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官渡之战后,袁绍逃回冀州,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等前来助战,于是袁绍卷土重来。曹操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在仓亭再次击败袁绍。
B. 《呐喊》展现了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社会的灰色图景,作者认为风雨如磐的中国,挣扎向前的中国,必须经过“涅槃”才能获得新生与腾飞。
C.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认为父亲是人类完美贤明的代表,父母关系和谐是人类和谐圆满的象征,后来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让他更坚定这种想法。
D. 《老人与海》的结尾,作者写老人在窝棚里睡着了,梦见狮子,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E. 《边城》结尾关于傩送回不回来、白塔能不能再建起的猜测,反映了作者对湘西理想世界在现代社会冲击下是终结还是新生的思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余常劝作诗者,莫轻作七古,何也?恐力小而任重,如秦武王举鼎,有绝膑之患故也。七古中,长短句尤不可轻作,何也?古乐府音节无定而恰有定恐康昆仑弹琴三分琵琶七分筝弦全无琴韵故也。初学诗,当先学古风,次学近体,则其势易。倘先学近体,再学古风,则其势难。犹之学字者,先学楷书,后学行草,亦是一定之法。
(选自《随园诗话·卷一四》)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随园诗话》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人名)。
3.作者对作诗者提出怎样的建议?请简要概括。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家园,可以是个体小家庭,也可以是社会大家庭,更可以是精神的世界。家园充满着喜怒哀乐,演绎着悲欢离合,陶冶着人的精神和灵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4日,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约6000万人生活受到极端天气影响,1万多人死于各类自然灾害。
数据显示,2018年洪水影响的人口最多,高达3540万人,其中2300万人生活在印度喀拉拉邦。受风暴影响的人口高达1280万人,风暴还造成1593人死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飓风“佛罗伦斯”和飓风“迈克尔”给美国造成约300亿美元损失,台风燕子给菲律宾造成约125亿美元损失。2018年欧洲和北美洲野火造成的死亡人数创下纪录:126人死于希腊野火,成为欧洲历史上最致命的野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野火导致88人死亡,同时造成16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去年全球还有930万人受到干旱的影响,其中肯尼亚300万人、阿富汗220万人、中美洲250万人。
包括地震、海啸和火山在内的地质活动则是最为致命的自然灾害,去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1万多名死者当中,约半数死于上述地质活动灾害,仅印度尼西亚一国就有4417人死于这类灾害。
(摘编自《2018年极端天气影响全球6000多万人》,中国新闻网,2019年1月25日)
材料二:
2019年仅仅开始一个月,极端天气已席卷全球多国,甚至打破多项历史纪录。美国中西部经历罕见风寒,澳大利亚遭受极端高温,气候变化再次引发广泛担忧。
北半球,美国中西部寒气逼人。1月30日,美国芝加哥早上的气温降到-23℃,打破了1966年创纪录的-15℃。明尼苏达州则创造全美寒冷新“巅峰”,气温低至-38℃,风速35英里/小时,风寒指数-70,突破美国最低纪录。芝加哥已经关闭主要景点和学校,伊利诺伊、威斯康星和密歇根州已经进入紧急状态。美国邮政总局暂停了多地区的邮政服务。
南半球,澳大利亚却酷暑难耐。1月24日,阿德莱德气温达到46.6℃,打破80年来的纪录。怀阿拉48.5℃、利溪46.9℃、奥古斯塔港49.1℃,全部打破历史最高纪录。高温造成大量野生动物死亡,其中澳大利亚眼镜狐蝠两天内死亡三分之一。澳大利亚气象局表示,1910年以来,澳大利亚及其周围的海洋已经变暖了约1℃。
未来类似极端天气或更加常见。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虽然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极端事件的唯一原因,但极端事件强度或频率的变化或受到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影响。2018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份报告警告说,洪水、热浪和其他极端天气状况“可能由于气候变化的加速而持续下去”。
极端天气的发作与高出地球表面的大气波动有关,而气候变化将使这种变化更为频繁和剧烈,形成一个变暖的世界或是一个更加极端的世界。
(摘编自胡定坤《2019刚开年全球天气已“爆表”:多国极端天气打破纪录》,《科技日报》2019年2月1日)
材料三:
9日,春运进入返程高峰。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三天中东部将有大范围雨雪天气出现。相关省市纷纷发布强降温、冰冻等预警信息,各地多措并举应对强降温、道路结冰等极端天气,保障旅客温暖返程。
上海共出动4100余名道路养护人员,彻夜落实雨雪恶劣天气防范措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负责中心针对滞留旅客启动了应急响应预案,有序做好地铁延时运营、公交班线和出租车疏散客流等工作。
安徽多地交警组织警力,通过采取压速带道、指挥疏导、抛撒融雪剂等措施,全力保障道路安全通畅,部分高速入口临时封闭,实行限制车型上道及限速交通管制。
四川省泸州市加大了对辖区道路事故多发路段、长下坡、急转弯、隧道等重点路段沿线排查、清理、排险,确保辖区道路交通秩序良好、安全、畅通,泸州西高速服务区内设置有返程农民工咨询服务站点,备有热水、服务手册,帮助返程农民工安心返程。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九江桥工段的桥隧工人们正迎着风雨攀爬上35层楼高的桥拱顶端进行检修,以确保列车安全通过。
