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明清时期,土地交易颇为频繁。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明清时期,土地交易颇为频繁。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通过个人道德修为、社会关系制约、国家法律规范三重保障,明清土地契约得以顺利履行。

明清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多重性结构变化,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产生实质性分离,由此出现了买卖、典当、质押等多种类型的土地契约文书。这些土地契约虽然因为土地转移权属类型、乡间俗例的差异而各有不同,但是为了双方快速便捷交易,明清时期已形成类似标准化的“格式合同”。这种契约几乎包含了民事合同的所有要件,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规范。例如,“明万历三十九年浙江会稽县叶汝兰与祁某某的绝卖契”,出卖人叶汝兰享有订立契约当日收到地价银180两的权利,同时应保证自己拥有出卖的两段山地的所有权;买受人祁某某则应向叶某交付地价银,按照“推头通例”交纳契税完成过户后,即拥有该土地的所有权。契约文书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明确规范,对这一时期土地权属流转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契约的顺利履行首先有赖于当事人的自觉自愿,取决于当事人是否重信守诺,是否能做到自我的道德约束。

但实际契约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可能因为各种缘由而中断或者撕毁契约,从而导致纠纷、争诉等。这就需要外部力量对双方进行监督,以协助契约的顺利履行。几乎所有明清土地契约文书中,都有“中人”“中保人”等。中人扮演了中介、担保人、调解人、证人等多种角色。中人要保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没有争议,要参与土地定价、土地贫瘠与否、土地大小等交易过程中实质性问题的讨论和鉴别。有些中人在促成交易方面颇有经验,他们会将也许并不太熟悉的交易双方约在一起“三面言议”,凭借自身的威望或者智识,说服当事人最终达成协议签订契约。一旦契约出现纠纷或者争诉,中人有责任进行调解。中人凭借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威望,以及对交易双方实际情况的熟悉,会督促双方履行相关义务,或者适时进行调停、斡旋、说合,尽力解决双方争端化解纠纷。如果调解无果,纠纷最终走向诉讼程序。

作为保障社会规范正常运行的最后措施,法律会适时介入各种契约纠纷。双方合意达成的契约文书称为白契,也称为私契。经政府登记入册认可的契约文书则为红契,也称官契。通常红契附有由承宣布政使司统一印制的官府收取契税的证明——契尾。契约经过交契税盖官印后,买受人即可持往过户,过户后,产权转入买受人名下,买受人同时承担相关赋税。《明律·户律·田律》规定:凡典买田宅,“不过割者,一亩至五亩笞四十,每五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其田入官”。没有交过契税的白契和已经交过契税的红契长期并存。清代乾隆年间,土地交易频繁,脱逃赋税现象严重。因此,清政府开始严厉打击白契,大力推广红契。清《户部则例》规定:“凡民间置买田宅,于立契之后,限一年内呈明纳税,倘有逾限不报者,照例究追。”按照《大明律》和《大清律例》的规定,卖方违背诚信原则,重复典卖土地,中人若知情,则与卖地者同罪。明清加大了打击契约履行中的违法行为的力度,确保了民间土地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土地问题直接关系到赋税征收、人口变迁等重要问题。明清时期在充分考虑社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优先尊重土地交易当事人的意愿,同时辅之以熟人社会网络关系制约,更有国家法律制度加以规范,尽可能保障土地交易流转关系的安全稳定,从而实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摘编自姬元贞《明清履行土地契约的三重保障》,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清时期,在履行一份土地契约时,个人道德修为、社会关系制约、国家法律规范三者缺一不可。

B. 明清时期出现了买卖、典当等多种土地契约,这与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多重性结构变化有很大关系。

C. 明清时期,契约出现纠纷,中人应从中进行调解,以尽力解决争端。中人也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

D. 明清土地买卖中的私契由双方合意达成,未交契税;而官契则经政府登记认可并已向官府缴纳契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为总分总结构,先提出总观点,再分别从当事人自觉履约、中人监督协助履约、国家法律规范强制履约三个层面具体阐述,最后进行总结。

B. 文章指出明清土地契约文书已较完备,形成了类似标准化的“格式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并举明代绝卖契佐证。

C. 文章分析了明清土地契约文书中常有“中人”的原因,阐述了“中人”的具体职责和作用,阐明了土地交易时“中人”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D. 文章列举了明清土地交易时不过割、脱逃赋税、不守诚信重复典卖土地等违法现象的处罚措施,说明国家法律制度在三重保障中最为重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清的土地契约几乎包含了民事合同的所有要件,因此,契约中应写明了交易双方姓名、标的物价格等内容。

B. 明清时期的土地交易中一旦出现纠纷最终走向诉讼程序的情形,则意味着当事双方的个人道德修为不好。

C.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中的“中人”与交易双方均为熟人,扮演中介、担保人、证人等角色,和今天的房产中介相同。

D. 在当今的土地流转和房地产交易过程中,我们只有借鉴明清的经验,才能保证交易流转关系的安全稳定。

 

1.A 2.D 3.A 【解析】 1.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三重保障缺一不可”错误,只有个人道德修为不足以化解土地交易中的纠纷时才需要后两者之一或全部来参与解决问题。故选A。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说明国家法律制度在三重保障中最为重要”错误,文章并未指出法律制度在履行土地契约的三重保障中最重要。故选D。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则意味着当事双方的个人道德修为不好”为主观臆断且太武断。C项,“和今天的房产中介相同”错误,“中人”和今天的房产中介不完全相同。D项,“我们只有借鉴明清的经验,才能保证交易流转关系的安全稳定”错,条件关系错误,文中只是介绍明清的经验,并不意味着“只有借鉴明清经验”。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出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从中有人读出了教育的真谛,有人悟出了做事的技巧,有人学会了待人接物,有人参透了岁月人生……

那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例句,从所给词中任选一个,写两句正反同体咏物格言。

圆规    橡皮    竹

例句  直尺: ①一生都不走弯路,那一定是你在纸上谈人生。②因为本身正直,才敢于去度量别人。

 

查看答案

下面的回信片段在得体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前日已收到兄长奉达的书信一封和诗集一本。诗集我业已拜读,语言隽永典雅,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无论用怎样的语言来评价,都不算过誉之词。我对兄长的拙作甚是喜欢,已郑重惠存。

距上次分别已是数年,弟甚是思念。若有机会,望兄长能携全家来府上小聚,以便让令郎与小儿尽早结识。

①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②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③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④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⑤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是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提高,而是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________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________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________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吏出门看”这样的句子,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念起来则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________,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    )。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提高。

B. 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C. 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提高,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

D. 不是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而是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泾渭分明    神色自若    发扬蹈厉    轻重缓急

B. 大相径庭    从容舒缓    厉兵秣马    抑扬顿挫

C. 大相径庭    神色自若    厉兵秣马    轻重缓急

D. 大相径庭    从容舒缓    发扬蹈厉    抑扬顿挫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五言诗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起源于民歌的缘故。

B. 七言诗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五言诗却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起源于民歌的缘故。

C.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的缘故。

D.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七言诗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五言诗却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的缘故。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湖光山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世外桃源中老人和孩童快乐自足的精神状态。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