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自上世纪早期开始大规模生产塑料以来,人类已生产了约8...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自上世纪早期开始大规模生产塑料以来,人类已生产了约83亿吨塑料,约四分之三废旧塑料已被抛弃,其中80%或散落在周围环境中,或进入垃圾填埋场,而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多达800万吨,塑料碎片和微粒数量高达5万亿。

随着塑料垃圾的不断增长,其危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塑料废物在环境中会长期存在,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对于地球环境和人类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

2017年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大约90%的废弃塑料通过十条河流进入大海,其中八条在亚洲。而亚洲国家这些塑料垃圾的三分之一来自未收集的垃圾,其余来自被收集起来的垃圾废物,这些垃圾最终被非法倾倒在靠近海岸或河流的地方。在一些富裕国家,塑料问题始于许多人的漠不关心。2017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在英国,每天都有70万个塑料瓶被当作垃圾扔掉。

透明的塑料饮料瓶主要由聚对苯二酸酯(PET)制成,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0%的PET被收集起来用于回收利用,但其中只有7%被制成了新瓶子。在世界上所有的废弃塑料中,只有14%被收集起来,而实际用于再加工的则更少,其余都被焚烧或填埋处理,填埋的塑料垃圾将在地下持续存在数个世纪之后才会最终降解。

塑料垃圾为何如此普遍?因为被丢弃的塑料毫无价值。重新生产塑料或购买新的塑料产品比回收利用塑料更划算。因此,许多人认为,解决办法是要给废旧塑料一个价值。例如,要求消费者为塑料瓶支付一笔可退还的小额押金。美国的几个州和一些欧洲国家通过实施押金制度,将用后即扔的一次性塑料瓶变成可回收品。

减少塑料垃圾,就要为塑料创造一种“循环经济”,将塑料生产和使用从“石油到垃圾到填埋或焚烧”的单行道困境中走出来。在这个“循环经济”系统中,激励生产者生产可重复使用、可循环利用或可降解的产品,而回收业则要学会如何将所有的塑料垃圾都收集起来。

这类设想得到了一些政府、慈善机构、科学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支持。相关人士表示,问题不在于我们所使用的塑料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塑料的使用和处理方式是否适当。

对于塑料垃圾之灾,人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但是这些高科技的解决方案都是关于PET的,不适合发展中国家有限的回收利用能力。人们的另一个担忧是,这些解决方案主要是着眼于改善现有状况,但也许是以忽视未来长期解决方案为代价的,如开发更好的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等。一些短视的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给未来的选择带来更高的成本。

塑料垃圾危机的最终解决方案将需要政府、零售商、制造商和回收公司的共同努力和协调,以采取更好的包装设计,开发先进的回收技术和新型塑料,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其废物处理系统和技术。

其中取得较大进展的,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能够分解塑料垃圾的细菌酶工艺,尽管目前其工作效率还很低,但一旦成功分解,废弃塑料就可以转变为其他化学物质。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的凯文˙奥康纳说,塑料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只有一种。我们应该继续敦促工业界和政府,实施明智的、多种方案结合的解决方案,但重要的是要改变人们的行为。“我认为技术最终将会走向成熟,但最大的挑战是我们自己。”奥康纳说。

(选自《新华文摘》2018年第19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上世纪大规模生产塑料以来,大约四分之三的塑料产品被废弃后都进入到海洋中,造成严重污染。

B.不论是亚洲还是欧洲,也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塑料垃圾问题都是源于公众的漠不关心。

C.透明塑料饮料瓶主要由聚对苯二酸酯(PET)制成,全球只有大约7%的PET被回收利用。

D.回收利用塑料比重新生产塑料或购买新的塑料产品成本更高,这是塑料垃圾如此普遍的原因之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为塑料创造一种“循环经济”,是解决塑料垃圾泛滥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

B.在“循环经济”模式中,生产者和回收者虽然分工不同,任务不同,但都不可或缺。

C.相关人士认为,更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对塑料是否有适当的使用和处理方式。

D.最适合发展中国家有限的回收利用能力的方案,是禁止生产和使用PET制品。

3.从全文看,解决塑料垃圾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简要概括说明。

 

