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省摄影家协会发布的《“记住乡愁”系列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启事》的正文,其中有...

下面是某省摄影家协会发布的《“记住乡愁”系列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启事》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为展示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魅力,省摄影家协会自即日起面向全省摄影爱好者征集“记住乡愁”系列摄影作品。作品可呈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古朴模样,也可通过新旧对比呈现历史的足迹、展现新时代的城乡风貌。投稿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单幅或组图都行。投稿者应发誓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来稿要是采用,我们将按照规定惠寄稿酬。欢迎广大摄影爱好者踊跃赐稿。

 

①“模样”改为“原貌(或:面貌)”;②“都行”改为“均可”;③“发誓”改为“保证”;④“要是”改为“一经(或:一旦被,如被)”;⑤“惠寄”改为“奉寄”。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①此处的语境是指呈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原来面貌”,而不是“模样”。②“都行”比较口语化,表达不得体。③与“合法权益”搭配的应该是“保证”。④此处语境有假设的意思,所以应该用表假设的词“一经”“一旦被”“如被”等。⑤“惠寄”,在这里是敬辞,用于对方,不能用于自己。“奉寄”用于自己对别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春节档,8部国产影片同期上映,________,惊喜不断。这当中不仅汇聚了老牌电影人,更集结了一批“电影新生代”。这些刚刚在影坛的青年电影人伴随改革开放成长,同时历经了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果说老一辈电影人之于大量阅片、研习技术等是一种专业化的学习和磨练,那么国家繁荣富强、文化消费升级则让青年电影人对电影产生了独特的认识、表达和追求。

由青年导演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依托于刘慈欣________的科幻文本,用精细而震撼的视觉呈现扭转了中国“硬科幻”电影长期缺席的状况,让多数走进影院的人“惊艳”了一把。《流浪地球》火了,关于中国电影走向的讨论声再次响起。尽管________,但一部国产科幻电影能引起如此巨大的讨论和关注,本身就值得庆贺。

近十年来,我国电影的工业水平不断提升,科技手段不断完善。像一部《流浪地球》,国内团队就完成了75%的特效,包括8000多分镜头的画稿、2300个特效制作合成镜头。青年电影人通过2019年春节档,(        )。青年电影人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中坚力量,他们将对中国电影产生强劲推动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光怪陆离     崭露头角     龙飞凤舞     各执一词

B. 异彩纷呈     崭露头角     天马行空     众说纷纭

C. 异彩纷呈     初出茅庐     龙飞凤舞     各执一词

D. 光怪陆离     初出茅庐     天马行空     众说纷纭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说大量阅片、研习技术等之于老一辈电影人是一种专业化的学习和磨练,那么国家繁荣富强、文化消费升级则让青年电影人对电影产生了独特的认识、追求和表达。

B. 如果说老一辈电影人之于大量阅片、研习技术等是一种专业化的学习和磨练,那么国家繁荣富强、文化消费升级则让青年电影人对电影产生了独特的认识、追求和表达。

C. 如果说大量阅片、研习技术等之于老一辈电影人是一种专业化的磨练和学习,那么国家繁荣富强、文化消费升级则让青年电影人对电影产生了独特的认识、表达和追求。

D. 如果说老一辈电影人之于大量阅片、研习技术等是一种专业化的磨练和学习,那么国家繁荣富强、文化消费升级则让青年电影人对电影产生了独特的认识、表达和追求。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日益成熟的电影工业水平和从业者对电影技术的熟练驾驭能力得以向业界和观众展示

B. 向业界和观众展示出了从业者对电影技术的熟练驾驭能力和中国日益成熟的电影工业水平

C. 从业者对电影技术的熟练驾驭能力和中国日益成熟的电影工业水平得以向业界和观众展示

D. 向业界和观众展示出了中国日益成熟的电影工业水平和从业者对电影技术的熟练驾驭能力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里仁》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提醒人们:要向贤者学习以补自身不足,同时又要以别人的不足为鉴,反省检点自己的言行。

(2)韩愈的《师说》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古之圣人益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益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对比深刻,批评不从师的不良风气。

(3)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黄莺鸣叫和泉流遇阻为喻,分别表现音乐流畅和冷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客

