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棋王(节选) 阿城 (1)人是越来越多。后来的人拼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棋王(节选)

阿城

(1)人是越来越多。后来的人拼命往前挤,挤不进去,就抓住人打听,以为是杀人的告示。妇女们也抱着孩子们,远远围成一片。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

(2)王一生坐在场当中,手放在两条腿上,眼睛望着,一头一脸都是土。我给他拍一拍土。他按住我的手,我觉出他有些抖。他低低地说:“事情闹大了。书包你拿着,不管怎么样,书包不能丢。书包里有……有我妈的无字棋(注)。”他的瘦脸又干又脏,鼻沟也黑了,头发立着,喉咙一动一动的,两眼黑得吓人。我知道他拼了,心里有些酸,只说:“保重!”

(3)棋开始了。几千人不再出声儿。自愿服务的人一会儿紧一会儿慢地传出棋步,外边儿的人就变动着棋子儿。风吹得八张大纸哗哗地响,棋子儿荡来荡去。

(4)太阳斜斜地照在一切上,烧得耀眼。前几十排的人都坐下了,仰起头看,后面的人也挤得紧紧的,一个个土眉土眼,头发长长短短吹得飘,再没人动一下,似乎都把命放在棋里搏。

(5)我伸手到王一生书包里去掏摸,捏到一个小布包儿,拽出来一看,上面绣了一只蝙蝠,四边儿都用线做了圈口,针脚很细密。取出一个棋子,确实很小,在太阳底下竟是半透明的,像是一只眼睛,正柔和地瞧着。我把它攥在手里。

(6)太阳终于落下去了。人们仍在看着。里边儿传出一句王一生的棋步,外面的人就嚷动一下。专有几个人骑车为在家的冠军传送着棋步。

(7)我看见脚卵很高兴的样子,心里就松开一些,问:“怎么样?我不懂棋。”脚卵抹抹头发,说:“蛮好,蛮好。这种阵式,我从来也没有见过,你想想看,九个人与他一个人,九局连环!车轮大战!”

(8)有两个人从各自的棋盘前站起来,朝着王一生鞠躬,说:“甘拜下风。”王一生点点头儿,看了他们的位置一眼。

(9)他仍旧双手扶膝,眼平视着,像是望着极远极远的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的近处。喉结许久才动一下。

(10)我找了点儿凉水来,悄悄走近他,在他跟前一挡,他抖了一下,眼睛刀子似地看了我一下,一会儿才认出是我,干干地笑了一下。我指指水碗,他接过去,正要喝,一个局号报了棋步。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才咽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

(11)忽然人群发一声喊。我回头一看,原来只剩了一盘,恰是与冠军的那一盘。盘上只有不多几个子儿。王一生的黑子儿远远近近地峙在对方棋营格里,后方老帅稳稳地呆着,尚有一“士”伴着。

(12)我的肚子拖长了音儿在响,脚下觉得软了,就拣个地方坐下,仰头看最后的围猎,生怕有什么差池。

(13)人群乱起来,纷纷闪开。只见一老者由旁人搀着,慢慢走来,嘴嚼动着,上上下下看着八张定局残子。这就是本届地区冠军。他看完了棋,跺跺土,昂了头,由人搀进棋场。众人一拥而起。我急忙抢进大门,只见老者进了大门,立定,往前看去。

(14)王一生孤身坐在大屋子中央,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高高的一盏灯照在他脸上,眼晴深陷,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

(15)老者咳嗽一下,底气十足。王一生忽然目光短了,发觉了众人,轻轻地挣了一下,却动不了。老者向前几步,朗声叫道:“后生,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这盘棋下到这里,权做赏玩,不知你可愿意言和,给老朽点面子?”

