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祖先按照生活的自然环境,创造了民族文化,随着经济、政治情况的发展而分化为“上层文化”和“民间文化”。上层文化只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个部分还是从民间文化这个基础里去提取、升华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隶属于民间文化,在历史上几乎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与平民百姓相伴共存。但这些典籍不载、正史不论的民间艺术,在很大范围内成为民族艺术的元气。
民间艺术的共同主题是歌颂生命,歌颂生殖繁衍。这是由阴阳相交而生万物的古代哲学来的,譬如半坡出土的人面双鱼纹彩陶及陶盆边上的等距纹饰,是否就是以鱼形图案表现一阴一阳相合的太极图的雏形呢?是否与相传是伏羲所制的八卦符号有着联系呢?又如甘肃出土的葫芦瓶等,即是“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这一古代与葫芦有关的人类繁衍传说的体现,而葫芦又与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女娲有关。由此可见,民间艺术的思想明显地传承自古代哲学。
随着社会阶级的产生,部分民间工匠被吸收为上层社会服务,参加上层艺术的创造,形成了所谓“上层艺术”。先秦两汉的宫廷显贵兴建祖庙祠堂、宫室楼阁,在厚葬风尚影响下制作青铜器、陶器、墓室壁画、砖雕石刻等。这些非民间艺术品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因为创造者来自民间,在内容与造型上仍具有民间艺术朴厚、阳刚的风格,充满了宏大的生命力。在上层社会的需求下,部分工匠向专业化发展而成为技师,这些专业技师的作品,其内涵及审美意识显然是属于上层社会的;民间工匠的作品则仍保留民间艺术的趣味和造型风格,民间艺术与广大平民共存数千年,并自始至终沿着自己的规律进行创造,发展成一套深厚而丰富的艺术系。
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是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五行,五色观进行组织配搭的,历代百姓往往喜爱对比强烈、鲜艳明亮的颜色,觉得只有强烈的色彩才可以与大自然匹配,与天地协调。民间艺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突出某一种颜色,以表达审美上的追求。如喜事的民间艺术品尚红,丧事的尚白;也有个别作者的主观用色更自由、更意念化。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并不考虑表现对象的生理及物理的科学属性,是一种不受限制的自由创造;只要能表现作者心中的意念,任何自然界的或外在的客观形象都可加以改造、变形或组合。民间艺术所选取的形象,有一部分是先人传承下来的,诸如鱼、蛙、葫芦、十二生肖等;另一部分是从生活中来,随意念而组合,手法多样;有象征,有谐音取意,有会意,有直喻,有隐喻。
作为中国艺术之源的民间艺术,包括民间传说、音乐、舞蹈、歌曲、戏曲、工艺和美术,构成了完整的统一体,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是民族艺术的元气、精华所在。珍惜它,发扬它,是严肃而迫切的课题。
(摘编自杨先让《追寻中国民间艺术的源与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民间艺术与平民百姓相伴共存几千年,虽没被正史记载,却是民族艺术的元气。
B. 上层文化从民间文化基础里提取了大量的营养,并加以改进,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
C. 民间艺术品与非民间艺术品在内容与造型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工艺上后者要求更高。
D. 社会发展带来了民间工匠的分化,部分成为专业技师服务于上层社会,部分仍在民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主题、工匠、色彩、造型四个方面论证中国民间艺术的特点,论证结构清晰。
B. 文章第二段以较多的实例论证民间艺术的主题源于阴阳相交而生万物的古代哲学。
C. 通过分析民间文化和上层文化、民间艺人和专业技师的区别,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D. 文章论证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指出了珍惜它、发扬它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两汉的青铜器、陶器、墓室壁画等工艺精湛,风格质朴、浑厚,是民间艺术珍品。
B. 民间艺术所创造的形象接近生活中的客观物象,体现了创造者的意念,观赏性强。
C.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民间艺人的作品在内涵和审美上无法与专业技师的作品相比。
D.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主题明确,色彩丰富,造型手法多样,体现出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书信到微信,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意的传达。《论语》《道德经》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改变,不变的是先贤智慧的润泽。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透过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也看到其背后不变的底色。面对这些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请仔细观察标识,理解标识要素的内涵,填写下面介绍词中的空缺部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由正圆形、写意的司南、_____①、北斗星等主要元素组成,充满了浓厚的_____②气息。北斗星自古是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我国古代发明的______③的仪器,两者结合彰显了中国古代的_______④成就。该标识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为人们提供_________⑤服务,同时还蕴含着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彰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________⑥的宗旨。
下面是一段微信通话记录,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张某:鸿文堪称扛鼎之作,兄台拜读之后,如醍醐灌顶,受益良多啊!
王某:您承让了,涂鸦之作,不值一提,聊供一晒。
张某:我尚有几处不解,改日必惠临府上,望您移樽就教。
王某:您客气了,我定于潭府恭候尊驾,如蒙赐正,不胜感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凭借其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中国科幻第一次获得世界级的认可。小说讲述了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三体问题本来是个古老的物理学问题,牛顿当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卷“论物体的运动”中就提到过。刘慈欣充分发挥了他科学上的特长,____这个想象中的三体世界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规律。作品讲述了这个遥远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并进一步让三体世界、地球、甚至更高级的文明,发生猛烈而____的碰撞。小说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含了____的现实性。这部作品既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反省,也是一种超越。
德米特里·比伦琴在《幻想作品的现实主义》中认为科幻作品的题材可以表述为:“面对着未来的人及人类, 面对着不可思议的,幻想中的,但却可能是 在进步的地平线后或自然界中的未来的人及人类。”( ),这是科幻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最根本的区别。他认为工业革命使得第一批科幻作家的作品集中在技术发展前景上。_______时代在转变,未来世界中人将是什么样子?未来将给人带来什么?在遥远的未来将发生什么和人有关的事情?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是很快就要到来的可能性。在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即使我们不想象未来,现实本身也将变得不可理解。科幻作品的“科学——技术”这条线,最终会在它的创作中与一般文学的“社会—过理学和哲学”这条线汇合。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赋予 兴味盎然 触手可及 埋伏 所以
B. 探索 意味深长 方寸之间 隐藏 所以
C. 赋予 意味深长 触手可及 隐藏 但是
D. 探索 兴味盎然 方寸之间 埋伏 但是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学的关注对象是人,科幻文学关注的是“面对着未来”的人
B. 人是被文学关注的,而“面对着未来”的人则是被科幻文学关注的
C. 科幻文学关注的是“面对着未来”的人,而文学的关注对象是人
D. “面对着未来”的人被科幻文学关注,人则被文学关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是很快就要到来的。在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即使我们不想象未来,现实本身也将变得不可理解。
B. 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是很快就要到来的可能。在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如果不想象未来,我们连现实本身也将变得不可理解。
C. 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很快就要到来。在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如果不想象未来,连现实本身也将变得不可理解。
D. 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有可能很快就要到来。在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我们即使不想象未来,连现实本身也将变得不可理解。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感叹自己因为崇尚美德而被约束,但又以“________”强调自己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心志。
(2)《师说》中,韩愈明确指出老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而那些童子的老师,“_______”,并不是韩愈所说的老师。
(3)《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动作描写生动勾勒出拾麦者令人心酸的形象,饱含悲悯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