1.D 2.D 3.从生产者的角度,厂家应该生产可重复使用、可循环利用或可降解的产品和新型塑料;从商家的角度,可要求消费者支付使用塑料制品的押金;从回收者的角度,则要学会如何将所有的塑料垃圾都收集起来,并开发先进的回收技术;从普通民众的角度,要加强对塑料垃圾危害性的认识,改变自己的行为;从政府的角度,可以建立解决塑料垃圾问题的政策机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可以多方努力,为塑料创造一种“循环经济”。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原文第一段只是说“约四分之三废旧塑料已被抛弃”,没有提及它们被废弃后都进入到海洋中。B项,“塑料垃圾问题都是源于公众的漠不关心”错,“都”范围扩大。C项,原文是说“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0%的PET被收集起来用于回收利用,但其中只有7%被制成了新瓶子”,并不是说“全球只有大约7%的PET被回收利用”。故选D。 2.试题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对于塑料垃圾之灾,人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但是这些高科技的解决方案都是关于PET的,不适合发展中国家有限的回收利用能力”分析,“最适合发展中国家有限的回收利用能力的方案,是禁止生产和使用PET制品”在原文中无根据。故选D。 3.试题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从全文看,解决塑料垃圾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结合“激励生产者生产可重复使用、可循环利用或可降解的产品,而回收业则要学会如何将所有的塑料垃圾都收集起来”“要求消费者为塑料瓶支付一笔可退还的小额押金”“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0%的PET被收集起来用于回收利用,但其中只有7%被制成了新瓶子。在世界上所有的废弃塑料中,只有14%被收集起来,而实际用于再加工的则更少,其余都被焚烧或填埋处理”“塑料垃圾危机的最终解决方案将需要政府、零售商、制造商和回收公司的共同努力和协调,以采取更好的包装设计,开发先进的回收技术和新型塑料,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其废物处理系统和技术”等内容,分别从生产者、商家、回收者、普通民众、政府、整个社会的角度分析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塑料的功过难以一言蔽之,但随着塑料的不断增长,其危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塑料废物在环境中会长期存在,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对于地球环境和人类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

塑料垃圾为何如此普遍?因为被丢弃的塑料毫无价值,这是垃圾箱里残酷的“黑色秘密“。重新生产塑料或购买新的塑料产品比回收利用塑料更划算。国此,许多人认为,解决办法是要给废旧塑料一个价值。减少塑料垃圾,就要为塑料创造一种“循环经济”,将塑料生产和使用从“石油到垃圾到填埋或焚烧的单行道困境中走出来。在这个“循环经济“系统中,激励生产者生产可重复使用,可循环利用或可降解的产品,而回收业则要学会如何将所有塑料垃圾都收是起来.

加州大学圣塔芭艺分权的工业生态学家罗兰.盖耶指出,事实上,只有减少从石油中开采的原始塑料,才能真正体现回收利用的好处。生产一吨再生塑料比从石油中生产塑料产生的二氧化碳要少1至3吨,事实上,就在我们越来越擅长于将旧瓶子变成新子的时候,越来越多新的塑料瓶子还在继续被生产出来,人们同时在使用新的和旧的塑料瓶。预计到2021年,全球塑料瓶产量将在2015年基础上增长20%.

“回收利用不能阻止更多塑科垃圾的产生,意大利“新山“生物塑料公司的托尼.布列塔尼非常认同这一题点,为应对塑料垃圾之灾,一些国家采取了新的积极措施。如法国通过一项法律,禁止出售一次盘子和餐具:意大利规定所有出售的塑料袋要么是加厚、可重复使用的,要么是可降解的:德国推出了可重复使用咖啡杯的押金制度;英国出台了塑料袋税,并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和棉签棒.

塑料垃圾危机的最终解决方案将需要政府、零售商、制造商和回收公司的共同努力和协调,以采取更好的包装设计,开发先进的回收技术和新型塑料,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其废物处理系统和技术.

其中取得较大进展的,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能够分解塑料垃圾的细菌酶工艺,尽管前其工作效率还很低,但一旦成功分解废弃塑料就可以转变为其他化学物质.

爱尔兰都袖林大学学院的凯文.奥康纳说,塑料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只有一种。我们应该继续敦促工业界和政府,实施明智的、多种方案结合的解决方案,但重要的是要改变人们的行为。“我认为技术最终将会走向成熟,但最大的挑战是我们自己。”奥康纳说.

