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院是有别于官学的教育系统,袁枚《随园随笔》云:“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之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省外,为修书之地。”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书院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窗口和重要象征。传统书院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镜鉴和启示。
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古代书院为“补官学之弊而兴办”,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明道传道”“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身为要;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因此,当前大学或可借鉴传统书院的精神文化,坚守德育为先的理念,从思想上将德育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在注重知识的同时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
书院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选址、建筑、景观等。书院选址体现着体验感悟的治学精神,书院建筑布局体现着传道授业的理想追求,书院景观体现着修身济世的远大志向。当前,一些高等院校在建立新校区过程中显现出诸多弊端,如规划不科学、缺乏生态理念、盲目追求豪华、缺少文化底蕴等。而传统书院物质文化可以弥补当前大学校园建设的不足。如,大学的选址要兼顾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努力营造浓郁的建筑文化氛围;校园景观设计中,多种植梅兰竹菊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尽量给学生创造环境幽雅和人文情怀兼具的场景等。
书院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讲会、会讲和游历等活动。讲会指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讲会参与者不分阶层、不问出身,广纳会友,所有人一律平等交流,学生在自习中产生的问题可以当面向老师请教,可以得到及时解答。公元1167年,理学家朱熹专程从福建崇安来到湖南长沙,去访问主教岳麓书院的张栻,开创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留下了千古佳话——“朱张会讲”。游历,是书院大师提倡的践履活动,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书本,应该走向民间,走近名山大川。书院山长经常带领生徒“绝其尘香,存其道气”,使生徒“聆清幽之胜,踵明贤之迹,兴尚友之思”,强化其社会责任感。现行高校的学术报告和会议缺乏深入交流,鲜有质疑、辩难;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疏离,教师上完课就离校回家,学生很少有请教问题的机会;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灌输色彩浓厚,教师一直讲、学生被动听。传统书院行为文化的当代启示:一是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启发式、探究式、问题式等方法;二是在学术交流中真正地直面问题,客观公正地评价,才能起到启迪思想、碰撞火花的作用;三是在师生关系中要平等和谐,形成尊师重道、敬业爱生的氛围。
(摘编自《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书院作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其办学宗旨就是要“补官学之弊”。
B.古代书院之所以受到东亚国家的追捧,与当时各国之间交往密切有根本关系。
C.古代书院坚持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相统一,办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D.古代书院在建筑、选址上看重对学生精神、理想的培养,并不追求实用功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着重指出书院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影响,为论点的提出作了铺垫。
B.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展开论述,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书院文化的内涵及启示。
C.朱熹访问岳麓书院主教张栻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书院间的学术交流很频繁。
D.文章最后列举高校在教科研上的不良现象,对比突出古代书院文化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书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教育理念,可以为当前大学开展德育教育提供很好的借鉴。
B.只要我们能够切实借鉴古代书院文化的做法,就可以弥补如今校园建设中所暴露出的种种不足。
C.当下所提倡的“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与古代书院大师提倡的践履活动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D.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我们不妨从传统书院文化中汲取营养。
《陶庵梦忆》自序(节选)
张 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①如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图书》②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③,不食周粟,还是后人装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④,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柔、车旋蚁穴⑤,当作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及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⑥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选自《陶庵梦忆》)
(简注)
①骇骇:使人惊异。2《石匮书》:记洪武至天启年间事,张岱著。③首阳二老,直头饿死:商亡.商遗民伯夷、叔齐隐居于首阳山,坚决不食周粟,靠采薇度日,最后竟是饿死。直头,苏州方言,竟是、简直是。④王、谢,晋代两大豪门贵族。后世以此指代豪贵门第。⑤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见唐人小说《枕中记》、《南柯太守传》。⑥《志林》:即《东城志林》。南宋人编集的苏东城故事。
(阅读指要)
作者出身士大夫家庭,经过四十余年繁华生活,到七十岁时,国亡家破,满目凄凉,弄到披发入山,甚至于想自杀。因感悟到已往的享受是一种罪恶,忏悔其生平种种。这不单是自己的忏悔,实也是替乱离后的大众忏悔。
