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示例,运用所给三组材料仿写三个句子,要求逻辑严密,语意连贯,信息完整,句式一...

仿照示例,运用所给三组材料仿写三个句子,要求逻辑严密,语意连贯,信息完整,句式一致,并与所给示例构成一组排比句。

示例:卧冰求鲤,叨陪鲤对,敬养母聆父训,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孝顺意识。

第一组:诚信    建功    抗争。

第二组:诛暴秦御外侮    轻生死重然诺    持金戈破巨浪

第三组:立木取信    闻鸡起舞    军民抗倭    尾生抱柱    破釜沉舟    击楫中流

 

1.闻鸡起舞 击楫中流 挥金戈破巨浪 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建功意识。 2.尾生抱柱 立木取信 轻生死重然诺 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诚信意识。 3.破釜沉舟 军民抗倭 诛暴秦御外侮 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抗争意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所给材料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对所给材料进行划分,然后根据例句的提示进行仿写。本题中,很明显,“闻鸡起舞、击楫中流、挥金戈破巨浪”属于“建功”的范畴;“尾生抱柱 、立木取信 、轻生死重然诺”是“诚信”的例子;“破釜沉舟 、军民抗倭 、诛暴秦御外侮”是“抗争”的典型。据此划分,在仿照例句“卧冰求鲤,叨陪鲤对,敬养母聆父训,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孝顺意识”的形式,即可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远在异地的大学生小明写给他当文学院教授的爷爷的一封信,在表达上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

尊敬的祖父:

见字如晤。3月20日是您七十寿辰,不孝孙在外求学,山高水长,不能回家给您亲自磕头,深表不安。爷爷虽至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风华正茂,孙儿甚为喜慰。不孝孙在异乡给您磕头了,祝您日月昌明,松鹤长春。暑假回家我再向您叩请金安。

不孝孙:小明

2019年3月15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华民族要真正强大起来,不仅要依靠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硬实力,而且要依靠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影响,有地位,不是靠对内严刑峻法和对外______,而是靠文化感染力对人的______般的潜移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    )。当今时代,文化因素在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______。谁的文化兴旺发达,实力强大,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______。只要推动文化走向繁荣兴盛,就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照应的文化软实力,日益为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有力的支撑,就能在国内真正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穷兵黩武    春风化雨    至关重要    独领风骚

B. 兴师动众    和风细雨    举足轻重    独辟蹊径

C. 穷兵黩武    春风化雨    举足轻重    独领风骚

D. 兴师动众    和风细雨    至关重要    独辟蹊径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要推动文化走向繁荣兴盛,就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照应的文化软实力,日益为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有力的支撑,就能在国内真正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B. 只要推动文化走向繁荣兴盛,就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应的文化软实力,就能在国内真正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日益提供有力的支撑。

C. 只有推动文化走向繁荣兴盛,才能在国内真正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有力的支撑。

D. 只有推动文化走向繁荣兴盛,才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在国内真正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有力的支撑。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国运兴文化兴,民族强文化强

B. 文化强国运强,文化兴民族兴

C. 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兴国运兴

D.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陋室铭》中,刘禹锡将自己的“陋室”与“____________”相比,表现了他高尚的情操。

(2)《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已,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登高》中,杜甫面对萧瑟秋景,以“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秋思

陆游

老怀不惯著闲愁,信脚时为野外游。

过雁未惊残月晓,片云先借一天秋。

村醅似粥家家醉,社肉如林处处留。

七十已稀今又过,问君端的更何求?

(注释)①端的:此处解释为究竟、到底。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怀”一句“老”“不惯”既交代“秋游”的缘起,又暗示“秋思”的缘由。

B. 颔联用比拟、对比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雁”、“云”等意象,突出了“秋”的特点。

C. 本诗先点明“秋游”的缘由,再写秋景、秋俗,最后直抒胸臆,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D. 本诗展现的乡村风俗及淳朴民风,与作者另一首诗《游山西村》相似。

2.“问君端的更何求?”一句表达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曾祖檐,钦州司法参军,脱略豪隽,轻赀急施,人以郑庄称之。祖岩,知福州闽县事,卓行危论,奇文瑰句,士大夫皆自以为不可及。父居仁,知台州军州事,文辞政事,亦绝出于四方。至长孺,其学益大振。咸淳中,外舅徐道隆为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至元二十五年,诏下求贤,有司强起之,至京师,待诏集贤院。既而召见内殿,拜集贤修撰,与宰相议不合,改教授扬州。元贞元年,移建昌,适录事阙官,檄长孺摄之。程文海方贵显,其家气焰薰灼,即违法,人不敢呵问,其树外门,侵官道,长孺亟命撤之。至大元年,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卒抶伤民,且碎器而去,竟不知主名。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群妪聚浮屠庵,诵佛书为禳祈,一妪失其衣,适长孺出乡,妪讼之。长孺以牟麦置群妪合掌中,命绕佛诵书如初,长孺闭目叩齿,作集神状,且曰:“吾使神监之矣,盗衣者行数周,麦当芽。”一妪屡开掌视,长孺指缚之,还所窃衣。延祐元年,转两浙都转运盐使司长山场盐司丞,阶将仕郎,未上,以病辞,不复仕,隐杭之虎林山以终。长孺初师青田佘学古,学古师王梦松,梦松亦青田人,传龙泉叶味道之学,味道则朱熹弟子也。渊源既正,长孺益行四方,访求其旨趣。其为人,光明宏伟,专务明本心之学,慨然以孟子自许,唯恐斯道之失其传,诱引不倦,一时学者慕之,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为辞章有精魄金舂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终年七十五。

(选自《元史·列传七十七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B. 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C. 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D. 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某影视作品中屈原自称“灵均”,这是极不妥当的。

B. 修撰,古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

C. 浮屠,亦作浮图,皆为佛陀之异译。后来人们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称“佛”。文中的“浮屠庵”即尼姑庵。

D. 乡闱,科举时代士人应乡试的地方。亦代指乡试。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会试、乡试、殿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长孺出身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从曾祖到胡长孺这一代,世代为官,且都因文章出众而闻名,胡长孺的文章更是被人视为极其珍贵的宝物。

B. 胡长孺为官刚直不阿,敢于碰硬。显贵程文海,气焰炽盛,他家即使犯法,也无人敢责问。他修建外门,侵占了官道,长孺就命令他拆除掉。

C. 胡长孺断案足智多谋,善用妙计。他巧设妙计,帮无辜被打的农民找到犯事者,并责令其赔偿;又假扮神灵,帮老妪找回了丢失的衣服。

D. 胡长孺学术思想渊源纯正,勇担传承之责。长孺之学,渊源于朱学。他感慨自己就像孟子,又担心儒学失传,常讲解经义,诲人不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贞元年,移建昌,适录事阙官,檄长孺摄之。

(2)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