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PC电脑、PDA、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等。
广义的数字阅读包括以数字文件为内容载体的公开出版物、电子书、漫画、数字报刊杂志以及有声读物文件。狭义的数字阅读指通过PC、手机、平板电脑等互联网设备进行文学作品的在线或离线阅读,仅包含网络文学与出版物的电子版。
(摘编自艾瑞咨询《中国数字阅读行业研究报告》)
材料二:
2011-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及增长率
2011-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材料三:
截至2018年底,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已经达到4.32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达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达71.3分钟。
产业发展方面,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254.5亿,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逾九成,是产业发展主导力量。数字阅读用户的行为偏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14-18岁的人群偏好青春校园类题材。且呈现高时长、高频率的阅读习惯;25-30岁的人群偏爱职场商战类内容,人均年阅读量13.22本,超过数字阅读用户的平均水平。付费意愿上,数字阅读用户的版权意识基本建立,付费意愿连年提升,2018年达到66.4%。作者与内容方面,作者数量稳步增长,特别是专业作者培训班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创作者的写作水平,带动精品内容涌现。数据显示,近70%的数字阅读用户认为2018年的数字阅读内容质量有所提升。题材上,立体多样的现实主义题材更受用户欢迎,都市生活、职场商战类的网络原创内容受到热捧。在产业创新方面,以社交化为特征的媒体融合以及线上线下打通的纸电融合等模式带来新的产业增长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挖掘出产业内生动能。
(摘编自《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
材料四:
单从数据来看,人均数字阅读量达到12.4本,相当于一个月读一本,其实已经不能算少了。但人均12.4本的数字阅读量,确实模糊了很多问题。且不说具体阅读的方式,是精读还是粗读,是有思考的阅读还是浮光掠影的阅读,就说阅读的内容,就很值得细细推敲。虽然缺少定量定性的统计与分析,但就眼前所见,恐怕很多阅读内容难让人乐观。当下电子阅读中,网络小说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当然,随着这些年来对内容生产的重视,网络小说的质量正在提升,但也很难说就达到了要求。而在一些角落里,大量的阅读内容还存在着不健康一面。这样的电子阅读,即便数字再多,又有多大意义?阅读的所有美好意义,其实都是通过价值体现出来的。消遣式、娱乐式阋读也无不可,但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一些不健康和漏洞百出的内容,走马观花的阅读一百本,可能还不如精读一本有质量的书更有价值。
(摘编自毛建国《数字阅读不能只重视阅读数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阅读内容就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而阅读载体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的就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
B. 从2011年到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都在持续扩大,而到了2018年市场规模更是显著提升。
C. 14~18岁的人群偏好青春校园类内容,25~30岁人群偏爱职场商战类题材,表明数字阅读用户的行为偏好与年龄有关。
D. 2011年至2018年,人均数字阅读量逐年攀升,但从定量定性的统计与分析上看,广大数字用户的阅读质量是参差不齐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阅读内容狭义上指文学作品,而广义上还包括有声读物在内的其他数字文件。
B. 2011年到2018年,数字阅读用户和市场的增长率逐年降低,说明该产业已饱和。
C. 随着作者数量增长和专业作者培训班的出现,数字阅读内容的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D. 浮光掠影的粗读,或者阅读内容不健康,会使阅读价值的美好意义无法充分体现。
3.如何促进数字阅读产业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人工智能已由一般性工作向具有创意性的工作扩展,其中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运用就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尝试。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甚至恐慌:难道人类最后一块领地也要被人工智能占领了吗?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身体”。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而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
首先,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艺术创作的触发是艺术家主体和外部客体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清代画家郑板桥画竹,正是因为他看到了“院中之竹”后,“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这个“画意”就是艺术创作的冲动。虽然人工智能现在也可以通过看图进行艺术创作,但人工智能的“看”与人类通过身体的“看”具有本质的不同。人工智能的“看”与其说是一种“看”,不如说是“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所“看”之物的数据,人工智能再调动内存数据库,找到合适的模型、编程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
其次,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一方面,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整个身体都会进入到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状态。古希腊柏拉图认为,诗人在吟诵诗歌的时候会进入到一种“迷狂”状态;而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也强调要进入到“虚静”的状态。另一方面,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其喜怒哀乐均会影响到他的艺术创作。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将自己的想象、情感、志向、思想等内容通过艺术表达出来。而对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来说,其艺术创作过程仅仅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自己所“创作”的艺术为何物,对于它们来说,这些艺术仅仅是冰冷的数字与毫无温度的符号而已。与艺术家有生命的人的身体不同,影响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
