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为大湾区成长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为大湾区成长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提供      的支撑。大桥未开通之前,由于珠江口的天然阻隔,香港对珠江西岸的产业辐射能力有限,珠江东西两岸经济发展存在      。而大桥开通后,香港的经济辐射范围,将从原先的向北、向东,      地向西延伸。有研究机构测算,珠三角城市与香港的陆运距离每减少1%,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外资投入金额能分别增加0.2%和0.7%。就广东而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加快香港的金融资本、人才和先进经验向珠江西岸集聚,让珠江东、西两岸的经济发展更加平衡。而从香港、澳门来看,与内地的联通,不仅为港澳拓展了发展空间,也为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契机。天南明珠一线连。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站在珠海滨海大道上,远远就能望见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    ),正如珠江口老渔民所熟知的一句谚语,“开船要趁涨潮”。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三地深化合作大势已成,珠江口岸将书写新的繁荣传奇。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B.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C.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已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D.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

B. 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口岸外形,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

C. 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口岸外形,“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是其寓意

D. 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是其寓意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可或缺  千差万别  循序渐进  如火如荼

B. 至高无上  天壤之别  水到渠成  日新月异

C. 不可或缺  天壤之别  水到渠成  如火如荼

D. 至高无上  千差万别  循序渐进  日新月异

 

1.B 2.A 3.C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本题A项,“让建设……成为……”结构混乱;C项“己……无限的可能”时态不合逻辑,前后矛盾;D项“给……建设成为……”搭配不当。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本题A项“口岸外形”“其寓意”分别与前一句构成顶针式衔接,“其寓意”又与下一句开头“正如”构成主谓搭配,故语气贯通。B、C项“口岸外形”后置不能与上句末“口岸”构成顶针式衔接,C、D项“其寓意”后置,不能与前句句意构成顶针式衔接。故答案为A。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可或缺”形容不可缺少、非常重要,“至高无上”形容权力极大、地位极高,语境说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提供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第一处填“不可或缺”。“千差万别”形容差异类别多,“天壤之别”形容差异程度、水平极大,语境说珠江东西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所以第二处填“天壤之别”。“循序渐进”形容按计划、次序进行,“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就自然成功,香港向西岸发展是被吸引的,不是预先安排的,所以第三处填“水到渠成”。“如火如荼”形容气势、场面正旺盛热烈,“日新月异”形容面貌变化迅速,前者偏重形容过程,后者偏重形容结果,语境有“建设”正在进行的暗示,所以填“如火如荼”。故答案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大好山河,历来让中国文人魂牵梦萦,诗情大发。《望岳》中,杜甫望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顿时“①_____”,因而极目张望,立誓“②______”,以览尽众山;《虞美人》中,李煜身囚小楼,见月下雕栏玉砌,心中黯然,一句“③___________”道出了江山易主、山河变色的慨叹,面对此情此景,李煜不禁生发了“④_____”的浩瀚离愁;《赤壁赋》中,苏轼与友人驾一叶扁舟,吹着清风,沐浴着山间明月,顿觉人生短暂,很想“⑤___”,又想与明月共存,并认为清风、明月、江水,“⑥______”,自己和友人可以尽情享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使道中作

欧阳修

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

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践冰籍,未到思回空断肠。

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

(注)①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冬天,宋仁宗派欧阳修带领使团到契丹国去贺新君登位。②前山,有的写作山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共八句,前四句五言,后四句七言,句式长短不一,故应属于古体诗。

B. 诗的首句写“行人”在途中夜宿梦回故乡,以梦写情,含蓄隽永,手法巧妙。

C. 诗的第二句意谓报晓的号角声,好像催促“行人”早早起身,比喻生动贴切。

D. “马蹄终日践冰霜”一句用典,化用《庄子·马蹄》中“马蹄可以践霜雪”,写出了途中行路的艰难。

2.全诗写思乡之苦,行路之难,但是格调并不显得低沉。请从情感方面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楷字叔则,弱冠知名,尤精《》《易>,少与王戎齐名。钟会荐之于文帝,辟相国掾。贾充改定律令,以楷为定科郎。事毕,诏楷于御前执读,平议当否。武帝为抚军,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石崇以功臣子有才气,与楷志趣各异,不与之交。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酣燕,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

