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②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庥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轮鞅,泛指车马。②墟曲,乡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的“人事”指和官场交结往来之事,“杂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语带贬义。
B. 诗人紧闭柴门,在空寂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杂念,也不和任何人来往。
C. 庄稼生长旺盛、开垦土地越来越多令诗人喜悦,但又时时担心辛勤劳动毁于霜雪。
D. 全诗叙述了诗人村居日常生活的片段,表现了乡村生活与官场截然不同的感受。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静”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速哥,蒙古人,以壮勇居军中。岁甲寅,宪宗命从都元帅等入蜀。乙卯,万户刘七哥与宋兵战巴州,失利,陷敌中。速哥驰入其军,夺刘七哥等以归。又从都元帅纽璘败宋将刘整,破云顶山城。纽璘受诏会涪州,至马湖江,速哥以革为舟,夜渡江至行在所,陈道梗失期,帝慰遣之。未几,复自涪州入奏事,遇宋军于三曹山,速哥众仅百余,奋兵疾战,败之,夺其器械旗鼓以归。
世祖即位,赐白金、弓刀、鞍勒。至元二年,四川行省遣速哥招收降民,得三千余人。四年,从征泸州,取泸川,赏赉加厚。用平章政事赛典赤荐,迁行尚书省员外郎。九年,建都蛮叛,速哥将千人为先锋,破黎州火尾寨,攻连云关。十一年,进围嘉定,速哥率舟师会平康城,修筑怀远等寨,夺其要害。成中大震,宋将率舟师遁。速哥追击,溺死者不可胜计,遂与中使沈答罕徇下流诸城,紫云、泸、叙皆降。进围重庆,速哥以所部兵镇白水、马湖江口。十三年,帝道脱术持诏谕其守臣使降,不听,乃分兵为五道,水陆并进攻之。众军不利,唯速哥获战舰三百艘,俘其众百三十人。涪州守将遣书纳降,速哥率千人往察其情伪。速哥至涪州,果降,遂入其城。重庆守臣张万率众来袭速哥一日夜出兵凡与十八战斩首三百余级万败走未几万复以积兵三千人来攻又战败之。时泸州复叛,速哥从大军讨平之。重庆受围久,其守将赵安开门出降,制置使张珏遁,速哥追破之,虏百余人及其舟二十余艘。以功授成都水军万户。二十九年,入朝,加都元帅。元贞元年,家居数岁卒。
(节选自《元史》,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庆守臣张万率众来袭速哥/—日夜出兵凡与十八战/斩首三百余级/万败走/未几/万复以积兵三千人来攻/又战败之/
B. 重庆守臣张万率众来袭/速哥一日夜出兵凡与十八战/斩首三百余级/万败走/未几/万复以积兵三千人来攻/又战败之/
C. 重庆守臣张万率众来袭速哥/一日夜出兵凡与十八战/斩首三百余级/万败走未几/万复以积兵三千人来攻/又战败之/
D. 重庆守臣张万率众来袭/速哥一日夜出兵/凡与十八战/斩首三百余级/万败走未几/万复以积兵三千人来攻/又战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寅”属天干地支纪年法,古人将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用作纪年、月、日序号。
B. “世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庙号,世祖一般是王朝开创者或有作为的君主专用庙号。
C. “行省”即“行中书省”,是元代的中央官府机构,主要进行军事管理掌管军政事务。
D. “万户”在元代为军队官职名称,即“万夫之长”,按统兵人数多少,级别各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速哥强壮勇猛,善于冲锋陷阵。元宪宗年间,他参与了征讨四川的巴州大战,攻破云顶山城,在三曹山以少胜多,击溃宋军,缴获军器旗鼓等战利品。
B. 速哥战功显赫,受到朝廷赏赐。元世祖即位,他受赏白银、弓刀和马鞍;他跟从征讨泸州,夺取泸川,赏赐非常丰厚;他曾先后担任要职,深得器重。
C. 速哥连年征战,多次平定叛乱,建都蛮叛乱,速哥率领千人为先锋,攻破黎州火尾寨,攻下连云关从而平定叛乱;泸州反叛,速哥跟从大军讨伐平定。
D. 速哥粗中有细,遇事行动谨慎。元军围攻重庆时,涪州守将派人送来书信归降,速哥率领千人前往察看情况的真伪,果然是真降,这之后才进入涪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速哥以革为舟,夜渡江至行在所,陈道梗失期,帝慰遣之。
(2)速哥追击,溺死者不可胜计,遂与中使沈答罕徇下流诸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声吼
张爱国
1943年冬天的雪,真是太大了,我奶奶的四个孩子,最大的我大伯十一岁,最小的我父亲刚满月,都断炊两天了。天黑时分,我奶奶和四个孩子静静地躲在床上,对蹲在门口的我爷爷说:“他爹,再想不到办法,我娘几个熬不过明天了。”
我爷爷很木讷,半锅烟工夫才“哦”一声,又半锅烟站起来,说:“我,想办法。”我奶奶问他想什么办法,他却不见了。
除了偷,我爷爷还能想什么办法呢?
