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苦梅 马卫 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如果不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苦梅

马卫

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去吃苦梅的。一个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嘛。苦梅一出生,就和饥饿结伴,要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新媳妇儿。

“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儿歌嘛,小孩子嘴甜,诳糖吃。到了夜深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是先前相亲的那个男人呢?

男人很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说出来,以前相亲的,是他表哥;自己丑,所以找表哥代替。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哥娶上了嫂子。拿妈的话说就是――长得帅,能吃么?

男人没有啥手艺,除了干地里的活,干不了其他。可是粮食价格低,除去农药、化肥、种子,赚不到啥钱。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孩子也读小学了,家里仍然一贫如洗。

苦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

男人却安于现状,不缺吃不缺穿,还要求啥呢?可是经不住苦梅天天纠缠,最后男人让步了,苦梅和她的表姐进城,一个去给人帮厨,一个当超市营业员。

苦梅在超市,极认真。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别人喜欢小喇叭广播,讲奇闻怪事,苦梅不知道。苦梅就像个机器人,陀螺似的转,给人介绍商品特别热心,还帮老人购物。

苦梅的勤奋和本分,换来了一个领班的岗位。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上了领班,工资竟然是营业员的数倍,而且轻松多了。所以,苦梅工作更加认真。

苦梅出事,是在一个周末。

那天,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个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如果偷吃几个,谁也不会发现,商品有一定的损耗率。但是规定是死的,营业员绝不能吃和拿商场的商品。一旦发现,轻则扣工资,补损失;重则开除,或送派出所。

苦梅没有当场揭露巧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

苦梅把巧芋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上水,才说了自己看到的事。没想到,巧芋一百二十个不承认。她说:“捉奸捉双,拿贼拿赃。你既然看到了我偷吃话梅,为啥不当场拿住?现在,你是污蔑我!我和你没完。”

苦梅没想到好心没有好报,气得粗气红脸:“这次就算了,如果我再拿住了你,你走人!”

苦梅只能这样说了。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家糊口,难呢。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

苦梅和表姐合住在出租屋,表姐回来一般要一点左右。那晚,苦梅值晚班,回家时快十一点了,还在夜摊上吃了碗米粉。就在苦梅开门的时候,突然蹿出一个蒙面男人,把她踹倒在地,给她几拳、几脚,嘴上说:“臭婆娘,懂事点,不要管得太宽。这次放过你,要是你再多嘴,把你脸划了!”苦梅虽然来自农村,有一把力气,可是相对于男人,那是蚍蜉撼树。

蒙面人走了,苦梅半天才起来,回到屋内,见腿上身上的瘀痕,忍不住哭了起来。不用想,这事肯定是巧芋干的,听说,她一人在城里,常和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所以,巧芋特别好打扮,身上也不差钱,上班极不认真。

表姐回来的时候,见苦梅这副样子,问了半天,苦梅才说出来。

苦梅并不怕巧芋,是怕巧芋勾搭上的野男人。为了安全,苦梅辞职了,经理挽留她,她坚决回家。孩子见她回来,高兴地溜到她怀里,就不离开。老公见她回来,嘿嘿直乐。

伤不重,养了一周,就复原了。

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经过三年的打工生活,她明白一个道理:要得富,开店铺。

苦梅开了村里第一家超市,当然不能和城里的比,不过两间屋大,主卖副食和生活必需品。不用请人,自己和老公亲自干。货自己去进,晚上做账。

乡下人虽然计较价钱,但绝不会偷东西。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她在城里打工还多一倍。

苦梅家渐渐富了,有了彩电冰箱,还给老公买了摩托进货。至于田和地,只种谷子、蔬菜,剩下的种树。

她家没有种其他树,只种苦梅。人们不太理解,苦梅也不解释。乡下人都知道,苦梅味酸、涩、平,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村里人常来讨用,苦梅一概白送,尤其那些爱喝酒的男人们,他们嘴上还要占便宜:“苦梅,吃你呢!”

苦梅的脸上,全是笑。嘴上说:“吃我?酸死人!”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长得帅,能吃么?”是苦梅的母亲在苦梅婚前对她的告诫,这说明她母亲早就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但她为了儿子,只能委屈女儿。

B. 男人只会干地里的活,没有其他手艺,又安于现状,这一形象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

C. 巧芋不守本分,在城里经常和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她在超市偷吃话梅被苦梅提醒后,指使人去殴打苦梅,警告苦梅少管闲事。

D. 文章结尾,苦梅说:“吃我?酸死人!”这使用夸张的手法,意在强调自己种的苦梅未到成熟季节,果实的酸度比较高,又酸又涩,非常难吃。

2.小说中写“她家没有种其他树,只种苦梅”。她家只种苦梅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3.小说题目是“苦梅”,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它的妙处。

 