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尝营别宅,其从兄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楷子瓒娶杨骏女,然楷素轻骏,与之不平。骏既执政,乃转为卫尉。及骏诛,楷以婚亲收付廷尉,将加法。是日事仓卒,诛戮纵横,众人为之震恐。楷容色不变,举动自若,索纸笔与亲故书。赖侍中傅祗救护得免,犹坐去官。太保卫瓘、太宰亮称楷贞正不阿附,宜蒙爵土,乃封临海侯。代楚王玮为北军中候。玮怨瓘、亮斥己任楷,楷闻之,不敢拜,转为尚书。楷长子舆先娶亮女,女适卫瓘子,楷虑内难未已,求出外镇,垂当发而玮果矫诏诛亮、瓘。玮以楷前夺己中侯,又与亮、瓘婚亲,密遣讨楷。楷素知玮有望于己,闻有变,单车入城.匿于妻父王浑家,故得免难。

楷有渴利疾,不乐处势。王浑为楷请曰:“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遏,诚竭节之秋也。然楷性不竞于物,安于淡退,有识有以见其心也。楷今委顿,臣深忧之。光禄勋缺,以为可用。”不听。及疾笃,诏遣黄门郎王衍省疾。卒,时年五十五,谥曰元。

(选自《晋书·裴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B. 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C. 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D. 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指《老子》,又称《道德经》,后被纳入科举考试的经书范围中。

B. 武帝,皇帝的谥号,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给予的一种称号。

C. 婚亲,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文中指裴楷与杨骏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D. 矫诏,假托或假传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或者篡改皇帝布告臣民的诏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楷年少有名,屡获任用。裴楷年少时有名声,经钟会推荐,被征辟为相同掾,以定科郎身份参与朝廷律令的修改;武帝精选属下,任裴楷为参军事。

B. 裴楷性格宽厚,轻财仗义。裴楷为人宽厚,与人无仇;堂兄裴衍喜欢他的别院,他就慷慨相送,还把每年索要来的几自万租钱,散发给自己家中的穷亲戚。

C. 裴楷遭遇动乱,仓皇逃命。裴楷在两位姻亲的推荐下代替楚王司马玮担任北军中侯,楚王司马玮发动叛乱,秘密派人去讨伐裴楷,裴楷藏匿在岳父家,才得以免于灾难。

D. 裴楷不附姻亲,从容应变。裴楷一向看不起姻亲杨骏,杨骏执政后,裴楷就转任卫尉,后来杨骏被杀,裴楷也被捕交付廷尉,然而他神色不变,举动自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

(2)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遇,诚竭节之秋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乡

余显斌

将军离开的时候,才十八岁。那时,将军背着斗笠,戴着军帽,很精神,也很帅气。

将军是跟着刘邓大军离开的。

将军离开时说,自己会回来的。将军拉着张婶的手说:“大妈,你救了我,到时我会回来看你的。”将军红着眼眶又对吴哥说:“大哥,你等着,我一定会回来的。”

将军挥着手走了。将军这一走啊,南北东西,就是几十年。

几十年里,将军汇来东西,打来电话,问张婶好,问吴哥好,问乡亲们好。将军说,自己很想回来,可是,没有时间啊。将军说,自己一旦有时间,一定会回来,一定会看望乡亲们的。

大家都说,将军还记得老家,还记得大家呢。

张婶擦着眼睛说:“哎,孩子受苦了。”在张婶眼中,将军一直还是个孩子。

吴哥也点着头,安慰道:“现在好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将军的电话慢慢少了。张婶有时会望着村口,自言自语道:“咋不回来啊,是不是忘了老家啊?”吴哥摇着头,想说什么又没说,只是叹一口气。

