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谁掏空了古村落
冯骥才
①近年来,在深入各地古村落进行文化遗产的普查时,常常碰到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就是它的历史形态虽然依存,那些古老的建筑一幢幢有模有样地立在那里,但建筑里边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文化的内涵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支离破碎。那些唱傩戏的面具、印年画的画版、演影戏的皮影人儿,甚至连寺庙和戏台柱子下边雕花的石礅儿,全都是为了应付游人而找人新刻的。这些古村落除了建筑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的记忆与见证,它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②去到北京的潘家园、天津的沈阳道、上海的城隍庙、太原的南宫、成都的送仙桥以及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古董市场和古物集散地看一看吧,都在那里!
③我考察过许多国家的古物市场(西方人叫跳蚤市场),但绝对没有我们的古董市场如此无奇不有、堆积如山、气势惊人。多年前我听到一位外国朋友发出感叹,他惊讶于中国历史悠久,古物极大丰富,多得没边。似乎我们的古物取之不尽。但今天如果再去逛逛各地的古物市场,会发现大多已经被赝品所充斥,罕见真物,现出疲态,真东西不多了!
④这不奇怪。首先是长久以来,农村贫穷,物品很难保持。近百年来又经过一次次自我的粗暴的扬弃。更直接和更致命的原因则是近二十年古董市场的开放。当时似有一种理论,似乎古董有了商品价值就不会被丢弃或毁掉,并把这种观点当做古董市场开放的理由而全面放开。但不料,它的负面远远大于正面。
⑤那些很久以来一直被视做“破烂”的东西,忽然值了银子,一方面刺激了卖,一方面刺激了买。卖是为了换钱;买一半出于爱好,一半是为了升值。买卖都是市场的需求。这便促使一支专事搜罗古物的队伍,古董商贩的迅速形成与壮大。遗憾的是,我们对遗产最先看到的 文化价值 商品价值;最先深入田野并看重遗产的不是文化人而是商贩。在金钱的驱使下,这无以数计的古董商贩们爬山涉水、千辛万苦地把各省各镇各乡各村的古代遗存,从家藏细软、字画、陶瓷、家具到服装、老照片、家谱、房地契、农具、生活什物,及至窗扇、牛腿、花罩、砖雕、柱礎、门礅等等全都搬到市场上。我曾到京郊吕家营看过一个来自山西的商贩存放古董的仓库。单是各式各样的油灯就有数百个;大大小小的粮斗,至少上千。浩浩荡荡地摆成一片或高高地堆成一座小山。全是地道的“山西货”。真比我们“拉网式”普查做得还彻底。其结果,一方面这些搬到市场的古物,失去它的出处,也就失去了对自己原生的那块土地的历史文化见证的价值;另一方面那些被掏空了的古村落只剩下一个徒具其表的干瘪的躯壳,像一堆没有内页的书皮,只有空壳和书名,没有内涵和内容。
⑥古村落是被古董商贩“淘宝”掏空的,也是被我们自己卖空的,这就是二十年来古董市场的负面。由于没有先进的遗产观,没有认识到这些遗产的精神文化价值,没有在文明转型期(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自觉的文化保护,也由于太看重古代遗存的经济价值,才让这些极为重要、失不再来的历史文化遗存失去,致使大部分古村落和城市的历史街区出现了“文化空巢”现象。
⑦可是,我们现在仍然没有对重要的民间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前些年有一个来自欧洲的女子在贵阳呆了六年,专事收集少数民族传世的古老又精美的服装,然后打包装箱运回国。她收获极丰,情不自禁地说出一句大话“十五年后中国的少数民族服装到我们那里去看!没有法律保障的遗存会很轻易地流失掉。然而那些古董商贩却一刻未停,依然走村串乡,奋力“淘宝”。古村落剩余的文化汁液还在被使劲地吸吮着。我想,倘若要保住中国大地上最后的原生态的遗存,紧要的是立法保护。当然还有博物馆保护和遗产教育等等。
⑧我们总不能把古村落全变成文化空巢留给后人!
1.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古物市场“赝品充斥,罕见真物”
2.在第⑤段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并说明理由。
3.第⑤段画线句中的“内页”、“书皮”各比喻什么?
①内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书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⑥段“文化空巢现象”指的是什么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物市场真东西不多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二十年古物市场的开放。
B.历史文化遗存失去的原因有很多,“没有认识到这些遗产的精神文化价值,而太看重古代遗存的经济价值”,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C.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古村落是被古董商贩“掏宝”掏空的,也是被我们自己卖空的。
D.文章第⑦段写了一个欧洲的女子的事例,目的是强调中华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古老又精美的服装文化确实魅力无穷。
6.请赏析文章第①段画线句的特点及作用
以“破茧成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①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 , ③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⑤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1.补充文中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輮以为轮(__________) (2)而闻者彰(__________) (3)而绝江河(__________)
(4)锲而舍之(__________) (5)用心一也(__________) (6)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加点的“而”字所表示的关系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虽大风浪不能鸣,而况石乎
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5.下列各句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极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 ① , ② ,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 。
(选自贾谊《过秦论》)
1.补充文中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余威震于殊俗
(2)而迁徙之徒也
(3)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赢粮而景从 C.流血漂橹 D.外连衡而斗诸侯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5.第二段中,作者从___________才能不足、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介绍了陈涉这个人物,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是一篇政论文,《项氏家说》评“贾谊之过秦,陆机之辨亡,皆赋体也”,更有人认为此文是古今第一篇“气盛”之文。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评价?请以第三段为例,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
陈瓘①
身如一叶舟,万事潮头起。
水长船高一任伊,来往洪涛里。
潮落又潮生,今古长如此。
后夜开尊独酌时,月满人千里。
[注] ①陈瓘:北宋朝廷谏官,因正直不苟得罪奸臣屡遭贬逐,此词作于被贬途中。
1.词人用“一叶舟”行驶于“洪涛”中比喻人生,表明人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
2.对本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字数看,“卜算子”词牌在词中属于“中调”。
B.上下阕之间,折射了人生遭遇必然的因果联系。
C.本词意境壮阔悲凉,字里行间透出诗人的无奈。
D.全词语言朴实晓畅,然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
3.赏析画线句中运用“独”和“满”的表达效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玉勒雕鞍游冶处,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蝶恋花》)
③____________________,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④物是人非事事休,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⑤____________________,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⑥悲欢离合总无情,____________________。(蒋捷《虞美人·听雨》)
⑦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