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动莫若敬,德莫若让。——《国语》
②贪满者多损,谦卑者多福。——欧阳修《易或问》
③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陆游《感事六言》
④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陈寿《三国志》
⑤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冰心《春水》
⑥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习近平2019年“两会”金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结合个人体验和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读图,归纳“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脱贫攻坚成就显著”的内容。(表述中不能出现数字。)
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
(示例)
问题语段:老张跟别人吵架了,想不到老张是这么一个讨人嫌弃的人,他人缘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反驳1:老张跟别人吵架原因很多,不能因此就说明老张讨人嫌弃、人缘不好。
反驳2:你和朋友吵架了,就能说你讨人嫌弃、人缘不好吗?
问题语段:这所大学的图书馆的藏书非常丰富,可以肯定,这所大学一定是一所一流大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和”意味着互尊互助、开放包容,“合”则指向齐力同心、相向而行。厦门会晤期间,不少人把目光定格于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的会标。霓虹绽放、多彩汇聚的简洁图案,既象征伙伴关系,也喻示朴素哲理:朋友多了路好走,团结起来有力量。聚力打造“金砖+”合作模式的“金点子”,正是植根于________、合作共赢的中华传统理念,也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独特魅力。对话会上,习最高领导人连用四个“加强团结协作”倡议大家同舟共济、携手前行,联手营造有利发展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厦门会晤发出的“金转声音”,将传之久远、影响弥深,赢得更多回应。
( )。随着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一国一域难以________,如果不主动汇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只会________,固步自封。“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曾作出判断: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当今世界,破解发展难题,应对现实挑战,防范潜在风险,无时无刻都需要播撒“和”与“合”的中国理念。
“金砖合作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找准了合作之道”。崇扬“和”“合”,胸怀天下,________,更加精彩的故事正等待我们去讲述。
(节选自《人民日报》《一箭易断,十箭难折》,2017年9月6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今世界,破解发展难题,防范潜在风险,应对现实挑战,无时无刻需要播撒“和”与“合”的中国理念。
B. 当今世界,应对现实挑战,破解发展难题,防范潜在风险,无不需要播撒“和”与“合”的中国理念。
C. 当今世界,应对现实挑战,破解发展难题,防范潜在风险,无时无刻需要播撒“和”与“合”的中国理念。
D. 当今世界,破解发展难题,防范潜在风险,应对现实挑战,无不需要播撒“和”与“合”的中国理念。
2.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
B.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C. 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D.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同气连枝 独善其身 形单影只 达士通人
B. 同气连枝 明哲保身 形单影只 立己达人
C. 和衷共济 明哲保身 踽踽独行 达士通人
D. 和衷共济 独善其身 踽踽独行 立己达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生活情景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所说的“____________”,表达了对自己整天思索的反省;“____________”,则指出了自己曾经踮起脚远望的不足。
(3)《曹刿论战》中,齐军大败之后,曹刿观察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远望齐军的队伍,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决定“逐齐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崔融
杜审言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族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③平。
[注]①崔融:杜审言的友人,时任节度使书记官。②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③古北:泛指北方边境。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叙事的方式,交待友人远征的原因和形势,描绘出一幅君王为歼敌派将出征、书记随主帅即将远行的景致。
B. 颔联中“连”、“动”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饯别的帐蓬从宫阙伸延到河边,军旗在风中猎猎飘舞的情景,表现了出征时饯别场面的热烈隆重和军容的威严雄壮。
C. “笳吹夜边声”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都写了“边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与忧国的悲慨之情作铺垫。
D. 此诗虚实相照,在写作上善于运用衬托的手法,机趣盎然,古朴苍劲,铿锵流韵,写得言简意赅又不失笔调豪放,回肠荡气又不失痛快淋漓。
2.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