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大龙湫①记 李孝光② 大德七年③,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④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

    大龙湫

李孝光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传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相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谽谺,犹蟹两螯,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地,不挂着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进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太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所见。

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潭上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二十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双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

(选自《五峰集》,略有改动)

(简注)

①大龙湫:雁荡山(在浙江)最大的一个瀑布。湫,水池。②李孝光(1285-1350),字季和,号五峰,乐清(今浙江省乐清市)人。元代文学家。少博学,不愿出世做官,后隐居雁荡山五峰下聚徒讲学。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应诏入征入著作郎。次年,升文林郎,秘书监丞。李孝光以文章负名当世,其文不追逐世俗,有《五峰集》20卷。③大德七年:即公元1303年。大德,元成宗铁穆耳的年号。④老先生:这篇文章最后说:“老先生谓南山公也。”南山公即泰不华,蒙古人,字兼善,初名达普化。父为台州录事,家成台州。元英宗至治进士,授集贤修撰。官至祀部尚书,出为台州路达鲁花赤。方国珍起兵,被杀。⑤兀兀:心神紧张而停止不前的样子。⑥圭:古代贵族在朝聘或祭祀时所用的玉制礼器,长条形状,上尖下方。⑦捣:捣击,撞击,冲击。⑧洋洋:舒缓的样子。⑨相持扼掔:互相牵拉得很牢固。掔,牢固。⑩宛宛:柔顺依恋的样子。

(阅读指要)

本文记叙了两次游历大龙渊的见闻。文章逼真传神地描述了大龙湫的峻美壮伟的景象,还时时写出游人的心情感受,写出游人的步履活动。情与景融为一体,游人形象与山水景色一起入画,给文章增添了无限情趣。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而其谽谺,犹蟹两螯______   (2)转南北趾稍北______

(3)则仰见大水从天上______   (4)不能如所见______

2.下列句中“顾”与“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太笑”句中“顾”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于草庐之中 B.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野有麦场 D.大行不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代词“之”具体指代的内容。

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因大呼笑。

“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了大龙湫在涨水季节和枯水季节的不同景象。涨水季节,瀑布从天而降,轰然震响如同万人击鼓,壮伟异常;枯水季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另有一番情趣。

B.文中“乃见更作两股倚立”的“更”与“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中的“更”同义,都解释为“再,又”。

C.作者在文中通过直接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大龙湫本身的壮观,使人读后有一种变幻莫测、美不胜收的感受。

D.文章语言简练,描绘生动,寥寥几笔,就神形毕肖地写出潭中斑鱼宛如避世的自己一般的悠闲情态。

5.文章第一段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瀑布无比壮观的特征的?请联系文章作简述。

6.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

(2)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

 

1. 顶 沿着 落 以前 2.C 3.瓶 4.A 5.一是从听觉角度由远及近写瀑布的声响;游人进入山谷后,还没有看见瀑布,就听到远处传来的令人心惊的巨响;等来到瀑布跟前那瀑水冲击大水潭的声音,简直像万人击鼓,惊心动魄。另一是从视觉角度先整体后局部写瀑布的形状:“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进落如震霆”,以上写磅礴的气势和变化的姿态;“山风横射,水飞著人”、“余沫迸入屋,犹如暴雨至”,以上两句写了满面飞溅的迅疾和猛烈。 6.(1)远远望见西北方向屹立的山岩,做出人俯视的姿势,又很像堂前的柱子。 (2)瀑水跌落在水潭中低洼的石面上,石面被瀑水猛烈地冲击,反射出如丹砂一般的红光。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题干要求“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要根据上下文,以及平时的积累来判断该词语的意思。 (1)句意为:它的顶峰裂开而又深陷,仿佛螃蟹的两只螯足。颠:顶,顶峰。 (2)句意为:于是转身沿着南山脚,向偏北方向走去。缘:沿着。 (3)句意为:就抬头就看见大水从天上直落到地上。堕:落。 (4)句意为:不能像先前所看到的那样。向:先前。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代入法、排除法。 题干要求选出“句中“顾”与“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太笑”句中“顾”词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句意为:只看见嘴巴张开,却听不见话音,于是相视大笑。其中“顾”为“看”的意思。 A项,句意为:三次到草庐之中拜访我。顾,拜访。 B项,句意为:人们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僧人吗?顾,难道。 C项,句意为:看到野外有个麦场。顾,看,看到。 D项,句意为: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顾,顾及。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 题中所给例句意为:瀑水忽然飞舞着向人们扑来,势头加大了一倍,家僮不能再取回瓶子。于是他们解衣脱帽放在石上,互相牵拉着,想努力取回它,于是大声呼叫笑闹。 前文说“不可复得瓶”,此处“争欲取之”,之当代前文所说的瓶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 B项,第一句意为:于是又见到此峰变得好像是两腿互相支撑站立。更:变更。第二句意为:再前行一百多步,此峰就又像是树立着的大屏风了。更:再。 C项,以偏概全。不仅有直接描写,还有游人对大龙湫的感受来加以衬托。如“从者心掉”“行者兀兀不可入”等。 D项,原文说“如避世士然”,避世之人当是泛指,并非只指作者一人。 故选A。 5.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具体考查的写景的角度。角度一般有:感官的角度、空间角度、正面侧面角度、虚实角度等。 第一段中,“闻大声传出谷中”“忽迸落如震霆”“轰然万人鼓也”等都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 而“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着四壁,或盘桓久不下”等则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 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分析如何从此两个角度体现“壮观”即可。 6.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子对译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1)中,立:立着的。石:山岩。作:做出,显出。楹:堂前的柱子。 (2)中,洼石:低洼的石面。激射:猛烈地冲击。反:反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之战(节选)