两人就谈起当年的将军,那样年轻,就是营长了,就带着部队打仗,就受伤了,在张婶家养伤。那时,生活多苦啊,没啥好吃的,上顿红薯下顿红薯的。张婶说罢,长叹一声道:“难为了这孩子,也不怪把我给忘了。”

吴哥仍不说话,咂吧着烟锅。那次,国军士兵听说一个解放军伤员在村里养伤,还是营长,就赶来抓。自己听到消息后,赶到张婶家,背起将军就跑,躲在山上三天三夜啊。国军士兵放火烧山。大火呼呼的,将一座山都烧秃了。自己和将军躲在一个水塘里,一人嘴里衔着一根芦苇管,这才躲过一劫。

两个老人说着,仿佛再次回到了当年。

终于,张婶没有等到将军回来,闭眼前告诉孙子周根,将军回来了,替自己告诉将军啊,当年,生活不好,受苦了啊。

周根点头,默默无言。

吴哥不久也走了,临走告诉儿子吴竹,将军回来了,告诉将军,老哥哥一直想着他呢,盼着他呢。

吴竹也点着头,默无一言。

两人都想,将军能回来吗,以老人们所说的年龄,将军现在也是花甲老人了。

听村长说,将军身体一直不好。当年的那颗子弹一直没有取出,还在脑袋里。老人们临终的嘱托,能兑现吗?

他们心中,就有了心结。

他们没想到,将军真的就回来了。

将军回来,是在一个深夜,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虫鸣唧唧。

一辆车悄悄在夜色里来,又悄悄在夜色里离开。第二天,当村人听到消息后,都围着村长炸开了:“将军回来了,咋不告诉我们一声啊?”有人叹气:“哎,老家毕竟是山里啊。”

周根咳了一声,这……这样,自己咋告诉奶奶啊?奶奶听到这样的消息,会在地下瞑目吗?

吴竹更是摇着头,一声不吭。

村长低沉着声音告诉大家,车子走了,将军没走,留了下来。见大家都睁着眼睛,四处张望着。村长说,车子带回的不是将军,是将军的骨灰盒。将军十几年前枪伤就发作了,瘫痪在床上,记忆力已经模糊,啥也不知道了。临死前,将军竟然清醒过来,告诉家人,他要回家,要回到霍山去,那儿的乡亲在等着自己,张婶在等着自己,吴哥在等着自己,自己活着不能回去,死后也要回去。

大家听了眼圈都红了,有人问:“葬……葬在哪儿啊?”村长说,将军死前吩咐,将自己骨灰带回来,悄悄葬在霍山的土地上,不要举行追悼会,不要起坟,不要立碑,不要让人发现墓地。

周根急了道:“我们该去放一挂鞭炮啊。”

吴竹点着头道:“对啊,清明了,也得去挂一串纸啊。”

村长摇着头,因为将军说,当年在这儿,自己受伤,连累了乡亲们。也连累了这儿的树木山林遭到火烧,自己一想到就愧疚。如果将来大家要祭奠自己,到了清明节,就栽一棵树吧。栽一棵树,就等于替自己报答了故乡一份情意。

大家再次沉默着,久久无语。

以后,每到清明,村子里的人都拿着树苗,在山上四处栽着。周根和吴竹栽的格外多,山前山后,河边坝上。他们说,这是替他们的奶奶和父亲栽的,奶奶和父亲是将军的老友,一定更想念将军。

村子,于是就掩映在一片绿色里、一片花光中、一片鸟鸣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通过“村长”这一形象,交代了“将军”后半生的生活状况,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同时,也丰满了将军这一形象。

B. “时间,一天天过去,将军的电话慢慢少了”,这既暗示了当时将军的身体状况不佳,也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C. “难为了这孩子,也不怪把我给忘了”,这句话写出了张婶对将军的理解,她认为将军现在生活好了,是不会回来的。

