啥奇怪的,一座上百年的戏园子,也曾多次被关过,被做过其他用途——不同的是,听说这回不久就要拆掉了,拆掉干什么,谁都说不明白,就像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把园子关掉一样。更玄的是,说有好事的听见声音还专门跑去看了,看见门锁掉在地上——门实在太破了,破得已经挂不住一把锁——园子里边空空荡荡,一个人都没有,连只麻雀都没有。
但的确是真的,好多人都说听到了园子里清越的唱戏的声音。而且,还听见了河水一样澎湃的叫好声。
(选自2018年4月《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注)①出自京戏传统剧目《长坂坡》。②出自京戏传统剧目《挑滑车》。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老邓不确定多久没打扫台子上那厚厚的灰尘,可以看出老邓离开戏园时间太长,对此并不知情。
B. 从戏台对面的石灰墙到戏园地面,再到青瓦屋顶,此部分运用定点换景的写作方法,展现了戏园子的破败。
C. “夕阳”这一物象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既是故事情节展开的时间线索,又渲染了主人公老邓的复杂情绪。
D. “戏园子”是老邓的活动场所,小说从“戏园子”切入来叙写故事,通过人物回忆再现了他昔日名角的形象。
2.小说折射出多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3.小说是怎样叙写老邓的故事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