左丘明

癸酉,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华不注

(选自《左传·成公二年》)

(简注)

①鞌(ān):齐地名,在今山东省济南市西北部。②癸酉:指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六月十七日。古人以干支纪日。  ③邴(bǐng)夏:齐国大夫。御:驾车。齐侯:指齐顷公。④逢丑父:齐国大夫。右:车右,又称骖乘。古代车战时,尊者居车的左边,御者居中(但君主或主帅则居中,御者居左),骖乘居右。骖乘都是有勇力的人,执戈御敌,并负责保卫尊者。⑤解(xiè)张:晋臣,解氏,字张,名侯。郤()克:晋大夫,在鞌之战中是晋军的主帅。郑丘缓:人名,“郑丘”是复姓。⑥介:甲。⑦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这是合叙句,应理解为:师之耳,在吾鼓;师之目,在吾旗。⑧擐(huàn):穿,穿上。⑨勉:努力,尽力。⑩华(huà)不注:山名,在今济南市东北部。

(阅读指要)

《左传》记述鞌之战的文字较长,这里节选的是其中的一节。

本篇在叙述中穿插人物对话,既写了战斗的激烈程度,又表现了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并揭示了齐败晋胜的原因。文章语言精炼,对话符合人物身份,篇幅虽短,却留下了两个成语:“灭此朝食”、“擐甲执兵”。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师于鞌______          (2)有险,余必下推车______

(3)齐师败绩______          (4)三华不注______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有异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鼓音 B.商人别离

C.若之何其以病君之大事也 D.项伯杀人,臣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代词的具体所指。

(1)余姑翦灭而朝食          “此”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介马而驰               “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内容。

(1)余折[          ]以御,左轮朱殷。     (2)[          ]左并辔,右援枹而鼓。

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2)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6.从全文看,齐败晋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原诗(节选)

叶 燮

曰理、曰事、曰情,此三言者足以穷尽万有之变态。凡形形色色,音声状貌,举不能越乎此。此举在物者而为言,而无一物之或能去此者也。曰才、曰胆、曰识、曰力,此四言者所以穷尽此心之神明。凡形形色色,音声状貌,无不待于此而为之发宣昭著。此举在我者而为言,而无一不如此心以出之者也。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为作者之文章。大之经纬天地,细而一动一植,咏叹讴吟,俱不能离是而为言者矣。

大约才、识、胆、力,四者交相为济,苟一有所歉,则不可登作者之坛。四者无缓急,而要在先之以识。使无识,则三者俱无所托。无识而有胆,则为妄,为卤莽,为无知,其言背理叛道,蔑如也。无识而有才,虽议论纵横,思致挥霍,而是非淆乱,黑白颠倒,才反为累矣。无识而有力,则坚僻妄诞之辞,足以误人而惑世,为害甚烈。若在骚坛,均为风雅之罪人。惟有识则能知所从,知所奋,知所决,而后才与胆力,皆确然有以自信。举世非之,举世誉之,而不为其所摇,安有随人之是非以为是非者哉?其胸中之愉快自足,宁独在诗文一道已也?

然人安能尽生而具绝人之姿,何得易言有识?其道宜如《大学》之始于格物,诵古人诗书,一一以理、事、情格之;则前后中边,左右向背,形形色色,殊类万态,无不可得,不使有毫发之罅,而物得以成我焉。如以文为战,而进无坚城,退无横阵矣。若舍其在我者,而徒劳于章句诵读,不过剿袭依傍、摹拟窥伺之术,以自跻于作者之林,则吾不得而知之矣。

(选自《原诗·内篇下》)

(简注)