杜甫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

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

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

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

(注)①甲,指草木初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从自己的身体状况写起,顺理成章写到自己江边新居的宜人环境,表现喜悦之情。

B. “避俗”点明诗人择居此地的深层原因,一“颇”字则将内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C. 颈联中,访客对诗人小儿子衣冠不整的瞋怪极富生活情趣,体现出主客关系亲密无间。

D. 诗人以日常生活情景入诗,在如话家常般的叙事之中融入丰富的情感,语言清新自然。

2.诗人虽“患气经时久”,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玄疏曰:

天下群司猥多,不可不审得其人也。典谟曰“无旷庶官”,言职之不可久废也。诸有疾病满百日不差,宜今去职,优其礼秩而宠存之,既差而后更用。臣不废职于朝,国无旷官之累,此王政之急也。

臣闻先王分士农工商以经国制事,各一其业而殊其务。自士已上子弟,为之立太学以教之,选明师以训之,各随其才优劣而授用之。农以丰其食,工以足其器,商贾以通其货。汉魏不定其分,百官子弟不修经艺而务交游,未知莅事而坐享天禄。今圣明之政资始,而汉魏之失未改,散官众而学校未设,游手多而亲农者少,工器不尽其宜。臣以为亟定其制,通计天下若干人为士,足以副在官之吏;若干人为农,三年足有一年之储;若干人为工,足其器用;若干人为商贾,足以通货而已。尊儒尚学,贵农贱商,此皆事业之要务也。

禹、稷躬稼,祚流后世。伊尹古辶名臣,耕于有莘;晏婴齐之大夫,亦耕于海滨。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今文武之官既众,而拜赐不在职者又多,加以服役为兵,不得耕稼,当农者之半,南面食禄者参倍于前。为政之要,计人而置官,分人而授事,士农工商之分不可斯须废也。若未能精其防制,计天下文武之官足为副贰者使学,其余皆归之于农。若百工商贾有长者,亦皆归之于农。务农若此,何有不赡乎!

夫儒学者,王教之首也。尊其道,贵其业,重其选,犹恐化之不崇:忽而不以为急,臣惧日有陵迟而不觉也。仲尼有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然则尊其道者,非惟尊其书而已,尊其人之谓也。贵其业者,不妄教非其人也。重其选者,不妄用非其人也。若此,而学校之纲举矣。

(节选自《晋书·傅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

B. 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

C. 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

D. 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典、谟,两种文体,典以记国之大事,谟以载谋略之言,典谟泛指古圣贤遗留的训诫。

B. 伊尹,商初的贤相,为商朝的建立和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

C. 南面,古代以坐南朝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坐于南边。

D. 百工,西周用以称工奴,后成为各种手工业工人的总称;也可指官的总称,即“百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玄认为国家官署众多,用人必须谨慎,职位不可久废;那些士族子弟,要入太学从师学习,再根据其才能的优劣安排使用。

B. 傅玄推崇先王之道,认为各行各业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虽也提出社会需要商贾以利货物流通,但对商业还是有些轻视的。

C. 傅玄认为尊儒贵学是兴邦治国之本,认为学校的仼务是培养能“弘道”的儒学人才,倡导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不能死读书。

D. 本文综合运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客观分析了国家现状,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尊儒尚学、兴农重耕的理政主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有疾病满百日不差,宜令去职,优其礼秩而宠存之,既差而后更用。

(2)汉魏不定其分,百官子弟不修经艺而务交游,未知莅事而坐享天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的老人

叶骑

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打在我的脸上,像一根针,刺入肌肤,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晩,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晩,是他无声的陪伴?

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晩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晩,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风雪愈紧了。

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选自2018年第8期《啄木鸟》)

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釆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有利于展现“我”的心理活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B. 小说开篇写“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强调说明了“我”对雪花的观察、体味之细,暗示“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C. 小说中画线的句子表明,老人生活艰辛,但能够凭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从未向残酷的生活屈服,也从未被摧垮。

D. 小说以“雪夜的老人”为题,却突破了“关爱”“同情”等常规主题及构思模式,以误会来设置悬念,使情节摇曳生姿。

2.小说中对雪夜老人的描写可谓虚实结合,请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3.对于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我”,有人认为是“老人”,你是怎么看的?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