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各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各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萝卜、鸭梨儿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央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或秋的延长。

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⑥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⑦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早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

⑧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写闽粤的冬天,突出了暖和的特点。一方面和江南的冬天形成了对比,另一方面也给“江南”界定了范围。

B.文中在描绘江南冬雨图时,由远及近,以动衬静,黑白的画面上点缀红黄的亮色,给人以既古朴又优雅的感受。

C.江南的冬天偶尔也会有寒冷的旱冬,容易让人得病但它不影响作者对江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D.文章对江南冬景进行了大量描述,并始终将景物与自身感受融为一体来写,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2.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北方冬天的生活?

3.第⑥段中,作者对江南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而是引用了一些诗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文中说:“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描述合理,表达简洁。

 

1.D 2.首段描写北国冬天的蛰居生活,突出了“吃喝”之乐,但缺少赏景之乐,与下文江南冬天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形成了对比;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与下文写江南美丽的冬景做好铺垫。 3.作者没有直接写雪景,而是借助诗句,避实就虚,写出了江南冬天傍晚、夜里、早晨的雪景,巧借诗歌意境,使江南的雪景境界全出,同时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散文的意趣,在体现作者心境闲适的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4.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写出了自然景物对人的影响。在郁达夫眼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冬景,能让人与自然合一,忘却得失,不问死生。它能让人胸襟开阔,超越世俗,摆脱功利,旷达洒脱,使人进入一种美好的心灵境界。走进自然,欣赏美景,对人生境界是一种提升。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快速找到选项在原文中所在位置,然后一一比对,得出答案。 D项,“首尾呼应,结构圆合”错。文章首段写北国冬天的场景;尾段写晚秋的景色,引出到湖上散步的想法,收束全文。文章并没有首尾呼应,结构也说不上圆合。 故选D。 2.本题考查首段的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包括: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点明题旨,开门见山、揭示主题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或与下文××形成对比,或为下文做铺垫,转换(转折)作用。 内容上:首段描写了北国冬天的一系列蛰居生活,突出了“吃喝”之乐。 手法上:通过后文可以发现此时缺少赏景之乐,与下文江南冬天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形成了对比; 结构上: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为下文写江南美丽的冬景作铺垫。 3.本题考查引用诗句的作用。引用诗句的作用一般有: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2、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3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 第六段中,作者借助诗句,避实就虚,写出了江南冬天傍晚、夜里、早晨的雪景,巧借“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等诗歌意境,使江南的雪景境界全出,巧妙的描写了雪景;同时,引用诗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感染力,增强了散文的意趣,在体现作者心境闲适的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 4.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句子的理解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题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答题时要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要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 本题涉及语句在第五段,“境界”指的是前文所说的欣赏自然美景时的悠闲境界。“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写出了自然景物对我的影响。在作者眼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冬景,能让人与自然合一,忘却得失,不问死生。它能让人胸襟开阔,会让我们内心平和,会唤起积极的情绪,使人进入一种美好的心灵境界。走进自然,欣赏美景,对人生境界是一种提升,让我们暂时忘了眼前的不快、烦恼和痛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

周志雄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而现在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网络文学主要吸收了古今中外通俗文学及影视游戏、动漫等大众文化的经验。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聚拢起超高人气,印证了网络文学强大的“吸金力”但在火热的表象背后,网络文学成盗版“重灾区”,且侵权成本低、举证维权难,让行业人士苦不堪言。

中国现代文学主张“人的文学”“活的文学”“真的文学”,文学要为现实、为人生,表现自我,以现代精神和现代形式对古典文学进行全面革新.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跟着人物走,人物跟着理想走与纸媒小说相比,网络连载几乎不受篇幅限制,拓展了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出现了大量数百万字的超长篇网络小说。与那些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小说相比,网络小说故事性强,结构显得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要稀薄,更注重娱乐性,风格上轻松、明朗,充满谐趣。

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经济现代化社会程度越高,通俗大众文学越繁盛,大众文化产业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重就越高。网络文学在中国繁荣兴盛,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土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蒸蒸日上,社会现代化的程度愈来愈高,人们休闲娱乐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网络文学以颇具时代性的轻松故事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要。

网络文学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学在精神内质上与当下读者的心意相通.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读来轻松、好看,不“烧脑”,满足了读者的梦想要求,所以,网络小说常被称为“爽文”比如那些青春校园小说,以轻盈的故事叙述青春爱恋之路,守望真情,回望青春的迷茫焦灼,让同类身份的阅读者获得感同身受的心灵共鸣。

网络小说是有高下之分的好的网络小说作品是那些适当借用小说套路,但不依赖套路,而是发展、超越套路的作品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类型领域的开拓性,细节深处的表现力等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拓展阅读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文学无一不是在和已有的文学传统的竞赛中获得成长的只有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中国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融合世界优秀文学传统,借鉴吸收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不断提升内在品质,中国网络文学才能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摘编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的二十年,网络文学在中国兴起、发展、繁盛,已经成为现在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

B.因为网络文学有强大的“吸金力”,所以它成了盗版的“重灾区”,且侵权成本低、举证维权难,让行业人士不堪。

C.相比文学期刊作品,网络小说故事性强,结构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稀薄,更注重娱乐性。