①叶燮(1627—1703):清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重要的文学理论家。字星期,号己畦,江苏吴江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十四年任宝应知县,为人耿直,不趋奉上官,仅一二年就被免职。后家居吴县之横山,人称横山先生。他以诗论见称,所作《原诗》是一部有完整体系的诗论专著。他认为诗歌创作是物与我(即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以客观事物来说,用理、事、情三者概括;就诗人主观方面来说,以才、识、胆、力四者为要。②作者:这里是指诗人。③骚坛:诗坛。④风雅:这里借《诗经》中的《风》、《雅》代指诗歌。

(阅读指要)

本文谈的是诗歌创作的理论问题。叶燮认为,诗人应具备“才、识、胆、力”,然后去反映客观世界的“理、事、情”。节选部分着重论述了“才、识、胆、力”四者之间的关系。文中所论,是作者独创性见解。这段论述文字,逻辑严密,语言精练。

(阅读训练)

1.简述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2.作者认为,“才、识、胆、力”四者中“识”最重要,理由是_______。这里的“识”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3.概括地说,无“识”之人最典型的表现是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作者认为,要成就为诗人,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才、识、胆、力这四项是相互补充的,如果有一方面的欠缺,就很难进入文坛获取较大成就。

B.无识而有胆,会变成狂妄,变成莽撞,变成无知,言论背弃了道德规范,就会被世人蔑视。

C.无识而有力,虽可以议论纵横、思维敏捷,但因是非不清、颠倒黑白而会变成祸患。

D.有“识”之士,其获得的愉悦和满足,不只是在诗歌和散文方面。

 

查看答案

游黄溪

柳宗元

晋,西适寸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永最善。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齶。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神既居是,民安焉。以为有道,死乃俎豆立祠。后徙近乎民,今祠在山溪水上。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选自《柳河东集》)

(简注)

①黄溪:又名黄江,位于今湖南省零陵县东70里,在九疑山西,源出湖南省宁远县北阳明山的后龙洞,北至祁阳县,汇合白江水,注入湘江。②永: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零陵,辖境相当今湖南零陵、东安、祁阳和广西全州、灌阳等地。③其缺者:指缺花叶。④揭()水:擦起衣服,涉水而行。⑤黛蓄膏渟(tíng):这句形容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颜料。膏,油脂。渟,水停止不流。⑥峻流:湍急的流水。⑦颏()颔(hàn)龂(yín)齶(è):形容石头高低不平的形状。颏,下巴尖。颔,下巴。龂,齿根肉,即牙龈。齶,同“腭”,上腭。⑧大冥:川名。⑨余,黄、虞之后也:王莽擅权摄政后,曾说王姓是黄帝的后裔、虞舜的嗣息(见《汉书·王莽传中》)。⑩“故号”句:王莽的女儿是汉平帝的皇后。平帝死后,王莽摄政,尊其女为皇太后。王莽立新朝,改其女为安定公太后。王莽想叫她改嫁,改称为“黄皇室主”,意思是新莽的公主,表示与汉断绝(见《汉书·外戚传下》)。后稍徙近乎民:谓黄神祠先建在他的潜居处,后来在靠近村民处改建今祠,即上文所说“由东屯南行六百步”处。

(阅读指要)

这篇游记记述作者游览黄溪所见到的奇丽景象。记述黄溪之美,主要围绕黄神祠、初潭、第二潭而展开的,着重描绘潭水溪石,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得有声有色,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章后半部分记有关黄神的传说,意在说明黄神祠的由来,能使所写山水增添色彩,也使文章内容更显得丰厚。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________      (2)永之治百里________

(3)不可状________                    (4)民安焉________

(5)后徙近乎民________                (6)今祠在山溪水上_________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北晋                 ③死乃俎豆之,立祠

②死方俎豆             ④既归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3.简述文章第二段中游览黄溪的路线。着重描写哪几处?

4.简答题:文章在描摹黄溪初潭的美景时,写了哪几幅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

(2)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

 

查看答案

蜀贾卖药

刘  基

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成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月一,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趋稍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旦食而昏不足。

郁离子见而叹日:“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昔楚三县之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去也,无以僦舟,人皆笑,以为痴。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而任诸纲纪之司,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选自《郁离子·千里马》第十一章)

(简注)①赢:余利。②限:门槛。③再期():两周年。④肆:店铺。⑤郁离子:作者刘基在元末隐居时用的别名。⑥为士者:做官的人。士,同。⑦僦(jiù):租赁⑧纲纪之司:掌管法制的官署。

(阅读指要)

这则寓言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药商的对比叙述,揭露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恶劣。那为人行事厚道、专门收购上等好药、绝不弄虚作假的药商,获利微薄,顾客稀少;生活朝不得夕;那个好药次药都收购的药商,以顾客出价多少而决定给好药或次药,因此招来相应的买主,时间稍长,也就富了;而那个不卖好药的药商,把卖价定得很低,结果顾客盈门,财源广进,一年而成富翁。

