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灵公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月,而国莫之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灵公妇人而丈夫饰者      好:____________

(2)公使吏禁之  之:____________

(3)则外敢为也  莫:____________

(4)使内勿服,月,而国莫之服  逾: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2)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3)逾月,而国莫之服。

3.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1. (1)喜欢 (2)代词,代女扮男装的行为 (3)没有人 (4)超过 2.(1)大王让宫内女子这样穿,但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卖马肉。 (2)您为什么不让宫中的人不要女扮男装呢? (3)过了一个月,齐国都城里就没有女人穿扮男人服饰了。 3.上行则下效;要想纠正某种不正之风,上级的以身作则比法律制止更有效。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中的“好”,动词,译为“喜好、喜欢”。 (2)“公使吏禁之” 中的“之”,代词,句中指代女扮男装的行为。(3)“则外莫敢为也”中的 “莫”,译为“没有人” 。 (4)“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中的“逾” ,译为“过,超过”。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1)“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的采分点:要注意本题的对称结构和比喻手法;“内”,句中特指“宫内”;“外”,指“宫外”;“服”,名作动,译为“穿”;“君使服”是“君使(之)服”的省略;“犹”,犹如;同时,要明白“服之于内”和后面的“禁之于外”等都是状语后置句。(2)“公何以不使内勿服?”的采分点: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意思是“为什么”;“勿”,不要。(3)“逾月,而国莫之服”的采分点:“逾”,超过;“莫之服”,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莫服之”,即“没有女人穿扮男人服饰了”。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主题的归纳的能力。做好这种题前提是整体把握文意,深刻理解作者情感态度的基础上。故事性的文字,要读懂它的寓意,并用言简意赅的文字进行归纳。本题要求回答“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本文讲述灵公最初喜欢让宫内的女子穿男子的服饰,国人纷纷效仿;灵公知道后开始禁止宫外的妇女穿扮男人的服饰,但屡禁不止。于是晏子用比喻的方式给他讲道理,指出灵公的做法犹如挂牛头而卖马肉。灵公终于明白:上行则下效。要想纠正某种不正之风,作为上级的人员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能取得成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高司谏书(节选)

欧阳修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全集》)

(简注)①范希文:范仲淹,字希文,时任天章阁待制。②安道:余靖,字安道,时任秘书丞。③师鲁:尹洙,字师鲁,时任太子中允。

(阅读指要)

本文节选自《与高司谏书》,是欧阳修写给高若讷信中的一段。高若讷当时任左司谏,范仲淹屡次上书批评时政,与宰相吕夷简冲突,被贬官,高若讷是谏官,不但不向皇帝进言,反而说范仲淹的坏话。欧阳修非常气愤,写了这封信。高若讷接到信后,上交给皇帝,欧阳修因之也遭贬官处分。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足下诮希文为人_____________      (2)然后其疑遂_____________

(3)今又以言事宰相得罪_____________  (4)不敢一宰相以近刑祸_____________

2.请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句中“非”与“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句中“非”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礼勿视,非礼勿听      B.天下不以郑尹而快孙子

C.觉今是而昨            D.臂加长也,而见者远

(2)下列句中“文”与“以智文其过”句中“文”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越人断发身          B.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C.腐儒末学,过饰非    D.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漫灭

3.“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他在朝为官,识大体有始终,让天下人都知道了。

B.他在朝为官,识大体知主次,有始有终,这是天下人所共知的。

C.他在朝为官做事,有始终,有依据,被天下人所承认。

D.他在朝为官行事,恪尽职守,这是天下人人知晓的事情。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2)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5.上文作者运用横向对比的手法,凸显出范仲淹与高司谏________________,尖锐地揭露了高司谏________的行径,表现了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也有人说:岁月静好,不争朝夕。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论语》)

(2)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__。(《楚辞》)

(3)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呜呼!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5)夫天地者,_______;光阴者,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范氏曰:“君子之于言也,不得已而后出之,非言之难,而行之难也。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轻言之。言之如其所行,行之如其所言,则出诸其口必不易矣。”

(朱熹《论语集注》)

1.孔子对于“言”和“行”的态度是:________(用四个字回答)

2.结合范氏的解说,简析孔子持这种言行观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唐)王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

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注)①崔季重,时已罢濮阳太守,隐居于终南山。②国:国都,京城。③荆关:柴门,指隐者的居处。

1.由前两句画线诗句可知,引发“佳兴”的既有________,也有________。

2.本诗后十句是如何表现作者的归隐之意的?试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