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宁静 文/郭军平 身处乡村,耳边既没有汽车的喧...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宁静

文/郭军平

身处乡村,耳边既没有汽车的喧哗声,也没有城市楼房建筑的轰鸣声。乡村当然也有声音,但是这一点声音恰似来衬托乡村的宁静的,而不是给乡村带来热闹的。细听乡村的声音,是田间那一声又一声忽长忽短的蟋蟀的清鸣,是唤起儿时记忆的“知了,知了”的鸣叫,是隐藏于绿树草丛里的一声又一声的锦鸡的“咕咕”声或“嘎嘎”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用来形容乡村的声音是恰好不过的。

有了宁静的意境,也就有了一幅淡泊的味道。是的,身处乡村,灵魂仿佛一下子清净了许多,那些功名利禄啊,那些争长论短啊,那些燥烦啊,一下子好似鬼魅一样跑的无影无踪。然而,当乡村从眼前消失的时候,那些鬼魅却又不知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钻了出来,占据你的心灵,啃噬着你的宁静和淡泊,以至于让你无法安静下来好好地读一本书。乡村的宁静看来是具有极大地调节心灵的作用。这也难怪那些古代的大儒大贤在著书立说之时,常常喜欢隐居于乡村。

环境塑造心灵。乡村的宁静有利于内心的安静。倘若要解决一个冥思苦想而不得的问题,或者是在灵感无法到达自己身边的时候,我想最好的办法还是回到乡村。在这里,也许一切复杂的想不开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也许干涸的心灵之田也会遇到一股清清的艺术之泉的浇灌。乡村是无言的大书,是老子的大道归真、道法自然。宁静的乡村让你可以放下所有的恩怨、所有的负重,在宁静的乡村里你会变得目光清澈,心胸开阔。

身处宁静的乡村,也许我们就能很快走进那些古代田园诗人们的心灵,享受他们诗文里营造的意境,与他们一起欣赏斜阳,倾听天籁。而这一种美,远远不是城市里的人们在阳台上弄弄花盆,在鸟笼里养养鸟儿的享受。走到乡村,方才感到这是一块纯天然的自然风景,这里的树木高大无比,直逼苍穹,也许在它们的生命精神里,有着一种野性的光芒。这里吹来的是带着乡间泥土气息的、带着花木香气的风,而不是城市里高速运转的电风扇吹出来的阵阵热风。

要说乡村里的宁静,也许是更多的树木带来的,更多的繁茂的庄稼林带来的。远看,乡村是被树木包围在一片绿色的海洋里。是的,走近乡村,田野里是长势喜人的高过人头的包谷林,或者是一片又一片绿油油的红薯蔓,就是村头村尾也是高大的杨槐类的树木,浓荫遮蔽。难怪乡村这样宁静,恐怕都是草木们把所有的噪音都吸收了,只剩下了一片悦耳的鸟鸣与蝉唱。相比之下,可惜城市没有这样的荣光。城市有的是树木,但僵硬的路面是来来往往的车辆。城市的树木显得无能为力,爱莫能助。

有水环绕的乡村更宁静,水的哗哗流动声,不仅驱散了人们一天的疲劳,而且给你精神上的审美享受。古代田园诗里的意境是能够体会到的,无论是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境或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的描绘甚或王维的“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画面在这里似乎都可以寻觅得到。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倘若真遇到了乡村里的绵绵细雨,看着那燕子翻飞、子规啼鸣,你才会真的感觉到宁静的乡村真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在这样美妙的画境里,你真会陶醉了,不愿走出画面来。

(选自《诗意语文——游牧心灵》)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动写静,通过描写蟋蟀的清鸣,知了的鸣叫,锦鸡的声音来衬托乡村的宁静,与写城市的声音不同,作者对乡村的声音充满了喜爱之情。

B.作者热情赞扬了乡村里的树木,认为它们高大无比,与繁茂的庄稼一起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乡村宁静的美。

C.环境塑造心灵,宁静的乡村能够调节心灵,让人淡泊名利,容易沉浸学问,做出不凡的成就。

D.本文多处引用诗文名句,这些诗句显然增强了文章的诗意境界,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假若去掉,文章表达效果上恐怕要大打折扣。

2.阅读全文,说说宁静的乡村美在哪里?

