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文蔚,字右华,河间人也。父裼,唐僖宗朝,累为显官。文蔚幼砺文行,求知取友,蔼然有佳士之称。唐乾符初,登进士第,时丞相裴坦兼判盐铁,解褐署巡官。未几,以畿尉直馆。丁家艰,以孝闻。中和岁僖宗在蜀大寇未灭急于军费移盐铁于扬州命李都就判之奏为转运巡官驾还长安,除监察御史,迁左补阙侍御史、起居含人、司勋吏部员外郎,拜司勋郎中、知制诰,岁满授中书舍人。丁母忧,退居东畿,哀毁过礼。服阕,复拜中书舍人,俄召入翰林,为承旨学士。属昭宗初还京阙,皇纲浸微,文蔚所发诏令,靡失厥中,论者多之。转户部侍郎,仍依前充职,寻出为礼部侍郎。天佑元年夏,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兼判户部。
时柳璨在相位,擅权纵暴,倾陷贤俊,宰相裴枢等五家及三省而下三十余人,威抱冤就死,缙绅以目,不敢窃语其是非,余怒所注,亦不啻十许辈。文蔚殚其力解之,乃止,士人赖焉。璨败死,文蔚兼度支盐铁使。天佑四年,天子以土运将革,天命有归,四月,命文蔚与杨涉等总率百僚,奉禅位诏至大梁。太祖受命,文蔚等不易其位。开平二年春,暴卒于位,诏赠右仆射。
文蔚沈邃重厚,有大臣之风,居家孝且悌,虽位至清显,与仲季相杂,在太夫人膝下,一不异布素。弟济美,早得心恙。文蔚抚视殆三十年,士君子称之。
(选自《梁书·张文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和岁/僖宗在蜀/大寇未灭/急于军费/移盐铁于扬州/命李都就判之/奏为转运巡官/
B. 中和岁/僖宗在/蜀大寇未灭/急于军费/移盐铁于扬州/命李都就判之/奏为转运巡官/
C. 中和岁/僖宗在/蜀大寇未灭/急于军费/移盐铁/于扬州命李都就判之/奏为转运巡官/
D. 中和岁/僖宗在蜀大寇未灭急于军费/移盐铁/于扬州命李都就判之/奏为转运巡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文中指张文蔚初入仕途担任官职。
B. 直馆,晋、唐以来奉职国家文史等馆的官名,文中指史官。
C. 丁家艰,指遭逢父母的丧事,这里指张文蔚遭遇父亲的丧事。
D. 禅位,禅让帝位。这里指后唐皇帝将帝位让给梁太祖朱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文蔚自小就有很好的声誉。虽然出生官宦之家,但他努力上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磨练自己的学业和品德,并热心结交朋友。
B. 张文蔚对父母非常孝顺。唐乾符初年,担任巡官不久,便遇上母亲去世,他退居京城东郊,哀伤过度损毁了身体,受到大家的称赞。
C. 张文蔚多朝为官,仕途大体顺利。即使柳璨擅权,排斥陷害忠良,梁太祖即位改换朝代,张文蔚的职位也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D. 张文蔚友爱兄弟。虽然位至高官,仍然与哥哥弟弟们生活在一起。弟弟张济美患有心脏病,张文蔚照看护养他差不多三十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昭宗初还京阙,皇纲浸微,文蔚所发诏令,靡失厥中,论者多之。
(2)文蔚殚其力解之,乃止,士人赖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香
郭凯冰
东方天际的一点亮还没有出来,父亲已经窸窸索索起床了。
母亲朦胧中翻个身,眼睛都没睁开:“早起来干啥?”
父亲回一句:“睡不着!”