黑天白雪,风大天冷,我爷爷迈开两条大长腿,十里的路,半个钟头就到了。
透过院门,我爷爷看到,常家灯火通明,常爷端坐厅堂正中的太师椅上,家人依次而坐,下人们一旁站立,一个个神色凝重,偌大的院子里只有风声呼呼。我爷爷上身只穿一件破棉袄,赶路时出了一身汗,现在很冷,只得悄悄走开,钻进村头的一个草堆洞里等。
我爷爷在草堆洞里睡了一觉后再来时,常家的灯火熄了。我爷爷凭着风雪声的掩护翻进院子,又凭着曾经替东家给常家送过一次粮的印象,很快就摸进了粮仓,又摸到一个褡裢,装上米,再用绳子绑到腰身上。
从粮仓出来,我爷爷傻了:进来时他是就着院墙外的一棵树才爬上近丈高的墙头的,可院子里没有树,上不了墙。摸索了好一会儿,我爷爷才发现西厢房的一扇窗子靠近院墙,可以就着窗子上墙。我爷爷提提裤脚,就要往窗台上跨——房里的灯突然亮了。我爷爷急忙往下一蹲,缩到窗脚下,双手紧捂口鼻。
屋里并没有动静。我爷爷悄悄地将身子往后仰了仰,看见雪白的窗纸上映着一个女人的影像,一动不动,似乎只是静静地坐在窗前。
好一会儿,屋里的女人还是毫无动静,我爷爷轻轻向后捱了几步,隔着窗纸,他依稀认出女人是常家少奶奶。常家少奶奶我爷爷见过,人长得好,心肠也好,那次送粮时她亲自给我爷爷他们几个做苦力的端茶拿点心。
我爷爷不知道常家少奶奶深更半夜独坐窗前干什么,又探头看,发现她的脸上还挂着泪水,这么好的日子哭什么?我爷爷想起先前在院门外看到的情景,莫非常家也遇到了难事?常家能有什么难事?
冷,饿,腿脚麻木,我爷爷坐到窗脚下,决定等腿不麻了,就翻出去。
我爷爷太辛苦了,一坐下就睡着了。
“咚!”一声响通过墙壁传进我爷爷耳里,很响。我爷爷猛然醒来,院子里除了风雪声什么都没有。我爷爷豁出去了,站起,一脚踏上窗台,另只脚往院墙上一撑,双手往墙头一扒,身子就跃上了墙头。
“啪!”我爷爷跳下了墙,但不是院外,而是院内——他刚才跃起的同时仿佛看到屋内房梁上挂着一个人,是常家少奶奶。常家少奶奶在上吊,刚才的声响是她踢倒的凳子发出的。
“救人啊!”我爷爷的一声吼,常家院子顿时醒了,与此同时,我爷爷踢开窗子,窜进房,抱住常家少奶奶。
“少奶奶,少奶奶……”常家的下人们哭叫着。
“彩云,你怎么这么傻!”常爷捣着拐杖惊慌失措地走来,看到儿媳妇没大碍,就坐到椅子上,“彩云啊,继业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你再有个三长两短……”
“爹,继业说了,今天午时带部队回家休整,午时不回,就说明他殉国了。爹,现在什么时候了?继业回不来了,继业和鬼子拼死了。”常家少奶奶扑进一位满脸泪水的老女人怀里,“奶妈,我要随继业去,你们不该救我……”
“对啊,刚才谁吼的救人?”常爷站起来。
“是他。”管家指着愣在一旁的我爷爷。
“你是谁?你是怎么……”常爷突然愣住——他看到我爷爷肩上背着常家的褡裢和米。
“我……我……”我爷爷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浑身颤抖。
“我明白了明白了。”常爷丢下拐杖,双手抓着我爷爷的手,“你别怕别怕。”
“我不怕坐牢,常爷,救救我一家老小。”我爷爷噗通跪下,“常爷,我是贼,你报官吧。”
“你的一声吼,救了我常家啊。”常爷也噗通跪下,“你是我常家的恩人……”
就在常爷准备让人挑着粮食送我爷爷回家的时候,他唯一的儿子常继业带着一队人马回来了——他们在路上遭遇了小股日军,加之风雪大,耽误了时间。
常继业听了事情的原委,当即和我爷爷结拜为兄弟。
(选自2019年第2期《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关于大雪和“我爷爷”一家境况等背景的交代,迅速将读者拉进情境中,让人唏嘘。
B. 常家灯火通明,人们端坐、神色凝重等描写,暗示有重大事情发生,对此“我爷爷”并不知情。
C. “我爷爷”本性善良,所以他看到常家少奶奶上吊时马上想到用救人来救赎自己做“贼”的行为。
D. 常继业和“我爷爷”结拜为兄弟,这是传统小说常见的大团圆结局,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2.小说以“一声吼”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简要赏析小说的叙事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40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以宇宙为背景的宏大设定,配上太空场景、灾难景观、工业风格、热血少年,让这部电影颇具观赏性。在这个电影世界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水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从《战烺Ⅱ》到《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彩票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
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可以说,今天的中国科幻文艺创作,既有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这一“巨人的肩膀”,又有着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这一“深厚的土壤”,中国的科幻人、电影人有能力也有责任抓住机遇,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经验、中国故事,拓展人类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
(摘编自2019年2月13日《人民日报》:《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
材料二:
相比于其他艺术门类,电影更能艺术化地体现国家立场、国家意志、国家情怀。中国电影票房突飞猛进的背后,是中国电影银幕布的飞速增长,更是电影类不断完善、电影创作者国际化表达和电影产业的国际化视野不断推进与扩大,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电影,须直面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时代的中国电影如何自我建构,如何自信挺立于世界?
2018年12月11日,国家电影局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的目标。这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国家战略和现实基础,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由此必须明确,对于那些完成了类型化突破、产业化突破、创作主体突破、叙事题材突破、制作能力和水平突破的优秀影片,我们应该如何给予支持,如何对其形成的环境和机制予以进一步保护。
(摘编自2019年3月12日李舫《中国电影的类型突破》)
材料三: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的影视创作,我们发现,在此起彼伏的市场喧嚣中,有一类影视剧,尽管没有多少叫卖声,却牢牢地刻在人们审美记忆里,那就是运用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创作的作品。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我国影视剧最突出的成就和最厚重的作品都蕴藏在现实主义创作之中。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指导创作的作品蕴藏着恒久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生命力,能穿越时代和历史,成为常看常新的经典。而那些脱离现实、疏离时代、回避主流和只求娱乐与眼球效应的快销产品,哪怕曾鼓噪一时,也只能是过眼云烟,转眼即被丢弃到文化垃圾堆中。改革开放40年中国影视剧创作的经验再次证明,现实主义精神是影视创作的生命线。
今天,国家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剧变化,百姓的喜怒哀乐,处处充满感人肺腑的故事,构成了一片朝气蓬勃、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令现实主义创作大有作为。现实主义是新时代包括影视创作在内的文艺创作的主流,是影视创作这种思想艺术活动的根本特征,把握住这个根本特征,才能保证文艺创作主流不偏向,不跑题。因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善于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沉下身子,扎根群众,用现实的厚重质感来呈现生活本来的自然美、力量美、震撼美,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2018年10月20日《光明日报》《现实主义精神成就影视精品力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浪地球》背景宏大,场景壮观,鲜明的英雄类型主题,又加上熟悉的中国元素的使用,因此得到观众的好评也在情理之中。
B. 中国科幻文学趋热、电影创作水准提高等要素,使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就是这一需求的体现。
C. 创作者学会运用国际化表达,电影产业的国际化视野不断推进与扩大,就能实现中国电影的自我建构,自信挺立于世界。
D. 改革开放40年影视剧发展的现状告诉我们,以现实主义格神为指导创作的作品思想价值和艺术生命力更加恒久,才能成为经典。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浪地球》的成功有其时代背景,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客观上推动了对这一类电影的需求。
B. 国家电影局提出的电影院银幕数量增加的目标,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国家战略和现实基础,也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C. 快销类影视作品脱离现实、远离时代、回避主流,只追求娱乐与眼球效应,不可能产生激励观众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D. 影视工作者要有髙度的文化自信,扎根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用现实的厚重质感来呈现生活本来的自然美、力量美、震撼美。
3.当下中国电影要实现新的提高与突破,应在哪几个方面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宋代版权问题的产生,是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科技、书籍生产等因素全面发展的产物。宋代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无论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印刷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经济的发展为版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宋代印刷业的繁荣是版权保护的技术前提。印刷术的发明将人们从繁重的抄写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知识文明的传播。宋代图书出版与社会文化传播事业空前繁荣,宋代在新书论撰编述、古籍收藏保存、图书出版发行等各个方面均超越了前代,将图书出版事业推向崭新的高峰。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这种传播的合理掌控与保护。