(摘编自《极端天气阻挡不了返程步履--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措并举保障旅客温暖返程》,新华网,2019年2月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1万多人死亡,其中约半数死于地质活动灾害,所以地质活动灾害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危害。
B. 地质活动灾害包括地震、海啸、火山、台风、野火、干旱等自然灾害,它已成为人类最为致命的自然灾害。
C. 1910年以来,澳大利亚及其周围的海洋已经变暖了约1℃,今年澳大利亚的高温天气已造成大量野生动物死亡。
D. 今年春运期间,相关省市纷纷发布强降温、冰冻等预警信息,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极端天气,保障旅客温暖返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9年刚开始,来势汹汹的极端天气已经给全球多国带来困扰,甚至打破多项历史纪录,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担忧。
B. 未来类似极端天气或更加常见,世界气象组织警告说,洪水、热浪和其他极端天气状况可能由于气候变化的加速而持续下去。
C.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将使高出地球表面的大气波动变得更为频繁和剧烈,从而形成极端天气。
D. 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及时防范措施,并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可以有效降低极端天气造成的危害。
3.三者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对历史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盛玉雷
水有波而明其流,车有辙而后可循。历史之于国家民族,犹如记忆之于个人。一个人丢失了记忆,就丢失了自我;国家民族丢失了历史,也就丢失了现实和未来的依凭。
主张“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告诫“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指出“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强调“要坚持正确历史观”。
以史正人、以史化风,在当下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有人说,“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对这样的灵魂之病,还需彻底祛除病灶。荧屏上,民族罪人被演绎成风度绅士,时代楷模却被塑造成道德有亏,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事件被矮化成“宫斗”“权谋”;网帖里,有人调侃污蔑英雄人物、革命先烈,编造篡改党史、国史、军史;生活中,“精日分子”出没,出格举止挑战底线……无论是所谓“重新评价”的虚无主义,还是所谓“还原真相”的解构崇高,或者所谓“利益至上”的泛娱乐化,都是以主观替代客观、以片段取代整体、以臆想揣摩史实,不仅影响我们对历史的认知,更危及国家发展的价值底盘、精神基座。
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史、改革开放40年探索史,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基体”,构筑出亿万人民的“意义世界”。鲁迅曾说,“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的未来”,轻视历史、歪曲历史、消解历史,如何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梁启超认为,历史是“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的确,历史不仅拥有“时空位置的特殊性”,也存在“时间的秩序”“因果的联系”。用孤立、片面、曲解的方法观察历史,就容易忽略客观的史实、必然的规律、主流的叙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说到底是将历史当作了予取予求的工具,是通过否定历史来否定现实、歪曲历史来歪曲未来。只有全面、客观、综合地认识历史,尊重历史而不是调侃历史,敬畏历史而不是消费历史,才能让历史告诉未来、从历史走向未来。
历史从不遥远,也从未远去。常葆一颗敬畏之心,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我们就能在了解昨天的基础上,把握今天、开创明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源头,个人丢失了记忆,就丢失了自我,国家民族丢失了历史,也就难以扎根现实和开创未来。
B. 历史和事实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坚持正确历史观,尊重、思考历史,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C. 当前轻视历史、歪曲历史、消解历史的现象泛滥,这不仅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更危及国家发展的价值底盘、精神基座。
D. 尊重历史而不是调侃历史,敬畏历史而不是消费历史,全面、客观、综合地认识历史,历史才能成为予取予求的工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多处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从而强调了“坚持正确历史观”的重要意义。
B. 文章用较多笔墨列举当前歪曲历史、消解历史的现象,使文章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C. 文章引用鲁迅和梁启超的话论证了历史和未来的因果关系,强调要全面对待历史。
D. 文章从历史意义、当前现象、如何正确对待历史等多方面进行论证,思路清晰。
3.如何才能对历史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美妙的抵达
李娟
从春牧场到夏牧场的转场开始了。
昨天来的几个客人,轮流叮嘱了我一遍:“明天的路很难走,骑马要慢一点啊!”