(16)王一生再挣了一下,仍起不来。我急忙过去,托住他的腋下,提他起来。他的腿仍是坐着的样子,直不了,半空悬着。我感到手里好像只有几斤的份量,就把他放下,去揉他的双腿、脸和脖子。半晌,他的身子才软下来,慢慢把嘴张开,又合上,再张开,“啊啊”很久,才鸣呜地说:“和了吧。”

(17)人渐渐散了,王一生还有一些木。我忽然觉出左手还攥着那个棋子,就张了手给他看。他呆呆地盯着,似乎不认得,可喉咙里就有了响声,猛然“哇”地一声儿吐出一些粘液,呜呜地说:“妈,儿今天……妈——”

(注)王一生的妈妈起初反对王一生下棋,后来同意了。她捡牙刷把磨了一副无字棋,临死前送给了王一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的场面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王一生的出场作了铺垫,同时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对故事走向的好奇心。

B.第(2)自然段加点的“虚”字,形象地表现了王一生此时内心的紧张,也说明对于眼前的棋局他并无太大把握。

C.第(14)自然段中的“铁铸一个细树桩”,运用比喻的手法,刻画出了此时的王一生全身心沉浸于棋局之中的形象。

D.小说最后王一生“啊啊”很久,才呜呜地说“和了吧”,表现了他听到老者愿意和局,内心非常高兴,但又竭力掩盖的矛盾心理。

2.小说中三次写到了“妈妈的无字棋”,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深刻意蕴。

3.有人评价这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颇得传统文化之真谛”,请结合文本进行赏析。

 

1.D 2.①“无字棋”三次出现,贯穿始终,寄寓了母子间浓浓的亲情; ②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与期待; ③寄托着王一生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感激之情。 3.①在人物塑造上,关于王一生棋场鏖战一段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王一生身处逆境、困境,精神不颓、志气不衰的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格追求。 ②在情节设计上,小说浓墨重彩表现王一生与九位高手进行“车轮大战”,最后却同意了老者的“求和”,暗寓了中华文化“和为贵”的理念; ③在语言风格上,写景状物力求文字简省,刻画人物,语言古朴、简约而含义丰厚,如王一生像“铁铸一个细树桩”,显示了作者对民族语言美学特色的独特把握。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审题可知,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D项,“小说最后王一生‘啊啊’很久,才呜呜地说‘和了吧’,表现了他听到老者愿意和局,内心非常高兴,但又竭力掩盖的矛盾心理”对原文理解有误,王一生有足够实力赢得棋赛,“啊啊”很久表现的是他因过度疲劳而说不出话来。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和人物形象、内容情感、文章主旨等角度概括归纳,组织简洁的语言作答。 小说中三次写到了“妈妈的无字棋”,它贯穿了文章的始终,从王一生交代“我”保管好“妈妈的无字棋”,到文章中间“我”“取出一个棋子,确实很小,在太阳底下竟是半透明的,像是一只眼睛,正柔和地瞧着。我把它攥在手里”,再到文章结尾“我忽然觉出左手还攥着那个棋子,就张了手给他看”,王一生母子间浓浓的亲情也由“无字棋”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注释“王一生的妈妈起初反对王一生下棋,后来同意了。她捡牙刷把磨了一副无字棋,临死前送给了王一生”可知,“无字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下棋的理解以及期待他取得成绩的心情;“他低低地说:‘事情闹大了。书包你拿着,不管怎么样,书包不能丢。书包里有……有我妈的无字棋。’”“我忽然觉出左手还攥着那个棋子,就张了手给他看。他呆呆地盯着,似乎不认得,可喉咙里就有了响声,猛然“哇”地一声儿吐出一些粘液,呜呜地说:‘妈,儿今天……妈——’”,“无字棋”寄托了王一生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3.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内容主旨等角度入手作答。 本题要求分析这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颇得传统文化之真谛”,就是从文章各角度分析契合传统文化的内涵。“颇得传统文化之真谛”在人物塑造上的表现,第14段“王一生孤身坐在大屋子中央,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高高的一盏灯照在他脸上,眼晴深陷,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这段关于王一生棋场鏖战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了身处逆境、困境,但是精神不颓、志气不衰的王一生,具有这种精神品质的王一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人格和尊严的追求。“颇得传统文化之真谛”在情节结构上的表现,小说用详尽的笔墨写了王一生与九位高手进行“车轮大战”的激烈场面,第12段“忽然人群发一声喊。我回头一看,原来只剩了一盘,恰是与冠军的那一盘。盘上只有不多几个子儿。王一生的黑子儿远远近近地峙在对方棋营格里,后方老帅稳稳地呆着,尚有一‘士’伴着”,他应该是可以赢的,但最后却同意了老者的“求和”,这就暗寓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理念;“颇得传统文化之真谛”也表现在语言风格上,小说写景状物力求文字简约,运用语言古朴简约而意蕴丰富,如刻画人物,王一生像“铁铸一个细树桩”,“老者向前几步,朗声叫道:‘后生,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这盘棋下到这里,权做赏玩,不知你可愿意言和,给老朽点面子?’”这样的语言风格显示了作者对民族语言美学特色的独特理解、把握和运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了全息影像和虚拟现实加持,不用去敦煌,就能欣赏飞天乐舞的精彩表演;戴上AR眼镜,穿越150多年的历史,一睹圆明园的金碧辉煌;在超级大屏幕上走入《韩熙载夜宴图》,加入一场古代的豪门夜宴……

