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 (唐)于鹄 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

(唐)于鹄

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

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

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1.从题材和体裁看,下列对本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咏史诗   古体诗 B. 边塞诗   古体诗

C. 咏史诗   近体诗 D. 边塞诗   近体诗

2.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一烽火”与“百战场”形成对比,表现战争失败的残酷。

B. “发”“度”二字用比喻比拟手法,表现战事的急切迅疾。

C. 作者善用叠词,描绘中原与塞上的春日景色,具有音韵美。

D. 这首诗从语言风格来看,刚劲凝练,慷慨激昂,奇诡瑰丽。

3.紧扣“断君肠”一语,赏析本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1.B 2.C 3.答案示例:声色结合,寓情于景,先写中原与塞上两地春日景色的清丽,再写琵琶横笛的声调凄恻,以乐景衬哀情,更显战争之悲。全诗调动多种手法突显思乡之愁、战乱之伤,很有感染力。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的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熟练掌握诗歌相关知识。从本诗的题材内容看,本诗写的是边塞生活和感受;另外从本诗的标题《塞上曲》也可以看出,这首诗属于边塞诗。从本诗的体裁上看,本诗是由汉乐府演化而来的,属于古体诗。故选B。 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一烽火’”与‘百战场’形成对比,表现战争失败的残酷”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大漠瀚海上,燃起万千烽火,黄沙之中,曾是千百年来的战场”,并没有使用对比的手法,也没有表现战争失败的残酷。B项,“‘发’用比喻手法”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军书急迫,发至上郡”,没有使用比喻手法。D项,“这首诗从语言风格来看,慷慨激昂,奇诡瑰丽”错误,最后四句一写色,一写声,颜色清丽,声调凄恻,先喜后悲,更显其悲。通观全篇,格调为苍凉低沉,色彩也不是奇诡瑰丽。故选C。 3.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诗歌的手法分为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大的表现手法;其次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判断运用的手法。答题步骤是,先点明术语,再分析运用,再扣感情。本题要求“紧扣‘断君肠’一语,赏析本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人先写中原与塞上两地春日景色的清丽——“春色度河阳”“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再写琵琶横笛的声调凄恻——“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声色结合,属于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更显示了战争之悲、思乡之愁、战乱之伤,很有感染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选自课内文本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琼,家世燕人。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退,太祖送至苑门。时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能乘马。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太宗即位,御龙直指挥使。从征太原,命押弓弩两班,合围攻城。坐事,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会有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弓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丙上其事。会将北伐,召归。授马步军都军头、领蓟州刺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步船千艘赴雄州。又城易州。师还,为天武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端拱二年,出为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戍兵有以廪食陈腐哗言者,琼知之。一日,出巡诸营,士卒方聚食,因取其饭自啖之,谓众曰:“今边鄙无警,尔等坐饱甘丰,宜知幸也。”众言遂息。咸平三年,代还,以手创不任持,诏执梃入谒,授殿前都指挥使。景德中,车驾北巡。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上悦,即日进幸澶渊。明年,以罢兵,料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补军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卒,年七十二,赠侍中。

(选自《宋史·高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B. 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C. 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D. 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般开国皇帝用“祖”,第二代起用“宗”,文中“太宗”是宋太宗赵光义,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B. 擢,表示官职提拔或晋升,与下文“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中的“出”意思相同。

C. 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D. “赠侍中”的“赠”是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古代朝廷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以示褒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琼武力勇猛,拥有将帅之才。太宗担任京兆尹时,召他在帐下做贴身侍卫;太宗宴饮大醉,他左手抓马靮,右手执马镫,助其乘马,深得太祖赏识。

B. 高琼屡从征伐,力济国家之难。他随太宗征讨太原,带领两班弓箭手,合力围攻城池;朝廷北伐时,他临危受命,率船千艘赶赴雄州,后又建易州城。

C. 高琼明晓理道,处理事务得体。他出任并州马步军都部署,上表请求位居老臣潘美之下;他取饭自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息仓廪粮米陈腐的谣言。

D. 高琼练于军事,积极向上建言。澶渊之役,他慷慨陈词,促成了陛下亲征以督勉将士;朝廷精简兵卒,他上奏建议戍边八年的可补军校,最终被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黛玉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而错疑宝玉,又眼看着宝玉送湘云出来,更添误会。黛玉气得伤感起来,哭了半夜。次日,适逢芒种节,祭花神,又勾起伤春愁思,独自一人来到幽僻处的花冢葬花,作《葬花吟》。

B. 凤姐说黛玉是“一个美人灯,风吹吹就坏了”,宝钗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探春“可惜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

C. 由于在园子里逛得太久,贾母有点儿感冒,而巧姐也着凉发热,凤姐请刘姥姥给她起名,因生日是九月初九,刘姥姥便想出“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给巧姐起名为“巧”。

D. 贾赦认为袭人拒绝给自己做妾是因为喜欢宝玉或者贾琏,便威胁道:“我要她不来,以后看谁敢收;以后出去嫁人,也难逃自己手心。除非死了,或者终身不嫁。”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其父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

B. 张太医诊过林黛玉的脉,得出她是由于心性高强聪明过人而又遇到不如意的事后思虑太过所致水亏木旺之症,开了一剂“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C. 宝玉见了湘云后,以“亲不间疏,先不僭后”的道理温言劝慰宝钗,让她明白了他们青梅竹马的感情与众不同,宝钗转怒为喜,并拿湘云说话咬舌的毛病逗乐取笑。

D. 宝钗劝宝玉讲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对她下逐客令,让她到别的姐妹屋里坐坐,自己这里只会脏了她的经济学问,并且说黛玉不说这些混账话,如也说过,自己早和她生分了。

 

查看答案

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拘于时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而耻学于师

C. 孟德之困于周郎

D. 月出于东山之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