(摘自2018年7月22日《文汇报》)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塑料垃圾不断增长的原因的一项是

A.被丢弃的塑料毫无价值,重新生产塑料产品比回收利用塑料更划算。

B.回收业并没有学会将所有的塑料垃圾都收集起来,无力创造“循环经济”。

C.新的塑料瓶子不断被生产出来,人们同时在使用新的和旧的塑料瓶。

D.先进的回收技术和新型塑料开发滞后,发展中国家废物处理系统和技术落后。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于地球环境和人类来说,塑料垃圾的不断增长将是一场极大的灾难。

B.回收利用不能阻止塑料垃圾的产生,因为从石油中开采的原始塑料不减反增。

C.细菌酶工艺,可以让废弃塑料转变为其他化学物质,很有发展前景。

D.改变人们的行为,目前最要紧的就是要求人类停止生产塑料或购买塑料产品。

3.综合全文,除了共同做好“回收利用”工作外,我们还可以如何应对“塑料垃圾之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将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并指出“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从此前的概念构想和规划阶段正式进入实施与落地阶段。

在合作领域方面,当前粤港澳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合作已明显加强。如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和三地的连接线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一地两检”的通关模式也已经全国人大批准,广深港高铁预计将在今年全线通车。未来粤港澳三地可合作建设世界一流的港口和机场,还可加强互联互通和创新产业合作,例如三地可通过合作打造一条“广深港科技走廊”,实现协同发展。

    (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即将进入落地阶段》)

材料二:

2016年,《香港怎么了?》一书引起了香港有识之士的反思。该书作者认为,虽然香港回归以来经济发展的成绩单颇为亮丽,但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楼价高企、产业单一、贫富悬殊……面对全球发达城市经济体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日益加剧的区域竞争和阴晴不定的全球经济形势,特区政府顺势而为,在国家支持下寻求产业格局的变革。

在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香港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的氛围日渐浓郁,吸引越来越多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在港落户。201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香港成立首个海外创新中心。在国家支持下,香港近年来积极对接内地各省份,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格局和国家创新科技产业格局下努力寻找自身的新定位。2017年初,香港与深圳两地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两地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打造香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创科平台。

    (摘编自《香港回归20年:经济繁荣稳定把握新机迎挑战》)

材料三:                                 

香港地区GDP及增速

图表:香港回归20年GDP情况(数据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

香港经济不俗的表现得到国际机构的高度评价。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近日发布《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此外,近20年来,香港在多种国际排名中都取得不错成绩。据统计,到2017年,香港已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香港健康的财政状况、自由的贸易和金融、廉洁的政府、高效的监管等,都受到国际评比机构的赞誉青睐。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数字见证香港经济澎湃活力》)

材料四:

回归20年来,面对危机和困境,面对怀疑者的嘲讽和质疑,在中央政府支持和帮助下,在特区政府带领下,香港社会各界对“一国两制”能否确保香港繁荣稳定这一历史性课题,交出了令世人惊艳的答卷,香港以新的姿态继续闪耀在世界舞台。

在基本法保障下,香港保持原有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特区依照基本法实现高度自治。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在政治稳定、政府效能、规管质量、社会法治、贪腐控制等方面的指标,都远远高于回归之前,特别是法治水平的提升最为引人瞩目,香港在全球的排名从1996年的60多位大幅跃升至2015年的第11位。基本法维护了香港中外经济交融、中西文化交汇的特色,香港始终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并连续多年被有关国际机构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地区。

    (摘编自《回归20年:香港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粤港澳大湾区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大湾区建设实现了从构想到规划实施的转变。

B. 《香港怎么了?》一书的作者对香港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分析和判断,是理性和客观的。

C. 材料三表明,20年间,香港地区GDP2003年最低、2016年最高,增速最小的年份是1998年。

D. 香港回归20年,取得了令世人惊艳的成绩。世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法治水平的提升最突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不久的将来,粤港澳三地加强创新产业合作、打造“广深港科技走廊”,这可能为三地高校合作提供良好契机。

B. 吸引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在港落户、加强与内地科技合作等举措,对优化香港产业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 众多国际评比机构对香港财政、金融、法治等方面的指标给予高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怀疑者的嘲讽和质疑。

D.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将香港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的主要依据是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相关数据。

3.香港回归20年,经济繁荣稳定的原因有哪些?请依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城市马拉松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功能,举办方可以向世界展示城市优美的发展环境,独具特色的赛道和热情友好的民风,是一张塑造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品位与国际影响力的最好名片。其次,马拉松赛可以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促进国内外城市之间的文化传播与发扬。与此同时,马拉松赛还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剂,给城市的餐饮、住宿、交通、旅游、商业等相关产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应,很少有别的体育赛事可以与之媲美。除此之外,城市马拉松赛在推动全民健身快速发展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当然,由于国内办赛历史不长,一些马拉松赛还停留在组织民众参加的阶段,与其这样花费人力物力,不如在普及推广马拉松、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方面多下功夫。只有更多民众的自觉参与,马拉松赛事才能具者长久的生命力;城市举办马拉松赛需要淡化利益驱动,秉承严格、科学、缜密、安全的组织管理理念,让马拉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既是对体育精神的诠释,也是对生命负责的一种态度。马拉松是城市的成人礼,只有扣准时代脉搏、把握办赛规律,办出有特色、高水平的赛事,才是中国体育谋求自身发展的责任所在,更是中国城市自觉融入社会进步的使命所在。