村子还睡着。
昨天一个晌午,田里就变得苍黄。父亲站在村口,嗅觉因了眼前的朦胧而异常灵敏。在微明的清光里,田野里成熟的麦香浓郁醇厚,让父亲突然感觉胸腔里满满的。
十八岁那年,饥荒逼迫着他走向离村子十几里远的河滩寻找野菜。
一阵风带来一丝久违的气息!父亲愣了,这是一种什么香味呢,这么熟悉,又这么陌生?猛然,父亲拔腿向前跑去。
小撮麦子,长在河滩里!苍黄的成熟的麦子,骄傲地站立在碧绿的野草和杂乱的坟头间。
那个晚上,弟弟妹妹们,躺在被窝里,一人几个麦穗,咀嚼了大半夜。
如今六十五岁,在微明的清光里走向河滩的父亲,想起那撮麦穗,胸腔里那满满的东西溢出来,润湿了松弛的脸。
父亲在地头蹲下,拿出儿子给他的纸烟抽起来。父亲很少抽烟,只是最近几个月,抽得特别凶。
儿子,真不错,是个好儿子。村里人都羡慕父亲。有几个做儿子的会花十几万元在城里买一套房子送给老父亲呢,儿子是十里八村独一个。
父亲不喜欢弯腰割麦,他蹲着。身子跟麦棵子一般高,麦穗就在他的鼻尖前方,浓浓的成熟的气息把鼻腔灌得满满的,父亲忍不住打了一个香香的喷嚏。左手满满握着干爽的麦秆,右手轻轻握着熟稔的镰刀,一镰一镰,“嚓嚓嚓……”六十五岁的父亲割得缓慢而富有韵律,不像在忙麦收,倒像在享受。
割了两个钟头,身后躺下的麦子整整齐齐地码在草绳上。父亲回头看看,把镰刀插进地里,开始捆麦。不一会,身后就有了一溜一般大小的麦个子。
太阳升高了,父亲感到了太阳的灼热。他站起身,眯着眼向河对岸望去。那里一片炫目的苍黄,让他想起村里四十年前的大丰收。他带着队上的小伙子们,一个晌午,就把河滩里十几亩麦子收割完了。对岸,也有一队收麦的人,队伍里的母亲,被父亲的利索劲吸引了父亲突然冲动地脱下了上衣,光着膀子加快了镰刀的挥舞。干爽的麦子在镰刀和手臂间舞蹈,整整齐齐地倒在新鲜白亮的麦茬上,而汗珠,也在父亲的后背和脸上欢快地流淌。成熟的麦腥味和着干燥的土腥味,田里的气息更浓了……
母亲送午饭来了:“你咋像个小青年啦!自从有了儿子,你就没光过膀子,今天你是发疯了!”母亲的嗔怪里含着欢喜,父亲这几个月,从来没有这么酣畅过。她似乎又看到了当年公社里那个“割麦突击手”的影子。
父亲拿几个麦个子,做成一个舒服的麦床躺下:“以后,再光膀子就没机会了。你说到了城里住,六月里不割麦,不流汗,忙种还过个啥劲?要那样,我们住城里,不是等死吗?”
母亲恼了:“你个榆木疙瘩。儿子孝顺你,你不知道好歹,难道你儿子给你买了房子,就是接你去等死的?你个老不死!”骂完了的母亲大概觉得自己的话有意思,哈哈笑了。父亲也跟着“嘿嘿”笑。
午后,母亲没有听从父亲的催促回家,她想最后捆一次麦子;父亲在麦床上满满的睡了一觉,本来半天割完的麦子,直到天黑透最后几垄才被放倒。他们直起腰,站在地头,默默的看着自家的麦田。也许,还望着所有的麦田。
昏黄的月亮升起来,母亲“嗤”一下笑出声。父亲诧异地看看母亲,也笑了。结婚第三年的那个麦收前夕,母亲夜里陪父亲来河滩给生产队看护麦子,月光下的麦田泛着光,散发着成熟的香味。在河里洗过澡的父母被成熟的麦香点燃,久盼不来的孩子竟然就在那个夜晚来临了……
“还是跟儿子再说说吧,好不?”在父亲商量的口气里,母亲听出了乞求和难过。
要是前些日子,她早就要骂死老头子了。今天,在月光下凝视着麦田的母亲没有反驳,轻轻地应一声:“嗯。”
夜,有了凉意。父亲和母亲,一前一后,在清亮的月光里走着,在浓浓的麦香里走着……
(选自《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2012年02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亲近来几个月抽烟厉害,是因为害怕自己不适应城市里的生活,表明了父亲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B. 通过父亲与母亲的对话、神态描写,暗示出父母恩爱,家庭关系和谐,夫妻之间充满温情与包容。
C. 小说的时间刻度遵循农耕文明的尺度,以环境描写来表明时间的推移,烘托意境,渲染乡土情调。
D. 小说仅仅聚焦了父亲一天的劳动,但却辐射到父亲的一生,这种构思使得小说意蕴丰富,充满张力。
2.父亲曾经是“割麦突击手”,但本来半天割完的麦子却花了一整天,这样写有何用意?
