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情书 秦牧 “写什么呢?”县城城隍庙侧的写字先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情书

秦牧

“写什么呢?”县城城隍庙侧的写字先生“卧云居士”侧着头问,他已经架起铜边眼镜,在信纸上面写起“亚荣夫君爱鉴”六个字,现在正等候写字摊对面坐着的乡下妇人陈述这封信的内容。他,现在缩处在这闹市的一角摆摊子,从铜边眼镜里射出一种看透一切的淡漠眼神,一面等着那妇人开腔,一面烦躁地在心里想道:“这笔生意又是难做的了。”

荣嫂挑菜进城卖,卖完了就下决心私自寄一封信给丈夫。她现在把箩筐扁担都放在墙角,低头想着要说的话,那个盘着头巾,老实,结巴嘴,上颚掉了两个牙齿的丈夫的影子在她脑里清晰地出现了,她叹一ロ气,说道:“先生,你就这样写吧!说自从你跑开以后,家中大小都还平安,就是记挂着你,你来信说,对婆婆要孝顺,我又不是没分寸的人,她年纪老,爱多说话,我就让地,不过老实讲一句哪,亚荣,你妈有时真没理讲,好像前天吧!我在炒菜,她一踏进厨房就骂我‘败家精’,说我一烧烧四条柴,出力抽去两条,你想想,两条柴怎么架得起来?她骂了半天,不过我也不去顶她就是了!阿婆腿生疮,舂了几次扁柏给她贴,现在好点了!大仔肚子多毛病,就是湿热,现在好一点了!”说着,见卧云居士并没有写半个字,只把笔在拇指上按着,她畏怯地说了一声:“先生,就这么写吧!我不会讲哪。”卧云居士打了一个呵欠,就写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家中大小平安,阿妈大儿虽有小病,尚幸托天之佑,已渐告痊,贱妾自知孝顺婆婆,夫君可释锦念。”写后,毕剥一声弹了一下指甲,翘一翘下巴:“怎样啦?”

荣嫂在他写时呆呆望着他的笔杆。二个月前那一个黑夜,丈夫背个包袱到香港去了!香港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她脑子里这是个花花世界,男男女女都爱装扮,似乎是个发光的有香味的城市,亚荣就在街尾一间客栈歇脚……禁不住卧云居士一问,她定一定神道:“这么说吧!日子艰难自然艰难,不过下田的事,你不在,我也可以担当得起,现在佃李家的那一亩七,就种菠菜、芥菜和黄萝ト,那只猪,现在也有四十斤!将来卖了还地租,或者也够的。现在就是只挂你,唉,我也不知你在外头怎么了?我说啦,阿荣什么钱都可以省,这寄信的钱省不得,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一家都牵肠挂肚。”说到这里,不禁眼眶一热,心想现在他可不知道怎样了?是穿得整整齐齐坐在人家铺子里当伙计呢,还是在做小买卖?他做的汤圆是吃好的,但香港人也爱吃汤圆么?敢情是变了心?敢情是病了?她眼睛微红,吞一吞口水,继续道“就是牵挂他,叫他在外要小心,一个人只要不懒,饭总有得吃,不过也不要太拖磨了!出外人,有钱就寄几个回来,家里虽我一个人可以支撑,然若外头有几个钱回来帮补,屋顶可以修修,免得下雨天时像个水潭一样。婆婆托人写信要你回来,你可千万莫听她,她老人家,就只想见儿子,哪会思前想后,他给你的信说乡下现在平靖了!哪里会平靖呀,又在抽丁,这一次抽得更凶,老二,坤兄,廉叔都拉去了!”顿了一顿想起丈夫也许会因为她规劝他不要回来而怀疑,有一阵极浅的红晕泛上她的面颊,她说:“一家团圆,有说有笑的,谁不想呀!这种年情,没办法。但愿有天平靖,你平平安安回来,我们烧猪还神。”卧云居士仍在捻着胡髭,他想起了悦来栈新到了一批烟膏,是正式的云土,他又想起他妻子究竟一天买菜瞒着他储蓄了多少钱,并不很注意这位顾客的啰苏,听到这儿,却不禁轻轻点头,趿起拖鞋,顿顿脚,又振笔疾书,一大段话,在他看来,只不过是简单的几句罢了:“耕事贱妾自知打理,在外小心为要,有钱望多寄家用,现在乡中不靖,夫君仍宜在外奋斗。”写完了又向荣嫂道,“讲话讲简单点,这又不是两口子在房里聊天,是信呀!告诉他两地平安,有钱寄回家来,乡下家里有什么事,一便一,二便二,就得了,明白吗?