3.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或我们”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1.C 2.A调节心灵,让灵魂清净;B有利于内心的宁静,让人心胸开阔;C让人走进田园诗人们的心灵,享受诗文意境;D乡村树多,是绿色的海洋,让人心情愉快;E乡村风景如画,给人精神上审美享受。 3.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能显出“乡村宁静”对人心灵的陶冶,凸显乡村的自然美,引人向往; 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 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解析】 1.试题C 项,“让人淡泊名利,容易沉浸学问,做出不凡的成就”理解不当。文中作者谈到“那些古代的大儒大贤在著书立说之时,常常喜欢隐居于乡村”,并不是是人人都可以沉浸学问,做出成就。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语言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试题本题考查对文章主体内容的理解。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筛选信息,提炼中心意思。本题的信息有“身处乡村,灵魂仿佛一下子清净了许多”“乡村的宁静看来是具有极大地调节心灵的作用”“环境塑造心灵。乡村的宁静有利于内心的安静”“在宁静的乡村里你会变得目光清澈,心胸开阔”“走进那些古代田园诗人们的心灵,享受他们诗文里营造的意境”“乡村是被树木包围在一片绿色的海洋里”“给你精神上的审美享受”等,把这些信息分类总结就可以得到答案。 3.试题“你”是第二人称,“我或我们”是第一人称,从文章结构上来看,文章中作者交替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把读者置于面对面谈话者的位置,用类似于对话的形式把对乡村美景极其自然地介绍出来,这就接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整篇文章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受。从内容来看,这种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替使用的形式,使文章内容的真实感增强,提高了内容的可信度。从行文思路来看,两种人称交替使用,一方面使文章行文有变化,另一方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主题,使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乡村的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24日,华为北京研究所,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正式发布。

秉承“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华为在5G领域积极投入、持续创新。华为可提供涵盖终端、网络、数据中心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支持“全制式、全频谱”网络,并将最好的5G无线技术和微波技术带给客户。

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高集成,首次在极低的天面尺寸规格下,支持大规模集成有源功放和无源阵子;极强算力,实现2.5倍运算能力的提升,搭载最新的算法及波束赋形,单芯片可控制高达业界最高64路通道;极宽频谱,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一步到位满足未来网络的部署需求。同时,该芯片为AAU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50%,重量减轻23%,功耗节省达21%,安装时间比标准的4G基站,节省一半时间,有效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

2018年,华为奏响5G规模部署的序章,率先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率先全球规模外场验证,率先开始全球规模商用。截至2018年底,华为已完成中国全部预商用测试验证,推动了5G进入规模商用快车道。目前,华为已经获得30个5G商用合同,25000多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

2019年1月9日,华为“5G刀片式基站”凭借创新性采用统一模块化设计等技术突破,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基站实现所有单元刀片化、不同模块间任意拼装,使5G基站的安装像拼装积木一样简单便捷。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表示:“华为全系列全场景极简5G解决方案,在兑现5G极致性能和体验的同时,能够大幅提升部署和运维效率,使5G部署比4G更简单。”

此外,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还发布了全球最快5G多模终端芯片——Balong5000(巴龙5000)。这颗全新的5G芯片,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这是先进技术和设计的体现,用户也不担心网络问题,它能够在单芯片内实现2G、3G、4G和5G多种网络制式,可以有效降低多模间数据交换产生的时延和功耗,显著提升5G商用初期的用户体验,在5G领域无疑是一次很大的突破和成功。

(摘自《华为天罡奠基极简5G》)

材料二

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全世界的智能手机排名前五的出货量(以百万为单位)、市场占有率和年增长数据。

供货商

18年第二季度

出货量

18年第二季度

市场占有率

17年第二季度

出货量

17年第二季度

市场占有率

年增长量

三星

71.5

20.9%

79.8

22.9%

-10.4%

华为

54.2

15.8%

38.5

11.0%

40.9%

苹果

41.3

12.1%

41.0

11.8%

0.7%

小米

31.9

9.3%

21.4

6.2%

48.8%

oppo

29.4

8.6%

28.0

8.0%

5.1%

其他

113.7

33.2%

139.5

40.1%

-18.5%

总计

342.0

100.0%

348.2

100.0%

-1.8%

 

材料三

美国彭博新闻社2019年1月24日发布题为“美国恐惧华为的另一个原因:物美价廉”的报道:在美国俄勒冈州东部的偏远地区,华为远非美国官员口中的来自中国的“大坏狼”,而是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

东俄勒冈电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约瑟夫·弗兰内尔说,这家中国最大的技术公司生产高质量网络设备,卖给农村电信运营商的价格比其竞争对手少20%到30%。华为的设备还帮助二十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事实上,包括弗兰内尔的公司在内的一些电信企业并没有联邦政府补贴,它们在向偏远贫困地区提供服务时成本较高。但华为能让奇迹发生。华为在网络设备制造方面已成为世界领先者,它正在努力主导被称为“下一代无线技术”的5G。

“他们(华为)的设备非常非常好,”同时担任俄勒冈州议会宽带咨询委员会主席的弗兰内尔说,“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设备。”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并且其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华为令美国政府担忧起来,并试图破坏这个“奇迹”。

(摘自《关媒:美国害怕华为的另一个原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极高集成,极强算力,极宽频谱。它们能够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

