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专门谈了风骨的问题。他...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专门谈了风骨的问题。他说做文章要“风清骨峻,篇体光华”。就是说,文章要像人一样,有清新的风貌、峻拔的骨骼,看起来精神奕奕。这是一种对文章的美的理想,并且这种美的理想又是从人格的美的理想中来的。所以,钱钟书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里认为,中国传统以来的文评就是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可见,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往往和真、善联系在一起。

②风骨的说法,探本溯源,大抵是从人物品藻里来的。关于人物品藻,中国从来便是有的。□□□□□□

③不过魏晋时候的人物品藻和从前又有不同。按照现代汤用彤的说法,“汉代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明”。就是说,汉代议论人物偏于实在,往往把外在的形容和人的身份地位联系起来,好像有功利性的意味。而魏晋时候,尤其是晋代,议论人物偏于玄虚,往往从审美的一面欣赏人的精神气象。譬如南朝宋的刘义庆写《世说新语》,记述汉代到东晋的轶事琐语,有许多谈论人物风度的内容。他大概是受了前一代的影响,所以尤重人物的气宇和风韵。至于差别的原因,也许在于汉代是儒教统治,思想上有最高权威作为标准的时代;而魏晋则是政治混乱苦难、精神却自由解放的时代。魏晋人在政治的失落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进而有了对个体的美的欣赏

④可见,人物品藻在实用、功利的层面以外,又发展出审美、赏鉴的一面,所以一些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便自然而然地用于艺术,以至于元人杨维桢《赵氏诗录序》里认为,“评诗之品无异于人品也,人有面目骨体,有情性神气,诗之丑好高下亦然”,也就是人化的艺术。风骨便是一例。在人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人格美。一个有风骨的人,往往性格坚强而不屈,品格刚正而有骨气,素性潇洒,风度翩翩。而在艺术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意境美。一件有风骨的艺术品,往往自然流畅、刚健笃实,使艺术家之心清澈显然,充满凝聚的力量。譬如绘画。中国画讲究笔墨,所以用墨要有流动的感觉,用笔要有穿透的力量。六朝齐的谢赫写《古画品录》,讲了绘画六法,其中有两点说的是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譬如书法。书法讲究用笔、结体和章法。尤其草书,一笔而成,中间有轻有重、有徐有疾。骨架立于其中,故而气脉贯通,隔行不断。所以书法是以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的字体篇章为美的。刘勰把风骨引入文学,以为文章要有生命感,鲜活而生动;要有精神性,不能软绵绵、懒洋洋。这一点,对后世文人影响颇大。

⑤风骨的精神,在汉魏一代人的放任率性、刚健遒劲里,显得尤为强烈。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没有明言风骨专是汉魏一代的。刘勰以后,南朝梁的钟嵘提到了“建安风力”,大抵有这个意思。再以后,则往往说建安风骨、汉魏风骨。譬如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评阮籍的《咏怀》之作时,说“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可见,后人把汉魏一代风骨的精神奉为楷模,并极力效仿。在唐代,主要是初唐和盛唐,这种风气最盛。譬如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为作诗要传承汉魏风骨,既有兴寄,更有骨气。又譬如李白,“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显然有一种对为人为文大气而深刻的追求。

⑥汉末至魏晋,是政治黑暗、社会苦痛的一个时期,常有战争、生死的劫难。那个时候,一面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对生命易逝的忧患感喟;一面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建功立业的慷慨多气。所以,汉魏风骨便有一种大气之美的意蕴。大气之美,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要有一种大的视野、大的胸襟。譬如形而上的天地、死生之思,又譬如现实里的政治、社会之虑。初唐和盛唐一代的许多文人秉承了这种精神。他们写出塞诗,便是一种深沉激昂,对民族命运的思虑,是一种大气之美。

(节选自解芳的《风骨之美》)

1.联系后文,理解第一段中画线句“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在文中的含义。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曹丕当魏国皇帝的时候,实行了一种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法。

②这种做法虽然有权势把持、变相世袭的流弊,但还是使品评人物的风气,愈发盛行起来。

③后来是鉴别流品。

④譬如汉代的王充说骨相,就是从骨法而知人的富贵贫贱、操行品德。

⑤一面看人的家世门第、才性品行,一面看人的风姿仪态、骨骼骨相。

⑥先是看面相,从人的五官、容貌、体态,预言吉凶祸福。

A. ⑥,①,④,③,⑤,②。 B. ⑥,①,②,④,③,⑤。

C. ⑥,③,④,①,⑤,②。 D. ⑥,④,③,①,⑤,②。

3.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下列对“风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风骨”一词用于文评是中国文评把文章人化、生命化的一个表现。