D. 小说以“回乡”展开情节,主要写了乡亲们的“盼”和将军的“愿”,而这“盼”和“愿”之间留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

2.小说中的将军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析。

3.结合文本内容,请赏析小说的结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年来,各大媒体纷纷在“媒体融合”上发力,并建立了各自的“方法论”。“侠客岛”“麻辣财经”等一批优秀的融媒体品牌纷纷面世,共同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媒体矩阵。

媒体融合虽然帮助许多传统媒体成功转型,但仍有一些媒体人在实践中遇到困惑,践行效果不佳。2月26日,第19期“网络传播沙龙”在北京举行。11位新闻业内实操干将、学界知名教授齐聚一堂,以“新形势新融媒”为主题,共同探讨媒体融合的最新观点与实战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聚焦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就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侠客岛是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的新媒体品牌栏目,以敏锐的热点追踪能力和幽默的年轻化语态,多次创造了“10万+”效应。每当出现重大时政新闻事件,“侠客岛”都会把“高大上”的新闻变成普通人读得懂、喜欢读的文章。不抄段子、不做标题党,在极短的时间里,“侠客岛”已经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时政类公众号之一。

(摘编自《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是大势所趋,也迫在眉睫》,“东方财富网”2019年2月28日)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

备注:右边方框内三图标是按图形中三种不同色彩从上至下排列的。

材料三:

微信公众号是目前传统媒体进行融合传播最主要的平台,但是位于新榜指数前500的微信公众号总体阅读数连续多月出现了下滑的情况,公众号破10W+的速度明显放缓,公众号流量红利期正在逐渐消逝。此外,微信、微博类社交平台,今日头条、网易等资讯类,秒拍、美拍等视频类以及映客、花椒等直播类的新兴自媒体平台迅速崛起,对市场进行了极大冲击。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在当今信息革命中,我们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总体赶上了时代。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互联网作为划时代的工具,推动人类进行新的传播革命,推动我们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截至去年6月,我国网民超过8亿,其中手机网民占98.3%.在相当意义上说,谁掌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

(摘编自《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人民日报》2019年1月26日)

材料四:

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深刻变化,重组着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的链条,一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渐行渐近。

人民日报全新改版、全彩印刷,推出融媒体工作室机制,组建了“一本政经”“麻辣财经”等45个专业化、垂直化的品牌工作室,做大做强报网十多种载体,覆盖用户7.86亿人次;新华社自主研发推出“快笔小新”机器人写稿系统,并发布全球媒体首个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和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新闻主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先进技术为引领,深入研究运用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全力推进4K超高清电视技术体系建设,牢牢掌握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主动权,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日报社践行“深度融合、移动先行”理念,把一份发行70万份的英文报纸转型升级为一个覆盖2亿多海内外用户的全媒体宣传平台……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体手握的是“金话筒”。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媒体融合的大手笔正等待我们去创造。

(摘编自《勇立潮头,推进全媒体时代“融合+”,“人民网”2019年1月2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侠客岛多次创造了“10万+”效应,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时政类公众号之一,其与“麻辣财经”都是媒体融合的典型成功案例。

B. 从材料二可知,目前媒体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各阵营间形成阶梯差距;与美国相比,中国视频消费数据约等于美国的两倍。

C. 微信公众号总体阅读数连续多月出现了下滑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社交平台、资讯视频类平台以及新兴自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

D. 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虽然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体的优势依然存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媒体融合发展,对主流媒体发展意义重大,对媒体融合发展影响深远。

B. 在当今之中国,媒体融合方兴未艾,这是巨大的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如果媒体即不前,肯定很难做强做大。

C. 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各大媒体纷纷发力融合发展,这标志着“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已然来临。

D. 在全媒体时代浪潮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社等新型主流媒体矩阵正不断成长壮大,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3.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传统媒体如何在媒体融合中成功转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