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儒”型知识阶层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从思想观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儒”型知识阶层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从思想观念的初步成熟到现实文人阶层的大量涌现,再到文士个性的分化流变等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各具风采的典型土人,其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深刻体现出“文儒”发展的嬗变轨迹,并展示了不同的时代文化风采。

南北朝后期是“文儒”思想观念初步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与当时南北方的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其文化上的争锋实际隐含了争夺文化主导权的意味。此时的“文儒”还未形成一个影响广泛的知识阶层,但在思想观念意义上已渐趋成熟。他们不仅深刻参与到当时国家的政治文化制度建设中,而且在继承前代文学传统基础上,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文人个性。

盛唐时期是“文儒”型知识阶层从思想观念走向现实化的时期,大量“文儒”型士人不断涌现,以张说、苏颋为代表的“燕许大手笔”式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人物,作为时代文化心念的典型表现,深刻影响着当时著名文人的创作和思想。李白、王维、杜甫等都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无不受“文儒”型知识阶层的影响而具有其心态特征。苏颋之于李白“广之以学”的建议、张九龄对王维政治生涯与诗歌创作的影响都是如此,杜甫作为饱受儒学思想濡染的诗人,更是对“文儒”非常崇拜,其献三大礼赋的行为透露出的正是希望效法“文儒”而参与制礼作乐的政治期待。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百代之中”的中唐,就“文儒”的发展演变而言也是关键时期。韩愈等人对儒学的大力提倡,发掘出道德性理之义,彻底扭转了汉代以来以注疏治儒学的方向,对宋儒乃至明清的儒学思想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汉宋儒学的嬗交强化了“文儒”文化影响的普遍性,重塑了我国宋代以后文人的文化身份和思想观念。正如王水照先生所言,宋代文人兼具政治主体、学术主体和文学主体的三位一体。不过,个体文士作为“文儒”,虽然总体上是“三位一体”,却也各有不同侧重。如王安石之政治功利、苏轼之风流潇洒与-程之儒者敦厚,正说明“文儒”到此时已成分化之势,呈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综合形态,很难以一种简单的特征来概括。

明清时期的“文儒”型知识阶层大致延续两宋模式,分成在朝为官的政治型、修身治学的思想型和潇洒为文的文艺型三大群体。在遭逢时代变迁与政治浮沉的特殊背景下,他们会适当调适思想心态,寻求自我精神的安顿之所。

在“文儒”身上,那些优秀而坚毅的土人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敢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充分彰显出以儒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如何滋养了一代代士人的心灵与精神世界,对我们今天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重塑中华文明的新气象与新格局也具有积极而深刻的启迪

(摘自2018年1月8日《光明日报》13版《文儒》)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儒”型知识阶层是一个特殊的知识阶层,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深刻体现“文儒”嬗变轨迹的典型人士。

B. 南北朝后期,“文儒”在思想观念意义上已渐趋成熟,较为鲜明的文人个性已经形成,但还未形成一个影响广泛的知识阶层。

C. 李白、王维、杜甫等都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受到“文儒”型知识阶层的影响,具有“燕许大手笔”式文化人物的心态特征。

D. 宋代“文儒”已成分化之势,呈现总体上是“三位一体”又各有不同侧重的形态,这种模式在明清时期大致得到延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用“统治者争夺文化主导权”论证南北朝后期是“文儒”思想观念初步成熟的关键时期。

B. 第三段综合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论证了盛唐时期是“文儒”从思想观念走向现实化的时期。

C.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结尾揭示了研究“文儒”的现实意义。

D. 文章主体部分按时代顺序安排,旨在集中论述“每一阶段都有各具风采的典型土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张九龄、王安石是“文儒”型士人,可作为其所处时代文化心态的典型表现。

B. 对于宋代文人的文化身份和思想观念,作者并不同意王水照先生的“三位一体”观点。

C. “文儒”展现了优秀而坚毅的士人品格,这离不开以儒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D. 宋代以后,“文儒”思想观念既受到汉宋儒学的嬗变的影响,也受到时代变迁和个人际遇的影响。

 

1.A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每个阶段都有深刻体现‘文儒’嬗变轨迹的典型人士” 过于绝对,原文有“大致"二字,选项没有此二字。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项,“统治者争夺文化主导权”只是背景,起不到论证论述中心的作用;B项,应是论证“中唐,就“文儒”的发展演变而言也是关键时期”;D项,还论证了 “其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深刻体现出“文儒”发展的嬗变轨迹,并展示了不同的时代文化风采”。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作者赞同王水照三位一体”的观点,只不过是在王的观点的基础上补充了“各有侧重”的意思。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几个行人顺着河岸赶路。他们来到一处高地,望见一条大船顺流而来。于是他们就站在那里等待它靠岸。当船靠近一些时,他们感到那是一条小船,不像先前想象得那么大,可仍然昐望它到来。等完全靠近时,他们看见原来是一堆树干。于是有人失望地说:“它什么都不是,我们白等了。”有人却说:“不如我们把它们绑成木筏,乘上木筏顺流而下,也很好啊!”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2010——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情况》图表,请根据图表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变化的两个特点。

2010——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情况

(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查看答案

2018年一代大侠金庸先生逝世,为了纪念他,某校学生组建“侠义江湖”微信群,讨论“何谓大侠”,请结合下面所给材料,编写一则微信消息,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紧扣主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80个字。

材料:“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射雕英雄传》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射雕英雄传》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倚天屠龙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些文字是闪亮的,因为它早已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有些篇章是不朽的,因为它曾经迸发出       般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前。《报章里的改革史》是1978年以来改革的一个缩影,可以帮助人们回顾和理解这一段历史是如何演进的,从中领悟改革的势在必行,并从历史的智悲中寻找破解现实难题的方法。如果从单篇文章来看,可能是一个案例,可能是个人的作为,但是把这一组组文章积集在一起,它就成为由改革大潮汇聚成的时代洪流,展现了         的时代风貌。

新华社发表的《实行大包干责任制    凤阳县大旱之年夺得夏粮丰收》一文引发了“凤阳大包干”的报道潮,凤阳县小岗村的“小岗大包干”创举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关广梅现象》引发的“社资”之争发人深省,真是一石击破水中天,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论断。在这些人和事的报道背后,承载着一个个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那些曾经困扰着人们的问题通过媒体的报道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进程。

《报章里的改革史》,(    )。真正的改革者从来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作者和编者的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大无畏精神,在当时         的时期,他们完全不顾个人的前途和安危,勇敢地喊出         的声音。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关广梅现象》一石击破水中天,“社资”之争发人深省,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一锤定音。

B. 《关广梅现象》一石击破水中天,爆出发人深省的“社资”之争,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明确论断。

C. 《关广梅现象》也是一石击破水中天,“社资”之争发人深省,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论断。

D. 《关广梅现象》也是一石击破水中天,爆出发人深省的“社资”之争,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明确论断。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改革创新。

B. 让人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需要改革创新,越是充满艰难险阻。

C. 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需要改革创新,越是充满艰难险阻。

D. 让人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改革创新。

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排山倒海        波澜壮阔    春寒料峭    振聋发聩

B. 地覆天翻        叱咤风云    十风五雨    醍醐灌顶

C. 排山倒海        叱咤风云    十风五雨    振聋发聩

D. 地覆天翻        波澜壮阔    春寒料峭    醍醐灌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许多封建士大夫的人生信条,而范仲淹却在《岳阳楼记》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即使不得志也应心忧君国之事。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逍遥游》中表明大鹏如果没有大风的强大力量便无法展翅高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