B. 元人杨维桢认为诗歌好丑取决于有无风骨。

C. 钟嵘认为风骨是汉魏一代专有。

D. “汉魏风骨”主要指诗人们因政治黑暗、社会苦痛而产生的对生命易逝的感喟。

5.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1.用品藻人物的词语去评论文章。 2.C 3.指出魏晋人议论人物偏于审美的一面的原因,承接上文内容,引出下文把品评人物的词语用于艺术的内容。 4.D 5.文章先提出讨论的话题——文章的风骨,然后探究风骨说法的来源,接着比较汉魏两朝议论人物的侧重,再梳理“风骨”一词用于文学品评的源流,最后揭示“建安风骨”的内涵及其影响。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内涵的能力。首先回归文本,找到划线句子,看该句所写的对象,看有无使用技巧,圈出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內涵。划线句在第一段,本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找到设题的区域,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联系设题句子的手法才能品味句子的含义。第一段相关内容,“他说做文章要‘风清骨峻,篇体光华’。文章要像人一样,有清新的风貌、峻拔的骨骼,看起来精神奕奕。这是一种对文章的美的理想,并且这种美的理想又是从人格的美的理想中来的。”这句话是说做文章要像人一样有风貌、骨骼和精神,钱钟书用这句话是来评论文章,如何评论文章,既然上一句谈的是做文章要像人一样有风貌、骨骼和精神,所以,理解“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抓住关键词“文章”和“人化”“生命化”,再联系后文,即第②节说“风骨的说法,探本溯源,大抵是从人物品藻里来的。”可知其含义是:用品藻人物的词语去评论文章。 2.试题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性。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由备选答案知,⑥在首位。⑥中有“先是看”一词,③“后来”“鉴别流品”承⑥“面相”。④“汉代的王充”,①“曹丕”,根据时间先后顺序,④在①之前。②中的“这种做法”是指⑤的内容,所以⑤应在②之前。综上分析,应排成⑥③④①⑤②。故选C。 3.试题本题考查的是重要句子的作用。题干已经提示分析该句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阅读第③段,该句是第三节末尾一句话“魏晋人在政治的失落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进而有了对个体的美的欣赏。”内容上,指出魏晋人议论人物偏于审美的一面的原因。第②节说,“风骨的说法,探本溯源,大抵是从人物品藻里来的。关于人物品藻,中国从来便是有的。”第③节说,“不过魏晋时候的人物品藻和从前又有不同。”第④节说,“可见,人物品藻在实用、功利的层面以外,又发展出审美、赏鉴的一面,所以一些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便自然而然地用于艺术”。所以,这句话在结构上,既承接上文内容,有引出下文把品评人物的词语用于艺术的内容。 4.试题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风骨”这一概念的的意思,这样以后再做选择。D项,以偏概全。原文第⑥节,“汉末至魏晋,是政治黑暗、社会苦痛的一个时期,常有战争、生死的劫难。那个时候,一面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对生命易逝的忧患感喟;一面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建功立业的慷慨多气。”所以,“汉魏风骨”既有对生命易逝的感喟,也有对建功立业的慷慨多气。故选D。 5.试题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的能力。通过分析论述层次来考查分把握文章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再对内容要点进行合并。本文的总体论证思路是由提出问题(指出现象)到分析问题(剖析原因)。通读全文,先概括每一节的内容:第1节提出文章的风骨这一话题,第2节探究风骨说法的来源第3、4节比较汉魏两朝议论人物的侧重,第5节再梳理“风骨”一词用于文学品评的源流,第6节揭示“建安风骨”的内涵及其影响。在概括了各段段意后,再对各段意进行合并。最后用“先提出……的话题,接着论述……,最后……”的模式答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题目要求选择

下列各句表述得体准确的一项是(   )

A. 你的邀请我心领了,明天我一定出席。

B. 我就谈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C. 王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D. 你的设计方案我看过了,其中的不妥之处,我已经斧正了。

 

查看答案

按题目要求填空

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__________》)

②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蒹葭》)

______________,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

④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段时间,一款名为“鲁迅群侠传”的手机游戏产品推出,他将鲁迅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如孔乙己、阿Q、祥林嫂、夏瑜、华老栓、闰土、康大叔等装扮成游侠,闹得不亦乐乎。鲁迅作品,包括作品中的这些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款打着“纪念鲁迅”名头的游戏产品一经面试就受到强烈批评,现已下线。

请以“鲁迅,我想对你说”或“网友(游友),我想对你说”或“给手游产品设计师(开发者)的一封信”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位资深语文专家关于文言文诵读的方法,请从这段文字中总结出两条结论。每条不超过20个字。

诵读是出声音的读,但并不是朗诵。朗诵往往是读给别人听,诵读却是读给自己听。从方法上来说,用普通话即可,节奏、抑扬、强弱、缓急都无客观规定,可随自己的感受适当处理。古人所谓“心到、眼到、口到”之说,实在是高效形成文言语感的极好方法。不管是成篇诵读、片段诵读,还是陌生词句的反复诵读,都是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办法。

 

查看答案

下面是学校广播站的一份广播稿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聆听校园广播。今日的主题是“礼行天下”。中华文明已逾五千年,中国素享“礼仪之邦”美誉。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学礼、知礼、守礼,切勿做出违背礼仪的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