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鲤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淡水鱼,体态肥美,品种繁...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鲤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淡水鱼,体态肥美,品种繁多,分布广泛,而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人们就已经有意识地在池塘里养殖鲤鱼,以供食用。

鲤鱼深受劳动大众的喜爱,这与它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一方面,鲤鱼肉质鲜美,是餐桌上常见的一道佳肴,王维的《洛阳女儿行》就有“侍女金盘脍鲤鱼”的诗句;另一方面,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中,鲤鱼具有产量高、成活率高的特点,能为养殖人员创造极为可观的产业价值。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认为:“中国民族的重实利由来已久,一切学问、宗教、思想、艺术等等,都以实用实利为根据。”所以,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价值较高的鲤鱼就脱颖而出,不仅成功吸引了劳动者的视线,还与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不谋而合,与民间智慧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人们在养鲤食鲤的生产生活中,逐渐产生了对鲤鱼的多样情感,有了精神层面的追求。鲤鱼成为劳动大众赋予艺术想象的对象,开始具备象征意义。

在民间,鲤鱼是吉祥富足的象征,人们常赠鲤以示尊敬和祝贺。明清以后,运用物象谐音组成吉语,给事物以象征意义,更多地是表达对农事、物产、年运丰足的祈祝,最终让它演化成迎祥纳福的吉祥形象。“鱼”与“余”同音,“有鱼”与“有余”同音,鲤鱼有了富足有余的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题材在民间绘画、剪纸、刺绣、印染、陶瓷中被大量使用,表达了对农作物丰收的期望,继而延伸为对命运、财富、机遇的吉祥祝愿。

鲤鱼,还被视为爱情的信使,寄托了人们最美好的情感。从远古时代开始,鱼就是生殖崇拜的对象,而淡水鱼中的鲤鱼与人类最为亲近,又具有繁殖能力强、体态优美、色泽艳丽等特点,人们便将其与男女之爱联系到一起,情人之间传递书信也常常被称作“鱼传尺素”“鱼雁传书”。鲤鱼就这样成了爱情使者,闪烁着浪漫主义光芒。

在鲤鱼的美好寓意中,勇气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鲤鱼跳龙门”是民间的经典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勇敢坚毅的鲤鱼形象成为人们喜爱和追求的对象。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演化为龙。这样的故事在不同地区也存在着大体相似的版本,它们有共同的母题和想要传递的精神:逆流而上,勇敢进取。后人也以“鲤鱼跃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的意外之喜,鼓励寒门学子刻苦读书,积极入仕。现如今,被社会广泛重视的各种升学考试和职位面试就是当代的“龙门”,人们想通过“大红鲤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从而实现精神慰藉,这正是相同社会心态的继承和延续,体现出民间文化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鲤鱼通过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想象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每一个象征意义的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文化心理,对这些象征意义的研究,正是对其创造者——劳动大众的心理需求与精神文化的探索,能解释生活中各类现象的成因。

(取材于周启慧《鲤鱼的民间象征意义》)

材料二

近来,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媒体上兴起了“转发锦鲤”的热潮。表述形式简单通用:一张锦鲤的图片,并附上文字“转发此锦鲤就会有好事发生”。如此简单的表述却能吸引大批人的点赞转发,尤其是在各类考试前夕,形态各异的锦鲤就会活跃在不同的分享页面上。

希望通过“转发锦鲤”给自己带来好运气,保佑自己顺利渡过眼前的难关。这似乎是文明的“倒退”——迷信,但有趣的是,转发锦鲤的人里面十之八九都是不相信借此可以转运的科学论者,事有不顺的转发者里面又大部分都清楚不顺利的事情另有因由,这样看似矛盾的现象却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着。

自古以来,迷信似乎一直深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在科技极度落后的时代,我们因为知识有限,不得不将一切未知的答案推之于鬼神的力量,又因为生活艰辛却人微力薄、难以排解,便将信仰寄托于鬼神,以期获得心理安慰。这是不难理解的。然而现代人的“迷信”又从何而来呢?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析】
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竞争的加剧,让我们在疲于奔命的同时,也被周围环境中无数不稳定的可变因素干扰着,我们越来越不确定我们是否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是否可以处理好任何突发状况。正是这种潜在的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使得大多数人纵使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同时也做好了充足准备,却也难免会有转发锦鲤只求心安的一时迷信。

但是,如果只是寻求心理安慰,那么可供选择的途径比比皆是,比如听音乐放松、再次检查一遍准备事项是否充分,为什么还是不断地有人转锦鲤呢?