在掌握庞大数据信息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从而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精准打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爆款”内容产品和服务,成为新风尚。

“在爱奇艺看一个电影、看一个电视剧,如果只想看男二号,通过大数据的算法可以做到只看男二号的戏份。”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耿聃皓说,通过个性化算法做到千人千面,打开爱奇艺页面都是根据用户观看过的视频的DNA匹配出来的。

腾讯集团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赵治认为,科学技术为传统文化带来无限活力。他举例说:“功能游戏不但有意思,而且特别强调社会治疗,有一种烧伤病人,每天给他用药仍然很疼,但是可以让他戴AR眼镜玩游戏,这样玩的过程中可以缓解病痛。”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文化和科技是新时代我国产业创新的两翼。然而需要看到的是,文化和科技二者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隔阂,文化领域对前沿科技发展和技术利用情况不清楚,科技领域则缺乏手段和路径将人文内涵与技术相结合。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该如何打通呢?续超前说,要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VR等技术浪潮对文化领域的颠覆影响,形成新一轮的文化科技融合:从单一要素融合走向全方位融合,从被动融合走向主动融合,从浅层次融合走向深层次融合,从区域内部融合走向产业链融合,从“文化+科技”向“文化×科技”的模式升级。

(摘编自张晔《当“文化秀”遇上“黑科技”》,《经济参考报》2018年11月5日,有删改)

材料二:

料三:

上周,备受瞩目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落下帷幕。峰会为数字中国建设勾勒出美好图景。

数字中国的未来令人期待,但在推进其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新问题、新动向仍需加以关注。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指数(2018)”显示,尽管数字中国的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区域分化趋势较为明显,区域间发展差距呈现出不断加大的态势。

从单个城市看,北京、广东、上海三地以其经济水平、基础设施、人才储备、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明显优势,数字中国建设持续领跑全国;从我国区域布局的4大板块看,东部地区数字中国发展增速为2.26%,高于中部的2.1%、西部的1.26%和东北的0.89%,呈现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这一判断是基于数据中国大数据监测系统所汇集的5000多亿条数据资源,并从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政府治理等多个维度,对全国各省区市数字化水平进行的全景式展现与分析。总体看,数字中国的发展态势,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保持着较高的吻合度。为了缩小差距,多省采取多项举措。上周,江西提出将着力培育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一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一批中小企业双创示范基地以及一批智能产业集群;湖北武汉提出将加快推进国家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4大基地建设,年内培育1家以上独角兽企业、500家瞪羚企业、1000家小中型企业和新增5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目标。

同时,各地“抢人大战”仍在延续。湖南衡阳启动“人才雁阵”行动计划,高层次人才团队来衡阳创新创业,最高可享受1亿元综合资助;河南首次启动“中原千人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中原本土人才发展,形成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相衔接的创新人才开发体系;武汉则通过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诺贝尔奖及世界领军型产业科学家等举措,构建多层次、全产业的人才“金字塔”体系。

