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纪念是一段经历的结束,也是一段征程的开始。我们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纪念是一段经历的结束,也是一段征程的开始。我们可以缅怀,也可以忘却:可以反思,也可以憧憬。纪念可以是重要的事件、特殊的时刻,也可以是盛大的仪式、难忘的场景。当我们十八岁绚烂多彩的青春与祖国七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相遇时,纪念就是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新青年敢作为,共筑中国梦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中国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处在这个关键节点的我们,应不负前贤之努力,继往开来,在新节点上敢于作为,共同铸就伟大的中国梦! 近年来,新中国以令世界惊叹的速度从雨后初生,到如今的枝繁叶茂。在这一中国速度的背后,是几代青年人的青春,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是他们的勇敢创新,是他们的弃小家以成大家的精神。所以,处在新时期节点上的我们,不应故步自封,而要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勇于作为,共铸中国梦! 新时代青年,当求真务实,勇于反思,勇于改错,彰显复兴决心。祖国的七十年岁月并非一帆风顺,亦有过迷茫和徘徊,但终于在反思中开始了改革的阵痛。一九七八年开始的平反冤假错案,吸取经验教训,便是体现大国风范;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了改变二十一世纪世界格局的伟大壮举;新时期来临前夕,开始了大规模的反贪反腐的行动,;“求真务实”是从那之后的座右铭,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这一切的一切都只为一个目标——中华复兴! 处于新时期的我们更应继承这种求真务实、勇敢反思的精神,在实现梦想途中不断反思,不空谈,要实干。要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勇立潮头,敢于创新;大国青年,应勇敢地站在时代的潮头,树立创新精神。“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站在祖国七十年华诞的节点上回望先前的奋斗者,不难发现他们所共有的品质——创新。三峡工程,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全球关注;二十年青丝白发的“天眼之父”南仁东,几十年隐姓埋名的“两弹元勋”“氢弹之父”于敏……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科技成就强国,创新铸就未来。故,处于新节点的我们应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运用新思路和新方法攻破梦想之路上,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处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应脚踏大地,走好新一代的长征路。在泥泞之中,也要坚定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信念。这必将给我们带来与众不同的人生,而这样的人生也必将与我们的时代交相辉映。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新青年,敢作为,共铸中国梦! 【解析】 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材料写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材料的内容是相关纪念的话题,注意材料的限定性“当我们十八岁绚烂多彩的青春与祖国七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相遇时,纪念就是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应该与祖国70年的历史、自己的青春相关。材料的开放性“我们可以缅怀,也可以忘却:可以反思,也可以憧憬”“可以是重要的事件、特殊的时刻,也可以是盛大的仪式、难忘的场景”,由此可以选取纪念建国70年以及青春梦想的主题进行立意。 参考立意: (1)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中国梦,我的青春梦;(3)任重道远,继往开来;(4)绚丽的青春和伟大梦想相遇。 结构示例: 首先,概括祖国70年的历程,提出“处在新时期节点上的我们,不应故步自封,而要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勇于作为,共铸中国梦”的观点,然后从“新时代青年,当求真务实,勇于反思,勇于改错,彰显复兴决心”“勇立潮头,敢于创新;大国青年,应勇敢地站在时代的潮头,树立创新精神”两个方面论证;最后引用“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再次强调“新青年,敢作为,共铸中国梦”的主题。 材料链接: 任重道远,继往开来 1.70年,你有太多的故事已成为传奇。当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时,有多少华夏儿女热泪盈眶,一百年所遭受的屈辱在那一刻终于得以洗刷。为了你,他们甘愿吃苦受累,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于是,为了捍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为了祖国多出石油,他们天 不怕,地不怕,哪里有石油,那里就是自己的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至今仍在神州大地上回荡。正是有了这样“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才有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载人飞船的翱翔太空;才有了“高峡出平湖”宏伟 蓝图的实现,震惊世界的港珠澳大桥的胜利竣工。 2.70年,太多太多的苦难已化为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为我们继续前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忘不了唐山、汶川大地震,忘不了非典肆虐的非常时期,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用行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忘不了三年自然灾害留下的沉痛教训,忘不了那些倒在前进道路上无辜的冤魂。但更忘不了,你勇于面对自己失误的勇气,敢于壮士断腕的魄力,一 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揭开了拨乱反正的序幕,奏响了向新时代进军的号角。 3. 70年的风雷激荡,铸就了你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70年的大河奔流,涵养了你海纳百川的恢弘气度;70年的潮起潮落修炼了你处变不惊的非凡智慧。 70年,你告诉我们如何不忘初心,你引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你带领着我们走进新时代。 70年的历史并不算长,但你教会了我们坚强、睿智,教会了我们勇敢、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站在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的交接点上,我们任重而道远,但 我们毫不退缩,肩负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将披荆斩棘,风雨兼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校为学生选课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

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与其它调查一样,抽样调查也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当然,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宫,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的殿堂映射盛世辉煌的光芒;故宫,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院,美轮美奂的厅阁苑囿储藏着        的珍稀。如今提到故宫,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是提到气势磅礴的楼阁宫阙、古代帝王        ,转而开始谈论“石渠宝笈”“千里江山”等展览中令人        的珍奇异宝,还有不少人拿出一把“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更有人聊起故宫“守门人”单霁翔……

2019年4月8日,作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正式遇休。他在任时的最后一项大型活动“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也于4月7日落下帷幕。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上巳节,是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首次复原了消失在历史长河近200年的天灯、万寿灯,通过文物展览、实景搭建、虛拟现实体验等多种方式,让观众全方位、沉浸式地感受宫廷年俗和传统节庆文化。如今,故宫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金碧辉煌  琳琅满目  遗闻轶事  目不遐接

B. 蔚为大观  俯拾即是  遗闻轶事  应接不暇

C. 蔚为大观  琳琅满目  稗官野史  目不遐接

D. 金碧辉煌  俯拾即是  稗官野史  应接不暇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这场大展是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

B. 这场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的大展,是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

C. 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这是一次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展览。

D. 这场大展是故宫建院以来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不是人们心中的一抹情怀,而是一张国家的历史文化名片。

B. 不仅人们心中的一抹情怀是它,而且国家的历史文化名片也是它。

C. 它不只是一张国家的历史文化名片,更成为人们心中的一抹情怀。

D. 国家的历史文化名片是它,人们心中的一抹情怀也是它。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典型的农村生活情景,成为后世山水田园诗歌的典范。

(2)《逍遥游》中,蜩与学鸠谈到飞翔时,说自己只能“______________”,所以它们嘲讽大鹏鸟“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州夜饮

唐·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案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1.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描写了诗人在边城夜饮时的情景,其中流露出一种慷慨悲壮之情。

B. 诗人身在边塞,远离家乡,宴饮时也一直惦记在家中已经年老的父母。

C. 夜饮之时,雄壮的军中剑舞与悠长的胡笳音乐,让守边将领心绪起伏。

D. 诗歌写景之语,并无华丽之辞,语言道健质朴,与边塞生活极为相称。

2.清人姚范评价尾联“托意深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