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国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借1.3万欠100余万》,《法制日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拉响警笛,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找准组织”“理性消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广大学生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在思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扎紧“藩篱”。

(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北京晚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三: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问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举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在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进行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表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最终就会迷失自我。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应再被妖魔化。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

(摘编自《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人民日报》2017年9月8日)

材料四:

近日,湖北省公安厅联合相关单位开展2018年防范和处置非法校园贷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全面深刻的警示教育。文艺会演将宣传防范非法校园贷等金融知识融入歌舞、小品、快板等节目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自觉抵制非法校园贷。

(摘编自《湖北开展防范非法校园贷活动》,《人民公安报》2018年12月2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不良校园贷从“小贷”滚成“巨债”,这与个别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不识其套路陷阱有关。

B. 在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缺乏金融常识、金融理财能力低下是大学生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

C. 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所以大学生要加强财商教育。

D.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家长和学校一样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加强防范意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通过具体案例对某类非法校园贷的形成进行了报道,材料二则介绍了非法校园贷的一些具体形式并对学生做了提醒。

B. 不良校园贷机构采取“免费”“打折”等虚假宜传,隐瞒了其诈骗意图,这是某些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的原因之一。

C. 校园贷的本质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其暴力催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应严厉禁止。

D.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是要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学生自己不能提高警惕、抵制诈骗,即便非法校园贷没有了,还可能会有新骗局出现。

3.从政府角度考虑,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请简要分析。

 

1.C 2.C 3.①政府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加大对非法校园贷机构的惩处力度,增强法律法规的震慑力。②政府相关部门应要求高校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加强防诈骗教育宣传。③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力整顿针对大学校园的网贷市场,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合法借贷的途径。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然镇研读文本内容。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追求超前消费”的说法错误,首先材料未提及“爱好时尚和潮流”;其次材料三中虽提及“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但材料中观点对此持肯定态度,文意强调的是合法借贷;还有不能说“当今大学生”,范围太大,只能是部分大学生。故选C。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和对比选项内容和文本内容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混淆概念。注意材料二第一段第五行代词“其”,指代“非法校园贷”。此题混淆了“校园贷”和“非法校园贷”的概念,另外这几则材料报道的都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之实的非法校园贷,应该严厉禁止的是非法校园贷。故选C。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明确只需从“政府角度”考虑;然后通读材料,分析材料中关于“非法校园贷”的信息,明确这些内容主要是从学生角度分析非法校园贷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和抵制非法校园贷,那么针对这些原因和做法,可以考虑政府能做的有哪些。另外,还需要联系现实思考政府对非法校园贷的治理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礼是有秩序的爱。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在漫长的进程中,以“地缘”关系为依据,以“亲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宗族——家族共同体,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范仲淹、司马光等大儒们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即通过哪种方式重建社会。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以程、朱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确定了家礼构想,目的是复兴宗子法,使朝廷有“世臣”。程子所立祭祀之法的本意是,祭祀的主体是士大夫的宗子,不是庶人。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宗族大家庭乃至族内小家庭之间的“亲亲”要求,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这种“亲亲”的基础上,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达到凝聚人心,团结族人,互爱互助的效果。这样,敬宗收族,使得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成为维持社会稳定、一统天下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而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动能。

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生辰祭、忌日祭等,不管寒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做一定程度上赋予家族管理权力的合理性。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戒不良行为。通过祠堂祭祀活动向后人宣讲孝悌忠信等伦理道德。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有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一种群体标准模式,向前人表达崇敬和哀思,为后人树立效法的楷模。

(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祠堂是我国古代乡村中普遍存在的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具有增强宗族血缘联系、规范社会礼制的功能。

B. 家族共同体以“亲族血缘”关系为纽带,通过拜祖敬宗与祭祖收族,从精神上团聚了宗族。

C. 族人可以在春节、清明、冬至等传统节日时或自己生辰之时来祠堂祭祖,重温家训。

D. 祠堂可作为本族处理家族内部事务、树优立榜、赏勤罚懒、宣讲伦理道德的地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宗明义,指出祠堂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B. 文章第二段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展示了宗族的形成和祠堂的出现,阐释了祠堂祭祀蕴含的精神价值。

C. 文章第三段照应第一段阐述祠堂的功能,从祭祀先人的功能进一步引出了通过祭祀族长还可以宣讲传统伦理而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

D. 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阐释祠堂祭祀活动的内容,指出了祠堂对家族成员的榜样或约束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所以中国古代乡村社会都存在祠堂。

B. 修建祠堂并且定时祭祀先祖、宣读祖训是古代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礼”的一种表现。

C. 古代社会宗族拥有社会管理权,所以族人一旦违犯了法令,族长就可以在祠堂中惩戒他。

D. 由于祠堂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的产物,所以随着时代发展,文明进步,祠堂将会消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纪念是一段经历的结束,也是一段征程的开始。我们可以缅怀,也可以忘却:可以反思,也可以憧憬。纪念可以是重要的事件、特殊的时刻,也可以是盛大的仪式、难忘的场景。当我们十八岁绚烂多彩的青春与祖国七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相遇时,纪念就是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为学生选课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

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与其它调查一样,抽样调查也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当然,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宫,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的殿堂映射盛世辉煌的光芒;故宫,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院,美轮美奂的厅阁苑囿储藏着        的珍稀。如今提到故宫,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是提到气势磅礴的楼阁宫阙、古代帝王        ,转而开始谈论“石渠宝笈”“千里江山”等展览中令人        的珍奇异宝,还有不少人拿出一把“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更有人聊起故宫“守门人”单霁翔……

2019年4月8日,作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正式遇休。他在任时的最后一项大型活动“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也于4月7日落下帷幕。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上巳节,是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首次复原了消失在历史长河近200年的天灯、万寿灯,通过文物展览、实景搭建、虛拟现实体验等多种方式,让观众全方位、沉浸式地感受宫廷年俗和传统节庆文化。如今,故宫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金碧辉煌  琳琅满目  遗闻轶事  目不遐接

B. 蔚为大观  俯拾即是  遗闻轶事  应接不暇

C. 蔚为大观  琳琅满目  稗官野史  目不遐接

D. 金碧辉煌  俯拾即是  稗官野史  应接不暇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这场大展是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

B. 这场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的大展,是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

C. 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这是一次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展览。

D. 这场大展是故宫建院以来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不是人们心中的一抹情怀,而是一张国家的历史文化名片。

B. 不仅人们心中的一抹情怀是它,而且国家的历史文化名片也是它。

C. 它不只是一张国家的历史文化名片,更成为人们心中的一抹情怀。

D. 国家的历史文化名片是它,人们心中的一抹情怀也是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