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近日,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近日,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丁安琪以“一年读600多本书”的惊人读书量走红校园网,被同学和老师们称为“图书馆女孩”。但另一方面,也有网友质疑——“读这么多书干什么”“估计脑袋也成了硬盘了”“在质不在量”。

(2018年10月10日中国新闻网)

你如何看待丁安琪的读书生活? 请写一篇文章,说出你的看法与感悟。

要求:明确立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腹有诗书气自华 饱读诗书可以使我们散发非凡的气质,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不仅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而且可以让我们的修养得以彰显。 读书使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当我们遭受挫折时,没有动力前进时不妨读一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体会主人公保尔那钢铁般的意志力,那样我们就会有动力去战胜挫折;当我们感觉未来很迷茫,却不知道怎么做时,不妨翻一下朱自清的《匆匆》,去感受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那样我们就会去规划未来,去奋斗,不让我们的生命枉走一趟。读名人的写的作品我们不禁有了前进的动力,而且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挫折,把握人生。 读书也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人的一生总会遭受挫折,布满坎坷。我们看到海伦凯勒虽双耳失聪,但她却不屈服命运,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我们为司马迁遭受宫刑却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历史巨着《史记》而感慨。读书使我们不管是什么人,我们的人生总会有痛苦的乐曲,总会有骤然翻起的浪花,但人生的真谛在于勇于战胜挫折,化痛苦为力量。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使我们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在得意时,书是诤友,使我们浮躁的心平静如水;在失意时,书是良师,使我们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可见,读书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可以拂去我们心中的尘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我们心中有足够的“墨水”,那么我们就会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一篇好的文章是靠我们读了好的文章,赏析其中的优美之处,分析其中的艺术特色,如此日积月累,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就不足为难了。 读书使我们在面对挫折是能沉着应战,使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使我们拥有一手好的文章。所以“满腹诗书气自华”,只有我们拥有了满腹诗书的气质,修养自然可以彰显于周围。只有多读书,多思考,乐观对待生活才能提升我们的气质,因为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才是我们永远美的根本所在。 读书吧!朋友们,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好书,读好诗,不仅能让我们领悟生命的短暂,人生的真谛,还可以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余出庸俗。读书吧!朋友们,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做个有气质的青少年,不做金玉在外,败絮满盈的人。 【解析】 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的主要内容时山东大学的丁安琪的事件,针对此事件有两种看法,第一是“一年读600多本书”读书量,认为值得赞扬;另一种时“在质不在量”,要求谈自己的看法。因此主要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分析即可,立意时可以从“要不要读书”“应该怎样读书”的角度分析。 参考立意: (1)腹有诗书气自华;(2)书籍是进步的阶梯;(3)读书要精度和泛读结合;(4)读书是为了提升素养。 结构示例: 开头直接提出文章的观点“读书不仅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而且可以让我们的修养得以彰显”,然后从“读书使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读书也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读书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可以拂去我们心中的尘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满腹诗书气自华”等角度分析读书的重要性;最后发出“多读书”“读好书”的呼吁。 1.很多现代人因繁忙或其他原因丢掉了珍贵的阅读习惯,变得浮躁。用聊天表情代替一切,提笔忘字,让文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逐渐丧失。”丁安琪认为,阅读不仅对学习有重要意义,还能塑造性格,让人学到为人处世的方法,以冷静、博大、宽容的心态看待生活。人们不仅要读书,还应该读经典好书。 “何谓经典?经典蕴含着独特的思想与精神,且不会随时间而改变。”丁安琪说,自己感到疲惫时,也会将古风小说、穿越小说等类型的书籍作为调剂,以放松大脑。但是,此类难度不高的书籍启发心灵的作用不大。她呼吁人们要根据自身兴趣,多读经典好书。 2.怎么才算读书?很多人认为,精度细读一字一句地读才是读书,跳读或者粗读是不能算读书的。那对读书的要求确实太严格了。细品书确实不错,有些经典书籍、专业书籍也值得反复品味,字句赏析推敲。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如此来读。 另外,看书快慢也是因人而异。不能说你看快了跟不上就觉得别人也只能慢读。何必要拿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度量别人呢?要是都那么慢那么精细的话,作家们编辑们真的是要累趴了。 3.据“中国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阅读现状调查”,在超过40个校区的千人问卷、现场访问记录显示:在校大学生阅读条件明显改善,阅读意愿逐步走强。但着力文化素养提高的经典阅读现状堪忧:有持续阅读行为的约50%;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平均完成阅读率不到一半,理工科为主的高校竟不足25%。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每处字数4字以内。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在表达上有四处词语使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时光如梭,转眼间犬子即将进入至关重要的高三年级。在这个关键时期,他更希望得到您悉心的照顾。为了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贵校决定于本月20日上午10时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家长会,聘请省内著名的心理辅导专家做专题讲座。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

某某中学高三年级

2019年3月13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_________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_________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_________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_________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

B. 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C. 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D. 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C.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D.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B. 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C. 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D. 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琵琶曲由婉转流利,变得缓慢滞涩。

(2)李商隐在《锦瑟》中,连用两个典故,表现了一个物我混同的境界,并抒发了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无限怀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荀子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例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了学习并自省的重要性。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范成大(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淳熙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政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也交代了石湖位置之所在。

B. 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

C. 颔联第二句写一只白鹭在长满菱叶的池塘里夜宿,显得有些孤单落寞,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

D. 颈联第二句写自己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的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从前的邻居,表明诗人已与石湖阔别多年。

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