文章叙事酣畅淋漓,从中又透出浓浓的沉痛悔恨,读来凄丽壮美。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愕窒不敢与接( ) (2)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
(3)今日罹此果报( ) (4)遥思往事,忆即书之( )
2.下列句中“尚”与“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句中“尚”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C.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3.唐代诗人刘禹锡有绝句《乌衣巷》一首:“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联系文中第二、三两段内容,两者在主旨上有何相似之处?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2)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
5.运用典故委婉曲折地表达作者自己丰富的思想,是本文的特色。试就下面两个典故结合本文加以分析。
(1)首阳二老,直头饿死。
(2)黍熟黄梁,车旅蚁穴。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有学者指出,我们现在处于“后真相时代”:很多人不关心真相,只关心自己认为的真相。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叙陈正甫《会心集》①
(明)袁宏道
①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②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②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③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人,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注)①陈正甫:湖北竟陵人,时任徽州知府,善谈性理之学。 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史称“韦苏州”。其诗恬淡高远,有意趣。后人常有模仿其烧香煮茶以示高雅。
1.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耳 B.焉 C.也 D.矣
3.对“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品质愈卑劣,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卑下。
B.品行愈低下,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低下。
C.品德愈卑鄙,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下流。
D.品味愈低下,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低级。
4.以下对“趣”的分析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韦苏州等世俗之人,烧香煮茶,无法得到、领会意趣。
B.童子之趣,得之于自然,无私心杂念,是最上乘的趣。
C.山林之人,自由自在,不受束缚,没有求趣而趣自来。
D.年长、官高、品大者,往往受见识束缚,离趣味愈远。
5.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及长,有经国才略,屡辟不起。于时苻坚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安乃以玄应举。中书郎郗超虽素与玄不善,闻而叹之,曰:“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
②时苻坚遣军围襄阳,车骑将军桓冲御之。诏玄发三州人丁,遣彭城内史何谦游军淮泗,以为形援。襄阳既没,坚将彭超攻龙骧将军戴逯于彭城。玄率东莞太守高衡、后军将军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小将田泓请行,乃没水潜行,将趣城,为贼所获。贼厚赂泓,使云“南军已败”。泓伪许之。既而告城中曰:“南军垂至,我单行来报,为贼所得,勉之!”遂遇害。
③及苻坚自率兵次于项城,众号百万。诏以玄为前锋,众凡八万。玄先遣广陵相刘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涧,即斩梁成及成弟云,步骑崩溃,争赴淮水。牢之纵兵追之,生擒坚伪将梁他、王显、梁悌、慕容屈氏等,收其军实。坚进屯寿阳,列阵临肥水,玄军不得渡。玄使谓苻融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坚众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于是玄与琰、伊等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诏遣殿中将军慰劳。赐钱百万,彩千匹。
(节选自《晋书•谢玄传》,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次于泗口 (2)众号百万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有经国才略,屡辟不起( )
A.开辟 B.庇护 C.征召 D.躲避
(2)将趣城,为贼所获( )
A.通“趋” B.通“促” C.通“取” D.通“赴”
3.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
B.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
C.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
D.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
4.把第②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诏玄发三州人丁,遣彭城内史何谦游军淮泗,以为形援。
5.第①段画线句反映了郗超对谢玄被推举持有怎样的态度?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惊讶 B.赞赏 C.嫉恨 D.不满
6.有人认为淝水之战高度地体现了谢玄的军事才能,请结合第③段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①,刚道②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庄生天籁:出自《庄子•齐物论》,谓自然界的声响。②刚道:硬说。
1.下列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在扬州建造了平山堂,苏轼曾为平山堂写词,“山色有无中”句就选自该词。
B.上阕写景,虚实结合;下阙写景议论,借驳宋玉表达“风无雌雄,不以谪为患”一旨。
C.“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一句借描写眼前美景,寄寓词人身受贬斥际遇的感慨。
D.词人在篇末写出只要有长风千里,令人痛快,内心便会充满浩然之气,坦荡洒脱。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词的一项是( )。
A.刚健遒劲 B.慷慨激昂 C.典雅庄重 D.旷达豪迈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阕的画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