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普列姆昌德(印度小说家)
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马歇尔(英国经济学家)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材料二:
美国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随后中方霸气宣布对美产品加征关税,直接开启了贸易战的对抗模式。但几个月后特朗普发推特:“我希望美国通过竞争获胜,而不是把更先进的技术拒之门外!”
材料三:
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来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鲶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就是鲶鱼效应。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报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请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请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50个字)
(2)针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请你向政府部门提出一条建议。(不超过30个字)
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指出并作修改。
招聘启示
本公司因工作需要招聘救生员、保安员、保洁员三名。要求:有敬业精神,能吃苦对劳,身体素质好,年龄25--50岁,熟练工、有相关证书者优先。月薪3000-5000元左右,另加保险及其他福利。有兴趣的欢迎致电咨询,联系电话:12345678。
xxx管理有限公司
2019年5月20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批判是认识问题的逻辑起点,批判为解决问题、推动进步提供了契机。然而,仅仅有批判精神,混沌的世界是否就一片澄明、丛生的问题是否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不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冷嘲热讽,也不是痛快一时的情绪宣泄,而是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设的________________。当批判精神异化为“为批判而批判”,不加分辨地否定昨天,鄙薄今天、怀疑明天,结果只能陷入历史的虚无。
社会总有不完美,值得批判的事情岂止车载斗量。对这些问题拿起批判的武器,正确而且必要。问题是,如果人人都坐而论道,谁来为我们解决问题?与解决问题相比,做个“批判家”并不难,对照理想,现实的缺憾____________。但是,( )批判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是体现存在感的绝佳方式,但历史的责任不允许我们满足于道德飙车。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也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制度的改革,社会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众人一起发力。鞭挞黑暗时,点亮蜡烛;蔑视贪婪时,拒绝同流;痛斥冷漠时,伸出双手……我们不仅要做提出问题的共同体,更要做解决问题的共同体。
(节选自《人民日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涣然冰释 置身事外 相提并论 俯拾即是
B. 迎刃而解 置身事外 相得益彰 俯拾即是
C. 迎刃而解 置之度外 相提并论 数见不鲜
D. 涣然冰释 置之度外 相得益彰 数见不鲜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行不行”的探寻,更需要“该不该”、“能不能”的判断。
B. 中国的进步,与其说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毋宁说更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
C. 中国的进步,虽然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但也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
D. 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行不行”的判断,也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复杂的矛盾会因批判自然通形,社会的正义会因批判自动实现。
B. 复杂的矛盾也许会因批判自然通形,社会的正义也许会因批判自动实现。
C. 复杂的矛盾不会因批判自然通形,社会的正义更不会因批判自动实现。
D. 难道复杂的矛盾不会因批判自然通形,社会的正义不会因批判自动实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描写“醉翁”醉在其中的情景。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______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3)《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老子《道德经》中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都是强调从善改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渐渐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引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2.这首诗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