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贵,字心斋,拜都氏,满洲正白旗人。父布兰泰,自云骑尉世职授理藩院员外郎。永责,自笔帖式授户部主事。乾隆初,累迁郎中。出为湖南辰沅永靖道。擢云南布政使。移浙江,署巡抚。前总督李卫领盐政,发帑收馀盐,名曰“帑盐”;令武职任缉私,其制未善。永贵条上八事,俾文武互任其责,下部议行。居三年,命真除。温、台诸县早,永贵令知府金洪铨治赈,不称职。永贵论劾,请休致。总督喀尔吉善再劾,上为夺洪铨职。御史范廷楷因劾永贵瞻徇,上难其代,命宽之。二十一年,加副都统衔,兼参赞大臣。是岁冬,厄鲁特宰桑达什策凌等为乱,定边古副将军兆惠驻伊犁办贼。永费既抵巴里坤,具以军事上闻,上嘉其奋勉,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二十三年,以侍郎衔留军,董屯田。乌音木齐、辟展、托克三、哈喇沙尔、昌吉罗克伦皆驻兵营垦,秋获得谷三万五千八百馀石。是时兆惠兵次叶尔羌,命永贵驻阿克苏主馈军。二十四年,还至库车,布政使德舒为吗哈沁所找。水贵与护军统领努三协歼逆众,回部平。擢左都御史。二十六年,命赴克什噶尔办事。请蔬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南由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急宜增堤坝散山石水势。三十年,乌什回人为乱,复命赴哈什哈尔。事平,移驻乌什。先是叶尔羌办事大臣侍郎高朴役回民采玉,并婪取金珠,为诸伯克所讼。永贵如叶尔羌,讯得实,闻上。上为诛高朴,手诏嘉永贵持正,仍授吏部尚书,赐花翎。四十四年,召还京师,授锿蓝旗满洲都统。四十八年,卒,谥文勤。
(选自《清史稿·永贵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
B. 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
C. 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
D. 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笔帖式,官名,是清代于各衙署中设置的低级文职官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翻译满、汉章奏文书。
B. 休致,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常见的还有致事、致政、视事、乞骸骨等说法。
C. 屯田,是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的一种措施。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D. 花翎,是清官员、贵族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以翎眼多者为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永贵出身世家,多次升迁。其父自云骑尉世职授理藩院员外郎;他从户部主事,累迁至郎中,后被提拔任云南布政使。
B. 永贵明察善断,积极进言。他代理浙江巡抚时,发现制度不完善而进言;知府金洪铨赈灾不称职,永贵弹劾他。
C. 永贵治政有方,平乱有功。监督屯田时,发展农业生产,秋收颇丰;他与护军统领努三合作,奔赴哈什哈尔平定回部。
D. 永贵办案得力,执法公正。他到达叶尔羌,查实高朴役使回民采玉并夺取金珠一事,上报皇帝,得其手诏嘉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贵条上八事,俾文武互任其责,下部议行。
(2)御史范廷楷因劾永贵瞻徇,上难其代,命宽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瓦,素朴的瓦,安静的瓦,远离世俗的瓦,随遇而安的瓦,是日见老迈垂暮了。( )。它们像明媚阳光下晒着太阳的百岁老人,慈眉善目,________一般令人感到亲切。瓦把一生都交给了人和房子,像三从四德的女子。房子是土巴墙的,它________;是金碧辉煌的宫廷,它安然。房子是怎样的形状,它就是个啥形状,或歪七斜八,或端庄雄伟,这些都改变不了它承天接地、遮风挡雨、________温馨家室的本性。瓦是多么慈和啊,排列成人字形的屋脊,盘龙的屋垛,吉祥鸟的屋角,怎么着都不会________,都能给人一种熨帖。屋场里的静谧或偶尔高一声低一声的俚语,瓦的庇护,更加深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每一条东流水与西流水,都会很好地配合老屋倾诉乡村的厚重。每回路过乡下屋场,我总忍不住停下来,好好看上村庄几眼,用眼睛和心灵说上两句话。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老了并不总是遭人嫌的,我对于瓦的感觉亦是
B.而且老了并不总是遭人嫌,这是我对瓦的感觉
C.我对于瓦的感觉是,虽然老了并不总是遭人嫌的
D.但是老了并不是遭人嫌的,这是我对瓦的感觉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好人 安贫 体现 杂乱无章
B.活菩萨 朴素 营构 杂乱无章
C.老好人 朴素 体现 张牙舞爪
D.活菩萨 安贫 营构 张牙舞爪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瓦的庇护,更增强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
B.瓦的庇护,使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加深了。
C.在瓦的庇护下,更加深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
D.在瓦的庇护下,使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增强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好:____________
(2)公使吏禁之 之:____________
(3)则外莫敢为也 莫:____________
(4)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逾: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2)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3)逾月,而国莫之服。
3.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高司谏书(节选)
欧阳修
前日范希文①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②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③,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全集》)
(简注)①范希文:范仲淹,字希文,时任天章阁待制。②安道:余靖,字安道,时任秘书丞。③师鲁:尹洙,字师鲁,时任太子中允。
(阅读指要)
本文节选自《与高司谏书》,是欧阳修写给高若讷信中的一段。高若讷当时任左司谏,范仲淹屡次上书批评时政,与宰相吕夷简冲突,被贬官,高若讷是谏官,不但不向皇帝进言,反而说范仲淹的坏话。欧阳修非常气愤,写了这封信。高若讷接到信后,上交给皇帝,欧阳修因之也遭贬官处分。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足下诋诮希文为人(_____________) (2)然后其疑遂决(_____________)
(3)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_____________) (4)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_____________)
2.请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句中“非”与“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句中“非”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B.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
C.觉今是而昨非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下列句中“文”与“以智文其过”句中“文”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越人断发文身 B.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C.腐儒末学,文过饰非 D.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3.“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他在朝为官,识大体有始终,让天下人都知道了。
B.他在朝为官,识大体知主次,有始有终,这是天下人所共知的。
C.他在朝为官做事,有始终,有依据,被天下人所承认。
D.他在朝为官行事,恪尽职守,这是天下人人知晓的事情。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2)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5.上文作者运用横向对比的手法,凸显出范仲淹与高司谏________________,尖锐地揭露了高司谏________的行径,表现了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也有人说:岁月静好,不争朝夕。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论语》)
(2)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__。(《楚辞》)
(3)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呜呼!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5)夫天地者,_______;光阴者,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