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曾祖檐,钦州司法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曾祖檐,钦州司法参军,脱略豪隽,轻赀急施,人以郑庄称之。祖岩,知福州闽县事,卓行危论,奇文瑰句,士大夫皆自以为不可及。父居仁,知台州军州事,文辞政事,亦绝出于四方。至长孺,其学益大振。咸淳中,外舅徐道隆为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至元二十五年,诏下求贤,有司强起之,至京师,待诏集贤院。既而召见内殿,拜集贤修撰,与宰相议不合,改教授扬州。元贞元年,移建昌,适录事阙官,檄长孺摄之。程文海方贵显,其家气焰薰灼,即违法,人不敢呵问,其树外门,侵官道,长孺亟命撤之。至大元年,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卒抶伤民,且碎器而去,竟不知主名。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群妪聚浮屠庵,诵佛书为禳祈,一妪失其衣,适长孺出乡,妪讼之。长孺以牟麦置群妪合掌中,命绕佛诵书如初,长孺闭目叩齿,作集神状,且曰:“吾使神监之矣,盗衣者行数周,麦当芽。”一妪屡开掌视,长孺指缚之,还所窃衣。延祐元年,转两浙都转运盐使司长山场盐司丞,阶将仕郎,未上,以病辞,不复仕,隐杭之虎林山以终。长孺初师青田佘学古,学古师王梦松,梦松亦青田人,传龙泉叶味道之学,味道则朱熹弟子也。渊源既正,长孺益行四方,访求其旨趣。其为人,光明宏伟,专务明本心之学,慨然以孟子自许,唯恐斯道之失其传,诱引不倦,一时学者慕之,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为辞章有精魄金舂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终年七十五。

(选自《元史·列传七十七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B. 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C. 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D. 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某影视作品中屈原自称“灵均”,这是极不妥当的。

B. 修撰,古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

C. 浮屠,亦作浮图,皆为佛陀之异译。后来人们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称“佛”。文中的“浮屠庵”即尼姑庵。

D. 乡闱,科举时代士人应乡试的地方。亦代指乡试。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会试、乡试、殿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长孺出身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从曾祖到胡长孺这一代,世代为官,且都因文章出众而闻名,胡长孺的文章更是被人视为极其珍贵的宝物。

B. 胡长孺为官刚直不阿,敢于碰硬。显贵程文海,气焰炽盛,他家即使犯法,也无人敢责问。他修建外门,侵占了官道,长孺就命令他拆除掉。

C. 胡长孺断案足智多谋,善用妙计。他巧设妙计,帮无辜被打的农民找到犯事者,并责令其赔偿;又假扮神灵,帮老妪找回了丢失的衣服。

D. 胡长孺学术思想渊源纯正,勇担传承之责。长孺之学,渊源于朱学。他感慨自己就像孟子,又担心儒学失传,常讲解经义,诲人不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贞元年,移建昌,适录事阙官,檄长孺摄之。

(2)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

 

1.B 2.D 3.A 4.(1)元贞元年,(胡长孺)被调任到建昌,恰好录事一职空缺,(上级官府)发文书命长孺代理其职。(2)农民来告官长孺假装生气说农民诬告,并将农民用枷锁锁在到集市上(示众),使手下暗中侦查。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一句中,“精魄”做“有”的宾语,后边断开,排除AD;“虽”连词,用在句首,前边应断开,“一金易一字”句子成分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乡闱,科举时代士人应乡试的地方。亦代指乡试。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会试、乡试、殿试”中,“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会试、乡试、殿试”错,古代科举考试 由低到高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胡长孺出身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从曾祖到胡长孺这一代,世代为官,且都因文章出众而闻名,胡长孺的文章更是被人视为极其珍贵的宝物”表述错误,文中并未提到曾祖因文章而闻名,原文只是写道“曾祖檐,钦州司法参军,脱略豪隽,轻赀急施,人以郑庄称之”。故选A。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第一句中,“移”,调任;“适”,恰逢;“摄”,代理。第二句中,“阳”,通“佯”,假装;“械”,用枷锁锁;“潜”,暗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葵花朵朵