(摘自《我国城市马拉松发展分析》)

材料二:

 

2010~2014年厦门国际马拉松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材料三:

作为一家早在2011年便进入中国路跑市场的体育公司,智美被认为是中国马拉松产业的开拓者。至2018年底,公司已累计运营200余场大型城市马拉松赛,成为中国最具规模的产业运营商之一。“我们的优势在品牌《文化打造、赛事传播,以及围绕赛事文化、品牌做的推广手段。”智美体育集团副总裁宋鸿飞说。马拉松要注重个性打造、文化建设、赛事推广,让赛事围绕体育、文化、旅游延展开来,这些会给马拉松注入更多的资源,加上政策的倾斜,体育产业公司完全可以用这些资源去转化成更丰富的产品。

临近年末,智美因为几场备受争议的事件,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11月18日苏州马拉松上,在比赛最后关头,志愿者几次给中国选手何引丽递国旗,导致选手被打乱节奏输掉比赛。12月2日南宁马拉松赛,选手获得冠军冲线后,赛场工作人员拽住选手想要与其合影,致使选手摔倒。有评论者认为,以上事件反映了智美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赛事运营的公司尚缺乏应有的专业性。宋鸿飞表示,智美体育还需要更加注重赛事方方面面的细节,智美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推动公司朝着更健康、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智美体育:主动承担责任,助力马拉松发展!》)

材料四:

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经济发展了,人们也有更多的闲钱和闲暇来多追求健康。”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闫俊涛说。“跑马”除了满足大众的健康需求,还满足了跑者的社交需求,乃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当前,公务员、企业等中青年人是马拉松赛事的主力军。但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并没有足够时间进行跑步训练。闫俊涛指出:“马拉松和平时跑步不一样,是长距离的极限运动。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和储备,盲目跑马一定会带来伤害。”他强调,普通人最容易出现的误区就是“盲目自信”,对自身实力缺乏了解,轻视马拉松难度而贸然上场,“这是不敬畏、不尊重比赛的表现”。对于经验不足又想尝试“跑马”的普通人,闫俊涛建议:一是做好自我评估,最好在专业机构进行耐力能力分析,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水平;二是选择适当的赛地和时间,了解赛道难度,选择适宜运动的时节;三是注意比赛的规范性,尽量少参加未得到国家认证的田径赛事,避免组织不力、服务跟不上的情况出现。

(摘编自《马拉松虽“热”,参赛者需“冷”》)

1.下列关于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2014年之前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比较缓慢,之后赛事数量和参加人次均迅速增长。

B.2016年马拉松赛事场次相比之前增幅较大,这表明在我国该项运动规模超过其他赛事。

C.厦门马拉松收入主要来自运动员后勤消费,酒店接待、观众消费等收入也助推了城市经济发展。

D.2010-2014年厦门国家马拉松总收入持续增加,这符合中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趋势。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马拉松能促进国内外城市间的文化传播与发扬。其他体育赛事难以与之媲美。

B.不可否认,城市马拉松项目的迅猛发展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但只要把握赛事规律,就能办出有特色、高水平的赛事。

C.智美体育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马拉松产业运营商,在赛事文化及品牌宣传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但其专业性也受到质疑。

D.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健身并不是跑马的唯一目的,很多人想通过跑马满足社交需求,乃至更髙层次的精神需求。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促进中国城市马拉松更好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8月22日,“一带一路"主题影片《共同命运》在北京举行国内首映会。影片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人物追寻梦想的故事,展现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共同追求。

据了解,该影片制作历时两年,跨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行程约30万公里。在首映会现场,导演邓斐解读片名时说,影片旨在用梦想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普通人联结在一起。因为对梦想的共同追寻,就有了共同的命运。“中国元素正在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普通人,让他们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走得更加顺畅。”导演曲江涛说。影片主创团队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的资深电影、纪录片创作者组成,摄制团队总计300余人。本片编剧盖伊希伯特曾担任电影《天 空之眼》的编剧。他在首映会上表示,“人文交流非常重要”,正如影片中西班牙造纸匠人的故事所展现的,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如今“一带一路”也会给全世界带来有利影响,助力沿线各国人民摆脱贫困,同时推动科技和文化交流。据介绍,《共同命运》影片将于8月30日在全国院线上映。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8月23日,有删改)

