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送别氛围,表现荆轲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携”“曾”“峥嵘”“稠”“萧”“复”“追曲”“竞”,理解字义去记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②乌蒙:指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海拔2300米,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颔联概写红军翻山越岭,“逶迤”形容绵延不断,“腾"字写出了奔腾之势。

B.颈联写红军过金沙江和大渡河,用“云崖暖”“铁索寒”突出天险之不可逾越。

C.尾联是全诗的高潮,“更喜” 二字,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精神。

D.全诗首尾照应,在结构上十分完美,开篇定基调,结尾显出对美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2.本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找出两种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任,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B.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C.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D.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黔首、黎首、黎民、庶民、苍生、黎元、氓都有百姓的意思。

B.“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汉时“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如《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C.“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D.“公”是对他人的尊称用于对尊长者和朋辈之间。类似的敬称有君、子、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B.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C.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D.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多次用计干涉项羽。最后导致项羽不任用他。投奔汉王后,又因为犯法差点被杀头。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②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怀念一颗种子

刘兆林

我怀念的这颗种子,是一个人,一个我年届六十才偶遇过一面的人。他姓费,我叫他老费。和老费匆匆一聚后的第三年,这颗种子,便落入了泥土。

这个已归于故乡泥土的种子老费,享年76岁,大我一旬多,是与我没一点亲缘关系,之前也没有一点儿交往的农民。令我特别怀念的,正是他曾作为文学种子之一颗,无意间落入了我少年时的心田。而今,他仍是一颗文学种子,长埋于我们共同生长过的故乡,永远为那片巴掌大的土地延续文脉。

在我青年时代,有另一颗文学种子落入我心田,这就是与我故乡紧紧相挨的呼兰河的女儿,萧红。萧红虽在我出生时就早已英年而逝,但她的名著《呼兰河传》,却成为不朽的种子,落在了我心里。萧红这颗文学种子,是在老费之后落入的,虽然她对我产生的影响比老费大,但老费在先。老费的先入之功,是萧红不能替代的。

不管孰大孰小,孰先孰后,反正他们都是种子,人若都能成为一颗种子,在后人心田开花生果,那就不枉来人世一回了。尤其是老费,这颗土生土长的文学种子,不仅在我心里,还在不少乡亲心里发芽以至成活结果,的确让人怀念。

我在故乡巴彦县西集中学读书时,知道了我们西集兴旺村有个会写诗的农民叫费忠元。在一个初中生眼里,本镇有个能在《巴彦日报》《哈尔滨日报》《黑龙江日报》《北方文学》发表诗歌的人,那就是大名人了。我们这些孩子深受感染,很重视语文课。后来到县城读高中时,又知道老费还和当时西集另一个名字不能见诸报刊的人是朋友,我就更加觉得他了不起了。那个人叫李兆鸣,也是诗人,在大学读书时被打成右派分子且坐过牢。一个严冬,我在伯父家的果点铺里馋糖吃,店里忽然进来个卖糖葫芦的罗圈腿男人,那男人个子也矬,一条抿裆破棉裤配一件前襟油亮的破棉袄,一副日子最不济的农民形象,他是到伯父的小铺子来蹭暖的。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李兆鸣。据说老费那时已是村党支部书记,“李右派”写的诗,只能以老费的名字发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及粉碎“四人帮”和改革开放,我更加佩服老费,他能与一个右派分子结为诗友,而且以己之名为其发表作品,并给予多方保护,足见其心地的善良。

我见到老费,却是离开故乡40多年后的事了。那是我回故乡为“巴彦文学之星”颁奖,得以在同一酒桌上有过仓促碰杯的匆匆一见。这位饱经沧桑的农民诗人已74岁,体弱多病,但激情仍沾酒便燃。他听说他曾影响过我,是我心中的一颗文学种子时,一口喝干了满杯家乡自产的白酒,布满皱纹的脸上闪出大片橘红的光泽。