刘学刚

①葵花,不在城市里生长。

②城市里,只栽种脚手架混凝土,还有高跟鞋和红绿灯。

③饱满的葵花籽是城市的,它们很气派地站在大超市的柜台上,期待-双红唇烈焰般地亲吻。

④低头是民间,仰首是长天。葵花依恋土地,它的唯一的低垂的头,不停地诉说着秋实的赤诚。葵花是我们举手即可触摸的天空,而远在葵花之上,那一轮流转的金黄,不过是更高的花朵,晨开昏谢。谦卑的葵花、热烈的葵花,是茫茫黄土的太阳,从早春到深秋,一直伴随着农事而荣而枯。

⑤田垄上,沟渠边,篱笆旁,随便一处地方,都有葵花在生长。葵花,在农忙季节里灿烂着。在乡间,随处可见它们游动的身影。天刚放亮,早有几棵站在日间地头察看庄稼的长势,抬头就是一脸的阳光。畦埂上的那些,长得特别高大强壮,看起来更像一群“锄禾日当午”的汉子,拄着锄把,擦去汗水,看看头顶的烈日是不是又毒了几分,这样,能晒死地里的杂草,免得再糟蹋禾苗。许是常在井台旁转悠的缘故,村头莱园里的三两株,叶子尤为青翠,晚炊里,那该是母亲手搭的凉棚吧?

⑥在葵花的注视下,我们点点长大。每每抬头仰望,总能看见张灿烂的笑脸,读不出它的一丝忧伤,也听不到它哪怕极细微的叹息。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一些些籽粒,被葵花高举在头顶,眼睛只注意了远方的风景。这情形,极像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晚上还驮着我去大队的场院里看电影。就为电影的画面看得再仔细一些,我骑在父亲的头上,双腿夹住他的脖子,他抓紧了我的小手,仿佛只有这样才牢靠些,才成为父亲身体的一部分。那时节,放映场上最神气的我,除了偶尔感觉到父亲肩膀的宽阔、身体的温热之外,我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葵花,承受着生活的重负而又了无抱怨。

⑦总是在葵花灿烂的季节,我们一次次远走他乡。黑黑的籽粒成熟,太阳消失了,只有枯萎的葵盘,像一张沧桑的脸。去年冬天,我把一个葵盘带回我蜗居的城市,供在我的书房。有天,三岁的女儿问我,爸爸,等我长大了,你会怎样呢?我会老的,模样就像这个葵盘。爸爸,我不要长大!我不要长大!我鼻子陡地一酸,硬是把泪水咽回肚里,然后一脸的阳光,遍遍对女儿教唱“葵花朵朵向太阳”。她,是葵花的后代,她应该保持一颗“向阳心”。

⑧土地太辽阔了,黄色一铺千里。葵花,是站起来的土地。它浓得化不开的色彩,正是从土地上一点一滴地积攒起来的。

⑨葵花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葵花,注定是黄天厚土的太阳,它每一朵花瓣上都闪耀着农人的光荣与梦想。

(选自(《安静的勇气》)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提到城市里的脚手架和高跟鞋,是为了与葵花喜爱的生长环境作对比,为表现葵花的本性做铺垫。

B. “那一轮流转的金黄,不过是更高的花朵”,作者将太阳比作葵花,是为了表现太阳光辉灿烂的特点。

C. 文章第六段,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葵花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葵花灿烂、向阳、负重力强的特点。

D. 文章表现了“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父亲宠爱“我”、呵护“我”,而“我”因为年幼并不是很能体会父亲的辛苦。

2.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本文题目“葵花朵朵”意蕴丰富,纵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教育部于2019年2月举行发布会,介绍2018年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据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保持高位,大班额、超大班额比例继续下降,如期实现了“2018年底基本消除超大班额”的工作目标。根据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9万所,比上年增加了5128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6亿人,比上年增加了53597万人。全国各级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经过40年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基本解决了规模和数量问题,目前进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