B.华为长期致力于基础科技和技术投入,全球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实现5G的极简网络和极简运维,推动5G大规模商业应用。

C.华为18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巨大,仅次于韩国三星公司,领先于美国苹果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D.美国既害怕华为主导5G技术,未来成为全球5G的盟主,阻止其进入市场;又害怕华为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5G领域,全球没有企业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全球规模外场验证,开始全球规模商用,华为可谓首开5G规模部署先河。

B.华为“5G刀片式基站”采用统一模块化设计,实现所有单元刀片化、不同模块间任意拼装。获得了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C.材料二显示,三星18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同比出现萎缩,其余品牌均有不同幅度提升,表明全球市场日益增大。

D.华为帮助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贫困、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因此,被人誉为“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

3.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华为通信的优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大数据”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

陈慧

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写了论文》的报道又引发众人关注。这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是否合理?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入诗词是否合适?

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泼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词的解构。

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义旨。

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诗词教育?事实上,我国古代一直有绵延不绝的“诗教”传统,古典诗词的关键功能在于涵养人的性情,使之归于温厚。正如钱穆所说,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它对读者的劝诫安慰如朋友兄弟般亲切。伟大的诗人修辞立其诚,吐露真性情,读者阅读其诗,不仅会为其真情感动,也很容易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动,而心向往之。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与诗词的教育旨趣相异。拿苏轼诗词来说,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从具体作品中感受苏轼的悲欢离合、开朗豁达与家国情怀,并进一步培养起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是比作为大数据视野下的客观对象而得出粗浅认知,要更有意义吗?

《庄子天地》篇中激烈地拒斥技术,认为技术的滥用会导致心灵的遮蔽。那么小学生使用大数据,有没有技术的“滥用”之嫌?这个问题姑置不论,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蓬勃诗心不要就此遮蔽。 

(选自《文汇报》2017年10月22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观性极强,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能流露出作者的人格。

B.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只能采取整体感知的方法,而大数据无法对诗词进行整体化处理。

C. 大数据分析只是一项纯客观的技术方法,它无法触及诗词的内涵和意旨等本质特性。

D. 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只能获得理性认识,而不能与诗词内外的自然生命发生情感共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一篇小说和报道为例,提出了两个问题,表明了作者“反技术”的态度。

B. 文章通过对诗词和大数据各自特质的分析,论证了大数据研究诗词的不合理性。

C. 文章将体察涵泳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述了感性启发对诗词教育的意义。

D. 文章论述两个论题之后,指出了大数据对孩子诗心的危害,回应了开头提出的疑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没有注意到诗词主观性、整体性的特质,是对美的肢解。

B. 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所以读者无法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

C. 大数据分析容易使学生丧失“感动”的能力,因而很难真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D. 在诗词教育中应通过情感教育来帮助人涵养性情,塑造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

 

查看答案

来俊臣罗告

司马光

左台中丞来俊臣罗告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司农卿裴宣礼谋反。先是,来俊臣奏请降敕,一问即承反者得减死。及知古等下狱,俊臣以此诱之,仁杰对曰:“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俊臣乃宽之。判官王德寿谓仁杰曰:“尚书定减死矣。德寿业受驱策,欲求少阶级,烦尚书引杨执柔,可乎?”仁杰曰:“皇天后土,遣狄仁杰为如此事!”以头触柱,血流面;德寿惧而谢之。

俊臣与武承嗣等请诛之,太后不许。殿中侍御史贵乡霍献可,宣礼之甥也,言于太后曰:“陛下不杀裴宣礼,臣请陨命于前。”以头触殿阶,血流沾地,以示为人臣不私其亲。太后皆不听。献可常以绿帛裹其伤,微露之于幞头下,冀太后见之以为忠

(选自《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五》)

(简注)①左台中丞来俊臣罗告句:来俊臣,唐武则天时期著名的酷吏。罗告,罗织罪名诬告、陷害。狄仁杰,唐代名臣,以刚正廉明著称,时任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②大周革命: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革命,古代以为王者受命于天,故称王者易姓、改朝换代为革命。③阶级:指官位俸给的等级。④幞()头:一种头巾,亦作襆头

(阅读指要)

武则天称帝之后,任用来俊臣、周兴等酷吏,不惜大兴狱讼,迫害诛杀唐室旧臣,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与此同时,一大批小人也应运而生。他们为权欲、利欲所驱动,落井下石,无所不为。文中的王德寿恬不知耻地请求狄仁杰“帮忙”,让他攀诬无辜而为其开辟晋升之途,对自己的罪恶动机丝毫不加掩饰。霍献可为邀“圣宠”,竟然以死来恳求女皇杀死自己的舅舅,可谓无耻之尤。文中的两次流血事件,成为正直君子与谗佞小人的鲜明对照。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俊臣乃宽之__________                (2)血流________

