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等11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等11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瓶颈。当今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旅行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和社会领域延伸,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进入情境中,自觉地参与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节选自2016年12月22日《光明报》:《研学旅行将纳入教学计划》)

材料二

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两者缺一不可。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内进行教学的学科活动,研学旅行课程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更多的是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做好准备,而且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新课预习那样简单准备。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老师相当于导演和编剧,而学生才是主角,老师安排了一台戏,写好剧本,但是学生如何“演绎”好这台戏,不仅需要有好的剧本,还要有好的“导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发挥主角作用,体现主体意识,真正地融入到研学旅行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把这台戏唱好。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背着学生走”,应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将研学旅行的过程变成学生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的过程。

(节选自搜狐教育2018年7月17日《研学旅行实践,学生才是这台戏的主角》)

材料三

广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发布。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要本着公益性原则,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偏远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应减免貴用,确保每位中小学生在每个学段参加有效的研学旅行。同时教育、旅游、工商等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细化监管措施,理顺监管体制,防止研学游市场出现“重游轻学”的扭曲和异化。

(节选自2018年10月10日《信息时报》:《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材料四

溯源研学旅行历史,日本最早开展。从1965年起,日本用近50年的时间做到高中渗透率98%,初中渗透率95%,几乎全部中小学生都参加研学旅行。而中国的研学旅行,目前渗透率仅5%左右。不少学校以安全风险为理由,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更有不少学生家长以“分教至上”为原则,认为硏学旅行是无用的,与孩子取得好成绩、考取名牌大学相比无关紧要,从而使得硏学旅行成为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更会面临因城乡经济发展还不平衡而带来的经费匮乏、意识淡薄、研学资源缺乏、教师素质欠佳等困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不能越俎代庖,替孩子回答一切。要想让孩子“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学会游泳,就要在水中练习”。

(选自2018年10月10日《中国教育报》:《莫让研学旅行成为奢侈品》)

1.根据材料,下列对于“研学旅行”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存“重知识轻实践”的弊端。“研学旅行”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利实践能力。

B. 与有规律成体系的学科教育相比,研学旅行存在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局限性,因此学校和教师在举行活动前更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C. “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二者不可偏废,无论是“重游轻学”还是“重学轻游”,都背离了这项活动的初衷,是对它的异化和扭曲。

D. 最早开展研学旅行的本用了近5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研学旅行的本普及,中国的研学旅行推进可能同样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

2.下列对于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广东省12个部门发布相关文件,说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推进研学旅行。

B. 研学旅行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家和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使其能尽快适应研学旅行的需要。

C. 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角,为更好激发学生参与和实践的热情,教师应该让学生设计研学旅行,从而使他们好地发现、完善自己和成就自己。

D. 研学旅行需要亲近自然、参与社会,这个过程会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应该通过精心设计活动方案降低风险,但不能因噎废食,拒绝研学旅行。

3.根据材料概括制约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的主要因素。

 

1.B 2.C 3.(1)现有的学校教育抑制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2)学校和教师受既有课程观念的影响太深难以驾驭复杂的研学旅行;(3)监管不到位,出现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4)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学校的“研学旅行”难以落实;(5)学校和家长相关意识淡薄,研学旅行渗透率偏低。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项,“研学旅行存在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局限性”分析错误,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研学旅行“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特征”二字说明原材料作者并不认为这是研学旅行的局限性。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分析错误,学生是主角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研学旅行设计,根据材料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故选C。 3.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研学旅行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进入情境中,自觉地参与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国目前还存在诸多因素制约我国“研学旅行”发展:(1)学校方面:当今的教育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抑制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2)教师方面:学校和教师受既有课程观念的影响太深难以驾驭复杂的研学旅行,教师没有当好导演和编剧,出现“背着学生走”;(3)监管方面:监管不到位,出现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活动;(4)经费方面: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学校因缺少必要的资金,“研学旅行”难以落实;(5)家长方面:不少学校以安全风险为理由,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更有不少学生家长以“分教至上”为原则,认为硏学旅行是无用的。学校和家长相关意识淡薄,研学旅行渗透率偏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城乡融合发展的哲学追问

高春花

城市和乡村是人类文明世界的两个空间实体,彼此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和互动关系。从哲学层面探究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合理性,对我们思考如何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城乡关系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产物。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极不发达,农业与畜牧业、手工业结合在一起,整个社会呈现为混沌的空聚合体,没有城市也无所谓乡村。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讨论“临海城市”时就深刻揭示了城乡隔离的状况。城乡对立最初表现为乡村对城市的统治,住在乡村庄园和城堡、作为乡村社会代表的封建领主是城市的主宰,他们征收税赋、摊派劳役,行使城市行政管理权与司法审判权。