1.C 2.①她的名字叫苦梅,从心理上对苦梅有一种亲近感。②苦梅是一味良药,她能把它送给需要的人,给人帮助。③苦梅树寄寓着她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3.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苦梅,又指文中名叫“苦梅”的姑娘,两者相得益彰。②隐喻人物个性。苦梅味酸、涩、平,可隐喻主人公人生的不幸,而其敛肺、润肠、生津、解酒,可隐喻主人公善良的品格。③苦梅贯串全文,是小说的行文线索,暗示小说主题:人即使命运不好,也不能失去善良和真诚,而要努力去改变现状。④能引人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以“苦梅”为题,能让人产生阅读的兴趣:何为苦梅?苦梅与人物、主题有何关系?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母亲早就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但她为了儿子,只能委屈女儿”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B项,“这一形象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错误,男人的形象可以对苦梅起到衬托作用,但说不上“鲜明对比”,同时文中没有体现出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从文中来看,借助男人可以说明苦梅比较有经济头脑。D项,“意在强调自己种的苦梅未到成熟季节,果实的酸度比较高,又酸又涩,非常难吃”错误,从文中来看,苦梅的话,其实只是她对醉酒男人调笑之语的巧妙回应。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小说中写‘她家没有种其他树,只种苦梅’。她家只种苦梅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找到题干种引文所在的段落,理解“苦梅”的意思,再根据上下文种有关“苦梅”的情节进行概括。从文中来看,“苦梅”既是女主人公的名字,也是植物的果实名称,所以种植苦梅也就很自然了;同时苦梅“味酸、涩、平,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村里人常来讨用,苦梅一概白送”,苦梅种植的这种植物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这也是苦梅种植的原因之一;“苦梅”的味道“酸、涩、平”,好似苦梅的人生,嫁人不顺,打工遇挫,但是苦梅努力改变现状,生活穷困,进城打工,打工遇挫,回乡自己开超市,即使自己遭受了生活种的不平,也没有失去自己的那颗善良真诚之心,所以说主人公在“苦梅”身上寄寓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这道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树名也是女主人公的名字,心理上更容易亲近些;二是结合文本的倒数第二段提到的苦梅的作用来分析;三是要从小说要表达的主题分析思考。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标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标题“苦梅”的妙处,然后理解标题“苦梅”的意思,然后联系小说的三要素即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考虑。从标题的含义来看,“苦梅”具有两层含义,表面指的是乌梅这种树,进而指这个叫“苦梅”的姑娘,更深一个层次是用苦梅“酸、涩、平”的特点来象征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这个姑娘过过如同苦梅那样酸涩的生活,同时用苦梅的“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来象征主人公善良真诚的精神品质,凸显了人物形象;从情节来看,“苦梅”既是文章的标题,有从始至终贯穿全文,所以说“苦梅”是小说的线索,让小说的情节更为集中;从主题来看,苦梅命运不好,但凭借她的善良和努力,最终有了一个好的结局。苦梅虽苦,但其敛肺、润肠、生津、解酒,终能被人接受,以此为题意在引起人们对小说主题的探究,引导人们思考人一生虽然要经历许多的苦难,但是要保持自己善良的本性,还要努力去争取更好的生活,“苦梅”和文章要表达的主题一致;从对读者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标题能够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 “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 “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 “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

B. “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C. “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

D. “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 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 “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D. 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梁书》)

②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之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修匿命编》)

③施恩勿念,受恩勿忘。(《朱子治家格言》)

④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司马光)

⑤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林遴)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自后世,读了上面五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清远择其中两三句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在火灾扑救中牺牲。假如他们被推荐参选“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这个英雄群体写一段推荐词,要求:使用比喻修辞,不超过90个字。

 

查看答案

《红楼梦》第一〇三间《昧真禅雨村空遇旧》中,成就功名的贾雨村任职于甄士隐家乡,偶遇当年资助自己但现已出家为道的甄士隐,说了一段话,下面是某高中生对这段话的改写,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学生承蒙您敬赠钱物才得以进京赶考,并托您老的福考取了功名。如今到鄙乡任职,方才得知先生已出家为道。我虽然对您老日思夜盼,但自知仅是个封疆大史,不敢前去见您,怕辱没您老法眼,老天真的有眼,让我在这里见到恩公,还肯求老朽能对我再行教诲,我在城中的住舍离此不远,您老如不嫌弃,学生愿意接您老到家中奉养,奉望我能够天天指教于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          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          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烔炯日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        ,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

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知识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相融合,二者定能         、携手向前。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大多都遭到了破坏

B. 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

C. 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

D.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创新和关注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的创新奉献才智。

B. 不只是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

C. 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D. 不只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更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寂寂无闻  推陈出新  层见叠出  相映成趣

B. 鲜为人知  推陈出新  举不胜举  交相辉映

C. 寂寂无闻  革故鼎新  层见叠出  相映成趣

D. 鲜为人知  革故鼎新  举不胜举  交相辉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