难道会比哈拉苏的路更难走吗?于是我做了最坏的打算,上路了。
结果走了五六个钟头,都一直很顺,一路上全是起伏的坡地,只有几处上坡路有些陡滑,但都不算特别难走。便觉得昨天那些人要么夸大其词了,要么就是……哎——没见过世面。
但过了十ー点,果然没错,最难走的地方到了。
那时我们进入了一条干涸的旧河道。没有路,眼前顽石遍布,道路凸凹不平。驼队绕着石头小心行进,路面越来越倾斜,走到最后,觉得这条旧河道根本不是流水的,而是流瀑布的!好几处陡得就是直上直下!
为了不拖后腿,我一直走在最前面。同时也小有私心——最前面的地方最安全,永远不会有石头被前面的马蹄踩松,滚下来砸到头上。
路像台阶一样一级级向上,每到陡峭的拐弯处,就必然会看见人为修补的痕迹。大多在“之”字形的拐弯处垛着整整齐齐的石头堆,以拓宽路面,并防止坡体滑塌。在这些整齐的石堆里有些石头大到两个人根本挪不动,由此可想维修牧道的劳动是多么艰苦,同时也能想象到这样的地方曾经出过多少事故,跌落过多少负重的骆驼……
现在,很多险要的古老的牧道都废弃了。大山被一一炸开,新的牧道笔直坦阔,汽车都可以在上面跑。新牧道大大方便了牧人的出行,同时也加快了外来事物对山野的侵蚀。在那样的石头路旁,一路可见形形色色的塑料垃圾。当道路不再艰险的时候,“到来”和“离开”将会变成多么轻率的事情。
完全通过这条崎岖陡峭的旧河道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紧接着就进入了一大片的茂密的灌木丛之中,往后是一条缓下坡的道路。
脚下的道路深深陷入碧绿潮湿的大地之中,又那么纤细,仅一尺宽。这样的路一条挨着一条,顺着山坡舒缓的走势而优美匀称地起伏,遍布了整面大地却纹丝不乱。这是羊走出来的路。羊群看似混乱地轰然前行的时候,只有它们走过的路为它们记录下了它们所遵循着的那种强大从容的秩序。
由于路面潮湿,泥土又黏又细,骆驼很容易打滑。在过沼泽的时候,有两匹骆驼先后倒下了,侧朝在路边,被身上的负重压得动也动不了。大约是刚刚经历过漫长艰难的路途后,进入平顺的路面了,反而放松了警惕。
这时,我听到扎克拜妈妈在身后唱起了歌。
妈妈经常唱歌,但从没听她唱过这样一首。曲调很无所谓地流露着忧愁,音律绵长平静,似乎与爱情、离别、怀念有关。远离家乡很多年的人才会唱这样的歌吧?充满了回忆,又努力想要有所释怀。
在寂静的山野里,在最后一段单调却轻松的行进途中,这歌声真是比哭声还要令人激动……大约传说中美丽的冬库儿(注)快到了,我们即将真正远离之前所有的痛苦了,妈妈走到这里才总算安下心来了吧?
在山谷尽头,驼队再次翻过一处狭窄的隘口,一下山,发现我们已赫然出现在森林中。四下到处都是杉木林,偶尔夹杂着几丛躯干如银子一样耀眼的白桦树。
最后的一路上,我撒下驼队独自远远走在最前面。遇到岔路口就勒马停下,等后面的队伍赶上来了再问路。遇到两条路平行,就煞有介事地判断一番,再引领马踏上那条看起来好一点的路。
后来才发现,根本没必要操这些心。马聪明着呢,自己的路自己全都有数,老驻地在哪个方向,哪一段有过不去的水流……全都清清楚楚,根本不用我多事。
而我选的那些路呢,看起来很平,走到一半オ发现有沼泽。
马强烈要求走的那条路(就是怎么抽打也不回头的路),看上去坑坑洼洼,却越走越顺。而且据我目测绝对是近道。
总之,剩下的路程真是愉快,连马儿都那么快乐。
然后,穿过最后一片白桦林,一眼就看到两山夹峙间紧傍着森林的,狭窄而明媚的冬库儿。
(节选自《羊道・春牧场》,有删改)
(注)冬库儿:地名。
1.文中两次写到“我走在最前面”,请分别概括其原因。
2.文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歌声真是比哭声还要令人激动”?
3.文章写“我”参与转场的经历,引发“我”哪些人生感悟?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