(摘编自张倩《抓住“数字中国”建设机遇》,《经济日报》2018年4月30日,有删改)

材料四:

国家网信办《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同比增长20.3%,占GDP的比重达到32.9%。其中,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数字中国建设功不可没。按照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到2020年将突破1万亿元。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执行总裁王叁寿认为,目前数字中国战略实施进展顺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某些地方政府在推进数字中国战略过程之中,依然停留在以硬件建设为主,忽视了对政府数据、城市数据应用以及相关价值的激活。全球约有一千万台服务器被闲置,占到市场规模的30%,几乎浪费了300亿美元规模的IT基础架构投资。”同时,王叁寿认为“我国数字中国战略缺乏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体系的支撑。美国开源技术固然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可形成依赖,我国亟需全面研发关于数字中国战略的相关核高基技术,紧盯短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争取早日实现自主、可控,牢牢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切实保障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

(摘编自王叁寿《目前数字中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北国网》2018年7月

18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息影像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支持下,人们能更直观地感受文化的魅力,未来,科技将在更多方面助力文化传播。

B.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在当前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人工智能、VR等为代表的技术浪潮或许能解决这一问题。

C.2014到2018年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产业规模增长率持续上升,其中,2017到2018年间产业规模的增长量最大。

D.近年来,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数字经济成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技术为人文内涵与技术相结合提供一种路径,有助于消除科技和文化之间的隔阂,也可能为传统文化带来活力。

B.数字中国发展指数(2018)显示东部发展增速最快,这正是由我国“数字中国”的整体发展良好的形势决定。

C.当前,为保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控制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我国已经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体系。

D.武汉通过吸引诺贝尔奖及世界领军型产业科学家等举措,构建多层次、全产业的人才“金字塔”体系,说明地方政府把推进数字中国战略的重点放在吸引人才上了。

3.如何提高数字中国建设发展落后区域的发展水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界定:广义上,以题材分,指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严格意义上,以作家分,指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不管是哪一种界定,少数民族文学最基本的含义应该是以少数民族为创作对象的文学。当然,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以少数民族为写作题材,还在于它能够通过文学的形式传达一个民族的心声、介绍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交流,对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融合起到积极作用。无疑,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对于促进各民族的理解、提振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构建中国边疆的文化软实力、对外产生文化影响、提升国家认同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②少数民族作家存在着身份认同和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问题,其优点在于他们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对本民族的文化从意识、价值到社会、物质等各个层面都有优先于其他民族的体验,这样使他们能够写出深刻反映本民族题材的文学作品。然而,无论哪个民族的作家,只要能深入少数民族的生活都能够进行创作,也完全有可能产生好的文艺作品,例如雷振邦创作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音乐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并不完全是由作家的身份决定的。少数民族文学首先应该是少数民族题材文学,其次才是作家身份文学。如果少数民族文学成为一种作家的身份文学,那么,少数民族文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以身份和身份认同作为标志,也可能对作家的视野和思维造成不可避免的局限,从而带来创作的局限性。

③创作中所使用的文字仅仅是一种工具,不应被看作是文学的特征。因此,应该鼓励少数民族作家使用汉字甚至未来用英语进行创作,让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和理解。

④对于少数民族作家来说,处理好身份认同的平衡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必须要有自我身份认同,这样才能立足于民族文化的立场,深入思考和挖掘文化的精髓,从中吸取创作的养分;另一方面应该淡化少数民族的身份,立足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去思考人类共同的关注和命运,写出一部民族心灵史的同时也表达出人类共同的兴趣、心灵的共鸣和共同的关注;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去认识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的理解和文化交融。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在于固守自己的民族身份和认同,目的在于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世界对话,如果丧失了这些资源,一个少数民族作家也就没有了和世界对话的资本。只有立足本民族的文化资源,同时又形成不同民族相向而行的共同文化、满足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需求,少数民族文学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⑤要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迈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我们必须走出两个误区:一是关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思维误区。事实上,民族的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如果没有走向世界,那么永远都是民族的,而并非世界的。因此并非固守民族的立场就可以成为世界的,这样的结果是会被世人边缘化,走向自我消亡。二是关于主流和非主流问题。少数民族文学常常被看作是非主流,由此产生了长期的关于主流与非主流的争论。产生这种思维误区是因为没有认清主流和非主流的根本考量在于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的文学作品必然成为主流,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一样的。而没有认知度和认同度的文学,必然成为非主流,被边缘化,这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是一样的,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具有世界的视野和人类共同的关注,用少数民族文化这只手去拨动人类共同的心弦,用少数民族的声音去震撼人类共有的心灵,才是根本的繁荣之道。