这一方面在于人们心理上对于正能量事物的无限渴求:无论用来加强信心的方法有多少种都不妨再试一遍。另一方面在于转锦鲤这一事情的“神奇性”:微博上、空间里到处都有人表示自己一转锦鲤好运就来了,这种渲染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这种途径的信赖程度。人从根本上具有强化因果关系的心理倾向,在一件事情发生后我们会下意识去寻求其原因,而把碰巧发生的事情归之于因果使然,但这两种事物实际上不过是“伪相关”。而看到这些消息的人,又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伪相关。因此,我们对于无法解释的事情的不可知性进一步转嫁到了迷信身上,这点和古代的民众如出一辙。

现代人转锦鲤纵然是迷信的一种表现,但我们的迷信仍然富有“科学”色彩。不难发现,我们迷信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因为锦鲤自古便有着“鲤跃龙门”等好运象征,所以我们认为转发它能得好运是有道理的。并且我们迷信的手段也是具有科学性的,理智仍占据着我们大脑的主导地位。我们当然不会相信那些诸如打人、放火便能转嫁厄运的言论;即使是转发锦鲤这种小事,我们也会懂得适可而止,不会转发几百上千次。这便是我们的所谓“科学”迷信。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当今,“迷信”一词并不再具有绝对的贬义。我们转锦鲤是因为我们有目前正迫切追求的事情,而它能给予我们更多的自信、乐观和希望。这是可以正面引导我们努力生活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因此不失为一种可以排遣我们压力的良性手段。但是,这绝不能成为懒惰的人拖延事情、试图不劳而获的借口,这种渴望小概率事件大概率发生的心理显然是对科学迷信的一种扭曲,丧失了客观理性的思考,对我们百害而无一利。转锦鲤是可以有的,但是努力才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秘笈,这才是现代“科学”迷信的真谛。

(取材于李琳《从转锦鲤看现代人的“科学”迷信》)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于鲤鱼深受劳动大众喜爱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肉质鲜美,是常见的佳肴。 B. 产量高,产业价值可观。

C. 符合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 D. 艺术形象清新高雅脱俗。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最早发现锦鲤的历史记载为殷商时代。

B. 谐音因素是鲤鱼作为吉祥富足象征的原因之一。

C. 勇气成为鲤鱼的代表性寓意说明中国人重视对勇气的考查。

D. 研究鲤鱼的象征意义可以解释生活中各类现象的成因。

3.下列古诗中的“鱼”和“鱼传尺素”中的“鱼”象征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B.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范仲淹《江上渔者》)

C.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4.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追溯:溯,shuò,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

B.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一致,可换为殊途同归

C. 飞黄腾达:飞黄是传说中的神马名。喻官职、地位上升得很快。

D. 慰藉:藉,jiè,与蕴藉读音和字义都相同。

5.下列对于材料二中“伪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把碰巧发生的事情归之于因果使然。 B. 古代民众和现代人在心理上的通病。

C. 易被人们不断地渲染、加深、强化。 D. 富有科学色彩的一种迷信方式。

6.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大部分转发锦鲤者在生活中事有不顺并且不清楚事情不顺利的因由。

B. 现代人的迷信来源于生活压力的加大以及环境中不稳定因素的干扰。

C. 人们在转发诸如打人、放火便能转嫁厄运这样的言论时会适可而止。

D. 因为迷信一词不再具有绝对的贬义,所以转发锦鲤的行为无可非议。

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人们转发锦鲤的原因。

 