材料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间,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不懈探索和奋斗,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道路的建设思路愈发清晰,而十九大擘画的蓝图,让世界更加看好中国未来。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和发展经验受到海外智库和专家的高度关注,他们对此开展了深入研究和评析,普遍认为中国道路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并基于实践成功实现了创新;中国道路探索积累的发展经验,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摘编自新华社北京2019年10月14日)

材料三:

“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现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国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里的相关阐述,让国际社会再次看到了中国真诚拥抱世界的决心和信心。

“更大规模'走出去'惠及更多国家。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更深更广地开展全球贸易投资活动,为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扩大当地就业作贡献。”白皮书中短短几句话背后,是中国携手世界同行的动人故事。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中国红利。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0月1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中《共同命运》这部影片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旨在展现跨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这些不同地域约30万公里的文化。

B.讲述了沿线国家普通人物追寻梦想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共同追求。

C.让全球观众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带给世界的改变,感受属于中国的别样魅力。

D.解读了中国与世界的休戚与共,更能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人类向前进的共同梦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企业为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扩大当地就业作出了贡献,获得掌控权。

B.中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不仅使自身从中受益,也带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C.截至目前,“一带一路”给全世界带来了积极影响,使沿线各国人民达到小康水平。

D.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就在于它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并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

3.为什么说“中国道路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卫星导航系统可分有源(主动式)和无源(被动式)两种。我国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有源方式,即用户进行导航定位时要主动向卫星发送信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抗系统采用无源和有源相结合的方式。

从2017年11月5日发射首批北斗三号(2颗)地球中圆轨道导航卫星起,我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北斗二号相比,除了服务区域由区域覆盖扩大到全球覆盖外,北斗三号在精度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单星设计寿命由以前的8年提高到10至12年,并首次提出“保证服务不间断”指标。

另外,该卫星还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的在轨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这一功能对民航、自动驾驶等生命安全领域用户来说,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其全新的导航信号体制和强大的在轨重构功能,也将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因为通过兼容互操作技术,可为用户能在终端上接收多个信号奠定基础,给用户提供多种选择方案。

根据计划,2018年前后完成18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届时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服务。到2020年前后,北斗三号系统面向全球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北斗”发展蓝图是构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成天地一体(包括太空、地面、水下、室内)、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

(摘编自《解码北斗三号》,《北京日报》2017年11月18日)

材料二:

我国第一代导航卫星北斗一号与第二代导航卫星北斗二号以及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在工作原理上有明显不同之处。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是通过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方式来确定用户的位置。在平时,地面中心站经2颗北斗一号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不断向用户询问是否需要定位的信号,而用户终端一般只处于光收听不发信息的状态。当需要定位时,用户终端分别经2颗北斗一号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向中心站发送需要定位的申请信号。这时,地面中心站通过测量信号的往返时间来算出用户终端分别到每颗卫星的距离。由于卫星的位置是已知的,所以可以用这2个距离测量数据进一步推算出用户位置。最后,地面中心站将该定位信号经1颗卫星传给用户终端。其优点是所需卫星少,只要2颗卫星就行;具有导航定位、发短报文和精密授时等多种功能。但其定位精度不高,系统用户容量有限。

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和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相结合的集成体制方式来为用户导航定位。所谓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就是用户被动测量来自至少4颗在卫星时钟控制下的导航卫星连续发送的无线电导航信号,并根据这些卫星信号的不同传输时间,来测定用户到这些卫星的不同距离,然后通过用户终端的数学运算得到用户的三维坐标与速度。

(相关链接:《北斗卫星是怎么导航定位的》)

材料三: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中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其建设目标是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我军民用户提供陆、海、空导航定位服务,促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功能的应用,为航天用户提供定位和轨道测定手段,满足武器制导的需要,满足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

(《百度百科》)

1.下列对“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始建造是以2017年11月5日发射首批北斗三号(2颗)地球中圆轨道导航卫星为标志的。

B.“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的在轨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这一功能对一些生命安全领域用户来说,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C.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和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相结合的集成体制方式来为用户导航定位,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首创的。

D.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服务方式,进一步拓展了系统用户量。

2.下列关于卫星导航系统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导航卫星系统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存在明显的不同,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采用有源方式,北斗三号采用有源和无源相结合的方式。

B.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由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它具有导航定位、发短报文和精密授时等多种功能,定位精度高,系统用户容量大。

C.满足武器制导的需要和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

D.构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成天地一体、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是“北斗”的发展蓝图。

3.与北斗一号相比,我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有哪些优点?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