D.社会经济蒸蒸日上,社会现代化程度愈来愈高,人们休闲娱乐文化需求越来越多,颇具时代性的网络文学正好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要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小说之所以常被称为“爽文”,是因为网络文学作品读来轻松、好看,不“烧脑”,能满足读者的梦想要求。

B.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通俗大众文学繁盛程度、大众文化产业在国家GDP中的占比多少与经济现代化社会程度成正比。

C.网络文学中的青春校园小说,以轻盈的故事叙述青春爱恋之路,守望真情,回望青春的迷茫焦灼,让同类身份的读者获得感同身受的心灵共鸣

D.借用同样套路的网络小说质量也有高下之分。故事模式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等许多因素决定了作品的质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网络作家能拓展阅读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就一定能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B.网络文学作为大众文学样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网络文学时代性则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学在精神内质上与当下读者的心意相通。

C.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与纸媒小说相比,网络连载几乎不受篇幅限制,拓展了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出现了大量的超长篇网络小说。

D.网络小说作品,需要借鉴并吸收中外传统文学的有益养分,还要有所发展,提升内在品质,进而为中国网络文学开辟崭新的天地。

 

查看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魂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塑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散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限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两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宣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巳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余,撰长书以为,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调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选自《宋学士文集》)

(简注)

①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西北)人,明初文学家。②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加冠表示年已二十。③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④负箧(qiè)曳屣(yè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⑤将臭(xiù):香袋。⑥禀(lǐn)稍:官家给的粮食。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

(阅读指要)

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是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诏从家乡浦江到应天(今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正在国子监读书的同乡晚辈太学生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在文中描述了他年轻时刻苦学习的经历,勉励后生珍惜太学的条件,勤奋学习。东阳,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师名人与游___________   (2)以拥覆,久而乃和___________

(3)生以乡人子___________       (4)撰长书以为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从”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间”句中“从”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离衡,相与为一 B.时至轩中,余问古事

C.六国破灭之故事 D.樊哙良坐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四支僵劲不能动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 B.录毕,送之

C.腰人持沃灌 D.寓逆旅,主人日

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6.文中作者是如何把自己和太学生的求学条件作对比的?以此说明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送石昌言北使引

苏  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苦,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届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去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终夜有声,从者恒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鸣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太人,则蔬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选自《嘉祐集》)

(简注)①这是苏洵为石昌言出使契丹写的赠序。引,即“序”,因洵父名序,为避讳改“序”为“引”。②狎(xiá):亲近③守官:官有职守,守官即做官。④摧折:改变过去的习惯。⑤两制:不传外朝的内制和宣布于外朝的外制。制:皇帝诏令。⑥大旆(pèi):大旗。⑦送车:送行的车。⑧富公:富弼,北宋著名宰相,曾出使契丹。④心掉:惴惴不安。⑩奉春君:西汉初娄敬,刘邦曾派他出使匈奴。

(阅读指要)

石昌言,眉山人,苏洵同乡,曾任刑部员外郎、知制诰等官,嘉祐元年(1056)八月,奉命出使契丹,庆祝契丹国母生辰。那时,北方契丹兵力强,是宋朝的大患。宋朝采取委曲求全的政策,常常派使臣往契丹,出使成为重要而困难的任务。苏洵为鼓励昌言勇敢前往,胜利完成任务,写了这篇赠言送他。文章感情深挚,道理正大,文笔简练。写年轻时与昌言交往,写契丹威吓北宋使者,从琐细处着笔,很有特色。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吾数岁,未学也_________   (2)虽不言,察其意,甚_________

(3)剑槊相,终夜有声_________ (4)中国之人不_________

2.下列句中“察”与“虽不言,察其意”中“察”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又恐汝不吾衷 B.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C.小大之狱,虽不能,必以情 D.今则可以知古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昌言关心后进、苏洵折节向学的一组是(    )。

A.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

B.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C.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D.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虽日为文中心自惭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2)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B.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

C.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庭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D.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弼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识透敌虏手段,要以藐视夷狄的气概,去完成使命。

6.作者把富弼的随从彭任的话及奉春君出使冒顿的故事作为赠言,其用意是?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本报讯昨天清华大学迎来了新百年的第一届本科新生,来自全国各地的3349名优秀学生走进了清华困。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表示,今年清华启动近十年录取的清华学生的生源结构状况调查。

本月初,有媒体报道说,北大清华的农村生源所占比重不大,且连续多年下滑。清华招办数据显示,今年清华所录取的新生来自全国近1200所中学,其中县级中学300余所;县级以下中学学生近500人,只占清华新生的七分之一左右。

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表示,清华早就关注到农村生源减少的情况,会对生源分布做一个全面的调研和分析,这跟媒体报道没有关系。他也表示,现在高校没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只能按分数从高往低录取,不可能区分考生是农村生源,还是城市生源。清华能做的,也许只能在重点扩招时增加贪困学生录取的机会。

 

查看答案

下面是张强同学参加某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其中有五处措辞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各位老师,我叫张强,来自某某中学,今天能有机会参加贵校组织的面试,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坚强乐观,从不怕困难,有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我梦寐以求的理想就是考取贵学校,掌握更多的知识,回馈国家和社会的培养。请各位老师放心,只要你们能慧眼识金,我一定不辜负老师利父母们的期望,定会鼎立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为母校争口气,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