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粱启超在《书法指导》中曾提到,学书法,不宜从赵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粱启超在《书法指导》中曾提到,学书法,不宜从赵孟额、董其昌一派入手,不是不好,只是不容易学,易导致笔力软弱,无“丈夫气”。梁启超这番基于书法气质所下之论断颇有见地。“丈夫气”固然不是书法所有之必须,却是值得提倡的一种精神气质。

何为“丈夫气”?《孟子》有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丈夫气”,即是有使命、有责任、有担当、有毅力、不忸怩、不矫饰。书法的“丈夫气”,则是融书卷气、金石气、士大夫气、雄健气于一体的阳刚博大的精神气质,是书法雄健、雄强之气的一种拟人化表达。这其中,书卷气尤为重要,没有书卷气的“丈夫气”,常是一种狂怪之气、粗鄙之气和莽夫之气,去书法之本质远矣。“丈夫气”是书法的大格局、大气象、大境界的精神表征。

客观来讲,书法之美并无优劣之分,有阳刚雄强之美,也有阴柔妍媚之美。然而, 阴柔妍媚之美虽是书法的一种气质,当代书法艺术却不能仅停留于此,因为一个伟大时代的书风,绝不能缺少昂扬的精神气度。我们经常会看到汉简书法、石刻书法上的长撇大捺或最末一长竖笔,划破长空,震撼人心。要知道,这种艺术精神,并非出自文人贵族之手,而往往出自普通书吏。可见,在汉代,任何一个阶层,只要稍识字者,包括女性和一般工匠,都不乏强烈的书法艺术表达冲动,这是其有别于其他朝代之处。

汉代之后,从曹魏到北周,书法艺术几乎都表现为一种阳刚伟岸之象,可谓“丈夫气”十足。东晋时帖学已经完善成熟,书风则为之一变,开启了南朝风雅,帖派书风追求的是一种飘逸之美、潇洒之美、妍媚之美。但帖学书风在运笔上过度强调点画二端的表现,容易产生浮浅平滑、飘浮空怯等弊病,其雄豪之气逊于汉魏。到唐朝,雄强阳刚的书风重新被崇尚。到了清代,碑学开始兴盛,碑派书风追求的是一种质朴之美、刚健之美、雄强豪放之美。碑学的拙朴、倔强、瘦硬特点,促生了金石书风。金石气使书法呈现出阳刚之美,书法审美产生巨大变革。但碑学书风厚重的结体容易失之荒率粗糙、 狂肆怪野,为了克服碑学书风的弊端,有人提出了碑帖结合的方法。曾国藩曾说:“即以作字论之,纯以神行、大气鼓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碑学固可以救帖学妍媚之弊,然仍需以帖学之妍雅救碑学粗鄙之弊。

书法审美总是在一种正反合的历史轨迹中前行,但不论如何发展,书法的“丈夫气”都极其重要。每个时代的精神面貌都体现在这一时代的主流书风之中。当今时代是一个社会变革的伟大时代,需要一种大丈夫的担当精神,尤应要倡导与时代精神相符的阳刚大气的书风。

(摘编自朱中原《书法要有“丈夫气”》,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丈夫气”是充满雄健、雄强之气的阳刚博大的精神气质,是书法必须提倡的。

B. “丈夫气”是一种拟人化表达,作为书法格局的精神表征,融多种气质于一身。

C. “丈夫气”使得汉代任何一个阶层的人都能拥有一种强烈的书法艺术表达冲动。

D. “丈夫气”在书法中至关重要,因为书法审美总是在正反合的历史轨迹中前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中引用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来引出书法“丈夫气”的内涵。

B. 文章第四段对碑学与帖学进行正反对比,指出二者相互弥补才能克服弊端。

C. 文章梳理书法气质的变化,明确了“丈夫气”在书法史中多居主流的事实。

D. 文章论述了时代精神与主流书风的关系,指出当今书法尤其需要“丈夫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文中梁启超的论断看,赵孟颊、董其昌一派的书法是缺乏“丈夫气”的。

B. 书卷气是克服书法“丈夫气”中狂怪、粗鄙和莽夫之气等缺点的重要因素。

C. 东晋时期帖学的审美追求使得这一时期书风表现出的豪迈之气逊于汉魏。

D. 当今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时代,不仅书法,所有艺术创作都应符合时代精神。

 