三种药商的不同品格只是社会现象的一个侧面,作者将其延伸到官场也完全大同小异。文章同样列举了三种不同的县官。某一廉洁而无以讨好上司,结果卸任后连回家的旅费都拮据,还被人讥笑为呆痴;其二较乖巧,选择合适的机会捞几笔,世人竟不以为是贪求,反而称其为能干、贤明;其三是无所不贪,大肆搜括,但他手段高明之极,不仅用来进贡上司,也用来“子吏卒而宾富民”,结果不到三年便提拔要职,连老百姓也误认他为好官。

作者以商场比官场,对那种是非混淆奸诈作伪便能升官、善良廉洁反而不能立足的社会荒谬现象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文章警示世人,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被花言巧语或虚伪的假象所左右,而应该做到不贪小利小惠,这样才能使社会正气得到发扬,使歪风

邪气得到遏制。

文章记叙生动形象,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寓意深刻,具有极强的警示作用。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蜀三人,皆卖药于市_________       (2)卖则贱其价,请则益之_________

(3)其门之限月一_________             (4)肆日中如_________

(5)昔楚三县之尹三____                (6)而任诸纲纪之司____

2.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食而昏不足。——吃了早饭就吃不上晚饭。

B.其去也,无以僦舟。——他去上任时,连租船的钱都没有。

C.子吏卒而宾富民。——把吏卒当作儿子,富民当作宾客。

D.虽百姓亦称其善。——即使老百姓也说他好。

3.下列句中“其”与“一人专取良”句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蜀之鄙有二僧,一贫,一富。 B.庐陵文天祥自序诗,名曰《指南录》。

C.或以小,劣之。 D.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卖则其价”中“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抚官大悦,以金笼进上,细其能。 B.其直,居为奇货。

C.吏民,封府库。 D.阿品远河南。

5.下列句子中“以”之后没有省略“之”的一项是(    )。

A.人皆笑,以为痴。 B.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C.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6.请对那个“不取良,惟其多”的卖药人进行一番评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勉清正

《旧唐书》

李勉,字玄卿。至德初,拜监察御史。勋臣宠,多不知礼。大将管崇嗣于行在朝堂背阙而坐,言笑自若,勉劾之,拘于有司。肃宗特原之,叹曰:“吾有李勉,知朝廷尊也。”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曰:“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晬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曰:“上方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晬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大常少卿。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已。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出历汾州、虢州刺史,除广州剌史。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人吏诣阙请立碑,代宗许之。在镇八年,以旧德清重,不严而理。德宗嗣位,加检校吏部尚书,寻加平章事。无何,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以杞邪佞蠹政,贬未塞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他日,上谓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对曰:“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

(《旧唐书·列传第入十一》)

(阅读指要)

本文通过记叙李勉的一系列事件表现他一生清正的品性,他因此而受到官吏民众的称赞。文章以“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之句收束全篇,意味蕴藉,亦令人叹息!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勋臣宠,多不知礼______________      (2)吾有李勉,知朝廷尊也______________

(3)勉问其______________                (4)上方牧宰为人父母______________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的事例,并注意语言的衔接。

李勉一生清正。清者,一曰清醒,能高瞻远瞩,_______________;二曰清廉, ___________。正者,正直也,李勉不阿谀奉承,不曲从权贵,_________,甚是难能可贵。时人多其正直,宜矣。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元恶)皆欲澡心归化。 B.追(勉)入为大理少卿。

C.(勉)出历汾州、虢州刺史,除广州刺史。 D.停诏执表,遂授(卢杞)澧州别驾。

4.文章的末句:“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简要说说“见疏”的原因。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勉正直的一组是(    )

①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②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③即停诏拘碎,飞表上闻④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⑤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⑥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管崇嗣依仗恩宠,违反朝廷礼仪,在行宫的朝堂背朝宫阙而坐,谈笑自如。李勉敢于弹劾他,要将他依法处置。肃宗虽然宽恕了管崇嗣,但却非常称道李勉维护朝廷尊严的行为。

B.李勉认为被俘的叛军中有不少人是被胁从的,并非真正反叛,若一并处死,则不利于国家剿除元凶。他主张给那些愿意归顺的人一条生路。肃宗采纳了他的意见,结果反叛者纷纷归顺。

C.李勉任广州刺史时,严格管理自西域泛海而来贸易的船舶,使得贸易量大增。他性情廉洁,在离任返京时,将家人所藏的南方异宝尽数搜出,投进江中,这使得他深受官吏民众的爱戴。

D.李勉秉持正义,不愿曲意迎合权臣李辅国,虽然受肃宗赏识,但最终还是未得重用。他支持袁高贬了奸臣卢杞的官,并向德宗指出:卢杞是奸邪,世人皆知,唯独皇上受了他的蒙蔽。

7.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2)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