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 周志雄 网络文学在中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

周志雄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而现在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网络文学主要吸收了古今中外通俗文学及影视游戏、动漫等大众文化的经验。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聚拢起超高人气,印证了网络文学强大的“吸金力”但在火热的表象背后,网络文学成盗版“重灾区”,且侵权成本低、举证维权难,让行业人士苦不堪言。

中国现代文学主张“人的文学”“活的文学”“真的文学”,文学要为现实、为人生,表现自我,以现代精神和现代形式对古典文学进行全面革新.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跟着人物走,人物跟着理想走与纸媒小说相比,网络连载几乎不受篇幅限制,拓展了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出现了大量数百万字的超长篇网络小说。与那些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小说相比,网络小说故事性强,结构显得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要稀薄,更注重娱乐性,风格上轻松、明朗,充满谐趣。

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经济现代化社会程度越高,通俗大众文学越繁盛,大众文化产业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重就越高。网络文学在中国繁荣兴盛,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土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蒸蒸日上,社会现代化的程度愈来愈高,人们休闲娱乐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网络文学以颇具时代性的轻松故事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要。

网络文学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学在精神内质上与当下读者的心意相通.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读来轻松、好看,不“烧脑”,满足了读者的梦想要求,所以,网络小说常被称为“爽文”比如那些青春校园小说,以轻盈的故事叙述青春爱恋之路,守望真情,回望青春的迷茫焦灼,让同类身份的阅读者获得感同身受的心灵共鸣。

网络小说是有高下之分的好的网络小说作品是那些适当借用小说套路,但不依赖套路,而是发展、超越套路的作品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类型领域的开拓性,细节深处的表现力等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拓展阅读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文学无一不是在和已有的文学传统的竞赛中获得成长的只有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中国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融合世界优秀文学传统,借鉴吸收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不断提升内在品质,中国网络文学才能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摘编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的二十年,网络文学在中国兴起、发展、繁盛,已经成为现在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

B.因为网络文学有强大的“吸金力”,所以它成了盗版的“重灾区”,且侵权成本低、举证维权难,让行业人士不堪。

C.相比文学期刊作品,网络小说故事性强,结构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稀薄,更注重娱乐性。

D.社会经济蒸蒸日上,社会现代化程度愈来愈高,人们休闲娱乐文化需求越来越多,颇具时代性的网络文学正好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要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小说之所以常被称为“爽文”,是因为网络文学作品读来轻松、好看,不“烧脑”,能满足读者的梦想要求。

B.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通俗大众文学繁盛程度、大众文化产业在国家GDP中的占比多少与经济现代化社会程度成正比。

C.网络文学中的青春校园小说,以轻盈的故事叙述青春爱恋之路,守望真情,回望青春的迷茫焦灼,让同类身份的读者获得感同身受的心灵共鸣

D.借用同样套路的网络小说质量也有高下之分。故事模式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等许多因素决定了作品的质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网络作家能拓展阅读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就一定能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B.网络文学作为大众文学样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网络文学时代性则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学在精神内质上与当下读者的心意相通。

C.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与纸媒小说相比,网络连载几乎不受篇幅限制,拓展了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出现了大量的超长篇网络小说。

D.网络小说作品,需要借鉴并吸收中外传统文学的有益养分,还要有所发展,提升内在品质,进而为中国网络文学开辟崭新的天地。

 

1.B 2.A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因为……所以……”错,属强加因果。原文第二段只说,“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聚拢起超高人气,印证了网络文学强大的“吸金力”但在火热的表象背后,网络文学成盗版“重灾区”,且侵权成本低、举证维权难,让行业人士苦不堪言。”原文看不出因果关系。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快速找到选项在原文中所在位置,然后一一比对,得出答案。 A项,“网络文学作品读来轻松、好看”错。原文第五段说:“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读来轻松、好看”,由此可知此处属以偏概全。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A项,“只要……就……”错。此种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并没有这层意思。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魂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塑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散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限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两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宣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巳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余,撰长书以为,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调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选自《宋学士文集》)

(简注)

①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西北)人,明初文学家。②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加冠表示年已二十。③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④负箧(qiè)曳屣(yè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⑤将臭(xiù):香袋。⑥禀(lǐn)稍:官家给的粮食。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

(阅读指要)

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是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诏从家乡浦江到应天(今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正在国子监读书的同乡晚辈太学生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在文中描述了他年轻时刻苦学习的经历,勉励后生珍惜太学的条件,勤奋学习。东阳,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师名人与游___________   (2)以拥覆,久而乃和___________

(3)生以乡人子___________       (4)撰长书以为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从”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间”句中“从”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离衡,相与为一 B.时至轩中,余问古事

C.六国破灭之故事 D.樊哙良坐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四支僵劲不能动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 B.录毕,送之

C.腰人持沃灌 D.寓逆旅,主人日

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6.文中作者是如何把自己和太学生的求学条件作对比的?以此说明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送石昌言北使引

苏  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苦,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届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去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终夜有声,从者恒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鸣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太人,则蔬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选自《嘉祐集》)

