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礼有礼貌、礼仪、法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礼有礼貌、礼仪、法则之意,是文明行为和道德修养的体现,对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自古至今,人们就重视着“礼”,践行着“礼”。

请以“不学礼,无以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例文】 学礼行礼,立起大国形象 《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自古中国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备受推崇。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使我国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范儿”,也使“礼”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礼”是“贫贱不移”的个人修养,是“敬而无失”的规矩纪律,是“兼济天下”的社会公德。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我们需要通过学礼行礼,立起大国形象。 学礼立身。礼是一种个人美德,它既内化为思想品质,又展现在言谈举止中。作为大国公民,我们除了要有健康的体魄,更需要良好的精神风貌,这不仅是“仓廪实”后的“知礼节”,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可见,礼源于传统文化,又超越了传统文化。然而,优良的礼仪规范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流失,景区“到此一游”、公共场所打架斗殴等事件不断挑起公民的“文明神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素质提升也非一日之功。我们需要开展学礼的“持久战”,提升个人文明修养,加强品德建设。 行礼育人。礼在教化育人的过程中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习总书记强调的“让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正需要家长、老师、乃至整个社会形成合力,给予青少年更多的正能量。遗憾的是,现存的教育体系更注重功利性,忽视了素质教育的建设,导致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漠视、甚至陌生,他们的价值观也始终处于“悬空状态”。所以在《雷雨》的公益场演出时,青少年的哄堂大笑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家长的护犊心切、教育失当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缺失也阻碍了青少年教养的养成。鉴于此,家长和老师必须以德修身,践行核心价值观,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传递给青少年。 以礼强国。国家强大不仅依靠经济的蓬勃发展,更需要用礼唤醒的文化自信。习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为五千年的优秀传统记述着民族精神的追求,夯实了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国人世代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取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情怀……种种观念决定了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政府也通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执政理念使“天下大同”、“是谓小康”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因此,中国的发展无法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唯有以礼强国,以文化自信铸就民族之魂,才能使“大国形象”的羽翼日渐丰满。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处身历史的三峡,面对发展的关隘,今天的中国,尤其需要在创造出庞大的物质财富同时,锻造更强大的意志品质。学礼行礼,以礼强国,我们肩负着这个使命,也必将凝聚起这份磅礴的精神力量。 【解析】 (一)审题:本题是话题式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则。审题的步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审题时还要注意材料的指向性,材料中“对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人们就重视着‘礼’,践行着‘礼’”就指明了写作的方向。同时要注意文体的要求,从“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中可以知道要求写议论文。 (二)立意:写“礼”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写重视“礼”,践行“礼”都算符合题意。 (三)写作思路:立好议论文的总体框架——基本结构是考场作文提高分数的重要手段。应试作文时间仓促,不可能反复琢磨,须以基本结构为依托,迅速立好框架,才能步步到位,写出切合试题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开头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主题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结尾归纳总结。立好议论文框架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引论-本论-结论齐全;二是层次分明;三是衔接自然;四是首尾呼应。分论点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本论部分可以采用并列式、层进式、正反对照式等。例文就是从“为什么”(“礼”的重要性、作用)的层面展开的并列式结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两组铁路春运大数据报告,请根据图表得出相关结论,不得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在不同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同一内容表达方式往往不同。请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按下面的限制条件表述,每句不超过10个字。

(1)在商业广告中:____

(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中:___

(3)在给下级的通知中:____

(4)在给专家的邀请函中:____

(5)办家宴长辈给晚辈口头通知: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是个诗人,却因为各种因缘,有机会走进很多地方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最使我震撼的,是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历史文化精品展。那么多展品,或朴拙或华美、或雄浑或纤巧,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各个历史时期我们这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瑰宝,大美不言,却闪耀着无声的光华。偌大展厅的展品遵照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置身其中,让人浮想联翩。

辗转迂回间,我忽然明白,我看到的,其实都是时间,___________的展品,其实都只是时间的各种幻象。最初的展品,其实是由自然做出的选择,散布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后来有了有形的博物馆,有了人为的拣选。我不否认人为拣选之于它们的意义。但我想,最终,时间依旧是唯一的评判者。只有经历过时间,_________后,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被保留下来。或者,再往遥远的将来想一想,最终,这些有幸保留下来的展品或许也会____________。

(        )是的,诗歌不是学术研究,不是论文,不需要缜密、翔实的考证,也不需要确凿、科学、正确的结果。但是它需要有温度的感知,有个性的表达,需要独特的体验和收获,我必须去感知、抓住并呈现它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胜枚举    形形色色    洗心革面    风流云散

B. 琳琅满目    形形色色    洗尽铅华    烟消云散

C. 不胜枚举    形神兼备    洗尽铅华    风流云散

D. 琳琅满目    形神兼备    洗心革面    烟消云散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偌大的展厅按照历史年代把展品布置成了一连串相互勾连的“回”字形空间,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置身其中,让人浮想联翩。

B. 偌大展厅的展品按照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我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浮想联翩。

C. 偌大的展厅遵照展品的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让人浮想联翩。

D. 偌大的展厅按照展品的历史年代布置成了一连串相互勾连的“回”字形空间,我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浮想联翩。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基于这样的理由,我想我应该用自己的方式,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B. 用自己的方式,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我基于这样的理由最想做的。

C. 我基于这样的理由,愿意用诗歌这种我自己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D. 基于这样的理由,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我自己应该有的想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了士大夫之族师道不复的原因。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景入情,自然过渡到下片对周瑜的追忆。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无论身居何处都要心系百姓、心忧国事的崇高境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饮酒(其二十)

陶渊明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1),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2)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3),六籍(4)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5)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6)。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注释:(1)鲁中叟:指孔子。(2)洙泗:二水名,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3)绝世下:指汉代灭亡以后。(4)六籍:即六经。(5)问津: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6)头上巾:《陶潜传》载,陶渊明曾“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直抒感叹之情,既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又统摄全篇。

B. “洙泗”两句,写孔子之后礼乐教化中断,世风日下,直到暴秦时代。

C. “区区”两句,写前代饱学诗书的长者忠诚勤恳地传授儒家文化典籍。

D. “终日”两句,写当今社会上人们终日奔忙,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

2.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指出,陶渊明的诗“言饮酒,未必意真在酒”。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