“盗版”现象的出现是宋代版权保护产生的直接诱因。不少著名作者的著作均有过被盗版的遭遇。盗版行为的存在,侵害了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激起了作者及出版者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形成保护版权的观念。对于版权的保护,宋代针对官方出版物和私人出版物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于官方出版物,采取“禁印”措施和确立出版审查制度。一是采取“禁印”措施,在宋代,官府出版的书籍和法令,只允许官方印制,私人不得翻刻。“禁印”不是正规的法令,而是宋代印书行业的一种禁例,但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尽管该措施的初衷具有明显的管理目的,但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版权的作用。二是确立出版审查制度。宋代出版发行的中央审查机构是国子监。国子监是国家最高的教育与出版机构,承担部分出版管理职能,其中之―就是对出版物进行严格的审查以保护版权。除了行使审查职能之外,国子监也承担着版权的登记和注册职能。
对于私人出版物采取“附牌记,发榜文,立公据”的措施。一是“附牌记”,就是在书籍的扉页,序文目录后、卷末或者书边处刊印上版权保护的告示,相当于现代出版物的版权记载页,其上常常刻有图书的作者、书名、版刻时间、版刻地点及收藏人,主要起着显示版的作用。二是“发榜文”,就是通过申报行政机关,将保护版权的有关事宜张榜公布。三是“立公据”。是指国子监审批印刻者向官府发出的申请后,为其颁发准许保护其版权的“公据”。该“公据”用来证明书籍翻印的合法性,当遇到版权被侵害的情况时,可作为向地方官府告发并追究侵权者责任的依据。
在宋代,对版权的保护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的,由于在国家层面缺乏以私权为核心的系统的民事法律制度,版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利也无法得到准确的界定,因此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对盗版行为的打击效果也不太理想,但是宋代为保护版权不断探索的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其对出版者与作者的权益维护,对出版物审查,保护的措施及版权保护意识的培养等各方面,对今天的版权保护机制都有借鉴与启发作用。
(摘自李睿《宋代的版权保护》,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代图书出版与社会文化传播事业空前繁荣,这得益于当时对版权保护的重视。
B. 因为官方出版物和私人出版物性质与地位不同,所以版权保护的措施也不相同。
C. 国子监负责对出版物进行严格审查,进行版权登记和注册,颁发版权保护公据。
D. 因为在国家层面缺乏系统的民事法律制度,宋代为版权保护所作的努力效果一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宋代如何进行版权保护这一问题.
B. 第一段集中阐述了宋代版权问题产生的背景,这是全文论题提出的前提和基础。
C. 文章运用说理论证与举例论证,介绍宋代针对不同出版物进行版权保护的措施。
D.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研究宋代的版权保护对当下版权保护机制的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宋代印刷业的繁荣,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的问题可能就不会这么早出现。
B. 盗版行为侵害了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这是宋代版权保护观念形成的直接原因。
C. 如果出版物既不能提供牌记,又不能提供公据,出版者就可能被追究侵权责任。
D. 宋代对版权的保护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是因为其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管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普列姆昌德(印度小说家)
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马歇尔(英国经济学家)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材料二:
美国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随后中方霸气宣布对美产品加征关税,直接开启了贸易战的对抗模式。但几个月后特朗普发推特:“我希望美国通过竞争获胜,而不是把更先进的技术拒之门外!”
材料三:
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来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鲶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就是鲶鱼效应。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报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