“我们乡下人不会讲话,”荣嫂歉然地破涕一笑,想起写字先生指点的话,就沉吟道:“你和他说乡下就是整天派丁派粮,观音山出了老虎,自从他出门以后一连咬死过两个人,我们割山草现在不敢走得那么深入啦。山草割得少倒无谓,就是那些中央军呀,一过境就到你堂屋里来,看到灶头没山草,椅子也破来烧,那只三脚椅,本来请人配只脚就好用的,好死不死,给那些保安队劈去当柴火烧,三更半夜,你又怎敢出房来瞧一瞧呢?那只狗也给红烧了!他们一来,我把猪都拖到床下底呀,一言难尽就是了!你先生对他说,千万不可回来,乡下不成世界啦!”卧云居士一面听,点点头,这次不再写什么了,只在已写好的“现在乡中不靖,夫君仍宜在外奋斗”几个字旁画上圆圈。

荣嫂当他动笔时,心内有一个念头在起伏着,就不知道说好还是不说好,最后终于叹了一口气,沮丧地说:“你和他说,他在外头不可听信人言呀,也不知道外头的人把那事说成怎么样了。”卧云居士的眼睛不禁一亮,微笑问道:“什么事啦!”荣嫂简直哭泣的声音回答道:“乡公所那个死鬼队丁老七咯,亚荣走后不够二十天,我从田里做完活走过官路,好死不死的,他走出来拉我一把,死不要脸讲些不三不四的话,喊了起来,有人赶来他オ走开。”她的面上有一阵热潮,又叹息道:“在乡下现在倒没人讲什么闲话,就是他在外头,不知道听人家讲成怎样子?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这件事!他来了一封信就没有第二封,明明去了足三个月呀,去时是十ー月二十六,现在三月都开初了!先生,你对他说我不是坏女人,我进了他谢家的门,就不会玷辱他谢家的神主牌。叫他在外头好的照料自己,不可吃生冷,一个月喝几次凉茶,现在就企望他在外头身子好,万一他有个三长二短,这个家就不像个家啦!”说到这儿,喉咙像给什么东西塞住,又落下泪来了,卧云居士叹息道:“别哭咯,香港地,不知道多舒服,你牵挂他做什么?还有么?”荣嫂摇摇头表示没有了!卧云居士就咳了一声,写下最后的几句:“贱妾素知自爱,多下强徒虽思非礼,惟贱妾矢志坚贞,恪守妇道,但蜚短流长,夫君万勿听信流言,在外一切珍重为要,两地平安。”最后,侧起头问她姓什么,荣嫂嗫嚅道“姓王”,他就写下“妻王氏敛衽”几个字。

最后问地址写信封,荣嫂从腰兜里掏出一个纸团来,里面包着一封破旧的信,卧云居士勉强辨察字迹,发觉那上面写的是香港一条巷的“翠香茶居”留交,并没有直接通讯处。

荣嫂放下钱,拿了信,揣在怀里,一路问着人家“先生,邮政局在哪里”,挑着空箩筐挤在墟期的人丛中,感到满怀温暖。

这封信到了香港的“翠香茶楼”,连同其他信摆在台后的架子上,一直放了十多天,仍然没有人来取,那个每夜在附近街道上铺四张报纸睡觉、经常给大皮鞋踢醒的咕哩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但也有的咕哩说,亚荣在香港捱不下去,已经回到乡下,说是思前想后,跟乡亲们上山也好。

(本文有删节)

[注]①墟期:集市,粤地方言。②咕哩:苦力,粤地方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听到这儿,却不禁轻轻点头