3.“我们住城里,不是等死吗?”这句话,既是理解“父亲”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感恩节当天,韩红组织了一场为环卫工人送温暖的公益活动。一同参与活动的除了李易峰、韩红,还有张一山、春妮等一众的明星。这个活动是怎么成行的呢?抛开圈粉、炒作等内部的影响,活动的实现流程反而相对简单,其实是由韩红基金会发起的“陪你一起过冬天”的这样一个官方组织的活动。这是传统公益活动一种典型模式的代表,有着固定的流程,即官方发起——民众参与——目标达成——回访汇报。
接着我们来看另一个案例,这是腾讯公益的“99公益日”活动。在今年9月7日至9月9日,通过腾讯公益平台这个网络社交平台发起的。在短时间内,这个活动的参与人数达到了6百多万人次,筹集近6亿元善款。不论从民众参与度和善款筹集的额度来看,都展现了互联网+对公益的影响力和魅力。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基本上可以看出传统公益和互联网+公益的区别了。传统公益往往都是由官方或者一定的组织发起的,传播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参与者基本上是被动参与的,而活动方式相对固定,以捐款或者捐物资为主;互联网+公益则对发起者没有严格的要求,组织、个人均可成为发起者,传播渠道、传播范围不受限制,通过自媒体能带来大规模的影响力,而受众的参与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以物易物、细微助人,或者其它充满创意的间接捐助方式均可实现。
(摘编自陈一丹《中国互联网公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18日)
材料二
我国互联网公益总体上经历了三个不断迭代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公益1..0阶段的特征是“公益+互联网”。公益行业或公益活动,只是把互联网作为其使用的工具,比如建立官网、官微等,使用互联网作为传播阵地、筹资渠道、组织管理系统等。公益与互联网的关系是公益占主导,互联网作为配合工具。简而言之,只是公益活动借助互联网提升组织化程度及工作效率。
互联网公益2.0阶段的特点是“互联网+公益”。互联网与公益的关系更为密切。互联网成为主导,公益成为“互联网+”系列的一部分,结合一起共同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这一阶段的互联网公益活动,如果没有依托互联网,在线下是很难乃至不可能发生的。
2014年夏天,风靡欧美搅动互联网、娱乐、体育等各界的“冰桶挑战”,也以最快的速度被中国公益界借鉴,在新浪微博上开启了火热的中国版“冰桶挑战”,最后带来了800多万元善款。与欧美“冰桶挑战”关注渐冻人不同的是,中国版“冰桶挑战”由于机缘巧合关注了瓷娃娃,而且在游戏规则上变成被点名者在接受挑战的同时也会捐款。“冰桶挑战”不仅仅是让世人关注到了罕见病,还从深远意义上给中国公益界带来一次风暴式的洗礼,同时也检阅了中国互联网公益发展的最新高度。“冰桶挑战”以其创新性、娱乐性、互联网化等特征,刷新了公益的刻板面貌。
互联网公益3.0时代则真正融为一体。体现在公益本身带有互联网基因,互联网也具有很强的公益内在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开始呈现全面的互联网特征。数据化智能化、云端化、开放式、交互性等等,成为中国社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的案例是2017年9月的“一元画廊”,基于移动端的微信及其支付,在15个小时内578万人次捐款超过1200万元,再次刷新中国互联网公益高度。
还有典型的“蚂蚁森林”。2016年8月,蚂蚁金服对旗下支付宝平台的4.5亿用户上线了这款环保公益产品。用户每日通过乘坐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网络购票等环保低碳方式,将计算成虚拟的“能量”栽种虚拟树苗,当用户积累到一定能量,即可获得一棵真实的树苗。每棵真实的树苗都将有独立的身份编码,由蚂蚁金服联合阿拉善SE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国内环保公益机构在内蒙古荒漠化严重的阿拉善、库布齐、鄂尔多斯等地区种植并培育,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
(摘编自张天潘《互联网公益构建中国公益慈善新生态》,《南方都市报》2018年9月18日)
材料三
2016年互联网慈善使用率
(摘编自《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央广网2018年1月13日)
材料四
