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8年5月25日,“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前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8年5月25日,“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的生命之花绽放在炮火里,那一年,他19岁。

1962年,塞罕坝是一片荒漠,来自全国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42名工人,用了整整55年,把荒漠变成了林田。

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在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战机于“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歼一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这一刻,距中国首批舰载机成功着舰起飞仅仅十多小时,距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入列整整两个月,他实现了自己航空报国的诺言。

2017年,13岁的女孩果果突患重疾,生命进入倒计时。女孩离世后,她的父母将女儿的器官捐赠给五个生命,这对平凡的父母解除痛苦的方式是付出更多的爱。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李云鹤,一生致力于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今年已80高龄,仍坚守在文物修复保护第一线,他是国内石窟整体异地搬迁复原成功的第一人,也是国内运用金属骨架修复保护壁画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在生活中闪耀真善美光芒的人,都是“中国精神”的践行者。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作为年轻一代的你对中国精神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弘扬中国精神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有着悠久、光荣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呢?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如雄狮般自豪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那坚贞不屈的精神让世界为之震撼。被誉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一直都本着为人与善的思想,以“有朋处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各国友人。古圣先贤的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借鉴古人走过的道路,学习他们留下的光辉传统,使自己生命开花结果。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我们的祖先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鲁迅先生就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例如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浑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都是为捍卫国家统一、民族利益,英勇抗击外族侵略,被世代传诵和敬仰的民族英雄,这也是我们先辈们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弘扬。 中国精神是在天灾下从不低头,在困难威慑下从不退缩。1978年“唐山大地震”24万同胞不幸遇难,但全国人民帮助遇难者重建家园,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新唐山如凤凰涅槃,一飞冲天。2004年“非典”降临神州,华夏子孙一起抗击病魔,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使人震撼,但震撼却让全国上下心连心,不畏惧病魔,并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它,让全世界人民都敬佩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2008年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使曾经富饶的四川汶川成为一片废墟,可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是震不垮的,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用自己的脊梁为灾区撑起一片蓝天,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精神。 现在,作为年轻一代的你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精神: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使命,我们珍惜祖国的今天,努力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强不息,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地更加美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五个事迹组成,还有提示语和要求。董存瑞体现的中国精神是,为了国家牺牲自我;塞罕坝人的中国精神是敬业、坚守、奉献;罗阳体现的中国精神是奉献、牺牲;果果的父母体现的中国精神是大爱、付出;李云鹤体现的中国精神是坚守、创新等。结合提示语“作为年轻一代的你对中国精神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分析,这是一则思考弘扬“中国精神”的作文题目。具体写作时,应结合对“中国精神”的具体理解谈对其的继承和弘扬,避免抽象的描写和空泛议论。 参考立意: 1、弘扬“中国精神” 2、发扬“中国精神”,继往开来 3、中国精神让我们团结奋进、创新发展 可用素材: 1、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1978年“唐山大地震”24万同胞不幸遇难,但全国人民帮助遇难者重建家园,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新唐山如凤凰涅槃,一飞冲天。 3、 2004年“非典”降临神州,华夏子孙一起抗击病魔,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使人震撼,但震撼却让全国上下心连心,不畏惧病魔,并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它,让全世界人民都敬佩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4、 2008年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使曾经富饶的四川汶川成为一片废墟,可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是震不垮的,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用自己的脊梁为灾区撑起一片蓝天,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精神。 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之大,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率先行动起来,他们冲出校园,走上街头,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等口号游行示威,勇敢地肩负起了“抗日图存、挽中华民族于危亡”的历史使命。随后运动波及全国各大城市,得到全国民众的有力支持,形成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就是着名的“一二·九爱国运动”。 6、 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以如椽巨笔激励着中华儿女的思想的崛起。在他逝世的时候,人们在他身上覆盖了一面大旗,上有三字:“民族魂”。他被称做中国人的脊梁是当之无愧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中学举行辩论赛,辩题为“网络匿名有助于/有害于公众议题的讨论”,请你以反方队员的身份,针对正方发言写一段辩论词。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语言准确。不少于70个字。

正方发言:网络匿名有助于保护发言人,免除发言人的顾虑,让人们敢于参与社会敏感议题讨论,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建言献策。因此,网络匿名有助于公众议题的讨论。

反方发言: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学校高中毕业生二十周年聚会邀请函片段,其中有五处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一别二十载,共叙同窗情。受筹备组交代,特向大家发布高中毕业二十周年聚会相关事宜。时间:2019年5月4日上午9时。地点:学校大报告厅。要求同学们暂时放下繁忙工作,抽空莅临母校,与青春再次相逢。我谨代表筹备组发出诚挚邀请,请同学们务必参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20世纪以来,不断发生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的种种事件令人痛心。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是否能够生存发展,环境急剧恶化、局部冲突不断,贫富差距拉大、过度追求物质享乐等等,这不能不促使人们警觉:地球怎么了?未来路在何方?是继续沿着彼此对抗、唯物质享乐是求的旧路走下去,还是______,走上包容和谐、互尊互利的康庄大道?这是亟需全人类共同思考的现实命题,也是不同文明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大会2016年明确提出;我们尊重不同文明,我们向往天下大同,我们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向世界和未来,大会发出开展不同文明间的互动和交流的倡议,最终目标是推动构建“______”,“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湮没了对精神的追求,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彼此不信任,造成了世界的不平静。这样,现实离人类的美好理想______。在当下这样一个大格局大演变的形势下,(      )。社会的发展、国际的挑战、中外对比的现状启示我们,中华文化的弘扬已经到了______的时候,应该自觉地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的人类社会秩序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20世纪以来,种种不断发生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规律的事件令人痛心

B. 20世纪以来,种种不断发生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的事件令人痛心

C. 20世纪以来,不断发生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规律的种种事件令人痛心

D. 20世纪以来,令人痛心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的种种事件不断发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华文化要有自信和勇气,要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

B. 中华文化要有自信和勇气,要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

C. 中华文化要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要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要有自信和勇气

D. 中华文化要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要有自信和勇气,要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标新立异     和光同尘     南辕北辙     刻不容缓

B. 改弦易辙     和而不同     渐行渐远     刻不容缓

C. 标新立异     和光同尘     渐行渐远     迫在眉睫

D. 改弦易辙     和而不同     南辕北辙     迫在眉睫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思考,却“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杜牧《阿房官赋》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________”一句写占地之广,“________”一句写宫殿数量之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何逊:南朝著名诗人。他在扬州做官时,曾写下《咏早梅》一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迪登东亭写梅花诗赠给诗人,诗人被这份情谊深深打动,便写了此诗回应。

B. 以南朝著名诗人何逊来比裴迪,足见诗人对朋友才情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C. 诗人对朋友没有折一枝梅花寄来感到遗憾,但梅花却触发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D. 诗歌从想象对方赋诗情景起笔,以抒写诗人的感慨收束,题旨集中在早梅伤愁。

2.这首诗重点不在咏梅,明人王世贞却称赞它“古今咏梅第一”,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