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城市生产方式取得了比较优势,乡村被纳入城市生产体系。这种以城市为主导的城乡对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城乡对立也带来了诸如乡村的残破和城市的畸形等问题,并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乃至恩格斯所称的“一切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新的生产力将打破旧的城乡对立而形成新的生产关系,城乡关系必将由对立走向融合。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前世今生”为时空视域,科学分析了城乡关系由同一到分异再到融合的路径,体现了城乡关系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中国的城乡关系也经历了相似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金局,“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存在着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发达的城市和落后的乡村共处于城乡空间,形成了空间极化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把握我国城乡发展实际,提出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任务。一方面,牢固树立共同体思维,科学理解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工人与农民的关系,积极探索“三农”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激活农村的内生发展动能。另一方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有效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升农村的“内在气质”和“外在颜值”,强健农村发展的“骨骼”和“如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集中反映了党对城乡关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城乡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伦理要求。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对于“城乡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城乡关系”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社会分工。

B. 工业文明时代,城市生产方式取得了比较优势,进而出现“城乡对立”现象。

C. 城乡隔离和对立带来种种问题,最主要危害在于乡村残破,阻碍了社会发展。

D.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中国人民不断努力,我国已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共同发展。

2.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开宗明义,首先阐明了从哲学层面探究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的现实意义。

B. 文章先论述人类社会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再具体分析我国城乡融合的问题。

C. 作者论述西方和我国城乡发展过程时都遵循从古代到现代的顺序,逻辑清晰。

D. 文章引用了马、恩和亚当·斯密的经典论述作为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城市也没有乡村,因此不存在城乡融合问题。

B. 在马、恩看来,生产力发展将使城市和乡村合二为一,从而彻底解决城乡融合问题。

C. 发达的城市和落后的乡村共处造成空间极化,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关系的重要问题。

D. 为破解我国现阶段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党中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

——爱因斯坦

有一个学画的人,他画了两只羊、两条绳子,老师告诉他,画一条绳子就足够了,因为只要牵走一只羊,其它的羊都会跟着走的。他实地观察了一番,果然如此,即便走向屠场,也没有一只羊肯离开,都跟着大帮走。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王维的一首六言绝句《田园乐》,请运用所给的词语,填写出后三句。

采菱渡头风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父  人家  日斜  桃花源里  策杖林西  杏树坛边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在设计理念”“住宅特点下的文框内填写恰当的词语。(每空不超过5个字)(5分)

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按照上述理念进行设计,住宅区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生态环境;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节室内空气,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湿、恒氧的舒适生活空间;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幻文学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同时期居于主流地位的写实主义文学关系________。如果说幻想文学植根于中世纪传说与民族史诗,历经浪漫主义的洗礼,与写实主义看起来________,那么科幻文学的发展则大致与写实主义文学保持平行。

科幻文学对写实主义不无借鉴,科幻巨作《基地》《沙丘》等都含有强烈的现实政治寓意;刘慈欣坦言《三体》叙事模仿的是《战争与和平》。(             )。科幻文本中必须有科学话语,即使其中的科学技术是无法证实、_________的。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一种文学。这种真实性可能是违反常识,违反直感经验,违反社会认知共同习俗的,但它却在逻辑上成立,借助逻辑、科学原则或拟科学的思维认知来矫正、挑战、颠覆现实观念。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正在________地发展,科幻文学对未来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的想象和预见也越来越具有启示意义。可以说,科幻文学指向看不见的真实,也指向不存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但一定与此时此刻密切相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扑朔迷离        泾渭分明        异想天开        如火如荼

B. 错综复杂        泾渭分明        匪夷所思        方兴未艾

C. 扑朔迷离        大相径庭        异想天开        方兴未艾。

D. 错综复杂        大相径庭        匪夷所思        如火如荼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科幻文学的话语方式是独特的,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

B. 独特的话语方式使科幻文学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

C. 科幻文学有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

D. 因为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科幻文学有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符合内在逻辑、其真实性在认知上可以证实的一种话语。

B. 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一种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文学。

C. 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符合内在逻辑、其真实性在认知上可以证实的一种文学。

D. 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一种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话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