(3)俊臣与武承嗣等请诛之__________      (4)以示为人臣不其亲_________

2.下列句中“谢”与“德寿惧而之”句中“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 B.乃令张良留

C.哙拜,起,立而饮之 D.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3.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固诛之 ②臣陨命于前  ③先,来俊臣奏请降敕   ④反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4.本文中写狄仁杰“以头触柱,血流被面”,霍献可则“以头触殿阶,血流沾地”。简述二人流血的不同意味。

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

(2)献可常以绿帛裹其伤,微露之于幞头下,冀太后见之以为忠。

 

查看答案

申胥自杀

《国语》

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德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莲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孤岂敢自,先王之钟鼓,实式灵之。敢告于大夫。”

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乃违也。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鴺,而投之于江

(选自《国语·吴语》)

(简注)

①荆:古代楚国的别称。因其原来建国于荆山一带,故名。③先王:指吴王阖闾。③员:伍员。④鸱鴺:皮制的口袋,可以盛酒,亦作鸱夷。⑤江:即长江。

(阅读指要)

吴王伐齐回来,责问申胥,有劝申胥辞官归家之意。申胥指出“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以此告诫吴王。作为一位明智、忠诚的人臣,在劝阻无效的时候,申胥以自杀来表明自己的忠心。而夫差恃强傲物,不可一世,最终落得个自尽的下场。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孤岂敢自______              (2)而天禄______

(3)员不忍称疾辟易______          (4)王______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此则大夫力也 B.昔吾先王世有辅弼

C.夫不违,亡阶也 D.夫天所弃,必骤近其小喜

3.下列与“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立名于荆 B.齐师受服

C.而投之于江 D.盛以鸱鴺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

5.从吴王和申胥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吴王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而申胥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查看答案

与陈伯之书

丘  迟

迟顿首。阿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化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下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场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感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鞭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选自《昭明文选》)

(简注)①陈伯之,睢陵(今江苏省睢宁县)人,梁时为江州刺史。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起兵反梁,兵败后投降北魏。天监四年(公元505后),梁武帝命其弟临川王萧宏领兵北伐,陈伯之屯兵寿阳与梁军对抗,萧宏命记室丘迟以私人名义写了这封劝降信。②丘迟(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擅长骈文及山水诗。③穹庐:原指少数民族居住的毡帐,这里指代北魏政权。④往哲:以往的贤哲。与:赞同。⑤先典:古代典籍,指《易经》。攸高:嘉许。⑥廉公之恩赵将: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屡立战功,后受同僚忌恨,不得已出亡到魏国,还时常想回去为赵国出力。⑦吴子之泣西河:战国时魏国名将吴起,本来任西河太守,魏武侯听信谗言,把他召回。吴起临行时,望着西河哭泣说“我走之后,西河必定要被泰国夺去。后来果然如此。⑧吊民:慰问老百姓。⑨聊布:聊且陈述。往怀:往日的友情。

(阅读指要)

《与陈伯之书》是丘迟写的一封政治性书信,是一篇骈体文佳作。文章以劝降为中心,陈明利害,层层深入。文中先对比了陈伯之过去在梁和今日在魏的不同境遇,以唤起他对过去显赫地位和荣华富贵的留恋;接着分析他离梁投魏乃是一时糊涂,听信流言;又分析北魏即将灭亡的形势,希望他及早归降;继而描写故国的秀丽景色,激发其思乡之情;最终说明梁朝的强盛,劝其慎重思考,早做选择,并以老朋友的身份表达了往日的情谊,寄寓了厚望。这封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不久,陈伯之率军降梁。文中的“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等语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闻鸣镝而股战______            (2)直以不能内审诸己______

(3)圣朝赦罪责功,弃录用______  (4)将军独靦颜借命______

(5)部落携离,酋豪猜贰______      (6)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___

2.下列句中“伐”与“伐罪秦中”中“伐”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斯亦根以求木茂 B.十年春,齐师

C.每一令出,平其功 D.此五霸之

3.第四段中作者用“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这两个典故目的何在?

4.下列分析与概括联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信一开头,作者首先回顾陈伯之的才干和往昔显赫功名。然后笔锋一转,写陈人之“闻鸣镝而股战,对穹窿而屈膝”,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指出陈伯之弃投魏的错误。

B.第二段中作者引经据典,极论梁朝的宽大政策,远引历史上著名事例,近举陈伯之切身私事,层层论证,以打消陈伯之的疑惧。

C.第三段中作者进一步陈述现实的利害,指出魏内部相互猜忌、自相残杀的现状,说明陈伯之在北魏如同“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的危险。

D.第四段中描写醉人的江南春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实际上也表达了作者对陈伯之弃梁奔魏的斥责。

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2)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