再次,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也在改造着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自己。马克思指出,当人通过劳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毫无疑问,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实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另一方面对象的特质也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对主体形成了某种反作用。正所谓“文如其人”——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同时“人如其文”——人也会受到文的反作用。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过程来说,即使它可以对人工智能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仅仅是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经验和情感的积累,而且这些积累是作为一种数据和符号保存在人工智能的存储器之中,这显然与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截然不同。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也为艺术家带来了更多挑战,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家如何让自己的艺术作品与人工智能艺术作品竞争?艺术家如何让自己的艺术作品不同于人工智能艺术作品?这些问题将促使我们去思考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关系。
(摘编自张新科《艺术、身体与人工智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B. 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类的身体,所以它的艺术创作不是源于创作冲动。
C. 喜怒哀乐会影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不受此影响。
D. 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和人工智能与其创作对象都有对等的相互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针对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运用问题,文章论证了在艺术创作上“身体”的独特性。
B. 文章从三个方面指出人类“身体”与艺术创作的密切联系,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C. 文章主要采用举例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人类自身与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上的差异。
D. 文末指出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给艺术家带来了挑战,这样使全文论述更全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已经在具有创意性的工作领域运用,这会引起人们的反思乃至恐慌。
B. 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须调动内存数据库找模型,因此它的数据库只要大就行。
C. 在进行诗歌创作和吟诵时,中外诗人都会进入一种与日常生活不同的“虚静”的状态。
D. 既然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上有许多的不足,那么其艺术创作前景必然越来越黯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百多年前,外国记者曾拍下国人呆滞木讷的影像;迈入新时代的当今中国,到处可见幸福开心的笑脸。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我发言人就维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问题作出的回应,义正辞严,斩钉截铁;联合国休息室内,中东某国外交官在抗议侵略无效后,沉默不语,神情沮丧……正像歌中所唱:“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请联系现实,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则有关萤火虫与蜗牛的资料上说,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而它的食物就是蜗牛。原来,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弯拢来就成为一把钩子,钩子上有一条沟槽,那东西细小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先用预颚在精明的蜗牛的肉体上轻轻地敲敲。而蜗牛根本未把弱小的萤火虫放在眼里。它不知道,萤火虫的这种敲打就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敲它几下,注射另外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下肚去。
(1)从以上材料中可以推论出萤火虫取得胜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而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2)我们从蜗牛的经历中可以得出什么教训?(不超过40个字)
下面是中国邮政发行的“全民阅读”特种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10字。
将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概括成一个长单句,下列各项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①华为是目前国内智能手机的领导者,在5G技术研发上更是领先一步。
②随着2019年5G元年的到来,各大手机品牌相继宣布5G手机的发布时间。
③华为在MWC2019大会上抢先发布了全球第一台5G折叠手机——华为MateX。
④作为全新概念的折叠手机,华为MateX引来不少关注。
⑤据消息人士透露,华为MateX在国内的发售时间将定于今年6月份。
A. 国内智能手机领导者、5G技术研发领先者华为全球抢先发布的全新概念5G折叠手机华为MateX将于2019年6月份在国内发售。
B. 作为国内智能手机领导者、5G技术研发领先者,华为抢先发布了全新概念5G折叠手机华为MateX,它将于2019年6月份在国内发售。
C. 随着5G元年的到来,国内智能手机领导者、5G技术研发领先者华为于2019年6月份抢先发布并预售了全新概念5G折叠手机华为MateX。
D. 国内智能手机领导者华为全球抢先发布的将于2019年6月份在国内发布的全新概念5G折叠手机华为MateX的诞生标志着5G元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