(简注)①这是苏洵为石昌言出使契丹写的赠序。引,即“序”,因洵父名序,为避讳改“序”为“引”。②狎(xiá):亲近③守官:官有职守,守官即做官。④摧折:改变过去的习惯。⑤两制:不传外朝的内制和宣布于外朝的外制。制:皇帝诏令。⑥大旆(pèi):大旗。⑦送车:送行的车。⑧富公:富弼,北宋著名宰相,曾出使契丹。④心掉:惴惴不安。⑩奉春君:西汉初娄敬,刘邦曾派他出使匈奴。

(阅读指要)

石昌言,眉山人,苏洵同乡,曾任刑部员外郎、知制诰等官,嘉祐元年(1056)八月,奉命出使契丹,庆祝契丹国母生辰。那时,北方契丹兵力强,是宋朝的大患。宋朝采取委曲求全的政策,常常派使臣往契丹,出使成为重要而困难的任务。苏洵为鼓励昌言勇敢前往,胜利完成任务,写了这篇赠言送他。文章感情深挚,道理正大,文笔简练。写年轻时与昌言交往,写契丹威吓北宋使者,从琐细处着笔,很有特色。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吾数岁,未学也_________   (2)虽不言,察其意,甚_________

(3)剑槊相,终夜有声_________ (4)中国之人不_________

2.下列句中“察”与“虽不言,察其意”中“察”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又恐汝不吾衷 B.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C.小大之狱,虽不能,必以情 D.今则可以知古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昌言关心后进、苏洵折节向学的一组是(    )。

A.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

B.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C.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D.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虽日为文中心自惭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2)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B.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

C.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庭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D.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弼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识透敌虏手段,要以藐视夷狄的气概,去完成使命。

6.作者把富弼的随从彭任的话及奉春君出使冒顿的故事作为赠言,其用意是?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本报讯昨天清华大学迎来了新百年的第一届本科新生,来自全国各地的3349名优秀学生走进了清华困。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表示,今年清华启动近十年录取的清华学生的生源结构状况调查。

本月初,有媒体报道说,北大清华的农村生源所占比重不大,且连续多年下滑。清华招办数据显示,今年清华所录取的新生来自全国近1200所中学,其中县级中学300余所;县级以下中学学生近500人,只占清华新生的七分之一左右。

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表示,清华早就关注到农村生源减少的情况,会对生源分布做一个全面的调研和分析,这跟媒体报道没有关系。他也表示,现在高校没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只能按分数从高往低录取,不可能区分考生是农村生源,还是城市生源。清华能做的,也许只能在重点扩招时增加贪困学生录取的机会。

 

查看答案

下面是张强同学参加某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其中有五处措辞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各位老师,我叫张强,来自某某中学,今天能有机会参加贵校组织的面试,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坚强乐观,从不怕困难,有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我梦寐以求的理想就是考取贵学校,掌握更多的知识,回馈国家和社会的培养。请各位老师放心,只要你们能慧眼识金,我一定不辜负老师利父母们的期望,定会鼎立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为母校争口气,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及长,神情倜傥,志略英赡。有识钦之,莫不许以远大。世宗初,起家中侍上士。帝每有游幸,神举恒得侍从。保定元年,袭爵长广县公,芭二千三百户。寻授帅都督,迁大都督、仪同三司,拜右大夫。四年,进骠骑大将军,治小宫伯。建德三年,为熊州刺史。五年,攻拔齐陆浑等五城。及高祖东伐,诏神举从军。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州既齐氏别都,控带要重。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来袭州城。神举以州兵讨平之。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聚众据范阳反,诏神举率兵擒之。齐黄门侍郎卢思道亦在反中,贼平见获,解衣将伏法。神举素钦其才名,乃释而礼之,即令草露布。其待士礼贤如此。属稽胡反叛,入寇西河。时突厥与稽胡连和,遣骑赴救。神举以奇兵击之,突厥败走,稽胡款服。即授并路肆石四州十二镇诸军事、并州总管。初,神举见待于高祖,王轨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与焉。及宣帝即位,荒淫无度,神举惧及于祸,怀不自安。初定范阳之后,威声甚振。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于马邑。时年四十八。神举博涉经史,临戎对寇,勇而有谋。莅职当官,每着声绩。故得任兼文武,声彰中外。百僚无不仰其风则,先辈旧齿至于今而称之。

(选自《周书》卷四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

B.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

C.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

D.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司,古代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仪同三司”非官职,仅指与三公同等待遇

B.出,古时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也指“出仕”,即出来做官。文中是前一种意思。

C.别都就是“陪都”,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中国最早的陪都出现在炎黄时期。

D.薨,古代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的妃嫔或者封王贵族的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神举气量早成,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世族,幼年丧父,深受族兄宇文深器重,长大后才志出众,得到世宗赏识,袭爵后官职不断得到升迁。

B.宇文神举爱重士人,曾礼待卢思道。齐国黄门侍郎卢思道因参与叛乱被抓获,宇文神举钦佩他的才能名望,不仅释放了他,以礼相待,还让他起草文告。

C.宇文神举有勇有谋,能够出奇制胜。宇文神举多次领兵平定叛乱,屡建战功。稽胡反叛时与突厥结盟,宇文神举出奇兵进击,打败突厥,收服了稽胡。

D.宇文神举名震中外,受到皂帝忌惮。宇文神举兼任文武,受到百官仰慕和称戮,宣帝只因忌惮他功高震主,威胁自己的地位,就派人送毒酒赐死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

(2)神举见待于高祖,王轨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与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