1.D 2.B 3.A 4.C 5.D 6.B 7.①鲤鱼有吉祥富足等美好寓意,人们希望通过转发锦鲤给自己带来好运气,保佑自己顺利渡过眼前的难关。②生活压力加大,使人们心理上有一种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这让很多人想通过转发锦鲤得到心理安慰。③人们心理上有对正能量事物的无限渴求,无论用来加强信心的方法有多少种,也愿意用转发锦鲤以增强一下信心。④网络上有人表示自己一转锦鲤好运就来了,这进一步渲染强化了对锦鲤的信赖,所以人们纷纷转发。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于鲤鱼深受劳动大众喜爱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D选项“艺术形象清新高雅脱俗。”错误,不属于鲤鱼深受劳动大众喜爱的原因。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A选项篡改文意,“我国最早发现锦鲤的历史记载为殷商时代。”错误,由原文“而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人们就已经有意识地在池塘里养殖鲤鱼,以供食用。”可知,是“养殖鲤鱼”可追溯到殷商时代,而不是“发现锦鲤”。C选项曲解文意,“说明中国人重视对勇气的考查。”错误,由原文“人们想通过‘大红鲤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从而实现精神慰藉。”可知,勇气成为鲤鱼的代表性寓意是说明中国人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从而实现精神慰藉。” D选项“研究鲤鱼的象征意义”错误,由原文“每一个象征意义的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文化心理,对这些象征意义的研究,正是对其创造者——劳动大众的心理需求与精神文化的探索,能解释生活中各类现象的成因。”可知,是“对这些象征意义的研究”,不仅仅是“研究鲤鱼的象征意义”,还包括其他意象,缩小了范围。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由原文“情人之间传递书信也常常被称作‘鱼传尺素’”可知,“鱼传尺素”中的“鱼”象征义是“书信”。A选项“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的意思是:荒漠凄凉的关山,常常令我魂牵梦萦,那远在塞外的亲人难以寄家信回来。其中的“鱼”代指“书信”。B选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的意思是: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其中的“鱼”没有象征意义,就是指自然界中的“鱼”。C选项“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意思是: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其中的“鱼”没有象征意义,就是指自然界中的“鱼”。D选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意思是: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其中的“鱼”没有象征意义,就是指自然界中的“鱼”。故选A。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形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和字形的识记,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A选项“溯,shuò,”错误,应该读为“溯(sù)”。B选项“可换为‘殊途同归’。”错误,“殊途同归”的意是:通过不同的路径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用的方法虽不同,但目标与结果都一样。与“不谋而合”的意思不一样,所以不能代替。D选项“与‘蕴藉’的‘藉’读音和字义都相同。”错误,“慰藉”中的“藉”的意思是“抚慰”,“蕴藉”中的“藉”的意思是“含蓄”。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D选项,“一种迷信方式”错误,这里的“迷信”与原文“不再具有绝对的贬义”“我们转锦鲤是因为我们有目前正迫切追求的事情,而它能给予我们更多的自信、乐观和希望。这是可以正面引导我们努力生活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因此不失为一种可以排遣我们压力的良性手段”相违背。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选项,“大部分转发锦鲤者”和“不清楚事情不顺利的因由。”错误,由原文“事有不顺的转发者里面又大部分都清楚不顺利的事情另有因由,”可知,是“事有不顺的转发者”,而不是“大部分转发锦鲤者”,是“都清楚不顺利的事情另有因由”,而不是不清楚;C选项,原文“我们当然不会相信那些诸如打人、放火便能转嫁厄运的言论”,说明那样的言论我们不会转发;而“适可而止”的是“转发锦鲤”这样的行为。D选项,“无可非议”的意思是“没有什么可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转发锦鲤”的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但也可能成为人们懒惰、拖延的借口,并不能说是无可非议的。故选B。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在民间,鲤鱼是吉祥富足的象征,人们常赠鲤以示尊敬和祝贺。”和“希望通过‘转发锦鲤’给自己带来好运气,保佑自己顺利渡过眼前的难关。”可知,鲤鱼有吉祥富足等美好寓意,人们希望通过转发锦鲤给自己带来好运气,保佑自己顺利渡过眼前的难关。由原文“正是这种潜在的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使得大多数人纵使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同时也做好了充足准备,却也难免会有转发锦鲤只求心安的一时迷信。”可知,生活压力加大,使人们心理上有一种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这让很多人想通过转发锦鲤得到心理安慰。由原文“这一方面在于人们心理上对于正能量事物的无限渴求:无论用来加强信心的方法有多少种都不妨再试一遍。”可知,人们心理上有对正能量事物的无限渴求,无论用来加强信心的方法有多少种,也愿意用转发锦鲤以增强一下信心。由原文“微博上、空间里到处都有人表示自己一转锦鲤好运就来了,这种渲染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这种途径的信赖程度。”可知,网络上有人表示自己一转锦鲤好运就来了,这进一步渲染强化了对锦鲤的信赖,所以人们纷纷转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站在海边眺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时,我们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的一部分,最后看到全部船体。桅杆意味着事物的先兆,是晴雨表和风向标。“桅杆”是一种信号,它预示着事物的发展将由少量的、个别的东西变成大量的、普遍的东西。