(2)卧云居士的眼睛不禁一亮

2.这篇小说是怎样叙述荣嫂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段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4.荣嫂想写的信和卧云居士写成的信有何不同?结合文中对卧云居士的描写,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1.(1)此前对荣嫂讲述的家长里短不以为意,但听到荣嫂战乱中对一家人团圆的期盼时,感到心有戚戚,深以为然。(2)本对荣嫂的絮叨有些不耐烦,忽闻荣嫂要讲述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倍感兴味,十分好奇。 2.①让荣嫂自述其故事,选取的事件多为家长里短,且有无序性,口吻带有农村妇女特色,使叙述更具有真实感。②采用对话形式,使小说叙述更集中。③故事的叙述中不断插入对荣嫂的心理活动及心情的描写,强化她对丈夫的记挂和一人承担家中事务的艰辛。④荣嫂的絮叨讲述与卧云居士的简练概括形成对比,富有艺术张力,反衬荣嫂的深情。 3.①交待了这封信的结局——无人领取,照应荣嫂写信时的深情、期待和上文的“满怀温暖”,表现荣嫂的悲剧命运。②亚荣在香港的真实生存境况与荣嫂上文的想象形成对比,表现出荣嫂期待的虚幻性,深化读者对荣嫂的同情。③不交待亚荣最终的去向,给出两种可能性,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④无论亚荣是哪种命运,对荣嫂和亚荣一家而言都是悲剧,强化小说的悲剧色彩和悲悯情怀。 4.不同:由个性化的、对生活和情感的真实表达变为了千篇一律、情感克制的抽象书信,即由“情书”变为了“家书”。原因:①卧云居士工作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并未认真对待荣嫂的讲述。②卧云居士有“一种看透一切的淡漠”,无法对荣嫂的经历感同身受,产生同情。①战争之中,荣嫂的经历具有普遍性。卧云居士见多了荣嫂这样的妇女,听多了这样“苦难的故事”,已深谙这类信件的写作模式。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注意句中出现的表明情感变化的词语和代词。(1)“听到这儿,却不禁轻轻点头”这句话中“却”字是关键,说明了卧云居士前后的态度不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代词,代指上文的“一家团圆,有说有笑的,谁不想呀!这种年情,没办法。但愿有天平靖,你平平安安回来,我们烧猪还神”,这是荣嫂战乱中对一家人团圆的期盼,卧云居士此前对荣嫂讲述的家长里短不以为意,但听到“团圆”这一话题时“不禁轻轻点头”,说明他对荣嫂的话产生了认同感,态度由反感、不耐烦,变得认可、赞同。 (2)卧云居士的眼睛不禁一亮,这个情节是“荣嫂沮丧地说:‘你和他说,他在外头不可听信人言呀,也不知道外头的人把那事说成怎么样了。’”发生的,上文中荣嫂唏嘘叨叨了说了很多家长里短的琐事,卧云先生觉得絮烦,不感兴趣,当听到荣嫂说“那事”,就觉得肯定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眼睛不禁一亮”,体现了卧云先生对荣嫂要讲的事情倍感兴味,十分好奇。 2.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写作手法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本题要求为“这篇小说是怎样叙述荣嫂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考生应该从叙述方式、语言风格等角度考虑,结合文句分析,阐明表达效果。小说以荣嫂请卧云居士帮她代笔给丈夫写信的事情为题材,让荣嫂自述其故事,选取的事件多为家长里短,如“婆婆的态度”“家里孩子的情况”“乡下摊派抽丁”等,且有无序性,口吻带有农村妇女特色,使叙述更具有真实感,让读者真切的感受到山里农妇的形象。全文大部分笔墨都在写荣嫂的讲述,给丈夫写信这一主要情节以问答的形式进行,采用对话形式,这也是小说写作的一大特色,使小说的情节更集中。此外,故事的叙述中不断插入对荣嫂的心理活动及心情的描写,如“心想现在他可不知道怎样了?是穿得整整齐齐坐在人家铺子里当伙计呢,还是在做小买卖?他做的汤圆是吃好的,但香港人也爱吃汤圆么?敢情是变了心?敢情是病了?”强化她对丈夫的记挂,“说到这儿,喉咙像给什么东西塞住,又落下泪来了”和“荣嫂歉然地破涕一笑”显现荣嫂一人承担家中事务的艰辛。文章标题为“情书”,主人公应该是荣嫂夫妻,根据文本“‘你和他说乡下就是整天派丁派粮,观音山出了老虎,自从他出门以后一连咬死过两个人,我们割山草现在不敢走得那么深入啦。山草割得少倒无谓,就是那些中央军呀,一过境就到你堂屋里来,看到灶头没山草,椅子也破来烧,那只三脚椅,本来请人配只脚就好用的,好死不死,给那些保安队劈去当柴火烧,三更半夜,你又怎敢出房来瞧一瞧呢?那只狗也给红烧了!他们一来,我把猪都拖到床下底呀,一言难尽就是了!你先生对他说,千万不可回来,乡下不成世界啦!’卧云居士一面听,点点头,这次不再写什么了,只在已写好的‘现在乡中不靖,夫君仍宜在外奋斗’几个字旁画上圆圈”,可见荣嫂的絮叨讲述与卧云居士的简练概括形成对比,语言叙述富有艺术张力,反衬荣嫂的深情。 3.本题考查重要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考生解答本题时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本题要求为“小说结尾段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考生应抓住题目要求中“结尾段”这一关键信息,从内容,结构,主旨情感等方面综合分析,从内容上看,小说尾段交待了这封信的结局——无人领取;亚荣在香港的真实生存境况“那个每夜在附近街道上铺四张报纸睡觉、经常给大皮鞋踢醒的咕哩”,与荣嫂上文的想象“在她脑子里这是个花花世界,男男女女都爱装扮,似乎是个发光的有香味的城市,亚荣就在街尾一间客栈歇脚”形成对比,表现出荣嫂期待的虚幻性,深化读者对荣嫂的同情。从结构上,文章结尾“那个每夜在附近街道上铺四张报纸睡觉、经常给大皮鞋踢醒的咕哩①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但也有的咕哩说,亚荣在香港捱不下去,已经回到乡下,说是思前想后,跟乡亲们上山也好”,亚荣的悲剧命运照应荣嫂写信时的深情、期待和上文的“满怀温暖”,也表现了主要人物荣嫂的悲剧命运。从艺术特色方面来看,不交待亚荣最终的去向,给出两种可能性——“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亚荣在香港捱不下去,已经回到乡下,说是思前想后,跟乡亲们上山也好”,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从小说的主旨情感方面来看,无论亚荣是哪种命运,对荣嫂和亚荣一家而言都是悲剧,强化小说的悲剧色彩和悲悯情怀,表现了山里人的不幸和作者对贫苦大众的同情。 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探究思考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全文,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仔细揣摩人物心理。本题要求为“荣嫂想写的信和卧云居士写成的信有何不同?结合文中对卧云居士的描写,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考生注意本题包含两个问题,应先概括不同点,然后分条概括原因。不同:荣嫂想写的信是饱含牵挂之情和对生活的充满真实情感的情书;卧云居士写的是一封千篇一律、写满套话、不能体现真挚情感的礼尚往来的客套书信,即由“情书”变为了“家书”。原因:二者身份不同,心境不同。第一、卧云居士代人写信是为了营利,工作敷衍了事、漫不经心,没有真实情感的投入;并未认真对待荣嫂的讲述。文中“现在缩处在这闹市的一角摆摊子,从铜边眼镜里射出一种看透一切的淡漠眼神”,可见卧云居士有“一种看透一切的淡漠”,无法对荣嫂的经历感同身受,产生同情。“一面等着那妇人开腔,一面烦躁地在心里想道:‘这笔生意又是难做的了’”中“又”字,说明战争之中卧云居士见多了荣嫂这样的妇女,听多了这样“苦难的故事”,已感到腻烦,已深谙这类信件的写作模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教材少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