(选自《北青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有删改)

(材料二)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难点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切实提高乡村教育发展水平。近年来,国家实施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出台了全面加强乡村学校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

(选自·董洪亮·张·烁《义务教育:破解“乡村弱”“城镇挤”》,有删改)

(材料三)

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基础上,“杏坛传声”平台应用统计软件,为我们呈现了2017年我国各个地区的招生录取比例,以及各类高校在中国地图上的分布情况,也即我们说的高校分布地图。

地区

高考人数

本科计划人数(万)

本科录取率

本科学校数量

211学校数量

985学校数量

北京

6.06

3.71

61.22%

67

26

8

上海

5.10

4.68

91.76%

39

11

5

天津

5.8

3.46

59.66%

30

3

2

吉林

14.30

8.87

62.03%

37

3

1

江苏

33.01

16.72

50.65%

78

11

2

陕西

31.90

13.53

42.41%

56

8

3

湖北

36.20

12.57

34.72%

68

7

2

湖南

41.08

14.95

36.39%

52

4

3

广东

73.00

25.21

34.53%

64

4

2

四川

58.28

17.52

30.06%

51

5

2

山东

72.00

20.44

28.39%

67

3

2

安徽

50.20

14.46

28.80%

45

3

1

河南

86.30

22.68

26.28%

55

1

0

河北

43.62

16.1

36.91%

61

1

0

江西

36.49

12.06

33.05%

43

1

0

贵州

41.20

6.95

16.87%

29

1

0

 

(选自凤凰资讯《地图你看过,高校分布地图你看过吗?》,有改动)

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最高阶段,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龙头,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中央要管好统筹规划、战略布局、宏观调拉和目标定位,各地要指导好高校的办学,服务好办学。

(选自张珏(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四)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职业教育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鼓励更多应届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

实践证明,对一个人来说,掌握一门技术,就有了谋生的本领,对一个贫困家庭而言,拥有一个技工,就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对一个国家而言,当大量劳动力拥有了专业技能,经济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在消除贫困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m%,起到了火车头作用。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减贫脱贫,保护弱势群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这一中国经验的重要性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可以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既是发展之计,也是民生之计。我们看到,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到之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1+X证书制度试点到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近期诸多职业教育发展新举措密集发布,形成了推动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矩阵”。政策是发令枪、是催征鼓,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路和重点已经明确,关键是细化责任、狠抓落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从数量扩张转变为质量提升,真正走进春天。

(选自中国教育新闻网《职业教育开启“高光时刻”》)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和上海高校密集,211院校的数量更是超过表格中湖北以下省份的总和,这也许与它们分别作为我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密切相关。

B. 广东、山东、河南三省高考人数众多,本科录取率却比较低,这说明这些省份的考生被本科院校录取的难度更大,没有被公平对待。

C. 从211和985院校所在的省市来看,北京名校云集,一些高考大省却只有一所211高校,无985高校,可见我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还不均衡。

D. 从不同省市本科录取率来看,一些省市的本科招生录取率比较高,而某些省份的本科招生录取率比较低,这说明不同省份的教育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保持高位,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解决了教育的规模和数量的问题,已经进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

B. 为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成为了当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C.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类型不同,地位相当,但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重要。

D.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公布了诸多职业教育发展新举措。只要细化责任、狠抓落实,职业教育就会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真正走进春天。

3.如何全面实现教育强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儒”型知识阶层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从思想观念的初步成熟到现实文人阶层的大量涌现,再到文士个性的分化流变等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各具风采的典型土人,其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深刻体现出“文儒”发展的嬗变轨迹,并展示了不同的时代文化风采。

南北朝后期是“文儒”思想观念初步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与当时南北方的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其文化上的争锋实际隐含了争夺文化主导权的意味。此时的“文儒”还未形成一个影响广泛的知识阶层,但在思想观念意义上已渐趋成熟。他们不仅深刻参与到当时国家的政治文化制度建设中,而且在继承前代文学传统基础上,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文人个性。