富有预见和远见的人,都懂得并善于看“桅杆”,从“桅杆”中分析研究出事物发展的动态、趋势和规律。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认真分析材料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对人物事迹的介绍,为英雄人物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开山岛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在这片只有足球场大小的地方,只有山石嶙峋,海风呼啸,甚至连鸟儿都很少飞过。可是王继才一守就是32年,一万一千多个日夜。面对唾手可得的金钱,他断然拒绝,不给走私分子以可乘之机。面对漫长无期的孤单,他毅然坚守,从不撤离。亲人离世,孩子上学,他都很少有时间去处理.因为他知道这里离不开他。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超市的公开道歉信,其中有五个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尊敬的顾客:

由于供货商的产品管理发生了严重的问题,贵超市3月8日售出的一部分鸡肉是不新鲜的。对于当天在超市购买了鸡肉的顾客,我们表示由衷的歉意。现超市决定按当日购买数量向这部分顾客惠赠新鲜鸡肉,请收下就行。请保持电话畅通以方便工作人员垂询。超市也会派相关人员走访附近部分顾客,请在家恭候。

永和超市

2019年3月9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专业,成为了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竞相开设最为“爆款”的专业。三年时间,大数据专业已在全国遍地开花。国内各大高等院校________地设置“大数据”专业,体现了学校“随行就市”增设专业,紧跟市场需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出的“适销对路”的人才,不仅能让高校专业设置更符合实际需求,也能提高就业率。可是,________开设的专业,存在的隐忧也不容忽视。专业的“随行就市”,表面上看似乎是为了高校教育发展与未来,实则迎合的是功利化的就业率。倘若各个高校都按照“随行就市”思路设置专业,什么“火”就开设什么专业,等到四年或若干年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即便都是“火热”的专业,照样也会“供过于求”,到头来,一样也会面临就业难。

反观国外,在高校专业设置上,美国高校的模式是先设计课程,后设置专业。通常,美国高校会先开设选修课程,等新行业发展趋势明确、就业需求相对稳定、课程和师资也能配套后,再正式设置专业。现在许多美国高校设立的统计系,(        )。而国内高校专业设置,一直倾向于赶时髦,________,缺乏长远规划。譬如,前几年同样“爆款”的电子商务专业,各大院校纷纷开设电商专业,不少人开始觉得是“爆款”专业而报考,但后来学生普遍反映课业设置杂乱,加之师资水平________,导致这一专业很快从“神坛”走向凡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约而同        争先恐后        好高骛远        良莠不齐

B. 不约而同        一哄而上        急功近利        参差不齐

C. 不谋而合        一哄而上        好高骛远        良莠不齐

D. 不谋而合        争先恐后        急功近利        参差不齐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有针对性地培养出的“适销对路”的人才,不仅能提高就业率,也能让高校专业设置更符合实际需求。

B. 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不仅能提高就业率,也能让高校专业设置更符合实际需求。

C. 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不仅能让高校专业设置更符合实际需求,也能提高就业率。

D. 有针对性地培养出的“适销对路”的人才,不仅能让高校专业设置更符合实际需求,却能提高就业率。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就是由于制药、金融等行业的强劲需求,被从数学系逐渐发展和独立出来的

B. 由于制药、金融等行业的强劲需求,被从数学系逐渐发展和独立出来的

C. 就是由于制药、金融等行业的强劲需求,从数学系逐渐发展和独立出来的

D. 由于制药、金融等行业的强劲需求,从数学系逐渐发展和独立出来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正如“山水风月柳”一样,女子在中国诗歌中也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她在《关雎》里,“_________”,成为君子思慕的对象;她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屈子以其自比,表达政治苦闷之情;她在《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是一位日夜操劳的贤妇;她在《观刈麦》里,“_________”,行走在田野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