1.B 2.B 3.A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是书法必须提倡的”说法绝对,原文说“却是值得提倡的一种精神气质”。C项,“使得汉代任何一个阶层的人都能拥有一种强烈的书法艺术表达冲动”范围扩大,原文说“任何一个阶层,只要稍识字者”,这里范围扩大了。D项,“因为书法审美总是在正反合的历史轨迹中前行”强加因果,原文是转折关系。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文章第四段对碑学与帖学进行正反对比”说法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只是进行了比较,但碑学与帖学是同一类事物,不是正反对比。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项,“赵孟颊、董其昌一派的书法是缺乏“丈夫气”的”理解错误,原文说“不容易学,易导致笔力软弱,无‘丈夫气’”,是学不好容易导致笔力软弱,无“丈夫气”。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西方科学的大传统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建立了以追求确定性知识和逻辑演绎体系为主要标志的理性科学,而古代中国没有。这是因为它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的核心是人文理念。中国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人民与土地高度绑定,因而是熟人文化、血缘文化、亲情文化,以“仁爱”为理想人性,以“礼”为人文教化的手段。希腊文化是海洋文化、游牧文化、商贸文化的混合体,迁徙是常态,因而是生人文化、契约文化,以“自由”为理想人性,以“科学”为人文教化的手段。“科学”就是希腊人的“人文”。

“自由”即成为“自己”,而“自己”只有通过永恒不变者才可达成。作为自由的学术,希腊的理性科学具有非实用性和内在演绎两大特征。自由的科学为着“自身”而存在,缺乏外在的实用目的和功利目的。自由的科学不借助外部经验,纯粹依靠内在演绎来展开“自身”。中国古代在演绎科学方面欠发达,是因为缺乏自由的人性理想,因为不可能对无实用价值的自由的科学情有独钟。

希腊理性科学的基础层面是数学四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高阶层面是哲学。希腊数学是自由学术的典范。希腊哲学从自然哲学开始,“自然”是希腊人的伟大发明。在早期希腊思想家那里,“自然”的基本意思是“本源”和“根据”。“论自然”即论万物之“本源”和“根据”。“自然的发明”意味着理性思维方式的发明,即通过内在性的方式(演绎推理)追究内在性(本性)。而在老子《道德经》中多次出现的“自然”意思是“自己如此”。相信天人合一思想的中国文化从未把天地万物视作独立于人的客观对象,也从未将这个客观的存在领域统一命名为“自然”。缺乏“自然”概念,是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决定性证据。

希腊理性科学形成了西方科学的大传统,其精神气质贯穿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始终,为现代西方科学所继承。我们可以把希腊理性科学的精神称为“科学精神”。

(吴国盛《什么是科学》,有删改)

1.文章第三段引用老子《道德经》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请根据材料,分析古代中国无法建立“理性科学”的原因。

3.请根据材料概括“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

 

查看答案

简答题。

(1)《红楼梦》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里描写到:

(宝钗)心中吃惊,想到:“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xx的言语。她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她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这段话中,宝钗想到的人是谁?请分析宝钗这样评价此人的原因。

(2)请概括《呐喊》中王九妈(《明天》)、杨二嫂(《故乡》)、七斤嫂(《风波》)三位女性性格上的共同点和各自最突出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家》中,以陈姨太为首的长辈借口在家生孩子有“血光之灾”,会冲犯高老太爷的亡灵,强迫瑞珏到城外分娩,致其难产而死。而真正害死瑞珏的是残酷愚昧的封建礼教。

B. 孔明屯军五丈原,派人挑衅魏军,后者并不出战。孔明就用大盒子装了女子的饰物和衣服,并写了一封信送给司马懿。司马懿看后非常恼怒:“孔明视我为妇人耶!”立刻发兵迎战。

C. 哈姆莱特请求霍拉旭在戏剧《捕鼠机》上演时,集中精神注视国王克劳狄斯。王子认为如果国王在听到戏词后,隐藏的罪恶仍不露一丝痕迹,就证明他们见到的鬼魂是恶魔。

D. 葛朗台提出打算帮弟弟还债,德·格拉桑自告奋勇要替葛朗台见债权人,向他们收回债券,把付款日期往后推,只是要葛朗台在清盘总数上多付一笔附加费。提议被葛朗台拒绝了。

E. 《茶馆》中的小丁宝虽然年纪轻轻,却有胆有识。她讽刺小刘麻子要开办的是缺德公司,警告王利发茶馆要被占。而她为王利发求情,剧终为王利发哭泣,又体现出她善良的一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6处)

诗有叙事叙语者,较史尤不易。史才固以檃栝生色而从实著笔自易诗则即事生情即语绘状一用史法则相感不在永言和声之中诗道废矣。此《上山采蘼芜》一诗,所以妙夺天工也。杜子美仿之作《石壕吏》,亦将酷肖,而每于刻画处,犹以逼写见真,终觉于史有余,于诗不足。论者乃以“诗史”誉杜,见驼则恨马背之不肿,是则名为可怜悯者。

(王夫之《古诗评选》)

2.王夫之与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3.根据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诗与史的区别。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补,本义指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补,可能是画龙点睛,也可能是画蛇添足……不同的“补”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