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学术场域之内衡量,专家的思维和言说方式似乎天生具有合法性,然而,久而久之,它们也越来越面临着许多问题。学者陈平原早就指出:“越来越精细的学科分野、越来越严格的操作规则、越来越艰涩的学术语言,在推近具体学术命题的同时,会逐渐剥离研究者与现实生活的血肉联系。”如果人文学术只能呆在象牙塔中,不落地、不及物,其存在价值将令人生疑。这是我们倡导学术大众化的主要原因。
从人文专家与大众的关系上看,人文学木大众化也是大势所趋,社会发展至今,已不得不正视如下事实;专家可能还是原来的专家,但大众已不是原来的大众了。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以前专家是“信息富人”,大众是“信息穷人”,这种不对称让专家变成知识的垄断者。然而,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变革,大众开始分享原来专家才有的知识资源,甚至在某些方面已与专家不相上下。在这种格局中,专家与大众的关系就需要重新调整,专家之学需要获得新的呈现,专家之学的大众化之路自然也有更迫加的努力方向。
我们的很多专家并不缺少精英意识,但面向大众的意识还不充分。许多时候,他们著书立说,心中大概是没有读者的——不仅没有普通读者,甚至也不怎么在意专业读者,他们大概觉得,著作与文章越写得莫测高深,才越显得自己学问大、水平高,于是,专家之学终于成为小圈子里的事情,成为少数志同道合者在沙龙中怀着无限敬意低声谈论的对象。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当艺术家为自己或为自己小圈子里的好友工作时,他们鄙视公众,反过来,公众则通过忽视这些艺末家的存在对之进行报复,由此造成的真空被江湖庸医一样的冒牌艺术家作了填充。这既无益于公众也无益于艺术家。”我以为,这里把“艺术家”提成“专家”,在特殊学术领域这样的描述同样也是可以成立的。如此看来,专家有无大众意识,不仅关系着思想能否走出去,能否真正影响世道人心,而且还关系着学术的假冒伪劣问题。
法国思想家萨特的主张与做法值得一提。当他意识到读者大众的重要性时,不仅向知识界呼吁:“必须学会用形象说话,学会用这些新的语言表达我们书中的思想”,而且身体力行地写时评、写剧本,甚至把他那本整整一公斤重可以当秤砣使的哲学书《存在与虚无》消化成一本通俗小册子,中国学界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来充潜先生既写过《西方美学史》之类的高头讲章,早年也写过《谈美书简》《谈文学》这样的“小书”,而无论是哪类著作,他都能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如此功夫,既是因为他学贯中西,也是因为他特别讲究作文之道,正是依靠这种追求,他才把论文写成了大家可阅读的文章,努力把学问做到化境。
当然,话说回来,行文简显浅,学术大众化,是要让专家之学接地气,有人缘,提升它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度,引导大众形成健全的价值观,而并不是要降低其学术含量,把它简化成“心灵鸡汤”。
(选自赵勇《尽可能让人文等术大众化》,2018年8月3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学术场域内,专家的思维和言说方式看似具有天然合法性,但时间长了会脱离大众。
B. 以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专家是知识的垄断者;如今,专家的垄断地位正逐渐丧失。
C. 很多专家缺乏大众意识,因而在著书立说时心中没有读者,刻意把文章写得高深莫测。
D. 专家具有大众意识,有助于思想走出去,影响世道人心,还能防范学术假冒伪劣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从面临的问题入手,并引用学者陈平原言论,揭示倡导学术大众化的主要原因。
B. 文章第二段进一步指出人文学术大众化也是大势所趋,专家与大众的关系需要重新调整。
C. 文章以法国萨特和中国朱光潜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实现学术大众化。
D. 文章结尾补充论述如何正确理解学术大众化,纠正认识误区,从而使论证更全面更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媒体技术的变革,大众拥有的知识资源已经不逊于专家了。
B. 汤因比认为,若艺术家鄙视公众,公众也将以忽视进行报复。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某些学术领域。
C. 无论是高头讲章还是“小书”,朱光潜都能写得深入浅出。这是因为他学贯中西,把学问做到化境。
D. 提倡学术大众化不是要降低学术含量,而是要让专家接地气、有人缘,关心现实,尽量把学术简化。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庆祝五四青年节活动采访中,全国劳动模范、某集装箱码头公司高级经理说:“我18岁直接从学校门进了工厂门,当时就想给自己谋一个好生活。怎么做?不知道,那就当好一个工人吧,这么着就干了一辈子,也琢磨了一辈子,一直干到了今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某首席科学家说:“我不到17岁就考取大学了。那个时候号召全国的年轻学子们去唤醒沉睡的高山,献出无尽的宝藏,我那时刚刚高中毕业,就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把自己跟国家融合起来,就感觉有用不尽的力量。”
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自己人生之路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生活中我们反驳别人时可以直接反驳,也可以间接反驳。请参照示例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不要求句式相同。
(示例)
问题观点:他一向很守规则,从没有闯过红灯,这是第一次,所以可以原谅。
反驳1:只要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有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所以不能原谅。
反驳2:如果说第一次闯红灯可以原谅,那第一次偷窃、诈骗都可以原谅了?
问题观点:我奶奶整天跟我讲微信那些养生知识,好多被证明是网络谣言,所以说老人就是没知识。
反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列图表及上下文内容,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如上图所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的明显加快,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呈现了①(不超过10字)______、第二产业稳中有升、②(不超过10字)____的发展格局,第三产业占主导的“倒金字塔”就业结构进一步形成。特别是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大量涌现,第三产业不仅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且创造了更多的新职业和新岗位。
第三产业中既有市场容量大、盈利性高的产业,如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也有众多的非盈利性、公共产品产业,如政府部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这些产业,有些产出的是经济效益,而有些是巨大的社会效益,其实巨大的社会效益背后是长期的经济效益。所以,③(不超过24字)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熄火”状态,然而,新能源汽车在车市寒冬中_________。依靠技术、性能、品质的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引领中国汽车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甲)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承载着解决石油资源短缺压力、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消除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历史担当。放眼全球,我国在新一轮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中已抢占先机。(乙)近3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________,年均增速接近60%,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全球占比50%左右,稳居全球第一。(丙)单次续驶里程从150公里提升到500公里,部分产品性能指标与国外公司产品_________。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260Wh/kg,较2012年提高2倍。电机的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水平,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部件和集成技术取得显著进展。(丁)不少产品出口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宁德时代、精进电动等成为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贝特瑞负极材料进入国际配套体系。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在全球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革命_______之际,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专家认为,拥有核心技术和品牌,把电动化和智能化结合起来,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是实现汽车强国梦的重要推手。
1.将下面这句话放回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仅市场规模巨大,不少关键技术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脱颖而出 方兴未艾 半斤八两 波谲云诡
B. 脱颖而出 突飞猛进 不相上下 波谲云诡
C. 一枝独秀 方兴未艾 半斤八两 风起云涌
D. 一枝独秀 突飞猛进 不相上下 风起云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能源汽车具有着消除石油资源短缺压力、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历史担当
B.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着缓解石油资源短缺压力、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历史担当
C.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承载着缓解石油资源短缺压力、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历史使命
D. 新能源汽车承载着解决石油资源短缺压力、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解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历史使命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从个人成长到国家发展,辩证地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指出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常会走向灭亡。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愿意追随先贤、为清白正道而献身的志向。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为师者要重视“道”,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____________”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传道解惑,“____________”是非常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