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三个人流落到一个荒岛上,突然天降大雨。
甲说:“荒岛之上,没有地方可以躲雨,何必奔逃,徒劳无功。”便泰然处之,静静地待在原地。
乙说:“荒岛这么大,也许其他地方并没有下雨,依我看,不如四处找找。”于是不辞辛劳,到处寻找没有下雨的地方。
丙说:“静坐无聊,奔走无益,何不雨中漫步,享受自然的妙趣。”便慢悠悠地在雨中行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类似的情况。如果身临其境,你将做出怎样的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创新研究”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下面话语中有表达不得体之处请指出并修改(只修改不得体的部分)。
①“这本书是我的珍爱之物,看完请璧还。”“放心,三天后一定归还,绝对不会拖延。”(同学之间借阅书籍)
②我校杨光同学,有多篇作品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他能得到贵校的垂怜。(某中学老师向高校领导推荐学生)
③各位观众:我在福州向您现场直播劲旅八一男篮对战弱队福建男篮的比赛。(体育直播员转播比赛)
④我是本市下岗职工,现申请开办一个家电维修店。恳望审批我的申请,以免影响及时开业。(某店的开业申请书)
⑤李编辑:您好。寄上拙作《秋月》,请您费心一读,敝人虽有吟诗雅趣,还望不吝赐教。(中学生王欣写给诗刊编辑的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史记》体大思精,_____________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情节,展示了_____________的社会历史画卷。3000多年历史,风起云涌的时代,宏大壮阔的场面,纷繁复杂的史事,林林总总的人物,汇聚三寸笔端。《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髙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本纪”还是“世家”。司马迁的安排,可谓_______,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史记》各层次的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形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 )。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有时达到___________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通过叙述某一类型的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应有尽有 波澜壮阔 见微知著 天衣无缝
B.包罗万象 云谲波诡 独具慧眼 滴水不漏
C.应有尽有 云谲波诡 见微知著 滴水不漏
D.包罗万象 波澜壮阔 独具慧眼 天衣无缝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B.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C.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D.在司马迁编排人物传记表现出高超的技巧时,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各一传是分传,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是合传
B.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是合传,人各一传是分传
C.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
D.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分传即人各一传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鸿门宴》中,樊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感遇(其三)
陈子昂
苍苍丁零①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②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①丁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②堠:指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写当今边防不仅没有新的设施,而且连旧有的古道也荒废了。
B.三、四句感叹“亭堠”的险峻后,又列举了士兵惨死沙场的景象。
C.七、八两句写诗人想起汉代三十万大军与匈奴作战,令匈奴人屈服的往事。
D.该五言古诗以沉郁悲壮之气贯串其中,直抒胸臆,语言质朴劲健。
2.诗歌的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