数据显示,2017年通过网络实施的捐赠已超过10亿人次,捐赠金额超过20亿元,有超过半数都是互联网公益项目。然而,一些互联网公益反转的剧情却让公众爱心受挫。
2017年8月,“一元购画”刷屏,发起方在短短10余天就筹集到1500万元资金。随后,有网友质疑作品为成年人代笔,也有人质疑“资金管理费是否过高”。
4个月后,一款名为“同一天出生的你”网络募捐H5席卷了微信朋友圈。网友输入自己的生日即可匹配同一天出生的贫困学生,并为之捐赠一元钱,短短两天时间内就筹集了200余万元。然而,很快有网友发现H5应用中受捐学生疑似一人出现两个不同的出生日期,项目发布信息的平台“分贝筹”是一个企业的微信服务号。
去年“腾讯99公益日”时,一些受助主体利用“刷单”行为骗取企业高额配捐;广东某文化传播公司打着慈善的幌子,以“拉人头”的方式发展会员,行“假慈善、真传销”……
在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爆款”事件中,既有慈善公益领域中老问题的重新表达,也有慈善事业技术化过程中滋生的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对此评论称:作为传统公益慈善的重要补充,公益众筹平台为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便利,但在没有良好且完善的监管下,这类项目很容易成为网络诈骗者的乐园。构建良性运行的互联网公益生态迫在眉睫。
(摘编自胡林果《反转的剧情,失控的爆款:互联网公益能否Hold住民间爱心》,半月谈网2018年3月1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冰桶挑战、一元画廊、蚂蚁森林等公益项目,将线上与线下的活动连接起来,把有趣和有益结合起来,充分展现了互联网公益的影响和魅力。
B. 根据材料三可以知道,2016年我国互联网慈善进行扶贫行为的最多,占比达到16.8%,其次为疾病救助,占比为16.0%,助残占比超过助学。
C. 在互联网公益3.0时代,“互联网”与“公益”的联袂,互联网的创新基因与公益向善的力量相结合,不断推动着我国互联网公益快速发展。
D. 我国互联网公益在快速推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乱象,需要多管齐下,共构良性运行的互联网公益生态,让公益正能量传导到网络的每个角落。
3.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谈谈如何构建良性运行的互联网公益生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因而它也具有主观意志所不能改变的规律。这并不是说历史上没有过制造出来的新城,但这类城市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成熟的城市,并不是简单地依靠砖堆石砌,乃是因为它遵循了城市成长的自然秩序,顺从了历史潮流的要求,因而它可以吸引人们凝聚在自己周围,方才不断成长。
历史地看,城市发展的自然秩序是吸收的,而非扩张的。物有本末,城市的发展壮大,不是因为它吞噬了村庄,而是因为人们因城市的魅力而到来。历史上我们有很多新区是成功的,而现在我们有更多的新区是不成功的。其最根本的区别在哪儿?我们知道,早期的新区甚至只是一片荒地,而现在的新区却是建起高楼大厦来招徕顾客,为什么反而后者吸引不到人?其实,无论是早期的政策洼地,还是如今的创新高地,新城区吸引人靠的是改革和优化的力量。城市的规模通常只是噱头,粗放地扩大城市规模无济于事,并不能带动资源和人才的自然聚集,一个城市的成熟是不断锻造内在的过程。
动态地看,城市的发展是分化的,而非同质的。城市的本质在市,不在城。城市给人们带来的变化不是房子,不是马路,不是饭碗,而是它的分工,它的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城市产生的基本逻辑就是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市场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地拓展,各种要素、资源开放、流动,以达到更加充分、更有效率的利用。如果离开了市,离开了更充分的市场化和市场规律、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没有现代化意义的城市。从这点来说,搞城市化的关键,不是建城,而是成市,但市场并不能简单地制造出来。
结构地看,城市的发展是致密的,而非宏大的。自然形成的城市,它的路网会很密,商业和服务设施会到处分布。这样的城市因为有密度,所以生活起来就比较便利。未来的城市化要从扩张型、铺展型变成内生型、紧凑型,不能只从尺度上看城市,更要从密度上看城市。城市和乡村的差别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密集还是稀疏。所以,城市化要终止单纯“摊大饼”,要把能更好地配置资源的紧凑型城市作为目标。