材料二

我在美国各大学讲演,在讲演之后,我开始辅导美国大学生写书法。我发现,美国大学生对中书法非常感兴趣,但是师资奇缺,教材很少。我尽力给学生讲解中国汉字发展与书法的关系,我还讲解了中国书法书写的基本技法、不同境界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乃至博士生加入书法练习。同时,我在同美国书法家交流中,感到中国书法文化海外输出的优势所在。

中国书法海外传播的意义在于:其一,书法是汉字历史和深度文化意义的审美书写体现,这一视觉艺术可以跨越国界,对外国学生而言就有喜闻乐见的审美特性,传播极快;其二,书法是中国思想中经史子集的意义承担者。在海外传播书法艺术,将促成中国书法文化复兴和逐步世界化,减少文化误读和对抗;其三,书法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在孔子学院遍及全球、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已经达到7000万之多的情况下,书法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中国文化外交的意义。

(摘自王岳川《海外书法现状与书法文化外交》)

材料三

近年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教有得到了我国政府部门相应的重视。教有部相继发布相关重要文件,将书法教育纳入了教学体系,但从总体上看,相当部分家长和老师对这项工作并不很重视。加之信息时代电子产品的普及,书法这门传统教育,越来越边缘化,很多时候书法课被等其他所谓的“主科”课程占用。有些书法特色的学校,也只是通过兴趣社团来发展书法教育,并未真正在学生中普及,而更多学校只是停留在作秀或是走过场。

书法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书法教育要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层面来予以重视和保障,使之真正成为一门文化基础课程。

(《环球时报》2019年1月17日)

材料四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生命艺术。书法的艺术本质是东方的生命艺术。书法艺术所呈现的生命之カ,主要源于天地自然。书法作为线的艺术,是通过笔墨之迟速、浓淡、白黑、粗细之对比,表现一种阴阳对立与和合的生命之力。