盛唐时期是“文儒”型知识阶层从思想观念走向现实化的时期,大量“文儒”型士人不断涌现,以张说、苏颋为代表的“燕许大手笔”式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人物,作为时代文化心念的典型表现,深刻影响着当时著名文人的创作和思想。李白、王维、杜甫等都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无不受“文儒”型知识阶层的影响而具有其心态特征。苏颋之于李白“广之以学”的建议、张九龄对王维政治生涯与诗歌创作的影响都是如此,杜甫作为饱受儒学思想濡染的诗人,更是对“文儒”非常崇拜,其献三大礼赋的行为透露出的正是希望效法“文儒”而参与制礼作乐的政治期待。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百代之中”的中唐,就“文儒”的发展演变而言也是关键时期。韩愈等人对儒学的大力提倡,发掘出道德性理之义,彻底扭转了汉代以来以注疏治儒学的方向,对宋儒乃至明清的儒学思想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汉宋儒学的嬗交强化了“文儒”文化影响的普遍性,重塑了我国宋代以后文人的文化身份和思想观念。正如王水照先生所言,宋代文人兼具政治主体、学术主体和文学主体的三位一体。不过,个体文士作为“文儒”,虽然总体上是“三位一体”,却也各有不同侧重。如王安石之政治功利、苏轼之风流潇洒与-程之儒者敦厚,正说明“文儒”到此时已成分化之势,呈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综合形态,很难以一种简单的特征来概括。

明清时期的“文儒”型知识阶层大致延续两宋模式,分成在朝为官的政治型、修身治学的思想型和潇洒为文的文艺型三大群体。在遭逢时代变迁与政治浮沉的特殊背景下,他们会适当调适思想心态,寻求自我精神的安顿之所。

在“文儒”身上,那些优秀而坚毅的土人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敢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充分彰显出以儒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如何滋养了一代代士人的心灵与精神世界,对我们今天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重塑中华文明的新气象与新格局也具有积极而深刻的启迪

(摘自2018年1月8日《光明日报》13版《文儒》)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儒”型知识阶层是一个特殊的知识阶层,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深刻体现“文儒”嬗变轨迹的典型人士。

B. 南北朝后期,“文儒”在思想观念意义上已渐趋成熟,较为鲜明的文人个性已经形成,但还未形成一个影响广泛的知识阶层。

C. 李白、王维、杜甫等都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受到“文儒”型知识阶层的影响,具有“燕许大手笔”式文化人物的心态特征。

D. 宋代“文儒”已成分化之势,呈现总体上是“三位一体”又各有不同侧重的形态,这种模式在明清时期大致得到延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用“统治者争夺文化主导权”论证南北朝后期是“文儒”思想观念初步成熟的关键时期。

B. 第三段综合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论证了盛唐时期是“文儒”从思想观念走向现实化的时期。

C.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结尾揭示了研究“文儒”的现实意义。

D. 文章主体部分按时代顺序安排,旨在集中论述“每一阶段都有各具风采的典型土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张九龄、王安石是“文儒”型士人,可作为其所处时代文化心态的典型表现。

B. 对于宋代文人的文化身份和思想观念,作者并不同意王水照先生的“三位一体”观点。

C. “文儒”展现了优秀而坚毅的士人品格,这离不开以儒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D. 宋代以后,“文儒”思想观念既受到汉宋儒学的嬗变的影响,也受到时代变迁和个人际遇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几个行人顺着河岸赶路。他们来到一处高地,望见一条大船顺流而来。于是他们就站在那里等待它靠岸。当船靠近一些时,他们感到那是一条小船,不像先前想象得那么大,可仍然昐望它到来。等完全靠近时,他们看见原来是一堆树干。于是有人失望地说:“它什么都不是,我们白等了。”有人却说:“不如我们把它们绑成木筏,乘上木筏顺流而下,也很好啊!”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2010——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情况》图表,请根据图表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变化的两个特点。

2010——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情况

(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