最后从民生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发展是人文的,而非器质的。城市发展一定是围绕着人进行的,城市的成长与人群的聚集是同一过程。因此,一个没有以人为基础的城市是没有根基的。城市的基本作用,是能够为不同的人群提供生活和发展的机会,保障其市民的权利和财富。忽视民生而把钱拿去装点门面的城市,只能是冷冰冰的钢铁水泥骨架,等待它的必然是人们弃它而去。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筑物的豪华程度远远超过西方国家,但市民并没有多少获得感。相反,一些城市管理者却在以城市形象为理由剥夺市民的机会,比如规定不能搞出租屋,不能摆小摊,不能从事各种低端服务业。实际上这种发展路径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相悖的,城市应该具有包容性地来提供各类机会,富人到城市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穷人到城市也应该有机会。城市的发展是各类群体共同集聚的结果,城市的目标也应该是让每个群体都生活得更好。
(摘编自陈恒《城市成长的自然秩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新兴城市顺应城市成长的规律,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B. 逐渐减少农村人口,以行政手段将人们从自然村迁徙到城市,是现代新型城市发展壮大的捷径。
C. 城市的发展壮大要遵循市场规律,通过深化改革和优化资源配置,带动资源和人才的自然聚集。
D. 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为各类不同阶层的人群充分提供生活、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证了城市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强调遵循城市成长的自然秩序对城市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B. 文章指出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包括四个方面,顺应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才能促进城市发展壮大。
C. 文章指出城市化的关键是成市,强调通过不断优化配置城市要素、资源,集聚各类城市群体
D.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对比论证的手法,提醒我国个别城市管理者学习西方城市的先进管理经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修建高楼大厦,与城市成长的自然秩序是相悖逆的,最终会伤及城市自身的发展。
B. 越是成熟的城市,其市场化程度越高,城市的各种要素、资源越开放,流动越合理。
C. 高明的城市管理者应学习老庄思想,无为而治,让城市自由地成长、发展和壮大。
D. 城市开放,包容,不排斥摆小摊等低端服务业,就能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荀子·修身》)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对于“言”和“行”,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举办的以“18岁,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主题的演讲。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将材料一概括成一个五字短语,然后与材料二所给短语组合,写出下联。所给短语只写序号即可。
材料一:
国内首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面对欧美公司的漫天要价,我们的技术团队决定自己攻坚克难。历时9年,造出了世界上里程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让“中国造”桥梁大步迈向世界,遍及亚洲、美洲、欧洲,正在成为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
材料二:
①蜿蜒千寻 ②无分睛阴 ③审潮涌 ④顶超众岑 ⑤终年盐雾侵侵 ⑥潜龙入地 ⑦观台风
上联:桥接港珠澳横贯南雉彩凤凌波迤逦百里迎日出伴星斗尽日车流滚滚不舍彼此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