书法源于自然,阴阳相生则是“自然”的根本法则,书法的“形势”根源于阴阳之气的相生。书法“来不可止”“去不可遏”之“势”是由“笔软”展现出来的。战国以后,以毛笔书写逐渐代替以刀刻写的写字方式,毛笔的软性赋予了书法家发挥无限的创造力的空间,更能展现书法的线性特征,创造出富有无限生命力的笔之舞蹈。

宗白华指出:“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书法通过抽象的点、线、笔画形成了一个想象中的“筋血骨肉”。

(《笔的生命之舞》,《文学评论》2017年第5期)

1.下列对材料中“书法”的相关理解,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A. 当下书法教育面临一些相当严重的现实问题,虽然我国将书法教育纳入了教学体系,但家长和老师对这项工作并不重视,书法这门传统教育越来越边缘化。

B. 书法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意义承担者,在海外传播书法艺术,将促成中国书法文化复兴和逐步世界化,减少文化误读和对抗,这是书法在海外传播的意义所在。

C. 书法作为线的艺术,是通过笔墨之迟速、浓淡、白黑、粗细之对比,表现一种阴阳对立与和合的生命之力。书法通过抽象的点、线、笔画形成了一个想象中的“筋血骨肉”。

D. 开展书法教有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政协委员建议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学术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学教育的必要内容。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法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书法教育要真正成为一门文化基础课程。

B. 书法是汉字历史和深度文化意义的审美书写体现,对外国学生而言就有喜闻乐见的审美特性,传播极快,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具有重要的中国文化外交的意义。

C. 抽样调查显示,很多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少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而师资奇缺和教材很少也是海外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D. 作为书写工具,毛笔在战国以后逐渐代替了刻刀,毛笔的软性让书法家拥有了发挥无限创造力的空间,更能展现书法的线性特征,创造出富有无限生命力的笔之舞蹈。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把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可以有哪些对策。

 

查看答案

请就“中小学校园内是否可以开设小卖部”的辩题,针对反方的辩词,为正方写一段反驳反方的文字。要求:①用到反问句;②不得少于100字。

反方:我方认为,中小学校园内不可以开设小卖部。首先,可以减少乱扔垃圾的现象,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其次,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掉 爱吃零食的坏习惯;另外,许多小卖部出售的食品不安全,取缔小卖部可以避免校内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位高三毕业生写给××高校招生办的自荐信,在语言表达上存在若干问题,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

尊敬的××大学招生办老师:

我是××中学高三毕业生A,自荐参加贵校的自主招生,感谢您在百忙中拨冗审阅我的材料。

本人具有突出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去年秋天喜滋滋地收获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省级金牌;学业成绩优秀,统测成绩均在年级名列前茅;综合素质优异,热爱文学,屡有佳作在作文比赛中获奖。

××大学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是我梦寐以求的高校。我渴望得到贵校的抬爱,务请给我一次机会。

此致

敬礼!

A

2019年4月12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智能时代的开启,使人工智能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蓬勃发展,不仅冲击着各行各业,也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B. 经过一年多的整治,上海水务部门已全面解决中小河道黑臭,劣V类河道数已降至1.1万条左右,劣V类水体占比从去年的38.7%下降到18%。

C. 今年紫禁城首次于夜间向预约公众免费开放,它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异常火爆,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在乾清宫前丹陛上竖起了“天灯”和“万寿灯”。

D. 对照北京、深圳,甚至全球顶尖的科技创新城市,上海虽然以独特的综合优势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枢纽,但还是缺乏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领军企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乾隆二十五年起,元旦开笔成为清宮的新年习俗,每年的吉语几乎固定不变:“宣入新年”“万事如意”“三羊开泰”“万象更(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甲)有学者认为,这种固化是乾隆皇帝怠惰倦政、思想僵化的标志。其治世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中可以看到清朝社会由盛而衰的根源。(乙)此后一百五十余年中,清代皇帝不断地重复着这二十四字的空话、套话,不再锐意进取,致使国家失去了前进的方向;而为求金瓯永固的皇帝元旦开笔之典,也完全失去了它的政治价值和意义。

诚然,此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但这种纯粹的结果逆推模式,是否有些武断?清入关后共传十帝,乾隆皇帝是第四位。自乾隆朝中期之后,历代帝王亲民爱民,宵衣旰食,这种说法是否完全抹杀了这一点呢?(丙)元旦开笔是作为年俗游戏引入宫中的,自始至终都是形式大于内容,把它上升到国家祈愿的高度,并视为皇帝执政心态变化的依据,恐有牛鼎烹鸡之嫌,也是其不能承受之重吧!

1.文段中的加点字,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诚然 B. 武断 C. 宵衣旰食 D. 牛鼎烹鸡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