我说的一点都不是客套话,我眼前浮现着当年老费往报社投稿的情形。从我和老费所在的西集到县城,有30多里。如果往市里省里或县里投稿,经镇上的邮箱投,要比经县上的邮箱投慢好几天。有年暑假开学,我和高我一年级的一个同学徒步返校。到了县城,同学没先到学校,而是去邮局将一个没贴邮票却剪掉一角的信封投进邮箱。同学说,老费告诉他,往报社投稿就得这样。又说,老费正给市报投诗稿呢。不久我真在《哈尔滨日报》副刊读到了老费的诗,是歌唱我们家乡那条少陵河的诗。那一刻,我无比激动地想,老费把家乡的河唱到老远的地方去啦!老费就是在那一刻作为文学种子落入我心田的。此后好几年我才知道,少陵河西边,与我家乡紧紧相挨的呼兰,出过一个写过《呼兰河传》的女作家,叫萧红,她的作品曾受鲁迅先生的赞美,比老费还了不起。所以可以这么说,是老费这颗文学种子,让我心中落入了萧红这颗更饱满的文学种子。

直到从学校参军离家远行,我并没见过老费。40年后偶然见到老费时,我不仅已无数次往报刊投过稿,还能回故乡为一大群优秀的投稿者颁奖了,这怎能不让我感激老费?所以我也一口干了满杯家乡白酒。

如今,老费已在家乡的黑土下闭上了眼睛,但他敬我酒时带有哮鸣音的深重喘息声,却在我耳边愈加清晰,像在告诫我,也该成为一颗种子,叶落归根时,落入故乡的泥土。

安息吧,我心田的一颗种子,老费,愿你年年在瑞雪覆盖的冻土下安眠,年年在长风抚摸的暖泥下苏醒,年年在生机勃勃的热土上开花,年年在五谷飘香的巴彦苏苏(巴彦古时称巴彦苏苏,满语意为富庶的原野)继续结果!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费与作者没有亲缘关系,之前也没有什么交往,但是作者却专门这他写了一篇纪念文章。

B.著名作家萧红的故乡与作者的故乡呼兰紧紧相挨,她的《呼兰河传》对青年时代的作者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C.作者离开故乡40多年后才见到老费,当他告诉老费曾对自己产生过影响时,老费激动万分,喝干了满怀白酒。

D.本文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回忆了农民诗人费忠元对“我”的影响,字里行间充满对他的敬重和深深的怀念之情。

2.本文意在怀念费忠元(老费),却为什么两次提到萧红?请简要分析。

3.本文以“怀念一颗种子”这题,请简要分析其中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2019年5月27 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二

6月25日2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示:“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2018年9月25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和北斗团队的接力奋斗密不可分。

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体现了中国速度,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C.北斗三号的三种卫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我国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21颗卫星。

D.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这之后北斗卫星国产化步伐逐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断出现。

B.2018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2019年再发射6至8颗卫星之后,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

C.由材料一和材料四可知,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由区域覆盖到全球覆盖,为全球提供服务。

D.随着北斗系统由区域导航发展到全球导航,西方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目的作出自己的判断。

3.“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贾谊、司马相如、扬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靠“打赏”。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看来,能拿到巨额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需要而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古代最早最出名的一篇“软文”,是出自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之手的《长门赋》。司马相如本人也没有回避此事,他在序中如实交代:“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这就是后世文人津津乐道的“千金买赋”的故事。

古代文人创收的花样还有很多,除了传统的打赏、稿费,还可以直接“卖文”、代人“捉刀”、“卖版权”等等。

(摘编自倪方六《古人如何玩“自媒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无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如王褒、司马相如等。

B.古代“自媒体人”靠“打赏”获得酬劳,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汉宣帝赏赐王褒而来。

C.唐代时稿费制已盛行,这样,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润笔”这条创收渠道。

D.人们津津乐道的“千金买赋”的故事,说明古代文人“写软文”都是心照不宣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谀墓受金”这一说法也曾被用在东汉蔡邕身上,为汉代已存在润笔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B.唐朝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可拿到巨额润笔,证明古代文人润笔很高。

C.司马相如在《长门赋》序文中的如实交代,证明了作品是根据陈皇后的需要创作的。

D.文章以“打赏”、“润笔”为例,介绍了古代“自媒体人”获取报酬的手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打赏、润笔之外,古代文人还有“卖文”、“捉刀”、“卖版权”等创收手段。

B.汉代的一些词赋名家如贾谊、扬雄、张衡等都是朝廷从民间征召上来的“笔杆子”。

C.汉宣帝“第其高下,以差赐帛”,才子王褒、张子侨便因其文章文采飞扬屡被打赏。

D.如果不是为了拿到巨额润笔,韩愈在墓志、碑文中就不会用那么多阿谀奉承之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