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中学心理咨询室为高考生编写的高考心理疏导图,假如你是咨询室心理师,请你依...

下面是某中学心理咨询室为高考生编写的高考心理疏导图,假如你是咨询室心理师,请你依据此图编写一段准备为高三考生减压交流的文字(提纲)。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意连贯,不超过120字。

 

同学们,高考会有压力,它来自自身、竞争者,家庭、亲友,招生就业等社会因素;因个人评价、人格类型、社会支持不同,你们会有不同反应。若把高考当威胁,势必焦虑过度被压垮;若无视高考,虽无焦虑,也无动力;唯有把高考当挑战,处于良性焦虑状态,才能超常发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图文转换流程图的能力。流程图采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以此展现一个事件的流程。侧重考察考生对事件过程与次序的表述。解答本题思路: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3、析关系,各环节在事件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各环节之间有何关系(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承接等),即可形成答案。本题的解答思路:面对高考压力,每个人的反应和应对压力的能力都是不一致的。我们可以从个人评价、人格类型、社会支持三个方面去分析。 如果从个人评价方面感觉受到了威胁,那么就会被高考焦虑压垮;如果是挑战型人格,则会良性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如果被周边无视,则没有焦虑也没有动力,自然也不能取得好成绩。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要求,要以“心理老师”的身份,针对“高三学生”面对“高考”这一对象,讨论如何看待“焦虑”的问题,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减压。“焦虑”是关键词,焦虑的形成,不同人对待焦虑会有所不同,结果也不一样。形成的答案时,要注意人称,内容,语句连贯与逻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本质上,垃圾电影是垃圾导演与垃圾观众绝妙配合的产物。垃圾观众愿意掏钱看垃圾,①_______,这样才有了垃圾电影的不断生产。硬是要区分谁对垃圾电影负有更大责任,其实有点五十步笑百步,大家彼此彼此。②_________,而是执着于讨论清除垃圾的办法,那么,首先当然有赖于导演的水平和职业操守不断提高,拍出更多更好的电影;③_________,远离粗制滥造的垃圾,愿意为好电影掏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

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___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________。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且有__________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__________。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巧夺天工  差强人意

B. 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匠心独运  心满意足

C. 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心满意足

D. 雕梁画栋  美轮美奂  匠心独运  差强人意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 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 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C.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D.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分别直接点明展翅万里的鲲鹏和天地间活动的各类事物都是有所待的。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分别与阿房宫的“负栋之柱”、“钉头磷磷”形成数量上的对比。

(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朋友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凉、行路的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诗人将内心的愁闷寄托给明月随风飘到朋友到达的地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写诗人晚间卧闻城里钟声,系舟城下,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场景相似。

B. 第三、四句表面上写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茫然之情。

C. 最后四句转向描写人的活动,明月清辉,归舟晚唱,诗人沉醉其中,但还未得尽兴欣赏,疾去的轻舟就将他带走了。

D. 本诗视听交错,悠远的晚钟,动人的渔歌,苍茫的云水,皎洁的月光,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

2.此诗中有对渔歌的描写,《琵琶行》中有对乐声的描写,两首诗对音乐的描写有哪些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百禄字子功,范镇兄锴之子也,成都华阳人。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与徐禧治李士宁狱,奏士宁荧惑童妇,致不轨生心,罪死不赦。禧右士宁,以为无罪。执政主禧,贬百禄监宿州酒。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改吏部侍郎。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大防意向之,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大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百禄言:“塘泺有限寇之名,无御寇之实。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先帝明诏具在,奈何妄动摇之。”乃止。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不许。经数月,复为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禄曰:“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成命’之颂,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祭哉?”争久不决,质于帝前。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范百禄传》列传第九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B.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C.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D.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图阁学士,宋代官名,用以加文学之士,备顾问,与论议,以示尊宠。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是“加官”“贴职”,一种虚衔,荣誉称号。

B. 流配,指流放罪人于远地。流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把罪人流放到远方;配也是流刑。

C. 赭衣,古代囚犯所穿的赤褐色的衣服。赭,赤褐色。文中的赭衣即指赤褐色的衣服。

D. 先帝,本朝在位皇帝的亡父。先,已故的。先妣指已故的母亲;先君子指已故的父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百禄有见识,敢于直言。他在任江东路提点刑狱官时,熊本手下一个副将想要杀降报功,范百禄对熊本说明利害,熊本下令制止了此人的行为。

B. 范百禄执法严,注重实际。他在和徐禧一起审理李士宁案时,认为李士宁罪当死,不能赦免;而在对司马光想用重法一事上,他却不主张这样做。

C. 范百禄不盲从,坚持己见。有人想要裁减官吏,吕大防要去掉一半,范百禄认为这样做不行,应采用逐渐减少、缺官不再填补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D. 范百禄重实际,为帝谏言。他巡行考察黄河,认为不能按照王孝先和吕大防的意见使黄河回归故道;兼任侍读时,建议皇上驱逐朝廷中的奸邪之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

(2)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