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场所主要涉及基于时间的“记忆研究”与基于空间的“场所研究”两个维度。
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等领域关注着这两个维度,并且不断在推进两者的整合研究。
人类回忆过去的能力与习惯往往是与关联在一起的物体、空间场所与事件结合在一起的。意大利建筑师罗西将城市视为人类集体记忆的一个容纳时空、物质、事件的场所载体。博伊尔等学者近来进一步探讨了城市形态演变与集体记忆之间的互动关系。相比集体记忆来说,记忆场所是更富有生命力,是具体化了的认同;它不仅见证了变迁中的历史与集体记忆,还可以持续性地叙事与传播,正如诺拉认为,集体记忆研究的起点是记忆场所。
相比那些权威认定的纪念碑式的文化遗产来说,记忆场所更具普遍性、多样性、离散性,更贴近百姓的社会生活与文化情感;这些场所的保护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与和谐。尽管这些场所与城市的整体意象并非一致,或者还没能进入城市的档案馆或者博物馆,但正是它们构成了城镇邻里文化的认同性与多样性,也是人们赖以生活、工作、休闲之处。
传统的建筑遗产(尤其是“历史地段”)研究中,学者们往往比较关注集中式的完整意义的历史地段;在国际文物遗产保护的相关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评估遗产价值和保护状况的三项重要指标:历史性、完整性、原真性;而现实中存在的更多的是碎化的、游离在城镇空间之中的记忆场所,往往难以纳入传统观念中的文化遗产保护范畴里。特别是在当今中国,许多城镇经历了30多年的变迁,如果严格按照现有的标准实施认定与保护,那么现仅有的历史遗存大多是在严格的遗产保护范围之外。比如二、三线城镇中合作社时期的大礼堂、手工艺作坊、茧站、近现代历史码头遗址,充满了集体记忆与社会情感,难以简单确定其是否符合传统的“三性”标准与原则。记忆场所的视角将弥补以往建筑遗产研究的空缺,拓展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涵。
由此可见,“记忆场所”这一概念对于国际历史遗产保护思想与观念的转变具有开拓性。通过保护利用具有群体记忆的既有历史场所,使得民众与以往的社会生活建立了关联,在变迁中感受到现有生活的丰富与美满,并且建立文化、社会与身份认同。
(摘编自陆邵明《记忆场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趋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忆场所与集体记忆研究紧密相关,它见证了许多城镇多年来的变迁和集体记忆。
B. 纪念碑式的文化遗产与城市整体意象一致,然而与百姓生活疏离,缺少文化认同。
C. 记忆场所缺乏历史性、完整性和原真性,难以纳入传统观念中的文化遗产保护范畴。
D. 现有城镇历史遗存充满集体记忆与社会情感,却不符合文物遗产现有标准和原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述多位研究者对记忆和场所关系的看法,论述对记忆场所价值的认知过程。
B. 文章通过比较,突出了记忆场所与传统建筑遗产保护的差异以及前者的保护困境。
C. 文章的论述涉及历史文化、城镇变迁、社会生活和民众情感等方面,全面而客观。
D. 文章以记忆场所研究的两个维度为论述前提,对文化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的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忆研究与场所研究受到了多个研究领域的关注,推动了学科之间整合研究的进步。
B. 明确文物遗产保护评估指标有利于保护传统建筑遗产,却给记忆场所认定带来困难。
C. 记忆场所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有助于学者以更广阔的视角研究历史地段保护问题。
D. 承载集体记忆的城镇不能得到认定与保护,这会影响民众和以往社会生活建立关联。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或许有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美,文学应以美为最大特征,而非公共良知与社会责任。不错,美的确是艺术的首选,但何以为美?词语外壳吗?文本装演和雕饰吗?当然不。“准确”就是美!闪电般捕捉到事物的核心价值、灵魂的真相和生命不轻易泄露的秘密就是美!为何会准确?是因为你真实到了一定程度,下潜到了足够深沉的位置;是因为你用诚意和责任换取了事物的真,并挽留了它;是因为你顽强地靠近并守住了距离真相最近的点。表达准确不仅需要才华,还需感受的勇气和表达的责任,后者甚至更重要。像童话《皇帝的新衣》,最美的一句话是那个孩子说的,这就是诚实的功劳,是童年的属性在帮一个人实现生命之美。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真实,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人能否对心灵和精神不撒谎。我发现,凡让我怦然心动的,无不是高度准确的句子,它准确地击中了你的某个精神部位,感动和惊讶着你,你才觉得它美。它惊醒了你体内某种东西,帮你恢复成你的样子。读者往往对某个作家有一种固执的信任,逢其文即读,遇其书则购,因为预支了一份信任在里头。大家相信他的精神是诚实的,都愿意相信他又-次要把真诚而重要的东西告诉大家。尽管他的故事未必每次都精彩,未必每个观点都卓尔,但人们已养成了一种恭候他的习惯。这样的精神印象,无疑乃一个作家最大的荣誉和成就。
(选自王开岭《当代散文的精神惰性》,有删改)
1.简要概括文段中“准确”的内涵。
2.文学创作者怎样才能做到“准确”?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强调文学作品要“准确”。
简答题。
(1)《红楼梦》第十一回中“庆寿辰宁府排家宴”,是为谁贺寿?他为何长年不在家?他的结局如何?
(2)下面出自《哈姆雷特》的两段话,分别是谁对奥菲利娅说的?这两个人的话对奥菲利娅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对于哈姆莱特和他的调情献媚,你必须把它认作年轻人一时的感情冲动,一朵初春的紫罗兰早熟而易雕,馥郁而不能持久,一分钟的芬芳和喜悦,如此而已。
②爱情!呸!你讲的话完全像是一个不曾经历过这种危险的不懂事的女孩子。
你相信你所说的他的那种表示吗?
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三国演义》中,在华歆等大臣的逼迫下,加上贾诩索要玉玺,曹洪、曹休劝汉献帝草拟退位诏书,最终汉献帝被迫禅位给曹丕。
B.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夫人临死前对女儿说:“幸福只在天上。”葛朗台夫人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这句话是她对现实苦难的自我慰藉。
C. 《茶馆》第二幕中北京城内的大茶馆相继关门,“裕泰”硕果仅存,为避免被淘汰,王利发大加改良,把后部改造成了公寓,茶座一律是小桌与藤椅。
D. 《家》中,鸣风的死让觉慧十分自责,他感觉自己跟大哥和觉民一样没有胆量,他对现在的生活厌倦了,由此他有了远离这个家庭的想法。
E. 《边城》中,翠翠爱上了二老,而前来向老船夫提亲的却是大老,老船夫不知道翠翠的心思,直接答应了大老的提亲,这让翠翠左右为难。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芜为累。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初钱塘杜明师夜梦东南有人来入其馆是夕即灵运生于会稽旬日而谢玄亡。其家以子孙难得,送灵运于杜治养之。
(选自钟嵘《诗品》,有删节)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限五处)。
2.谢灵运是我国________(诗派)的重要代表,文学史上的“大小谢”是指他和________(人名)。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对谢灵运诗的评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许多人都在不断地寻找认同感——对个体、对国家、对制度、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