(摘编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少数民族作家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因此他们能够写出更深刻反映本民族题材的文学作品。

B.为了能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世界对话,少数民族作家必须固守自己的民族身份和认同。

C.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资源,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向而行,少数民族文学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D.即使社会的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少数民族文学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主流文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从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界定及其文化价值谈起,进而围绕如何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展开论述。

B.文章第二段以雷振邦为例,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离不开作家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立场。

C.文章主体从作家身份认同的角度展开论述,剖析优点和局限,指出解决之道,重在论述如何处理好平衡点。

D.文章最后澄清了两个认识误区,指出民族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明确了主流与非主流的考量标准。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汉族作家迟子建创作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了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的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被媒体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书”之一。

B.白族女作家景宜创作的《茶马古道》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茶马古道上的各族儿女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化解民族恩怨,共同团结抗战的壮丽画卷,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

C.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扛枪戍边的部队作家和地方的民族作家,创作出了一批反映云南边疆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和各民族风土人情的作品,为当时文坛瞩目。

D.藏族作家阿来1994年创作完成反映藏族地区文化风貌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然而直到1998年,由于人民文学出版社慧眼识珠,这一优秀作品才得以出版,至今已累计销售100多万册。

 

查看答案

按下列信息填出与“马”相关的成语。

(1)战时动荡不安叫_____________

(2)磨好兵器喂好马准备战斗叫_______________

(3)军务繁忙叫_____________

(4)心思不专、变化无常就像马跑猿跳一样叫_____________

(5)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叫_____________

(6)形容人精神健旺叫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的“通知”在格式、内容、表达得体方面有一定的错误,请指出。

通知

初三全体师生:

学校定于6月16日召开2012届初三毕业典礼大会,望初三全体师生准时参加。无故旷会者,后果自负。

x月x日

xx中学办公室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自行标点),回答问题。

太 宗 始 嗣 位 思 有 以 帖 服 中 外 者 一 日 辇 下 市 肆 有 为 丐 者 不 得 乞 因 倚 门 大 骂 主 人 逊 谢 久 不 得 解 众 方 拥 观 忽 一 人 跃 出 以 刀 刺 丐 死 且 遗 其 刀 而 去 会 日 已 暮 追 捕 莫 获 翌 日 奏 闻 太 宗 大 怒 谓 仍 五 代 乱 习 乃 敢 中 都 白 昼 杀 人 即 严 索 捕 期 在 必 得 有 司 惧 畏 罪 久之 迹 其 事 乃 主 人 不 胜 其 忿 而 杀 之 耳 狱 具 太 宗 日 卿 能 用 心 若 是 虽 然 更 为 一 复 毋 枉 焉 且 携 其 刀 来 不 数 日 尹 再 登 对 以 辞 并 刀 上 太 宗 问 审 乎 曰 审 矣 于 是 顾 小 内 侍 取 吾 鞘 来 小 内 侍 唯 命 则 奉 刀 内 鞘 中 因 拂 袖 而 起 入 日 如 此 宁 不 妄 杀 人。

1.这个故事发生的朝代是_____

2.解释句中加点字词

(1)主人逊谢__________

(2)敢中都白昼杀人__________

(3)谓五代乱习__________

(4)乃主人不其忿而杀之耳__________

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卿 能 用 心 若 是 虽 然 更 为 一 复 毋 枉 焉 且 携 其 刀 来

4.(1)杀死乞丐的是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这段史料写一句评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