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不得不爱,又不敢甚爱。既然如此,①__?这也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②__。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因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③___,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 的文化传统。 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 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作“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 的整体,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 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合为一,( )。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古人的宏愿成了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B. 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亦是古人的宏愿
C. 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D. 这在古人是宏愿,在今人是传承家风家教的本分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以贯之 摄人心魄 密不可分 奔流不息
B. 不易之论 花言巧语 牢不可破 川流不息
C. 一以贯之 花言巧语 密不可分 川流不息
D. 不易之论 摄人心魄 牢不可破 奔流不息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履行家庭义务要明白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B. 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C. 在履行家庭义务中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责任,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D. 履行家庭义务责重山岳、公而忘私,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颈联中抒发自己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无限感慨的两句是:“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神话说明蜀道难开的句子是:“___,___”。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①,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兜鍪: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
1.下列对该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中的“曹刘”指的是曹操和刘禅。
B.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C.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D. 这首词通过歌颂古代英雄人物,讽刺了南宋统治者面对金兵侵略而不敢抵抗、昏庸无能的状态。
2.整首词采用了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非 相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居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士不揣长,不揳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选自《荀子·非相》,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B. 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C. 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D. 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道:说、谈论。
B. 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 始:当初的行为。
C. 世俗称之 称:称道、称赞。
D. 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 颜色:色彩、颜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和《劝学》一样,开篇就提出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不谈论的事。
B. 作者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是判断的标准。
C. 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但却落得身死国灭,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
D. 文章结尾以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以反问结尾,表明自己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迅速。
C.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
D.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备:具备,完备。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学生必能胜过老师的道理,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B. “学不可以已”起统领全篇的作用,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C.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比喻都用来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D. 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从正面和反面设喻对照,说明“积”与“不积”效果完全不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